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農村老人在世子女不孝,死後為何要大辦喪葬呢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在中國百善孝為先,這也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反而出現很多子女不贍養老人的現象。出現不贍養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經濟能力,教育環境。
但是奇怪的是,生前不贍養,死後花大錢也要把葬禮辦的紅紅火火,家裡條件差的,就是借錢也會把喪事辦的很風光,有的辦下來花個好幾萬、甚至十幾萬是很正常的,這是為何?
孝順父母要及時,人都離開了,再去盡孝還有什麼意義?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Ⅱ 黃夏蕙86歲被老伴寵成公主,她81歲花百萬為自己辦葬禮,你怎麼看
在變幻莫測的娛樂圈,明星們想要留住大家的關注度,會施展十八般武藝。有的頻頻上綜藝刷臉,有的埋頭扎進橫店拍戲,還有的就是各種炒作,都是為了增加自己的曝光度。而有這樣一個人,息影多年卻依舊活躍在各大媒體鏡頭,這就是黃夏蕙。
希望大家能夠多多帶著善意來看待每一件事情,也希望黃夏蕙老兩口能夠幸福地度過餘生。
Ⅲ 如何看待生前舉行自己的葬禮的行為
雖然生前舉行自己的葬禮並不會是一件看似吉利的事,但我感覺這也並不是不光彩的事 ,因為這是對人生提前的告別,是對自己人生的謝幕。自己來主持自己的謝幕也別有一番庄嚴。
Ⅳ 有人說,農村的葬禮搞的太復雜了,你認同這樣的觀點嗎
有人說,農村的葬禮搞的太復雜了,你認同這樣的觀點嗎?
此外,喪禮的最終目地其實是為了送老人最後一程,而非形象工程。說到底,喪禮本來就是送老人最後一程的一個典禮,大家沒必要把它當做形象工程去做,那樣實際上往往是對老人的不尊重。
Ⅳ 為什麼有一家老人死後舉行喪事
這也可能是他們當地的一種風俗,雖然是喪事,但是也有喜喪這種說法。就說一個人年歲特別大了,其實這個時候就會被稱為喜喪。所以就會出現帶紅孝布的情況。我們這里都是第四輩的孩子。在老人去世的時候,帽子上會縫一個紅色的錢幣。
Ⅵ 有些農村辦喪事的風俗比較低俗,你有什麼看法
近來特別是廣大農村,辦喪事經常會請一些艷舞團之類的低俗表演,老百姓也喜歡這種表演。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我覺得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精神文明缺乏。大家對這樣的表演不覺得低俗,還覺得挺有意思。
第二,近些年農村生活條件逐步提高,加上舊有的封建思想的影響,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在農村滋生,各種腐化墮落的思想意識沉渣泛起,而 社會 主義的先進文化不夠豐富,尚未迅速普及農村,低俗表演在農村還有一定生存的空間。
第三,監管、打擊力度不夠,不少地方對農村工作有忽視的地方,不想多管農村的事,監管力度不夠,對「黃賭毒」文化很少重拳出擊,掃黃打非工作還存在眾多盲點、死角。
破除這種陋習,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我們需要建設好農村 娛樂 設施,多創造人們休閑 娛樂 的地方,讓人們有地方「玩」,讓人們學會「玩」。讓老百姓從思想上認識到這種行為是低俗,自覺抵制,讓這種色情文化失去市場。
謝邀!看到提問者的描述,我感到非常震驚!在舉辦喪事上出現低俗的東西,確實太過分了,雖然在農村有人把婚喪嫁娶稱為紅白喜事,但畢竟舉辦喪事是一個莊重嚴肅的事情,唱什麼就不說了,表演脫衣的的確確是對死者最大的不敬!
這種事情發生在許多農村,而且還出現在別人失去親人最悲痛之時,反映了歌舞團全體人員的人品和素質堪憂。中國人講的是死者為大,歌舞團在這種場合表演這樣的節目,未能表現出他們對死者最起碼的尊重,失去了死者家屬請叫歌舞團的目的和意義,與其說是為了熱鬧,還不如說是對死者及其家屬和觀眾最大的污辱。
農村雖然遠離繁榮的城鎮,但並不等於農村就應該缺少精神文明。建設 社會 主義新農村,主要是要在提高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上下功夫。不但要破除封建迷信和舊思想、舊觀念束縛,還要在解決農村紅白喜事講排場等不良風氣上做文章,更不能讓黃賭毒污染了農村環境。
單就題主提出的風俗低俗一事,白事是一件很嚴肅、莊重的事情。他們花大錢請吹鼓手、哭喪者、唱歌跳舞,特別是脫衣舞,我認為是對亡者的極大不尊。俗話說的好:父母面前一碗水,勝似墳頭千噸灰。應還亡者一片凈土,讓他們安安靜靜的步入天堂。
現在各級政府都在倡議紅事白事厲行節約,要簡辦。各村辦都成立了紅白理事會,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新聞,在農村的某些地方,有老人去逝了,在舉辦喪事的時候,主家 竟然請了歌舞團來,又唱又跳又蹦,最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有些極個別的歌舞團,竟然還跳起了低俗不堪的一些舞蹈!
據說,個中原因是為了吸引人氣,說給老人舉辦喪事期間,誰家的人氣高,去的人多,誰家就有臉有光,有面子。
我的天,還有這樣的操作!
感覺就是不可理解,不可理喻,簡直就是純在胡鬧。
老人離世,親人悲痛,舉行個送別儀式,送老人最後一程,送逝去的親人一路走好。這本是人之常情,也是傳統習俗,更是一種紀念形式,本無可厚非。
誰知現實 社會 中,偏編有些人就別出心裁,花樣百出,特立獨行,非搞出點花里胡哨的花樣來不可。
家中老人去世,本是一件無限悲痛傷心的事情,搞成這種"載歌載舞"的樣子,實在有些不倫不類,並讓人哭笑不得。
總有那麼一種人,老人在世的時候,活著的時候,不好好考順,不好好伺候老人,甚至還虐待老人,老人去世了,他們卻來了"精神",為了顯擺,為了逞能,把個喪事搞的"轟轟烈烈","驚天動地"。
大肆鋪張,大肆揮霍,就差把喪事搞成是一出什麼盛大的演出一樣了。
而其目的,卻都僅有-個,那就是為自己聚籠人氣,爭臉爭光。
想想,都覺得可笑,和不可思議。
這種種作為和做法,叫人十分反感,況且,你讓還活著的老人們怎麼去感受,讓他們情何以堪?
厚養薄葬,在老人活著的時候,好好孝敬他們,逝去後禮送老人一路走好,就是對待老人孝順的最好的方式。可別去做些這些"花花腸子",讓人難已接受,看著就別扭。
這種不良風氣,真不可以持續下去了。
我是個農村人,參過最土豪的白事,是一個客戶的父親去世,來參加葬禮的人坐席110桌,前來弔唁告別的人數千人之多,每桌宴席的標准550元一桌,香煙50元一盒,酒100多元一瓶,就連礦泉水都是喝的那種非常高檔的一種,整個白事的規格標准,都非常的高端大氣,氣派豪放的程度讓我目瞪口呆,孤陋寡聞沒有見過世面的我,第一次發現原來白事也可以這么辦。
憑心而論,雖然這次白事的鋪張程度讓我吃驚,但是整個白事的過程,卻是很讓人尊重,並沒有出現浪費奢侈的情況,現場有很多人幫忙維持秩序,雖然很多人,場面卻是一點都不亂,人群也非常安靜,大家都按照既定的程序,按部就班地做著每件事,整個白事給人的感覺就是很大氣很莊重很嚴肅,當然也很費錢。
其實對於這種鋪張的白事,我個人並沒有感覺什麼不妥,老人去世,兒孫子女們有本事,把白事辦得風光莊重一些,這種事情無可厚非,後世子孫用自己的錢,盡自己的能力,送老人風風光光地走這是面子,老人生前活著的時候,兒孫們都孝順孝敬老人,這是里子,試想一個面子里子都要,都做的很好很到位的家族,有什麼理由讓人討厭那?再問一句,哪一個老人臨死的時候,不想著辦一次風風光光的葬禮呢?
四月份的時候,去附近一個省的農村采購原材料,在一個小山村住了幾天,恰好遇到了這個村裡面有人去世,見識到了一場非常奇葩的葬禮,把白事辦成這個樣子,真的是讓我感覺汗顏,這樣的子孫後代,這樣的風氣讓人無地自容。
那是一個傍晚,和當地這個朋友一起吃過飯以後,他說村裡明天有白事,晚上有表演,說帶我們去看個熱鬧,還沒有到地方,老遠的就聽到一陣陣的歌聲傳來,並且唱的歌曲還非常奇葩,全部是那種情愛之類很燒腦的歌曲,我問當地的朋友,你確定這是葬禮嗎?你們這里的葬禮唱歌,都是會唱這種歌曲嗎?朋友一臉不在乎地說,這有什麼,接下來還有更熱鬧的呢。
唱歌的女孩穿的花枝招展,四月的天氣還不算很熱,可是唱歌的女孩卻是穿的非常清爽,雖然歌唱得一塌糊塗,但是和現場的觀眾互動卻是做的非常好,一會一個飛吻,一會要掌聲,看起來讓人非常無語,但是周圍的人一幅見怪不怪的樣子,吶喊的喝彩的拍照的鼓掌的,那場面卻是熱鬧極了。
大概到了表演馬上散場的時候,整個現場到了高潮的階段,五六個打扮的花枝招展非常妖冶的女孩,在舞台上面居然跳起了舞蹈,而且是那種非常曖昧低俗的舞蹈,現場尖叫聲吶喊聲,聲聲入耳,我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就往外面走,很驚奇地發現,外面居然幾個穿著孝服的人,也在有滋有味的看著表演,那場面讓我感覺,這里的一切太可怕了。
回到了賓館裡面,當地的朋友告訴我,前幾年其實他們這里的白事也非常傳統,沒有這么多亂七八糟的表演,但是最近幾年,村裡面的經濟條件好了,大家的腰包鼓了,都有錢了,不知道誰先帶頭在葬禮上面整了這么一處,然後大家都跟著學,到了現在就演變成了,基本上每家每戶的紅白喜事都這么辦,誰家如果有事情,不請歌舞團表演,倒是成了另類,讓大家看笑話了。
這件事情過去好幾個月了,我心裏面久久不能回味,傳承習俗怎麼成了這個樣子,這樣的辦事,地下有知的老人,難道也會喜歡嗎?
有些農村辦喪事的風俗比較低俗,你有什麼看法?作為一個地道的魯西南農民,在農村生活了三十多年,參加過的紅白喜事,大大小小加在一起也有上百次之多了,相對而言我們這里的紅白喜事婚喪嫁娶,大都還保留著很傳統很古老的做法,在傳統禮儀的習俗上面,傳承得相對還比較完整,不管是白事和喜事基本上都保留了過去原汁原味的風格,既不守舊低俗也不鋪張浪費,不管誰家裡面有什麼事情,村裡面的父老鄉親老鄉爺們都是會過去幫忙,相處的非常融洽。
對於個別農村一些低俗落伍,讓人目瞪口呆的喪事儀式,從我個人來說是斷然不能接受的,低俗葬禮的舉辦完全就是一種陋習,一種讓人無法接受的無知行為,敬畏生命敬畏傳統習俗是我們大家都應該具有的一種觀念,老事新辦創新是好事,但是這種在葬禮上面低俗有傷風化的表演,完全就是一場花里胡哨,漠視生命和傳統習俗的醜陋行為。
花自己的錢,辦自己家的白事,別人當然無話可說,但是你的所作所為一定要有一個度,要有一個界限,要遵守村規民約,要守秩序,不能恣意妄為,不能用自己的行為,挑戰大傢伙的道德底線,做人尤其不能忘本。
不良風氣形成以後,很多農民都是會相互比較的,他們會在這種無知的陋習上面相互攀比,發展到最後整個村裡的風氣都被帶壞了,村裡面的人也就被相互影響,以至於發展到最後一發不可收拾,這樣的行為應該及早的被制止疏導,千萬不能愈演愈惡劣。
現在農村人為喪事,那就是有錢人埋錢,沒錢人埋人,有錢人大辦喪事,死人在家停放七天,也就會有更多人隨禮,把死人當搖錢樹,沒錢人也辦不了大喪,頭天死了,二天就會入土了,沒人送禮,他也耗不起每天的費用,至於吹次打打,我覺得不好,生老病死自然現象,應該歡歡喜喜來到世上,高高興興去到天堂,後人應該遵循長輩的逆願,不要過度的吹打鬧的心煩。
低風俗的都是有錢人辦的,擺排場,請歌舞團,大吃大喝,這就超出喪事新辦、移風易俗的范濤。
按喪事的一般風俗習慣,出殯日請鑼鼓班參加湊哀樂,是常見的事,頭七請幾個經師誦經做做功德,這些都是有的,都是以勤儉節約為主題,超出范圍的都是有錢人辦的事。
逝者家屬樂意就行,局外人不必多費口舌。
感謝悟空邀請。
看了提問者的對農村辦喪事的風俗介紹,我也是覺得這種不良風氣應該引起重視了。
記得我們有一次 旅遊 經過某地農村,看到當地村民正在辦喪事。當時我也覺得好奇怪,辦喪事居然還搭起了「大舞台」,演員在舞台上表現「二人轉」,那不堪入耳的語言和動作又和現場極其不協調,有人告訴我這是當地的的喪事風俗習慣,有錢人家會「搭台辦喪事」,說啥叫「喪事新辦」,說後人以後會有好日子過,這樣人多還熱鬧。
印象中我就見過那一次,大多數農村辦喪事還是比較傳統的。但是在視頻、電視里也見過類似的報道,表演最後還演變成了脫衣舞,真是傷風敗俗。一些「雜技」演員演著演著最後脫得穿成了比基尼,全然不顧場下還有一些未成年人,而且有的演員看起來年齡也不大,讓人感覺喪事的舉辦與其氛圍極不匹配,且給人身心不舒服之感。
現在應該說已經基本杜絕了這種不良風氣,但某些較偏僻的地方或許還會有這種敗俗現象。主要是現在農村一些人富裕起來了,喜歡喪事大操「特辦」,斂財不說,就是顯示自己孝順,其實也是精神空虛借故尋求刺激的借口,這看起來哪裡是辦喪事啊,簡直就是一種低級趣味。
說他們孝順老人真是不知道該怎麼評價了,這些人的父母可能在他們生前就沒花過兒女這么多辦喪事的錢,人死了如此操辦來表現孝順,真是感覺在「糊弄鬼」吶!
還是希望有關方面應該重視一下個別地方農村的這類「習俗」,杜絕此低俗的表演成為不良的風氣。喪事新辦沒錯,像過去吹嗩吶我覺得就不錯,這種「表演風」應該禁止。因為這種表演不僅讓農村的殯葬習俗變味,對下一代身心 健康 也是不利的。
農村的攀比風!很多東西可以不用,但一定要有
每逢春節,親人的農村總是無比的熱鬧。現在家家戶戶基本上都是開車回來。就好像原子彈一樣,並不一定要用,但一定要有。如果哪一家沒車的話。感覺出去打拚,你混的並不如人,心裡會有落差會自卑。
生活上開始富裕了,但精神很匱乏 以為是孝敬先人,卻是褻瀆了亡靈
Ⅶ 你如何看待農村年紀大的老人去世了,當做喜事辦的現象
不能說是喜事,應該說是喜喪。有一種說法是,老人如果佔全了了全福、全壽、全終三點,就是喜喪。全福是指家族人丁興旺,自己又是大家族的掌門者,無數人尊敬愛戴,受人崇敬,就是全福。
全壽就是老人百九十歲,或者活過百歲,壽命綿長。全終是指圓滿的結束一聲,去世時沒有遺憾,沒做壞事被人怨恨,沒有憎恨之心,沒有埋怨之意,都算是全終。很多人都說人去世是人間最大的悲事,悲傷都來不及呢,為什麼是喜喪呢。但其實如果一個人活到八九十歲,再世沒有受太多困難,家庭和睦,子孫滿堂,沒有痛苦的去世,就是一件喜事。
對於逝者來說,幸福的來,幸福的去,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憶,不枉在這時間走上一遭。對親人來說,逝者沒有受到太多的病痛折磨,與我們一起生活那麼多年,有那麼多的陪伴,也心滿意足了。
其實和家人也討論過,關於生老病死的事情,其實只要在世時把想做的事情都做了,病重時不給家人添負擔,不受病痛的支模,去世時不留遺憾,那時不管活到多大,對大家來說都是喜喪。
有時候也會想人生在世,為了討生活其實挺難的,享福的時間不多,更多的時候是要為生活奔波。
贍養父母,照顧兒女,每個人都逃脫不了的命運,所以到覺著其實正常的死亡,也真的是一件好事,算是一種對生活枷鎖的掙脫吧。
謝謝你的閱讀!
有的地方把年紀大的老人去世當喜事來辦,應該是一種習俗。這種習俗相信會隨著 社會 的發展而逐漸消失的。
生老病死,本是人生常態,但在過去,由於生活條件不好,醫療條件有限,人的出生率與成活率並不成正比。出生率雖然不低,但成活率不高。
即便是能存活下來,但在過去的條件下,人的平均壽命並不高,大約五六十歲去世的人不少,所以,能活到七八十的那可以說是奇跡了,而這些年齡大的人正常的去世,就是一種壽終正寢,用佛家的話說,是一種功德圓滿,所以,人們把這種事看作是一種喜事,是一種福氣,子孫後代也會家族興旺發達,所以大擺宴席,表示慶賀。
這當然是一種迷信的看法,過去人的平均壽命低,是由於 社會 科技 醫療的不發達,從而造成人們抵抗疾病的能力差而造成的,隨著 社會 的發展與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平均壽命增長了近二十歲,現在的高齡老人很多,人們的思想也在逐漸轉變,那麼,喜喪這種現象也會慢慢地消失。
農村年齡大的老人去世俗稱喜喪,有的地方當喜事來辦。以我看來有點不妥,老人能在世上多活幾年給兒孫報恩的機會多好,省得有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當然了人無長生葯難留到百年,父母歲數大了活著時又多年盡孝到老去可不必太悲傷,當喜事辦終歸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