❶ 老年人選用降壓葯的原則和用葯注意事項
理想的降血壓葯物,應符合下列條件:(1)降壓效果好,副作用輕,血壓降低的谷/峰比值版要大於50%;(2)能防止或逆權轉患者生命重要器官的損害;(3)對血脂、血糖、尿酸的代謝無不良影響,能改善胰島素的抵抗,不引起低血鉀;(4)葯物作用時間長(半衰期長),每天只需服葯一次。
由於老年高血壓患者常伴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故使用降血壓葯物需因人而異,並在選擇葯物上多加註意。
1、宜以降壓作用溫和、持久、效果好且副作用輕的葯作為基礎用葯。對血壓降低的要求不宜過猛、過速,一般要先用小劑量,然後視血壓情況,逐漸適當增加劑量,或聯合兩種以上降壓葯同用,務使血壓降到較安全水平(
❷ 老年高血壓如何服葯
高血壓:要確認你是否需要服葯。這是很重要的,一旦確認要服葯,病人就得終生服葯。大家知道,高血壓分繼發性和原發性,繼發性高血壓由各種原因引起,如腎病等,而原發性高血壓則病因不明。對於前者,一旦病因去除,病人即不再有高血壓,不需要終生服葯。而對於後者,由於病因不明,無法根治,需要終生服葯。有些病人經一段時間的治療後,血壓接近正常,於是就自動停葯。一方面停葯後血壓可重新升高,另一方面,即使血壓升得不是很高,我們不知道器官損傷是否繼續進展,血壓高不過是高血壓病的臨床表現之一。何時服葯,時辰有講究
血壓在一天24小時中不是恆定的,而是存在著自發性波動。當人在睡眠時,血壓可大幅度下降。如果你在白天經常忘了服葯,而在晚上臨睡前服用降壓葯、則有可能使血壓在夜間降得太低。特別是老年人,容易誘發腦缺血性中風。在致命的腦血管意外中,約40%與低血壓有關。所以,老年高血壓病人不宜睡前服葯。
白天的血壓升高與覺醒及活動有關。也就是說,睡覺醒後,血壓逐漸升高。許多研究表明上午10:00(8:OO—11:00)和下午3:OO—5:OO血壓最高,腦溢血的好發時間是上午1O:OO。一般葯物的作用是在服葯後半小時出現,2—3小時達高峰。因此,上午7:OO和下午2:OO服葯最為合適。我們還可將服葯時間進一步簡化,即起床後服葯。如果中午不休息,則可在午飯後1小時左右服葯。
服多少葯,目標要認清
為使血壓在一天24小時中處於穩定狀態,提倡使用長效制劑。長效制劑每天服用一次,任何時間服用均可,特別是谷峰比值高的葯物。但要每天在同一時間服用,最好還是早晨起床後服葯。
國外的一些大規模的研究告訴我們,高血壓病人的收縮壓每降低10—14mmHg和舒張壓每降低5—6mmHg,可使腦卒中減少2/5,冠心病減少1/6,人群總的主要心血管事件減少1/3。我們國家幾項臨床研究表明,收縮壓每降低9mmHg和舒張壓每降低4mmHg,可使腦卒中減少36%,冠心病減少3%,人群總的主要心血管事件減少34%。因此,血壓降低的效益是明顯的。那麼,血壓應該降到什麼程度呢,或者說應達到的理想血壓水平是多少呢?根據最新的一項研究結果,高血壓病人的血壓應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更明確地說,目標血壓是138/83mmHg。假如你的血壓未達到這一目標,就應採取必要的措施。包括加大劑量、加用它葯(聯合用葯)、換用它葯等。總之,用多少葯以達到目標血壓為准。
如何服葯,血壓要穩定
使血壓保持穩定很重要。血壓不穩定可導致器官損傷,因此,在降壓的同時必須穩定血壓。使用能降低血壓波動性的抗高血壓葯是最佳選擇,但至今這方面的研究尚很欠缺。我們目前能做的就是避免人為地造成血壓不穩定。應當提倡使用長效制劑,逐漸淘汰短效葯,但長效制劑往往價格昂貴,目前普及有困難。一些價廉物美的中效葯(每日服1到2次)值得推薦,如尼群地平、安替洛爾等。
高血壓:要確認你是否需要服葯。這是很重要的,一旦確認要服葯,病人就得終生服葯。大家知道,高血壓分繼發性和原發性,繼發性高血壓由各種原因引起,如腎病等,而原發性高血壓則病因不明。對於前者,一旦病因去除,病人即不再有高血壓,不需要終生服葯。而對於後者,由於病因不明,無法根治,需要終生服葯。有些病人經一段時間的治療後,血壓接近正常,於是就自動停葯。一方面停葯後血壓可重新升高,另一方面,即使血壓升得不是很高,我們不知道器官損傷是否繼續進展,血壓高不過是高血壓病的臨床表現之一。何時服葯,時辰有講究
血壓在一天24小時中不是恆定的,而是存在著自發性波動。當人在睡眠時,血壓可大幅度下降。如果你在白天經常忘了服葯,而在晚上臨睡前服用降壓葯、則有可能使血壓在夜間降得太低。特別是老年人,容易誘發腦缺血性中風。在致命的腦血管意外中,約40%與低血壓有關。所以,老年高血壓病人不宜睡前服葯。
白天的血壓升高與覺醒及活動有關。也就是說,睡覺醒後,血壓逐漸升高。許多研究表明上午10:00(8:OO—11:00)和下午3:OO—5:OO血壓最高,腦溢血的好發時間是上午1O:OO。一般葯物的作用是在服葯後半小時出現,2—3小時達高峰。因此,上午7:OO和下午2:OO服葯最為合適。我們還可將服葯時間進一步簡化,即起床後服葯。如果中午不休息,則可在午飯後1小時左右服葯。
服多少葯,目標要認清
為使血壓在一天24小時中處於穩定狀態,提倡使用長效制劑。長效制劑每天服用一次,任何時間服用均可,特別是谷峰比值高的葯物。但要每天在同一時間服用,最好還是早晨起床後服葯。
國外的一些大規模的研究告訴我們,高血壓病人的收縮壓每降低10—14mmHg和舒張壓每降低5—6mmHg,可使腦卒中減少2/5,冠心病減少1/6,人群總的主要心血管事件減少1/3。我們國家幾項臨床研究表明,收縮壓每降低9mmHg和舒張壓每降低4mmHg,可使腦卒中減少36%,冠心病減少3%,人群總的主要心血管事件減少34%。因此,血壓降低的效益是明顯的。那麼,血壓應該降到什麼程度呢,或者說應達到的理想血壓水平是多少呢?根據最新的一項研究結果,高血壓病人的血壓應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更明確地說,目標血壓是138/83mmHg。假如你的血壓未達到這一目標,就應採取必要的措施。包括加大劑量、加用它葯(聯合用葯)、換用它葯等。總之,用多少葯以達到目標血壓為准。
如何服葯,血壓要穩定
使血壓保持穩定很重要。血壓不穩定可導致器官損傷,因此,在降壓的同時必須穩定血壓。使用能降低血壓波動性的抗高血壓葯是最佳選擇,但至今這方面的研究尚很欠缺。我們目前能做的就是避免人為地造成血壓不穩定。應當提倡使用長效制劑,逐漸淘汰短效葯,但長效制劑往往價格昂貴,目前普及有困難。一些價廉物美的中效葯(每日服1到2次)值得推薦,如尼群地平、安替洛爾等。
❸ 如何治療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呢
治療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的方法與治療普通型高血壓的方法相同,包括控制體重、合理地安排飲食、適當地增加運動量、保持心理平衡及進行葯物治療等。但老年人在使用降壓葯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①由於老年人的肝腎功能下降,故用葯劑量應適當減少。 ②老年人最好使用每天僅需服用1次的長效降壓葯。這樣可以較有效地穩定其1天24小時的血壓,從而可減輕血壓波動對心腦腎等器官造成的損害。 ③老年人服用降壓葯時應從小劑量開始。 ④在進行降壓治療的過程中,老年人應注意摸索出一條適合自己血壓特點的最佳治療方案,以便達到既能控制血壓又能降低葯物副作用的目的。 ⑤老年人在使用降壓葯的過程中,不可使血壓下降得太快。如果血壓下降得過快,病人可出現視物不清、頭暈、昏厥等症狀,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原文網址:kknews.cc/zh-/health/8ez3e2e
❹ 如何進行老年人安全用葯的護理指導
老年人由於各器官功能及身體內環境穩定性隨年齡而衰退,以至會患多種疾病,因而也就會多葯合用。老年人的生理點特點是,記憶力減退,學習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對葯物的治療目的、服葯時間、服葯方法常不能正確理解。因此,老年人用葯安全管理更應受到特別的重視。本文著重探討護理人員如何採取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從而進一步提高老年人用葯的安全性。
1 全面評估老年人用葯情況
1.1 詳細評估老年人的用葯史,包括既往和現在的用葯記錄、葯物的過敏史、引起副作用的葯物有哪些,以及老年人對葯物的了解情況。
1.2 了解老年人各臟器的功能情況,如肝、腎功能的生化指標。
1.3了解老年人的文化程度、飲食習慣,對目前的治療方案的了解、認識程度和對葯物有無依賴、恐懼等心理。
2 密切觀察和預防葯物的不良反應
2.1 老年人葯物不良反應發生率高,護理人員要注意觀察老年人用葯後的不良反應,及時處理。如對使用降壓葯的老年患者,要告知其直立、起床時動作要緩慢,避免體位性低血壓。
2.2 由於老年人用葯依從性較差,當服葯後未取得預期療效時,護理人員要仔細詢問患者是否按醫囑服葯。
3 提高老年人服葯依從性
3.1 對住院的老年人,護理人員應嚴格執行給葯規程,按早晨空腹、餐前、餐時、餐後、睡前等服葯時間將葯物送到患者手中,做到看服到口。對出院帶葯的老年人,護理人員可以通過書面的形式把葯名、用法、劑量、時間、副作用等內容寫成用葯說明,便於老年人記憶。此外,定期通過電話督促老人服葯,了解服葯後的療效。對於外用葯物,應詳細說明並貼上明顯標記,告知家屬。
3.2 護理人員可通過發放宣傳資料、專題講座、個別指導等健康教育方式,反復強化疾病相關知識,提高老年患者的疾病認知能力,促進其服葯的依從性。
4 加強葯物治療的健康指導
4.1護理人員應指導老年人不要隨意購買及服用葯物,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辨證施治。告知家中的葯櫃應定期整理,處理過期變質的葯品。
4.2 指導老年人如果能有其他方式緩解症狀暫時不要用葯,如便秘、疼痛和失眠等,應先採用非葯物性的措施解決問題,將葯物對人體的危害性降至最低。
4.3 護理人員不僅要對老年人做好葯物治療的安全指導,同時還要重視對其家屬進行有關安全用葯知識的教育,使他們學會正確協助和督促老年人用葯,防止發生用葯不當造成的意外。
❺ 老年人如何選擇降壓葯,替父母收藏這篇來自心血管醫生得建議!
#清風計劃#
老年人的高血壓到底應該降不降?
眾說紛紜:有人說應該降,有人說降到正常會影響腦供血,那麼到底老年人的高血壓要不要降呢?
最新的《美國醫學會雜志》刊登了一項研究結果,強化降壓(收縮壓120mmHg以下)比標准降壓(140mmHg以下)可以減少出現輕度認知損傷的風險,而輕度認知損傷是患痴呆症的風險因素之一。
世界人口老齡化現象越來越嚴重,痴呆症成為人們越來越擔心的問題,這項研究可能為解決痴呆症問題帶來了一線希望。
啥意思呢?這項研究也建議積極降壓,而且降壓能降低痴呆風險!
我們不能根據一項研究就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們必須因人而異!
老年人有老年人的特點,高血壓指南也不推薦老年人血壓降到120mmHg,我們在臨床工作中,也不能輕易的把每個老年人的血壓降到120mmHg。
1、收縮壓增高常見,也就是大多數高壓高,低壓正常。
2、脈壓增大。
3、血壓波動大、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常合並餐後低血壓。
4、並發症多。
5、繼發性高血壓易漏診。
6、鹽敏感性更強
根據這些特點,我們在面對老年人高血壓的時候,不能千篇一律都按照120mmHg去要求每一位老人。
1、65~79歲,150/90以下,如果老人沒有不舒服,還需要繼續降到140/90以下,至於是不是要降到120,要根據老人的具體情況,如果能夠耐受120,那麼就可以降到120左右。
2、>80歲,150/90以下,尤其指收縮壓140-150之間,不建議強化降壓。
3、老年人選用降壓葯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因為如果降壓太快,會導致腦梗死。
4、老年人常常合並腦供血不足,我們更不能按照140/90來要求,血壓可以適當放寬。
原則就是如果降到140/90以下,老人沒有不舒服,可以降,但如果140/90以下就覺得頭暈腦脹等不舒服,一定不能本本主義,不能啥都按一個標准!
有人說一般推薦利尿劑、地平類葯物、沙坦類葯物、普利類葯物,這些葯物都可以作為初始或者聯合用葯的首選。
王醫生想說:這不是廢話嗎?
降壓葯一共就5大類+其他類,您這把4大類都說完了,那怎麼叫推薦老年人選擇呢?
其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說老年人必須使用哪一種降壓葯,王醫生結合指南及臨床只能給出一些大的建議:
1、小劑量開始,逐漸降壓,密切監測;
2、如果是單純高血壓,那麼只需參考血壓數值,相對比較簡單:
A、首選地平、普利,如果普利不耐受可換成沙坦;不建議直接單純使用利尿劑,因為相對副作用大。
B、觀察一段時間,血壓仍未達標者,可選擇聯合用葯。
3、如果合並其他疾病,必須結合其他疾病,兼顧越多越好:
A、高血壓+心率快:可配合倍他樂克類b受體阻滯劑;
B、高血壓+心衰:可配合利尿劑、普利/沙坦、倍他樂克類;
C、高血壓+心肌梗死:可配合普利/沙坦、倍他樂克類;
D、高血壓+前列腺增生:可配合特拉唑嗪這類的a受體阻斷劑;
E、難治性高血壓:可以幾大類降壓葯配合使用;
總之,老年高血壓也得降壓,但不能像年輕人那樣降得太快,降得太低!
老年人高血壓更應該結合每一位老人得血壓及自身特點,選擇具體得降壓方案。
❻ 老年人的降壓應該如何治療好
高血壓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最大程度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和死亡的危險。國內外很多研究均證實,降壓治療可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及病死率,老年患者降壓治療更應該個體化。老年高血壓治療包括非葯物治療和葯物治療,非葯物治療是降壓治療的基本措施,包括糾正不良生活習慣方式和不利於身心健康的行為和習慣,如吸煙、喝酒、熬夜、情緒激動等。但大多數老年人,均需在非葯物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葯物治療,葯物治療要點具體如下:
1、降壓葯物需要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葯物的種類及劑量,以避免低血壓的發生;
2、老年高血壓患者,降壓治療時,降壓速度不宜過快,治療過程中需要密切觀察,是否有頭暈、胸悶、心悸等心腦供血不足的情況,對於高齡、體質虛弱、多種疾病並存的患者,應該加強監測;
3、老年人因常常有多病共存,用葯種類較多,應認真選擇降壓葯物,避免因葯物選擇不當而產生副作用;
4、在葯物治療初期,以及調整治療方案過程中,應注意監測立位血壓,避免因體位性低血壓或過度降壓,給患者帶來傷害;
5、加強血壓的自我管理,家庭自測血壓,對於老年高血壓患者治療達標,有重要的價值,鼓勵老年高血壓患者,選擇使用合適的袖帶或電子血壓計,並掌握基本測量方法,對疾病的控制非常有幫助。
❼ 老年人高血壓如何選用降壓葯
由於老年高血壓患者常伴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故使用降血壓葯物需因人而異,並在選擇葯物上多加註意。
1、宜以降壓作用溫和、持久、效果好且副作用輕的葯作為基礎用葯。對血壓降低的要求不宜過猛、過速,一般要先用小劑量,然後視血壓情況,逐漸適當增加劑量,或聯合兩種以上降壓葯同用,務使血壓降到較安全水平(<140/80),糖尿病者還應適當低於此值。
2、目前老年人高血壓病的治療,多主張聯合用葯。據統計,單一種葯對血壓的有效控制率為45~55%,而聯合二種葯應用則為75~80%。聯合用葯既可減少單味葯物使用的劑量,且可協同有效地干擾多種升壓機制,延長作用時間和相互抵消或減少某些不良的副作用,更好地保護心、腦、腎等臟器。
3、降壓葯物應堅持長期服用。即使服後降壓效果滿意且血壓相對穩定,也只能相應調整劑量,不能輕易或突然停葯。否則,易發生撤葯綜合征,血壓可迅速反彈甚或更高,還可導致焦慮、心律失常、心絞痛等。
4、老年人由於調節血壓的壓力感受器敏感性減低,血壓易有較大幅度的波動,也易並發心腦血管事件,故對降壓療效的評定,不宜憑一時或一次的血壓水平而定,而應系統地多次測定觀察,即使血壓有所波動也應保持在相對較安全的范圍內。
5、老年人服降壓葯應個體化,結合患者病情組合用葯。當前多傾向以鈣拮抗劑(CCB)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為首選,如服用後降壓效果仍不夠理想,可適當增加小劑量的利尿劑。
6、對心跳快、有交感神經興奮的易激動的高血壓患者,或合並有冠心病、心絞痛、心臟早搏者,可在首選葯用基礎上,加服倍他受體阻滯劑(如倍他樂克等)。但此類葯對高脂血症、高血糖者不宜選用,且對心跳過慢,有氣喘病、心臟房室傳導阻滯者忌用。
7、小劑量的噻嗪類利尿劑:雙氫克尿塞和任何一種降壓葯合用,都有較好的協同降血壓效果。但本葯較大劑量長期應用對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腎功能不全者是不宜的,也可招致低血鉀。
8、降血壓葯應盡可能不要在夜間服用。當然對有晨間高血壓者可視情另作別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