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現在農村孤寡老人、失獨老人年齡越來越大,沒人養老該如何解決
我老家農村,孤寡老人全部納入低保,還有他們的土地出租收入,生活很不錯了!如果自己不能自理,就送公家養老院,條件也很不錯,我一個遠方的侄弟在旗(相當於縣)養老院,很滿意!
實際上,農村無兒無女的老人都可以納入五保戶,入住政府敬老院,由政府統一供養。
之前我村就有這樣的一個老人,據說她之前是地主家的丫環,解放後還留在地主家裡照顧老地主,也許她真的無親人可投靠了,之所以將地主家當成自己的家,我還是很小的時候,她經常帶我去城裡走親戚,後來她漸漸的年老了,村幹部試圖安排她入住鎮的敬老院,誰知她說捨不得街坊鄰里,就是不去。
後來我回娘家,見到她也會送點水果食物,逢年過節也曾給她一百幾十元,將她當成娘家親戚了,堂妹小時候也拜她為契娘,我娘家的人及我的叔伯兄弟都將她當成了親人,有什麼好吃的都會送點過去,
就這樣,老人直到壽終正寢,臨終前也不缺人照顧,村裡有好幾個善心人都自發的義務照顧她直到終老,後事由她的族人及村幹部料理。
以上所述是我近距離接觸的一位孤寡老人並不孤單的真實。
現在農村孤寡老人,失獨老人年齡越來越大,沒人養老該如何解決?卻實挺難的,不過好在農村老人都有土地,流轉費用,也是一點收入,另外村委會把夠條件的老人列為底保戶,或者是五保戶,都可以按月領取補助金,民政部門的救濟這些人也有份,實在沒有生活能力的,由村裡推薦,鄉民政聯系市裡敬老院,完全可以送去那裡養老,最起碼吃住不愁,敬老院負責一直到死,連火化都全包在內,去那裡,沒有後顧之憂,農村有集體,有村委會,有鄉政府,有鄉民政,最起碼能保證照顧好每個孤寡老,農村也不是一盤散沙,有黨支部,村委會,有鄉鎮黨委,有鄉政府,有民政部門,不會隨便放棄每個孤寡老人,放心罷了, 社會 正一直前行,不必過多憂慮!
當今農村孤寡、失獨老人不用怕,黨和政府關心咱,老了進住養老院,政府包養度晚年。
謝平台邀請!以本人意見,養老是個 社會 問題,應引起高層決策上的更多關注,全 社會 的積極參與,使孤寡老人在晚年生話上有所依賴,三餐有著落,生病有人照看。總而言之,要政府出台相關政策,財力上大力幫扶。大學生娃娃畢業,政府養老機構完全可以招入其工作,不缺人和財,就缺積極引導往這方面行動。全 社會 力量也完全可以幫扶,彩票事業一年要收入幾千億,拿出專項資金,或重新設置一種彩票,用於專項。我國是人口大國,老年問題是全球性問題,但我們要出台更適合國情的養老細則,使經濟上沒能力的孤寡老人能進得去,讓國家政策送份溫暖。不妥之處有之,望朋友們包涵並雅正!
你提到的問題現實存在嗎?根據我的了解現在我所在的區域不存在這情況。你說的所謂的農村孤寡老人、失獨老人是他(她)們有兒或有女,由於家庭種種原因老人自己單獨生活,[失兒子的他(她)們的家產由兒媳或孫子輩繼承],這在某種意義上不叫孤寡老人,不屬於民政部門供養的孤寡老人。兩者應該分清。
第一、享受國家實施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主要分為兩大方面的內容:
一方面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繳費體制。農民通過參加養老保險繳費,可以領取個人賬戶養老金待遇。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退休時個人賬戶的余額除以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個人繳納的錢數會全部進入個人賬戶,甚至還有國家額外的獎勵補貼。由於個人賬戶在參保人去世之後余額可以繼承,對於個人來說也就是不會虧本的保障,因此這一份保障還是非常劃算的。
第二,如果以上待遇仍然不夠養老,可能就需要自己去努力了。如果有條件可以去周邊企業打打零工,像一些鄉村工廠可能也需要老年人看看大門,或者招用老年人零工。也可以去子女居住的城市,干一些保安、保潔的工作,每月收入也能一兩千元,還能補貼家用。
其實按照中國傳統的習俗,還是依靠子女養老為主。畢竟一個家庭共同生活,老年人幫忙看看孩子、做做飯,幫子女減輕壓力,也是能夠互相共贏的。不過相對而言,按照老年人的養老規劃,最主要的還是依靠老伴互幫互助地走下去。
國家推動的養老模式,主要還是依靠居家養老、居民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三重保障模式。其實也需要大量的養老服務人員,對於很多老年人學習一下也是可以勝任的,也算是解決一下就業。未來國家的土地出讓金,將至少有一半用於農村建設,相信隨著未來國家對於老年人重視的不斷提高的,農村老人的養老壓力也會逐漸減輕。
有些杞人憂天。凡是這樣的老人都很幸福,政府早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孤寡老人可以辦特困供養人員救助(五保戶)每個月八百多元,而計生家庭中的失獨老人每人每年能領七八千元的特別扶助金。據說有的地區能拿到每個月一千元。這些老人在做到了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
孤獨老人,沒有人養老該如何解決,這是一個 社會 問題,現在不管是農村城市裡都有,大部分孤獨老人都又親戚幫助養老,小部分又政府民眾部門負責養老,國家對這小部分人都有低保金,醫療費幾乎全又政府出,基本生活無問題,但也有自己有能力的人,也自個過,我們村有一個70多歲,村給他上低保,他還不要,他現在身體還行打點什工都可以過生活。
這個提問是不是有問題?現在民政部門和 社會 團體都有各種救濟通道的。農村五保老人、低收入群體,基本養老應該不是問題。
② 大學生三個一活動總結
大學生三個一活動總結
大學生開展“三個一”主題教育活動,培養了學生們的仁愛之心和感恩之心。如下為大家收集的大學生三個一活動總結,歡迎閱讀!
我校全體教職工積極投身於這次活動,我們高度重視,按照教育局黨委的統一部署和具體安排,結合學校實際,精心組織,周密安排扎扎實實地開展“三個一”活動,有力地促進了學校各項工作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通過此次活動我們進一步查找差距,分析根源,及時調整思路,落實趕超措施,負重奮進,自我超越,為促進學校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現將我校開展此次活動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精心部署
學標桿,開展“三個一”活動能否順利實施,關繫到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的發展。我們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制定了工作方案,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層層落實,使“三個一”活動有條不紊的開展。我們既抓好總體部署,又抓緊每個環節具體措施的落實,堅持把“三個一”活動開展好,落實好,認真做到“內容策劃實、形式安排活、活動組織好”,為搞好我校學習實踐活動提供了組織保證。
二、制定目標,明確要求
堅持“讓學生喜歡,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的辦學宗旨,扎實搞好學標桿,“三個一”活動。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和管理水平。
在學校內部,把六年級級部確定為各級部、各學科組的學習標桿,各級部、各學科組比教學質量、比合作意識,團結合作增強本年級、學科組的凝聚力、創新力,爭創學期、學年優秀級部、優秀學科組。把我們學校的特級教師、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確定為全體教師的學習標桿,全體教師努力提高執教水平、教學理論水平,讓更多的教師走出去,創建人人爭當名師的氛圍。
三、動作扎實,成效顯著
結合我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情況,我們把“三個一”活動和學校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結合起來,念好結合文章,做實自選動作,“三個一”活動成效顯著。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一)校內“三個一”活動
1、到標桿單位進行一次學習
組織各年級、各學科教師到六年級參觀,看一看他們是如何做好個級部教學教研工作的;看一看他們是如何把教學中的實際經驗理論化、系統化的;看一看他們是如何提高本級部教師理論創新能力、教育教學水平和組織教學能力的。通過學習大家認識到了自身與標桿單位的差距,找准了位置,定好了方向。在這一活動中,廣大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了一次深層次的思考,認真地總結了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成敗,對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了比較科學的設計。標桿單位成為廣大教師心中的航標,引導廣大教師不斷前進,超越自我、超越目標。
2、與標桿單位召開一次座談會
各年級、學科組教師與六年級教師開展交流座談,緊緊圍繞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如何做好級部工作、增強級部凝聚力、創新力開展大討論,大家結合自身實際,積極為創新級部管理、提高級部教學整體水平踴躍發言,這些都為今後大家找准本級部、本學科組存在的問題,提供了極大的幫助,更進一步加深了大家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在座談活動中,廣大教師嘗到了大討論甜頭,教師通過面對面的交流,收獲了不同的信息,並在思想的碰撞中獲得認識上的融合,從而進一步建構出屬於自己的教學理論內涵,更新了教育觀念,轉變了教育思想。
3、請名師作經驗介紹
一是以聽評課活動為載體。請特級教師榮連華、教學能手賈衍梅、范振霞、許紅等名師為廣大教師作經驗介紹,上示範課,做好教師之間的教學方法、教學經驗之間的交流工作,教師們互相查找教學方法上的不足,總結教學經驗。在教學中教師們突出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宗旨:教師的教是為促進學生的學。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探究意識,每節課都贏得了大家的好評。在評課過程中充盈著研究理論、融入理念,關注學生的研討氛圍,大家圍繞“如何激發大多數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調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何使大多數學生完成學習任務”來評價課堂教學,通過聽評課活動促進了教師的互動學習和自我成長,激發了教師的深入思考,極大地調動了教師們的教學研究和創造熱情,最直接、最有力地推進了素質教育的'實施。
二是開通名師工作室。在學校教導處及教學論壇開設名師工作室,由泰山名師、特級教師榮連華擔任工作室主持人,吸納優秀骨幹教師為學員,充分發揮名師工作室成員在專業教學及教育教學科研中的引領作用,有效地推進了學校教師的專業化建設及發展。工作室採用講課、組織研討、現場指導、指導讀書、專題研究、課題研究、公開課講評、觀摩考察等形式對學員進行培養,爭取三年內培養3—4名市縣各級學科帶頭人、優秀青年教師。
(二)校外“三個一”活動
我們先後組織教師到教育局、龍山小學等單位參觀學習,與他們就如何開展好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進行了深入研討,我們看到他們活動進行的扎實有效、效果顯著。
我們看到教育局落實“六個一”積極營造濃厚活動氛圍,迅速落實了一個“陣地”,在教育局北三樓設立領導小組辦公室,抽調精幹力量具體負責教育系統學習實踐活動的實施、指導和督促;辦公室內活動方案、制度、工作職責上牆,辦公設備齊全;工作人員積極主動、分工明確、盡職盡責。張貼了一幅標語,在局機關醒目位置懸掛宣傳標語,設置專題宣傳欄,突出了科學發展觀活動的主題和載體,強化了學教活動的總體要求;編印了一份“簡報”,及時編印下發專題活動簡報,傳達學習實踐活動的文件精神、部署要求。及時反饋參加活動單位的活動信息、典型經驗等;開辟了一個“網頁”,發揮互聯網傳播快、容量大、互動性強的特點,精心製作了教育系統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專題模塊,在肥城教育網站首頁顯著位置進行集中宣傳;發放了一套學習資料,為把教育系統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引向深入,進一步提高廣大幹部教師對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意義的認識,教育局及時配發選編各種學習資料,為又快又好開展活動奠定了基礎;建立了一套系統檔案,抽調責任心強的同志專門負責本次活動的檔案建立和資料整理、文件收集發放歸檔工作。
我看到龍山小學為了防止“四查四看”活動走過場,他們強調了“五個嚴”要求。一是嚴密組織。認真組織好學習調研、“三學”“三進”的各階段、各個環節的活動。二是嚴肅對待。切實把學習實踐活動當成當前的一個重大而又緊迫的政治任務去學習、去調研、去實施、去對待、去完成。三是嚴格要求。每個黨員幹部都要帶頭參加學習實踐活動,要認真做好筆記,寫好體會,搞好調研,不能應付、不能對付。四是嚴謹作風。以求實的態度去學習調研,以務實的力度去解決問題,以扎實的進度去完成任務。五是嚴明紀律。遵守學習實踐活動過程中的一切紀律要求和規定。
四、總結經驗,不斷提高
我們開展學標桿,“三個一”活動,使廣大教師得到專業發展,讓教師的價值得到升華,這正是學生發展、學校發展、教育發展的潛力。
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還存在許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能力要不斷提高,創新意識要繼續增強,個別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組織教學能力還有待提高。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不斷向標桿單位和個人學習,發揚成績,克服不足,爭取把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得更好,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xx社區結合“傳承家風家訓、創建廉潔家庭”、民族團結進步年等活動為契機,將大學生們集結起來,共同創造和諧穩定的生活環境。
開展一次大宣講。社區與“訪惠聚”工作組、社區民警“三位一體”聯合開展“去極端化”大宣講,社區根據“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機制,積極梳理小區內所有返程大學生,結合大學生自身情況和周邊環境的形勢向大學生宣講法律法規、黨的政策理論、和全團重大決策部署,將現在的形勢進行分析、收集典型材料總結經驗,並且大力推廣,將愛國主義情懷和惠民政策及時傳達到基層和青年。目前,以開展大宣講活動1次,參加人數30人,共發放宣傳單30餘份。
解決一件實事難事。社區組織返程大學生召開動員會,通過社區了解小區內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殘疾兒童,承諾為他們解決一件實事難事。滿城路社區有位失獨老人劉國群夫婦,兒子車禍去世,大學生 知道後,決定幫助這位老人,雖然沒有錢,但是可以動手,打掃一次衛生,做一頓可口的飯菜,洗一次頭,剪一次指甲等等,雖然不能完全解決困難,但是可以充實老人的感情世界。每一位大學生都找到了自己想要做的事,不僅為他們以後的生活和工作增光添彩。目前,5位大學生共承諾5件事,已完成4件。
結對一批青少年。現在正好是暑假期間,有很多不同年級的孩子。社區的假期“十點半課堂”開課了,社區選出2名大學生與學生進行結對,以一對一的方式,通過各種活動讓他們彼此熟悉起來,社區根據孩子們不同的需要開設不同的課程。切實圍繞青少年存在的思想困惑,可以運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所學知識為孩子們解惑。正確引導他們好好學習,經常讀書,積極參加課後實踐活動。目前,有5名大學生分別與小學生、高中生結對,開展“十點半課堂”課程10次.
③ 失獨父母沒收入養老問題咋辦
一是部分失獨家庭收入單一,難以承擔養自身的養老費用。很多失獨家庭收入主要為工資性收入,當他們年較大退休後,收入明顯減少,身體明顯弱化,醫療性開支大幅上升,生活逐漸窘迫。和城鎮相比,鄉村的家庭收入更為單一,社會保障體系無法有效達到,失獨老人一旦失去勞動能力,只能依靠低保生活,如果遇到身體不多,生活不能自理時,生活將變得非常困難。
二是公辦養老院嚴重不足,民辦養老院費用過高,失獨老人難以入院養老。當前,公辦養老院數量過少,且進入門檻過高,大部分失獨老人常常無法進入,而民辦養老院由於費用過高,管理服務不夠規范,失獨老人大都無法負擔起高昴的費用。並且,很多養老院接收老年人需要子女簽字,而失獨老人根本找不到合適的「簽字人」。因此,養老院怕擔責任,不願接收失獨老人,也是失獨老人入院養老難的原因之一。
三是缺乏家庭的溫暖,心理空虛和孤獨,難以得到心理的慰籍。
中國人絕大多數不相信神,他們靠代際傳承來寄託希望,他們把生命的全部意義都寄託在孩子身上,孩子不僅是血脈的延續,也是精神的寄託。有失獨者說,中國的老百姓活的就是孩子,沒有孩子,就什麼都沒有了。因此,大部分失獨者害怕刺激,害怕孤獨,害怕孤身一人或生病時無人看護,害怕將來無人送終,害怕沒有尊嚴地死去或去世多日無人知曉。如何較解決好失獨失獨老人的精神困境與心理慰籍,也是我們應該共同思考的問題。
三是加強政策支持,鼓勵和幫助失獨老人成立自助養老、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等養老模式,切實幫助失獨老人解決養老難題。由於經濟原因、政策原因、個人生活習慣原因等等,致使一些失獨老人不能或不願進入養老院養老,他們更願和少數幾個志同合、脾氣相投的老人相處,更願意「自由自在」的生活。為此,我們應該積極鼓勵和幫助這些老人成立自助養老、結伴養老、社區養老等養老機構,從設立手續、運營資金、法律關系和糾紛處理等各個方面為他們創造條件和提供便利,鼓勵和幫助他們成立互助式合作養老機構,盡可能的就近解決失獨老人的養老問題。2016年6月,河北衡水失獨老人馮立柱成立了衡水特殊家庭互助關愛協會。一年多時間里,他帶領志願者們為家鄉衡水的失獨家庭開展年夜飯、植樹節、踏青、賞花、採摘、生日祝福等大大小小三十多場活動,陪伴和幫助剛剛失去孩子的失獨父母,探望病榻中失獨老人,深得失獨老人們的喜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濟南市歷下區縣西巷社區積極探索失獨老人居家養老,他們幫助 6戶失獨家庭申請低保,聯系街道辦為失獨老人提供社工服務,每個月定期上門為失獨家庭提供20個小時的家政服務,辦理了「居家醫療」,定點醫療機構醫護人員定期上門給老人做檢查,較好的解決了失獨老人的養老問題。在探索和推動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等養老模式中,政府的支持和幫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且常常成為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能否成功和持續的決定性因素。
四是進一步調整人口生育政策,積極支持和鼓勵適齡男女生育兩個孩子,積極支持和鼓勵失獨父母收養孩子,從根本上減少失獨老人的產生。2016年《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修正案》開始實施,提倡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子女,為「獨生子女政策」畫上了一個句號。然而,由於「養兒防老」觀念的不斷淡化,扶養孩子的經濟成本和社會成本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適齡男女放棄生育第二個孩子,僅僅依靠「允許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子女」的政策引導作用已經比較有限,難以扭轉少子化的趨勢的繼續發展。為此,應該適時調整人口生育政策,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支持和鼓勵「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子女」的實踐。首先,加大國家對生育服務的投入,積極推進全民免費生育服務,實行從孕前檢查到產後恢復的一條龍全免費生育服務,努力降低孕產婦的生產成本,提高生育意願和生育質量。其次,加大國家對育兒的投入,積極推進兒童保健和保育工作,實行兒童全免費醫療保險制度,積極創造條件建立普惠性的、全覆蓋的幼兒保育機構,努力降低父母的育兒成本。同時,可以適時調整收養的相關規定,支持和鼓勵失獨父母收養孩子,盡可能為失獨父母找到家庭的溫暖提供條件和便利,盡可能的減少失獨老人的產生,從根本上解決失獨老人的養老問題
④ 如何化解老年喪獨之痛
您好,老年喪偶之痛,真的很難化解,如果有空的話,家裡人要多陪伴老人,讓他慢慢的不去想那些。
⑤ 失獨父母都是什麼命
是指失去獨生子女的父母,他們大多50歲以上,很難再生養孩子。在中國,失獨家庭每年以7.6萬的速度增長,正在成為一個日益龐大的群體。
中文名
失獨父母
名詞解釋
對失去獨生子女的父母的統稱
形勢北京措施悲劇事例TA說
形勢
「與死亡俱來的一切,往往比死亡更駭人:呻吟與痙攣,變色的面目,親友的哭泣,喪服與葬儀……」(弗蘭西斯·培根《論死亡》)世上有一群父母,或許比誰都明白培根的話。他們的年齡大都五十開外,20多年來,和自己唯一的子女快樂地生活,正當他們幸福地為孩子購置新房、准備嫁妝的時候,一場意外卻奪走了孩子年輕的生命。[1]
他們由此陷入常人無法想像的痛楚當中:年齡太大,他們再次生育幾無可能,每到合家團圓的節日, 為免觸景生情,他們只好躲親避友;但兒女的音容幾乎每時每刻都歷歷在目,這讓他們總是眼含淚珠。社會稱他們為:「失獨父母」。
據專家估算,當前中國失獨家庭已超百萬,與此同時,每年新增失獨家庭7.6萬個。「失獨父母」一方面承受著失去子女的悲痛,另外都面臨著養老、醫療等難題。國家計生委原巡視員、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原理事長苗霞說:「如果我們不解決好這個問題,就是對人民的不負責任。」
失獨父母,這一曾被忽略的群體,正在進入公眾視野。
他們,大多生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趕上八十年代首批執行獨生子女政策,人到中年遭遇獨子夭折。專家估算,我國至少有100萬個失獨家庭,每年新增失獨家庭7.6萬個。
北京市計劃生育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5月,北京失獨父母人數為7746人,其中農村1269人,城市6477人,「這一人群年齡偏大,精神和身體狀況欠佳,有一定的生活困難」。
記者調查,這些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的「光榮一代」,除了喪失愛子的孤苦外,如今更擔心疾病、養老等一系列現實難題,但相關幫扶、保障體系滯後。
如何為這一群體提供有效的幫助,如何接手他們原本寄希望於子女身上的未來,成為擺在全社會面前待解的課題。
北京措施
2012年7月20日,北京市計劃生育協會表示,針對失獨家庭的幫扶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政策幫扶,包括給予每人每月20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為止。同時可享受特別扶助的,按較高標准執行。
二是精神幫扶,即以「親情牽手」項目為載體的親情撫慰。
2006年開始,北京市人口計生委、計生協在全市范圍開展了生育關懷親情牽手活動,鼓勵大學生、部隊官兵等青年群體,與失獨家庭結為國策親戚,為他們提供精神慰藉和親情撫慰。
此外,「暖心計劃」以獨生子女死亡家庭為目標人群,為其提供養老保險、疾病身故保險、意外傷害身故保險、意外傷害醫療保險、殘疾保險、燒傷保險以及女性重疾保險,重點解決這些家庭的養老和醫療困難,真正保障了這一人群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同時,安康計劃和服務計劃與暖心計劃相配套,對於沒有發生意外理賠的家庭提供體檢等服務,最大限度加大保障力度。[1]
悲劇事例
董毅去世
「兒子,好好看家,我們出去玩兒啦!」
房間空盪,整潔,甚至像賓館一般一塵不染。
「兒子,我們回來啦!」
房間依然空盪,整潔,甚至像賓館一般一塵不染。
董毅去世14年了。
心中難過時,董毅父母會離開北京去旅遊。每次離開和返回,都會對著空盪盪的房間打招呼。
習慣以「某某媽媽/爸爸」相稱
孩子離開後,董毅的媽媽通過網路,結識了許多同命相憐的家庭。北京的幾家時不時聚一聚,「我們的痛,旁人怎麼能了解?」尚未坐定,幾位失獨母親的聲音顫抖起來。
她們習慣以「某某媽媽/爸爸」相稱,很少提及姓名。
「別人這么叫我們的時候,就感覺孩子還在。」57歲的「小男媽媽」,隨身總帶著一塊手帕,「不知什麼時候眼淚就流下來了。」
「董毅媽媽」挺羨慕「小男媽媽」,「孩子是因病離開的,好歹陪著走完了最後一程。」
1998年,20歲的董毅在去同學聚會的路上遭遇車禍,沒有留下一句話。
「小男媽媽」也會羨慕「董毅媽媽」,董毅去世後,骨灰放在家中,「可以天天守著。」
小男去世後,很快入土為安。6年過去,每當刮風下雨,「小男媽媽」還有止不住的淚,「他一個人在荒郊野外、日曬雨淋,我心疼啊。」
⑥ 如何關注得到失獨老人,獲得失獨老人的信息
獨居孤寡老人不僅子女離家,而且喪偶,還獨自一人居住。是比空巢老人更弱勢的群體。據《2016年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重慶全市60周歲及以上達604.61萬人,佔比19.8%。這個龐大的老年群體,因人口流動帶來的獨居孤寡現象愈發顯現,獨居孤寡老人的生活狀況並不樂觀,能得到來自社區、公共部門的制度護佑和人文關懷顯得尤為重要。
當前獨居孤寡老人的現狀:
1、生活中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加上一些家庭中兒女外出謀生或遷徙他處,而老人們由於故土難移而依然留在原籍,導致不少老人常年獨居家中。獨居孤寡老人不僅缺乏來自子女的經濟資助、生活照料,還會陷入精神空虛、心理障礙的泥沼。如何保障老年人積極健康的生活,減輕青壯年人的負擔,這又成為社會面臨的又一個難題。
2、安全保護不足。獨居孤寡老人安全已成為牽動全社會的問題,一旦生病或發生意外,很難及時救助;有些老人因突發意外未能得到及時救治導致身體的傷殘甚至死亡,有的即便去世一段時間可能也沒人知道。
3、自理能力有限。獨居老人雖然大部分還有自理能力,掃掃地擦擦桌子這種輕活老人們還可以自己完成,可是像一些擦窗戶等爬上爬下的體力活,老人們已無能為力了。
4、亟待社會關愛。獨居孤寡老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獨居時間的延長,身體、心理、精神的患病率上升,健康狀況,越來越需要社會關注並提供幫助。
關愛獨居孤寡老人的建議:
1、全方位摸底調查。由社區工作人員入戶開展摸底調查獨居老人基本信息,分類建立檔案掌握老人們的生活情況及健康狀況。建立60歲以上獨居孤寡老人資料庫,設立安全等級,按照等級高低,制定入戶照料、探訪頻次。通過對社區獨居老人健康狀況的調查掌握,有針對的制定護理措施,提振人文關懷,老人尤其是獨居孤寡老人的生存生態,才會得到根本改善。確保獨居孤寡老人難時有人幫、老時有人惦、病時有人管。
2、完善特殊智能養老服務設施。建議劃撥專項經費,逐步為60歲以上獨居孤寡老人們安裝應急鈴或者聯接社區服務中心的緊急求助呼叫器,老人只需一個簡單的動作,就能及時獲得鄰居或社區服務人員的救助。針對卧床、行動不便、疾病獨居老人,有針對性的配備急救葯品的「貼心小葯箱」,放在家中顯眼的位置發揮關鍵作用。
3、籌建「獨居孤寡老人關愛團」。由社區徵集志願者,利用給老人投遞報紙、雜志等的同
⑦ 如何關愛失獨老人
1.
子女關愛最為重要:
①經常對老人問寒問暖。
②盡量多陪陪老人。
③多和老人聊他回(她)答愛聽的衣、食、住、行、天下新聞等話題。讓他(她)開心
④小夫妻忙吃忙喝。千萬別忘記老人!讓他(她)感到不孤單。
⑤抽時間幫助老人解解悶:在可能的情況下,雙休日帶老人出去走走。亦可去老人的親朋好友家串串門。讓老人舒心。
⑥盡量能夠把老人接到身邊來:這樣能夠隨時隨地對他(她)加以呵護。
2.
左鄰右舍多做好事:對失獨老人多加關心。幫助他們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困難。
3.
社區側重對失獨老人的調查建檔。加強對他們的慰問和關愛。讓他們感到溫暖。
祝全天下所有失獨老人都能夠擺脫寂寞開開心心頤養天年!
⑧ 請問如何幫助失獨老人有一起去做的項目嗎
1、完善社會救助政策
從某種程度上講,失獨老人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政府便成了他們最後的依靠。作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失獨老人應被納入社會救助體系,由國家財政統一建立專項基金,實行對這一群體的救助。此外,政府還應加大財政投入,提高扶助標准,特別是建立扶助金和物價水平的聯動機制,保證扶助金標准隨物價水平的變化而進行調整,使失獨老人免受養老的後顧之憂。
2、建立集中養老機構
由於失獨老人生活照料體系十分脆弱,加上年事已高,日常生活能力逐漸喪失,等到有一天他們生活無法自理時,沒有了子女,誰能夠來照顧他們?誰又能對他們的晚年生活負責?即使有了物質上的補助,但也不能完全解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沒有子女的簽字,他們無法像其他老人一樣入住養老院,得不到照料。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大多數失獨老人不願意與有子女的老人生活在同一個養老機構,因為他們無法迴避子女的問題,每一次其他老人的子女的探望,對他們都是一種刺痛,他們需要的是一個特殊的庇護場所,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贍養。因此,政府有必要建立專門為失獨老人服務的養老機構,讓這些同病相憐的孤獨的人找到屬於自己的大家庭,能夠安度晚年。
3、提高社會關注度
現階段,社會大眾對失獨老人的關注度並不高,所以社會輿論也是對失獨老人的幫扶媒介之一,它不僅可以增加失獨老人的曝光次數,同時也能讓人們更加深入的了解這一特殊的群體。媒體的聚焦必然讓更多的企業和社會慈善團體等加入到救助失獨老人這一具體的活動當中,因此創建良好的失獨老人關注度也會給失獨老人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4、建立領養政策
在保障了失獨老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外,對於有意願的家庭,政府應該鼓勵並支持失獨家庭領養孤兒。計生部門要及時告知相關政策,提供各種優質的服務和高品質的幫扶。對於有意願領養的失獨家庭,民政部門要優先提供收養機會,並提供相關的便捷服務。這樣,既能讓失獨家庭的老人享受到像正常老人一樣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又能使孤兒各得其所,更有利於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⑨ 明知道自己爸媽快成為失獨老人,該怎麼辦
如果明知道自己的爸媽快成為失獨的老人,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個人認為子女應該多關心自己的爸媽,應該側重於以下幾方面:
首先,無論自己的工作再忙,都應該拿出一定的時間回家看自己的父母,盡可能的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關心和肖順,因為子女的親情陪伴是讓自己的爸媽擺脫成為失獨老人孤獨和苦惱的最有效的一種方式。
其次,可以和自己的爸媽好好的進行溝通,徵求他們的意見,看他們是否還有再找老伴兒的意願,如果他們還有再找老伴的想法,那麼作為子女的應該積極支持,而不是阻撓,只要是對方人品可靠,並且能夠真正的對自己的爸媽好,那麼對於自己來說也是一件很欣慰的事情。
還有一點就是盡可能的鼓勵自己的爸媽多和同齡的老人相接觸,充分發揮自己的興趣愛好,找到自己的樂趣,這樣也能夠實現自己的價值,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有意義一些,就不會再孤單和寂寞了。
當然,除了以上方面子女在經濟上對於老人的贍養和輔助也是必不可少的。
⑩ 如何安慰失獨老人
「別人的傷痛,失獨老人的傷痛,我們可能是永遠也體會不了,我們怎麼能感同身受?有時候,離別人的傷口遠一些,就是再好不過的安慰。」
對於失獨老人,我覺得一切言語安慰都是徒勞,我們能夠做的,也許能做的只有陪伴和照料。這種陪伴和照料,我們做一時容易。但這是我們後半輩子要承擔的擔子,可能會有很多人是無法順利完成的了。
別人的傷痛,失獨老人的傷痛,我們可能是永遠也體會不了,我們怎麼能感同身受?有時候,離別人的傷口遠一些,就是再好不過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