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作為老年服務從業人員如何培養和養成高尚的道德品質和職業道德義務觀
作為老年服務從業人員,要想培養和養成比較高的道德素質,必須要以人為本,要把老人看成是自己的親人一樣去照料,才有可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要熱愛這份職業,才有可能在這個行業中做到干一行愛一行
② 關於提高公民道德意識,你感覺應該先從哪方面下手
導語:尊老愛幼是中國的傳統美德,但是很多地區由於公民的道德意識比較差,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老人和孩子,被身體強壯的成年人欺負,公交車上沒有人給老人孩子讓座,平時排隊很多人會插隊,在老人和孩子前面這些都是道德意識差的體現,那麼提高公民意識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想要讓公民增強道德意識,那就一定要嚴於律己,從自身做起多進行一些道德宣傳教育活動。政府應該起到模範帶頭作用,讓公民們都積極的學習思想道德內容,來提高自身的修養。對於社會中的不道德現象,應該嚴厲的處罰或是批評,讓大家都意識到這樣做是不對的。這樣大家都會自覺的增強道德意識,提高自身的素養,才能共同建設一個良好的社會。
③ 如何提高,道德觀念
馬中課上,老師說道德教育應該在人還比較小時進行。我認同這一點,因為當人較小時,是聽不懂多少道理的,只能領悟一些簡單的道理,只好把規矩告知他們,讓他們遵守。馬中老師接著又說道,人成年以後,我們就很難改變他們的思想了。老師的言外之意就是說,很難對成年人進行道德教育。魯迅先生在日本讀書時,參加了「光復會」,這說明他當時是一個資產階級的革命者,信奉的是西方思想。但是,1917年以後,魯迅先生開始為馬克思主義的陣地-新青年-寫文章,這表明魯迅先生已經轉而信奉馬克思思想了,而那一年,他36歲。而李大釗先生也是在1916年,他27歲時才開始研究馬克思主義,繼而信奉馬克思主義的。上面的例子說明,成年人的思想,是可以改變的。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得成年人的思想難以改變呢?李大釗認同馬克思主義,是因為經過他的理智,判斷得出馬克思主義是正確的。關鍵詞:理智。正常的成年人皆有理智,而理智便是導致上述困難的主要原因。我們知道,改變一個人思想需要經過以下幾個方面。一、教育者的思想。二、教育者對思想的陳述。三、被教育對陳述的理解。四、被教育者的理智。教育者思想的優劣本來就是一個問題,但這不在本文的討論范圍內,本文只討論思想的傳播。第二點是關於人的表達能力的,如果表達不清自己要達成的思想,何談改變別人的思想。第三點是關於人的理解能力的,不同的人對相同的字、詞、語氣等的理解是不全同的,只是在大多數情況下,差別很小而已,在某些時候,也有可能引起較大的誤解。上兩點不是問題的關鍵,人能生活在一個社會里,就說明人有很多共有性,不可能在交流上出現很大的問題。最後一點才是關鍵。雖然理智也是在社會中形成的,但是它不同於語言能在廣大的范圍內運用,而是人人之間都有很大的差異,正是這些差異使得人的思想難以改變,因為不符合理智的東西馬上就被否定掉了,不做任何的其它的考慮。這樣做的前輩提是,他肯定他的理智是正確的。上面講了很多,難道我們真的不能降低難度嗎?我不這樣認為。人的理智有很大的差異,但並不是說,人的理智就沒有共同點了,這個共同點,不但有,而且還是根本的、是基礎。這個最基本的理智就是:能保全自己、能發展自己。人之所以肯定自己的理智是正確的,就是因為他們認為他們的上層理智是符合上面的根本理智的,換句話說,就是經過根本理智的判斷,上層理智是正確的。這就是說,我們要改變成年人的思想,就要從根本理智入手,證明他的上層理智是錯的,這才能讓人接受不同的思想。回到道德教育這個問題上來,我們要成年人改變、提高道德觀念,就應該從根本理智上入手,給他們講理由,從人的切身利益來講述,並且說明只有提高道德,才能更好的保全自己、發展自己。
④ 如何培養道德意識
1.以身作則,樹立公德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第一公德標准。父母的言行舉止,包括說話的語氣、待人的方式、做事的態度等等,都將成為孩子學習和模仿的對象,在長期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價值觀的形成和生活方式的確定。
生活中,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往往無形中誤導了孩子的行為,成為孩子公德意識養成的「攔路虎」。比如,橫過馬路亂闖紅燈、隨意採摘路邊的花朵、隨手丟棄用過的紙巾……成年人這些「司空見慣」的小事,很可能讓孩子日後隨意違反公德變得「習以為常」。因此,父母應該特別重視以身作則,自覺做孩子公德的榜樣,像小S一樣,從身邊小事做起。
2.培養孩子的道德認知
孩子的年齡尚小,缺乏生活經驗和積累,對是非、善惡、美醜難以分辨,道德認知非常膚淺和有待開發。家長可以多給孩子講中華傳統美德故事,給孩子看道德培養的繪本或動畫片,既可以培養孩子的道德認知,還可以拓寬孩子的視野,一舉兩得。
3.在行動中培養道德行為
孩子的公德意識不可能在虛擬世界裡建立,最終只有在生活實踐中才能切身體驗和逐步形成。父母要盡可能創造條件,讓孩子在具體行動中養成道德行為。比如教孩子不可亂扔垃圾,在公共場合發現地上有紙屑等讓孩子撿起來扔垃圾桶;讓孩子學會自己收拾整理自己的玩具;不能亂搶小朋友的玩具,想要玩應徵得小朋友的同意等。
孩子的公德意識不是一時半刻就可以培養起來的,家長們一定要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以實際行動影響孩子,從小培養孩子的公德意識。
⑤ 如何提高公民道德意識
1、要嚴格自覺自律,從自身做起,積極開展參加道德宣傳教育活動,起到模範帶頭作用。
2、積極學習思想道德內容,提升自身修養。
3、增強自覺自律意識,積極參與到監督社會一些不道德的現象當中。
⑥ 如何讓老人思想觀念轉變
如果想讓老一輩的思想觀念轉換的話,我覺得首先你要用新型的一些吸引人的方式吧,比如說像智能化的語音助手啊,或者是像智能家電這種慢慢地納入到他的生活裡面。
他也就會有一種跟進時代的,感覺當他們也慢慢熟悉了這些新玩意之後,你可以慢慢的去改變他們的想法,讓他們知道現在的生活其實也是會有新的一種轉變,人們他們是吃軟的。
我們也應當知道老一輩的思想並不全是錯誤的,但也並不全是正確的。因為時代不同了,人們的觀念以及對待事情的態度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可能老一輩的有些思想確實是相對比較封建落後,也有一些思想對於我們現代年輕人來說是非常寶貴的,非常值得借鑒的,他們可能思想相對比較保守,但我們要適當的去尊重,不能一味讓他們只會跟進新時代的進步,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兩輩人之間的觀念肯定是不會存在不同的時候,不論對錯,我們雖然不一定採納,但是一定要取長補短。雙方將各自的意見說出來,然後進行相互的探討協商,最後得出一個雙方都能夠滿意的處理方法,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彼此之間溝通,只要說清楚,到明白了之後,再遇到相同的問題,你就毅然的能解開了。
老一輩人的想法有時候是固執的,也是沒那麼容易進行改變的。但是一些封建想法,特別是在個人健康方面的想法,我們不要採取過激的做法,可以嘗試著用哄小孩子的方法去對付「老人家」,先服軟再「撒嬌」的方法,讓老人家能夠「有台階下」,或許就能夠好好的處理了。
對於老一輩的一些觀念,比如說節約、實乾等等,我們一定要得以繼承,但是對於一些封建想法,不適合的觀念,我們要重新改正,這樣才能越來越好,我們在面對他們的時候,其實也在相當於哄小孩,所以要適當的給一些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