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老年人 > 老年人怎麼知道自己缺什麼維生素

老年人怎麼知道自己缺什麼維生素

發布時間:2023-01-01 13:12:34

⑴ 中老年人最缺哪些營養素

1. 蛋白質:老年人攝入的蛋白質的吸收和利用率降低,加上肝臟合成蛋白質能力降低,會導致蛋白質的缺乏,表現為肌肉量減少,肌肉功能下降,各項活動能力由此而下降。因此老年人應該有意識地多攝入一些容易消化和吸收的高質量蛋白質,如蛋類、魚類、瘦肉等。
2. 鈣和鐵:老年人隨年齡增加、骨礦物質不斷丟失,骨密度逐漸下降,尤其女性絕經後由於激素水平變化,骨質丟失更為嚴重;同時,老年人對鈣吸收能力下降,膳食中鈣攝入不足就更易導致鈣的缺乏從而導致骨質疏鬆和骨折。老年人對鐵的吸收利用能力下降,造血功能減退,血紅蛋白減少,易出現缺鐵性貧血。
3. 維生素:由於進食量少,加上咀嚼功能的下降,易出現某些維生素的缺乏,如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C、葉酸等。老年人的戶外活動減少,光照不足導致體內維生素D合成不足,加上攝入不足,也容易導致維生素D水平下降,影響鈣磷代謝和肌肉的力量。
建議給中老年補充營養選擇中老年低聚肽粉,富含大豆分離蛋白、抗性糊精、低聚異麥芽糖、玉米低聚肽、磷酸氫鈣;每日1袋,溫開水沖服,補充每日所需。
tips:在選擇上注意兩點:1、看品牌,選擇大品牌,質量好,效果佳;2看平台,資質是否齊全、是否有追溯機制,是否與消費者站在一起,售後有保障。

⑵ 缺乏維生素的判斷

希望對您有幫助給我評選最佳謝謝!
缺乏維生素A會出現夜盲症、乾眼病和皮膚乾燥;缺乏維生素D可患佝僂病;缺乏維生素B1可得腳氣病;缺乏維生素B2可患唇炎、口角炎、舌炎和陰囊炎;缺乏PP(煙酸)可患癩皮病;缺乏維生素B12可患惡性貧血;缺乏維生素C可患壞血病。

維生素B缺乏所產生的症狀

因為B族維生素同時出現在食物之中,一個人不可能單獨缺乏某種維生素B,只是產生的症狀及程度有別。以前的人認為腳氣病是由於缺乏維生素B,所引起;癩皮病是缺乏煙酸所引起。實驗證實,食物中不含這兩種維生素B 的人,並不會形成這兩種疾病。這些疾病是由於缺乏所有的維生素B的結果,但缺乏維生素B:及煙酸的人,罹患的幾率更大。
測試維生素B是否充足,最簡單的方法是觀察自己的舌頭。健康的舌頭大小適中,顏色呈粉紅色,邊緣平滑,沒有舌苔,也不會無意中咬到自己的舌頭,味蕾的大小一致,均勻分布在整個舌面及邊緣。觀察一個健康的小孩,就可以看在維生素B缺乏時,舌頭上會出現各種變化: 首先是舌頭前端及兩側的味蕾脹大,稍後會變小,甚至消失,使舌尖及兩側變得光滑,同時後面的味蕾不斷變大。這些味蕾的外觀扁平,像壓扁了的蘑菇。當維生素B缺乏的情形更嚴重時,味蕾會長在一起,互相推擠,使舌頭出現裂縫。若維生素B缺乏的情形繼續加重,舌頭上會變的裂痕累累。 當情況更嚴重時,味蕾會逐漸消失,舌尖及邊緣變得光滑,前後的味蕾迅速消失;最嚴重的情形發生在長年缺乏維生素B的老年人,他們常抱怨食不知味,有時候舌頭會疼痛。很多人的舌頭已經極度異常卻不自知。
從舌頭的大小也可以看出維生素B缺乏的情形,例如舌頭肥大,水腫,無意中咬到自己的舌頭,呈現牛肉般的暗紅色;另一種情形是舌頭太小或萎縮。有時候舌頭會變成紫紅色或鮮紅色,通常舌頭的顏色並不一致,例如舌尖是紅色而中間是紫紅色。 不同的顏色能表示所缺乏的維生素B種類。例如,最常見的是舌頭呈紫紅色,表示缺乏維生素B2;暗紅色則缺乏泛酸。缺乏維生素B12及葉酸時,舌頭會變成草莓般的紅色,舌尖及兩側變得平滑,沒有舌苔;缺乏煙酸時,舌頭會變成火紅色,不是太大就是太小,因為有害的細菌滋生,使舌苔積得很厚;同時表示腸胃消化不良。如果腸中有能製造維生素B的有益細菌,就不會出現舌苔。
研究表明,60%以上舌頭出現嚴重變化的人們,在胃中無法自行製造足夠的胃酸,消化酶的分泌量也偏低,影響消化機能,必須服用葯物治療,否則會出現脹氣、肚子不舒服等情形。
所有的維生素B都可以溶解於水,因此無法儲存於身體之中。而細胞像海綿一樣會吸收水分,保留維生素B的數量,依攝取量而定。為了維持健康,應該攝取充足的維生素B,過量而沒有作用的維生素B,則隨尿液排出體外。
所有的維生素B必須同時發揮作用,這種現象稱為B族維生素的融合作用。單獨攝取某種維生素B,可能使每個細胞的活動增加,使其他各種維生素B的需要量跟著增加。只有從肝臟、酵母及小麥胚芽等食物中,才能獲得完整的維生素B。
單獨討論個別的維生素B的缺乏並不切合實際,因為那種情形只有在實驗室中才可能發生。某種維生素B的缺乏,會影響其他維生素B的作用。如果出現某一種維生素B缺乏的徵兆時,就是一種警告,除非改善飲食,否則情況將會繼續惡化。

附:

維生素是人體代謝中必不可少的有機化合物。人體有如一座極為復雜的化工廠,不斷地進行著各種生化反應。其反應與酶的催化作用有密切關系。酶要產生活性,必須有輔酶參加。已知許多維生素是酶的輔酶或者是輔酶的組成分子。因此,維生素是維持和調節機體正常代謝的重要物質。可以認為,維生素是以「生物活性物質」的形式,存在於人體組織中。

維生素是個龐大的家族,就目前所知的維生素就有幾十種,大致可分為脂溶性和水溶性兩大類。前者包括維生素A、D、E、K,後一類包括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C,以及許多「類維生素」。

現在醫學上發現的維生素主要有:

脂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A。維持正常視力,預防夜盲症;維持上皮細胞組織健康;促進生長發育;增加對傳染病的抵抗力;預防和治療乾眼病。
維生素D。調節人體內鈣和磷的代謝,促進吸收利用,促進骨骼成長。
維生素E。維持正常的生殖能力和肌肉正常代謝;維持中樞神經和血管系統的完整。
維生素K。止血。它不但是凝血酶原的主要成分,而且還能促使肝臟製造凝血酶原。小兒維生素K缺乏症

水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B1。保持循環、消化、神經和肌內正常功能;調整胃腸道的功能;構成脫羧酶的輔酶,參加糖的代謝;能預防腳氣病。
維生素B2。又叫核黃素。核典素是體內許多重要輔酶類的組成成分,這些酶能在體內物質代謝過程中傳遞氫,它還是蛋白質、糖、脂肪酸代謝和能量利用與組成所必需的物質。能促進生長發育,保護眼睛、皮膚的健康。
泛酸(維生素B5)。抗應激、抗寒冷、抗感染、防止某些抗生素的毒性,消除術後腹脹。
維生素B6。在蛋白質代謝中起重要作用。治療神經衰弱、眩暈、動脈粥樣硬化等。
維生素B12。抗脂肪肝,促進維生素A在肝中的貯存;促進細胞發育成熟和機體代謝;治療惡性貧血。
維生素B13(乳酸清)。
維生素B15(潘氨酸)。主要用於抗脂肪肝,提高組織的氧氣代謝率。有時用來治療冠心病和慢性酒精中毒。
維生素B17。劇毒。有人認為有控制及預防癌症的作用。
對氨基苯甲酸。在維生素B族中屬於最新發現的維生素之一。在人體內可合成。
肌醇。維生素B族中的一種,和膽鹼一樣是親脂肪性的維生素。
維生素C。連接骨骼、牙齒、結締組織結構;對毛細血管壁的各個細胞間有粘合功能;增加抗體,增強抵抗力;促進紅細胞成熟。
維生素P。
維生素PP(煙酸)。在細胞生理氧化過程中起傳遞氫作用,具有防治癩皮病的功效。
葉酸(維生素M)。抗貧血;維護細胞的正常生長和免疫系統的功能。
維生素T。幫助血液的凝固和血小板的形成。
維生素U。治療潰瘍上有重要的作用。

維生素是人體營養、生長所需的有機化合物。機體如果缺乏維生素,就會出現某種疾病。因此有些人認為維生素是營養素,攝入是「多多益善」。人需要維生素越多越好嗎?答案是否定的。合理營養的關鍵在於「適度」。過多攝入某些維生素,對身體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水溶性類的維生素多餘部分一般可隨尿液排出體外,脂溶性類的維生素A或D,多餘者不能排出體外。這樣就給人們一個印象以為水溶性維生素食多了無害,有人主張每日口服維生素C3—5克以達到保健的目的。其實這是有害的,實驗證實,長期日服維生素C1克以上時,可引起草酸尿、高尿酸血症、高外血症。有的人全身可出現皮疹、浮腫、血壓下降、惡心。在脂溶性維生素中,以維生素A和維生素D服用量過大而引起的中毒最為常見。維生素A過剩時,將引起不眠、氣喘、眩暈、脫發、惡心、腹瀉等症;維生素D過剩時,可引起食慾不振,倦怠、便秘、體重下降及低燒等。
正常人每日需要維生素C50—100毫克,維生素A2500—3000國際單位,維生素D300—400國際單位。
從營養上講,所謂維生素應該是人體不能合成(或合成數量不能滿足需要)而在人體正常代謝過程和調節生理功能所不可缺少的一類物質。它們是必須由食物供給的營養素。因此缺乏時就會出現某種典型的臨床症狀。截止目前為止並未發現因缺乏苦杏仁甙而患任何缺乏症的,因此這兩種物質根本不能稱為維生素。
維生素B15和維生素B17是國外一些營養學者提出的有益於人體健康的食物成分,並命之為維生素,但至今均未被世界學者們所公認。

在近來的研究表明,維生素還有著一些特殊的功用,如泛酸的情緒調節作用,葉酸和維生素B12的降低DNA損耗作用,葉酸加B6有益心血管等。

對於維生素補充,應該從飲食和維生素制劑兩方面來補充。水果蔬菜的維生素含量高,但由於每種蔬菜和水果的維生素含量都不同,未必能夠在各方面均衡補充維生素,蔬菜水果在加工、烹調中維生素也有損失,維生素制劑就能夠起到均衡的作用。但維生素制劑不容易吸收,又非天然綠色,因此還是以水果蔬菜的補充為主。
參考資料:CPO生理健康網

==

缺乏維生素的症狀及含維生素的食品

缺乏維生素A:夜盲、角膜炎。
富含維生素A的食品:牛奶、雞蛋、胡蘿卜、蔬菜葉、魚油等。
缺乏維生素E:不育、肌肉營養不良;
富含維生素E的食品:植物油、牛奶、雞蛋和肉類。
缺乏維生素K:血友病;
富含維生素K的食品:鮮蔬菜。
缺乏維生素D:佝僂病、軟骨病;
富含維生素D的食品:魚油等。
缺乏維生素B1:腳氣、神經失調;
富含維生素B1的食品:肉類、酵母、帶莢的果實、谷類。
缺乏維生素B2:皮膚病、神經失調;
富含維生素B2的食品:肉類、牛奶。
缺乏維生素B5:易怒、痙攣;
富含維生素B5的食品:肝、酵母、谷類。
缺乏維生素B12:惡性貧血;
富含維生素B12的食品:肝、肉類、雞蛋、牛奶。
缺乏維生素C:壞血病;
富含維生素C的食品:檸檬、水果、青椒、白菜、土豆。
缺乏泛酸:胃腸炎、皮膚病;
富含泛酸的食品:肝、酵母、雞蛋。
缺乏葉酸:貧血;
富含葉酸的食品:蔬菜葉

==

缺乏維生素之症狀

維生素B6缺乏:維生素B6參與色氨酸、糖及雌激素代謝。月經前期口服避孕葯的婦女對維生素B6的需要量增加,如攝入不足則容易出現興奮不安、反射亢進和周圍神經炎,還可導致頭痛,脾氣急躁,睏倦,易激動,甚者可出現精神抑鬱。維生素B6在穀物的外皮和捲心菜中含量較高,症狀輕者可適當多吃一些。症狀嚴重者可口服維生素B6片,每次10~20毫克,一日3次。
維生素B12缺乏:維生素B12在肝臟及瘦肉中含量最為豐富,缺乏後可引起舌炎、腹瀉和巨幼細胞性貧血,常伴有感覺遲鈍、肢體運動失調等神經症狀。女性長期口服避孕葯和食用肉類較少者會引起維生素B12缺乏。除從飲食中補充外,還可肌肉注射維生素B12。

維生素B1缺乏:維生素B1缺乏不僅可引發腳氣病,還可引起神經炎並累及心臟,並使人脾氣暴躁,睏倦乏力,神經過敏,喜怒無常。防治維生素B1缺乏,需防止食物過敏,避免飲酒,必要時可口服維生素B1治療。

鐵缺乏:經期不正常、經量多或周期縮短的女性,由於隨經血丟失鐵較多而容易缺鐵。有些女性不愛吃肉和新鮮蔬菜,愛吃糖果糕點,這種偏食習慣也可造成鐵攝入不足

⑶ 如何判斷是否缺乏維生素D

如何判斷是否缺乏維生素D:
維生素D的作用遠不止維系骨骼健康那麼簡單,許多疾病的發生發展都與維D缺乏有關,包括腫瘤、高血壓、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如何判斷是否缺乏維生素D,從七個方面就可以得知:
1、頭部愛出汗:頭部愛出汗是維生素D缺乏的典型症狀。
2、心情抑鬱:維生素D可改善神經遞質5-羥色胺水平,進而改善心情。研究發現,補充維生素D可大大降低抑鬱症發病幾率。
3、出現腸道問題:研究發現,克羅恩氏病以及腹腔或腸炎會影響脂肪吸收,因而更容易導致維生素D缺乏。
4、骨頭疼痛:缺乏維生素D的成年人更容易發生骨骼和肌肉疼痛,早晨起床時關節有僵硬感。
5、超重或肥胖:身體脂肪過多會降低血液維生素D水平。其原因是維生素D具有脂溶性特點,身體脂肪越多,就越容易被「稀釋」。超重或肥胖人群可能需要補充更多的維生素D。
6、年齡因素:年紀越大,皮膚產生維生素D的能力就越弱。老年人在室內的時間相對更多,曬太陽的時間相對較少,也就更可能出現維生素D缺乏。
7、深色皮膚:多項研究表明,皮膚色素是自然防曬霜。塗抹防曬指數為30的防曬霜會使皮膚製造維生素D的能力降低97%。皮膚黝黑的人曬太陽時間需要增加10倍才可獲得與白色皮膚人群相同的維生素D。

⑷ 怎樣知道自己身體缺少哪些維生素

由於現在人群缺乏各種維生素的現象有所增加,而很多人對有關維生素的知識還認識不多,因此,我特發這個帖子來增加人們的一點感性認識,因為涉及的維生素很多,所以很長,朋友們可以收藏後再看。

維生素A缺乏症:

易患人群:學齡前兒童

維生素A缺乏症的臨床表現:

皮膚症狀:皮膚乾燥、脫屑、粗糙,繼而發生丘疹,好發於上臂外側及下肢伸側、肩部、臀部、背部及後頸部;由於呼吸道上皮發生角化,氣管、支氣管易受感染,幼兒還可引起支氣管肺炎

眼部表現:常表現為暗適應能力下降,即當從光亮的環境突然進入到黑暗處時,人的眼睛看清楚暗處物體的時間延長。嚴重者在暗光下無法看清物體,成為夜盲症,俗稱"雀目眼"。嚴重維生素A缺乏者還可引起乾眼病,表現為結膜乾燥,兒童可出現結膜皺摺,結膜增生變厚。有時眼睛角膜外側與眼球平行線上形成一個底邊向內的三角形或圓形、橢圓形的斑點,顏色呈灰白色或銀白色,狀如細小的肥皂泡,擦不去,稱為"畢脫氏斑"。眼球結膜和角膜光澤減退,淚液分泌減少,或不分泌淚液。更嚴重的可引起角膜潰瘍、穿孔,甚至完全失明。

維生素A缺乏症的預防:

注意平日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和/或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的黃綠色蔬菜和水果,因為胡蘿卜素在體內可以轉化為維生素A,同樣可起到預防維生素A缺乏的作用;也可選用適當的維生素A強化食品

維生素A的主要食物來源:

膳食物中的維生素A來源於兩部分:一部分是直接來源於動物性食物提供的視黃醇,例如動物肝臟、蛋黃、奶油、其它動物內臟等;另一部分則來源於富含胡蘿卜素的黃綠色蔬菜和水果,如胡蘿卜、油菜、辣椒、番茄和橘等。

幾種常見食物的維生素A或胡蘿卜素含量(mg/100g)

食物名稱 維生素A 食物名稱 胡蘿卜素

豬肝 4972 胡蘿卜 4010

雞肝 10414 菠菜 2920

奶油 1042 油菜 620

雞蛋 310 西蘭花 7210

瘦豬肉 44 橘子 1660

* 1mg維生素A=1.0mg視黃醇當量

1mg β-胡蘿卜素=0.167mg視黃醇當量

維生素B1缺乏症—腳氣病:

維生素B1,又稱硫胺素,長期缺乏可引起腳氣病 易患人群:長期以精白米為主食,而又缺乏其它副食補充者;嬰兒型腳氣病通常發生在2~5個月的嬰兒。 腳氣病的臨床表現: 乾性腳氣病:食慾不振、煩燥、全身無力、下肢沉重、四肢末端感覺麻木。肌肉酸痛,有壓痛,以小腿肚的腓腸肌最明顯,上、下肢肌無力,出現手、足下垂,嚴重者出現肌肉萎縮、麻木,膝反射降低或消失,常表現為對稱性。嬰幼兒還可引起聲音嘶啞和失音。 濕性腳氣病:表現為浮腫,多見於足踝,嚴重者整個下肢水腫。同時出現活動後心悸、氣短,並有右心室擴大,常可導致心力衰竭 嬰兒型腳氣病(腦型):食慾不佳、嘔吐、呼吸急促、面色蒼白、心率快甚至突然死亡

腳氣病的預防: 合理安排膳食,所吃主食不要過於精細,並注意各種副食的補充。同時,採用正確的烹調方法--不要加鹼,盡量不用高壓鍋蒸煮,以避免維生素B1遭到破壞

維生素B1的食物來源: 谷類、豆類、堅果類、瘦豬肉及動物內臟等食物是維生素B1的豐富來源 部分常見食物的維生素B1含量: 食物名稱 VB1含量mg/100g 食物名稱 VB1含量mg/100g 豬肉(瘦) 0.54 花生仁(生) 0.72 豬肝 0.21 黃豆 0.41 豬心 0.19 小米 0.33 羊肉(瘦) 0.15 小麥粉 0.28 牛腎 0.24 大白菜 0.06

維生素B2與維生素B2缺乏症:

維生素B2,又稱核黃素,是我國居民膳食中最容易缺乏的維生素。

易患人群;各年齡組人群均易因缺乏而致各種疾病。

臨床表現:

口角炎:口角濕白、口角裂開、出血、糜爛、結痂

舌炎:舌腫脹、裂紋、疼痛、萎縮、舌苔厚、部分脫落形成地圖狀

唇炎:嘴唇發干、裂、腫脹、出血、潰瘍

眼炎:視力模糊、怕光、流淚、視力減退、眼易疲勞、角膜充血

皮膚症狀:引起脂溢性皮炎,多發生在鼻翼兩側、臉頰、前額及兩眉之間。男性陰囊發癢、紅腫、脫屑、滲出、結痂並伴有疼痛感。女性陰部瘙癢、發炎、白帶增多

繼發性貧血:可出現缺鐵性貧血的一系列表現

預防:合理安排膳食,平時注意多食一些含核黃素豐富的食物

維生素B2的食物來源:

動物性食物,特別是動物內臟如肝、腎、心,以及鱔魚、蛋、奶等含有豐富的核黃素;植物性食物中以豆類及綠葉蔬菜含量較多,谷類、一般蔬菜和水果含核黃素較少

部分常見食物的維生素B2含量

食物名稱 VB2含量(mg/100g) 食物名稱 VB2含量(mg/100g)

豬肝 2.08 牛奶 0.14

豬肉(肥瘦) 0.16 小麥粉 0.08

羊腎 1.78 油菜 0.11

雞肝 1.10 大米 0.05

雞蛋 0.32 黃瓜 0.03

維生素B6與維生素B6缺乏:

維生素B6,又稱吡哆醇,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嚴重的臨床缺乏症已少見

易患人群:成人、幼兒均可能因為攝入維生素B6不足而患病

臨床表現:

成人維生素B6缺乏症,表現為眼、鼻與口腔周圍皮膚脂溢性皮炎,隨後擴展到面部、前額、耳後、陰囊及會陰等部位,並在頸項、前臂和膝部出現色素沉著;唇裂、舌炎及口腔炎症;急躁,精神抑鬱、無表情、嗜睡、肌肉萎縮,體重下降。

幼兒維生素B6缺乏症,發生煩躁、肌肉抽搐和驚厥;嘔吐、腹痛,以及體重下降等。嬰兒長期維生素B6缺乏,還會造成體重停止增長,低血色素性貧血。

預防:平時注意含維生素B6豐富食品的攝入,做到合理營養,平衡膳食。

維生素B6的食物來源:

維生素B6的食物來源很廣泛,動植物中均含有,但一般含量不高。含量最高的為白色肉類(如雞肉和魚肉);其次為動物肝臟、豆類和蛋黃等;水果和蔬菜中維生素B6含量也較多;含量最少的是檸檬類水果、奶類等。

部分常見食物的維生素B6含量(mg/100g):

食物名稱 維生素B6含量

金槍魚 0.90

牛肝 0.84

雞內臟(油炸) 0.62

牛腎(生) 0.43

雞肉(油炸、烤、煎) 0.41

油炸花生(加鹽) 0.40

維生素B12

維生素B12,又稱為鈷胺素、氰鈷素,其缺乏較少見,可見於胃切除病人、胃壁細胞出現自身免疫的病人、老年人、萎縮性胃炎患者等。

維生素B12缺乏的臨床表現:

1. 惡性貧血:當缺乏B12時,導致紅細胞中DNA合成障礙,誘發巨幼細胞貧血。

2. 神經系統損害:維生素B12缺乏可引起斑狀、彌漫性的神經脫髓鞘,出現精神抑鬱、記憶力下降、四肢震顫等神經症狀。

3. 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從而增加心血管病的危險性,並可造成神經系統損害。

缺乏症的預防:合理營養、平衡膳食,平時注意攝入適量含維生素B12豐富的食物。

維生素B12的主要食物來源:

膳食中的維生素B12來源於動物食品,主要食物來源為肉類、動物內臟、魚、禽、貝殼類及蛋類,乳及乳製品中含量較少。植物性食品中基本不含維生素B12。

部分常見食物的維生素B12含量:

食物名稱 B12含量mg/100g 食物名稱 B12含量mg/100g

牛肉 1.8 雞蛋 1.55

羊肉 2.15 雞蛋黃 3.8

豬肉 3.0 鴨蛋 5.4

豬肝 26.0 生蛤肉 19.1

燜雞肝 49.0 墨魚干 1.8

維生素C與壞血病:

維生素C,又稱抗壞血酸,人體攝入維生素C不足,可引起壞血病

易患人群:各年齡組人群均可因攝入不足而患病。兒童壞血病常見於2歲以下的嬰幼兒

壞血病的臨床表現:

食慾不振,疲乏無力,精神煩躁;牙齦疼痛紅腫、出血,嚴重者牙床潰爛、牙齒松動,甚至脫落;皮膚乾燥,皮膚於點、於斑,甚至皮下大片青腫;下肢骨膜下出血、腿腫、疼痛;患兒兩腿外展、小腿內彎呈"蛙腿狀";眼結膜出血,眼窩骨膜下出血可致眼球突出;骨膜下出血,易骨折,骨萎縮;面色蒼白、呼吸急促等貧血表現;免疫功能低下,易患各種感染性疾病

維生素C缺乏症的預防:

合理安排膳食,經常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但食用蔬菜時要注意正確的加工及烹調方法--多爆炒,少熬煮,不加鹼,以盡量減少維生素C的損失

維生素C的食物來源:

主要來源於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如辣椒、菠菜、西紅柿、橘、橙、酸棗等;動物性食物僅肝臟和腎臟含有少量的維生素C

部分常見食物的維生素C含量(mg/100g):

食物名稱 VC含量 食物名稱 VC含量

大白菜 28~47 橙 33

柿子椒 72 蘋果 1~6

菠菜 32 橘 11~33

油菜 36 香蕉 8

紅果 53 牛奶 1

維生素D缺乏症--小兒佝僂病與成人骨軟化病:

易患人群:小兒佝僂病常見於3歲以下的兒童,尤其是1歲以內的幼兒;成人骨軟化病多見於孕婦、乳母及老年人。

維生素D缺乏症的臨床表現:

小兒佝僂病的表現:患兒常有多汗、易驚、囟門大、出牙遲及枕禿等症狀。患兒患病3個月以上,出現乒乓頭,即兩側後枕部下按有乒乓球感;前胸部兩側肋骨與軟骨交界處外凸成"肋骨串珠";肋下緣外翻;胸部前凸成"雞胸";脊柱後凸成駝背;兩下肢膝部外彎成"O"形腿或內彎成"X"形腿;腕、踝部圓凸成"手鐲"或"腳鐲"等;腹肌軟弱無力,腹脹。患兒生長發育緩慢,免疫力低,易患肺炎、腹瀉等病,病死率較高,容易骨折。

成人骨軟化病的表現:腰背部和腿部不定位時好時壞的疼痛,通常活動時加劇;四肢抽筋,骨質疏鬆、變形,易發生骨折。

維生素D缺乏症的預防:

適當戶外活動(每日至少2小時);有意識地補充含維生素D豐富的食物;或選擇適當的維生素D強化食品;或在醫生指導下,適量補以維生素D制劑

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

進行戶外活動,只要人體接受足夠的日光,體內就可以合成足夠的維生素D;除強化食品外,通常天然食物中維生素D含量較低,動物性食品是非強化食品中天然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如含脂肪高的海魚和魚卵、動物肝臟、蛋黃、奶油和乳酪中相對較多,而瘦肉、奶、堅果中含微量的維生素D,而蔬菜、穀物及其製品和水果含有少量維生素D或幾乎沒有維生素D的活性。

常見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國際單位/100g)

食物名稱 維生素D含量 食物名稱 維生素D含量

大馬哈魚和紅鱒魚罐頭 500 奶油(脂肪含量31.3%) 50

金槍魚罐頭(油浸) 232 雞蛋(煎、煮、荷包) 49

燉雞肝 67 烤羊肝 23

維生素E與維生素E缺乏:

維生素E,廣泛存在於食物中,幾乎可貯存在體內所有的器官組織中,且在體內貯留的時間較長,一般不會造成缺乏。

易患人群:維生素E缺乏已很少見。脂肪吸收不良(患口炎性腹瀉、胰腺病變)者、新生嬰兒(尤其是早產兒)、多不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者,可能會引起維生素E的缺乏。

臨床表現:

維生素E缺乏主要表現為神經系統功能低下,出現中樞和外周神經系統的症狀。維生素E缺乏還可能導致一些老年人免疫力低下。新生嬰兒(尤其是早產兒)缺乏維生素E,可引起新生兒溶血性貧血。

維生素E缺乏症的預防:

注意平時含維生素E豐富的食品的攝入,做到合理營養、平衡膳食

維生素E的主要食物來源:

維生素E主要存在於各種油料種子及植物油中,某些谷類、堅果和綠葉蔬菜中也含一定量的維生素E,肉、奶、蛋及魚肝油中含量較少。

幾種常見食物的維生素E含量(mg/100g)

食物名稱 總維生素E 食物名稱 總維生素E

豆油 93.08 芝麻油 68.53

花生油 42.06 小米 3.63

葵花籽油 54.60 玉米面(黃) 3.80

棉籽油 86.45 菠菜 1.74

色拉油 24.01 豬肉(瘦) 0.34

煙酸與癩皮病:

煙酸又稱尼克酸、抗癩皮病因子,煙酸缺乏,可引起癩皮病。

易患人群:主要出現於以玉米或高梁為主食的人群。

癩皮病的臨床表現:

初期表現為體重減輕、食慾不振、失眠、頭疼、記憶力減退等,繼而出現皮膚、胃腸道、神經系統症狀。

皮膚症狀為對稱性皮炎,分布於身體暴露和易受摩擦部位,如面、頸、手背、下臂、足背、小腿下部,以及肩背部、膝肘處皮膚和陰囊、陰唇、肛門等處,皮炎最初表現為灼傷、紅腫、水泡、潰瘍等,隨後,皮膚轉為紅棕色、表皮粗糙,脫屑、過度角化、鱗癬狀變化、色素沉著。

胃腸道症狀主要為食慾喪失,消化能力減弱、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或便秘(或二者交替)。舌與口腔炎症、舌平滑、上皮脫落,色澤紅如楊梅(稱楊梅舌),伴疼痛,水腫。有時味蕾上皮脫落,潰面周圍暗紫色而呈地圖形。

神經系統症狀包括精神錯亂、神志不清、甚至痴獃等。

癩皮病的預防:

合理調配膳食,適當選擇一些含煙酸和/或色氨酸豐富的食物(色氨酸在體內可轉變為煙酸),改善營養狀況。也可以在用玉米作主食烹調時,加入0.6%碳酸氫鈉,或加入10%黃豆,以調整或補煙酸。

煙酸的主要食物來源:

動物性食物,特別是動物內臟含有豐富的煙酸;蔬菜也是煙酸的良好來源;谷類食物中含量也不少,但其利用因加工的影響受到一定的限制。

部分常見食物的煙酸含量(mg/100g)

食物名稱 煙酸 色氨酸 煙酸當量/mgNE 食物名稱 煙酸 色氨酸 煙酸當量/mgNE

豬肝 16.2 262 20.6 黃豆 2.1 472 10

豬肉(肥瘦) 4.2 97 5.8 大白菜 1.3 11 1.5

大米 2.5 145 4.9 菠菜 0.6 40 1.3

小麥粉 2.5 135 4.8 雞蛋 0.8 222 4.5

玉米(黃) 2.5 78 3.8 牛奶 0.2 38 0.8

葉酸缺乏症:

葉酸是一種B族維生素,多存在於蔬菜中,成人缺乏較少見,但孕婦有缺乏發生。

葉酸缺乏的臨床表現:

1. 巨幼細胞性貧血:當缺乏葉酸時,骨髓中幼紅細胞分裂增殖速度減慢,細胞體積增大,引起血紅蛋白合成減少,表現為巨幼細胞貧血。

2. 孕婦缺乏葉酸,可使先兆子癇、胎盤剝離的發生率增高,患有巨幼紅細胞貧血的孕婦易出現胎兒宮內發育遲緩、早產及新生兒低出生體重。懷孕早期缺乏葉酸,還易引起胎兒神經管畸形(如脊柱裂、無腦畸形等)。

3. 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從而增加心血管病的危險性。

葉酸缺乏的預防:

合理營養、平衡膳食,平時注意攝入適量含葉酸豐富的食物。

葉酸的主要食物來源:

葉酸廣泛存在於各種動植物食品中。富含葉酸的食物為動物肝、腎、雞蛋、豆類、酵母、綠葉蔬菜、水果及堅果類。

部分常見食物的葉酸含量(mg/100g):

食物名稱 B12含量 食物名稱 B12含量

豬肝 236.4 黃豆 381.2

豬腎 49.6 菠菜 347.0

瘦豬肉 3.0 油菜 148

雞肝 80.0 西紅柿 132.1

雞蛋 75.0 花生 104.9

需要說明一點,在這裡面我只列了預防,沒有列治療,我希望如果朋友們有正樣的症狀,那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因為維生素A、D、E、K 等,如果服用量過大,有可能導致中毒。(

⑸ 老年人缺乏維生素D的四大表現 如何補

老年人缺乏維生素d有何徵兆
1、肌肉酸痛和多愁善感
肌肉變小可能是肌肉和神經組織中缺乏維生素D的結果。所以,如果你鍛煉身體時發現肌肉容易疲憊,或者無法舉起重物,你可能需要補充維生素D了。另外,體內維生素D含量較低的女人發生抑鬱症的機率比其他人高兩倍。
2、容易得高血壓
維生素D有助調節血壓,對於心臟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維D不足,血壓有可能攀升。
3、會耐力下降
有一些研究發現,維生素D水平低,有氧代謝能力和整體耐力會降低。都市中生活的人們越來越受到精神類疾病的困擾,除了生活、環境的壓力之外,其實也受到自身生理功能的影響。增加維生素D的攝入可以很好的幫助控制情緒,也會影響新陳代謝和內分泌功能。有研究顯示,維生素D水平過低的女性患病的可能性要增加2倍哦!
老年人如何補維生素d
1、通過食物補維生素d
對於老年人的飲食,不能一味的去大補,應該多補鈣和維生素d,平常多吃一點五穀雜糧,葷素搭配,不要總是吃一樣食物,避免過度的攝入草酸,在烹飪蔬菜的時候要焯水,補充維生素d的同時也不要忘記補鈣,在每天正常的飲食中,再喝1杯牛奶。
2、通過運動補維生素d
很多老年人在身體上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疾病,所以就變得懶了,不願意去運動,其實適當的運動鍛煉對於老年人來說是極好的,鍛煉可以防止骨質疏鬆,加快血液循環,避免鈣質流失。
3、通過陽光補維生素d
太陽是最天然的保養品了,多曬太陽可以增強身體中的維生素d,這種方式不僅安全而且有效果,一般曬太陽的時間也不要過長,每天只需要三十分鍾以上的戶外活動即可達到目的。

⑹ 老年人怎樣才知道自己缺鈣。怎樣補

缺鈣的症狀表現:

老年性皮膚瘙癢、腳後跟疼、腰椎頸椎疼痛、牙齒松動、脫落、明顯的駝背、食慾減退、消化道潰瘍、便秘、失眠、多夢、煩躁、易怒。

補鈣方法:

1、適量運動

運動減少易使骨骼的鈣質被移除,而導致骨量的丟失,引起骨質疏鬆。因此,中老年人要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如散步、游泳、打太極拳等,使骨骼的韌性增加,骨質增長,提高抗骨折的能力。

2、日光浴

無論你攝入多少鈣質,如果沒有維生素D,小腸也無法對鈣進行吸收。人類皮膚中含有7-脫氫膽固醇,只有通過紫外線的照射後,才能轉化為維生素D3。因此,中老年人多接受陽光照射,可促進維生素D3的合成,從而增加鈣從小腸的吸收。

由於紫外線不能透過玻璃,衣服、塵埃、煙霧等都能阻礙紫外線的通過,因此,曬太陽要盡量使皮膚直接與陽光接觸,不能隔著玻璃曬太陽,只有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6)老年人怎麼知道自己缺什麼維生素擴展閱讀

補鈣食物:

1、多吃蔬菜

很多人都偏愛於吃肉類食品,但是蔬菜里不僅含有大量的鉀、鎂元素,可幫助維持酸性平衡,還能減少鈣的流失,同時蔬菜本身就含有不少鈣。因此我們要多吃一些類似小油菜、小白菜、芹菜等補鈣蔬菜。

2、牛奶補鈣效果好

牛奶中還有大量的蛋白質,每250克牛奶中就還有250毫克以上的鈣,並且還有豐富的鉀和鎂,對鈣的吸收還有促進作用。牛奶不僅不會讓人體液偏酸,也不會促進鈣的流失,所以牛奶是補鈣的最佳食品。

⑺ 怎樣判斷自己缺哪種維生素

1、關節骨骼疼痛
維生素缺乏,身體健康會受威脅,特別是經常關節或者骨骼產生疼痛感,有可能就是缺乏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D獲取量過少,在影響健康的過程中身體對鈣質的吸收能力也會降低,鈣質無法及時獲取,骨質疏鬆這種不良後果會產生,進而導致身體某些部位的關節骨骼容易疼痛。
因此,發現自己有這些特殊表現,需要通過檢查來判斷是否存在維生素D缺乏的情況,及時補充營養物質。另外,平時在飲食過程中可以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D,適當曬太陽也能夠讓身體合成維生素D的能力提高,防止維生素缺乏影響骨骼健康。

2、抵抗力薄弱
免疫功能變得薄弱,容易感冒或者口腔潰瘍長時間沒有恢復,都可能是維生素缺乏引起。抵抗力薄弱的過程中要了解自己是否存在維生素C缺乏的情況,維生素C通過飲食這種方式能夠及時獲取,很多人卻在維生素C獲取量不足的時候出現各種不良症狀,其中明顯的特點就是容易感冒。
有這種情況存在,可以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必要時服用維生素C片來補充這種營養物質,營養全面獲取,抵抗力才可以提高,防止免疫功能下降影響健康。
3、頭發脫落
身體出現了維生素缺乏表現,同樣會帶來影響,特別是頭發有脫落的趨勢,有可能是B族維生素獲取量過少引起。B族維生素也需要通過正確的飲食來獲取,很多人在B族維生素獲取過少時頭發就會脫落,影響毛發的營養物質提供。

因此,發現自己頭發脫落速度快,脫落數量多,一定要謹慎,通過及時的檢查來判斷是否跟營養物質缺乏有關。因為毛囊想要保持功能良好,促進毛發健康的營養也要及時獲取,通過這種方式能讓頭發保持強健狀態,避免脫發情況明顯。
由此可見,身體特殊表現產生有可能是維生素缺乏引起,不論是哪一種維生素缺乏都可能會影響健康。因此,在調節身體過程中飲食方法要准確,通過補充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來避免不良症狀出現。

閱讀全文

與老年人怎麼知道自己缺什麼維生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人宣傳單 瀏覽:784
50歲老公和20歲女孩 瀏覽:646
人體長壽密碼是什麼 瀏覽:246
自己買社保交00退休領多少 瀏覽:964
養生壺感應鍵不正常怎麼辦 瀏覽:941
西藏舞老年大學交誼舞 瀏覽:634
如何檢驗老年痴呆 瀏覽:350
沈陽哪家敬老院最好 瀏覽:264
2016養老金各省最新消息 瀏覽:50
日常生活中孝順父母的事例 瀏覽:710
新站區老年公寓電話 瀏覽:1
如東農村合作養老保險 瀏覽:854
婆婆養老保險怎麼辦 瀏覽:318
北京醫生老年痴呆 瀏覽:248
養老保險單位欠繳九個月怎麼辦 瀏覽:248
付井養老院 瀏覽:502
九歲孩子體檢骨盆高什麼意思 瀏覽:544
體檢心率過快什麼病 瀏覽:304
企業養老保險工作匯報 瀏覽:369
能表現孝敬父母的兒童畫 瀏覽: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