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百歲叫做什麼壽
一百歲叫做期頤。
古時稱百歲為 " 期頤之年 " 。
期頤:百歲之人。 源於漢時戴聖所輯的《禮記·曲禮篇》。
其中提到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 " 期頤之年 "。
(1)老人百年生日怎麼稱呼擴展閱讀:
襁褓:不滿周歲。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始齔、齠年:男孩八歲。(說明: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古代小孩頭發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Ⅱ 100歲又叫做什麼
古代稱100歲的老人為期頤。
期頤是古代對百歲老人的一種稱呼,期是期待,頤是供養的意思,期頤的意思是老人活到了一百歲的時候基本飲食起居和生活各方面都不能自己獨立的完成,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需要別人的供養和照顧。
期頤最開始出現在漢朝時期戴聖所寫的的《禮記·曲禮篇》:「百年曰期,頤」。 意思是人的一生以一百年為一個期限,所以人在活到一百歲的時候就稱之為期頤之年。
(2)老人百年生日怎麼稱呼擴展閱讀:
古時對老人的稱謂:
杖家之年:五十
杖鄉之年:六十
杖國之年:七十
杖朝之年:八十。
斑白:老人。老年人頭發斑白,因代指老人。
黃發:是指長壽老人。:指老人,老人的頭發由白變黃。「黃發」是枯黃的頭發。人老了,頭發上由黑變白,白發則黃。
皓首:白頭,指年老。
久壽:長壽。
眉壽:耄壽,長壽。人老了眉毛長,所以稱眉壽。
姥:年老的婦人。
暮齒:晚年,暮年。
暖壽:舊俗在過生日的前一天,家裡的人和關系較近的親友來祝壽。
萬壽:大壽,高壽之意。
遐齡:指人長壽高齡。
Ⅲ 百歲老人過生日怎麼稱謂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08
Ⅳ 百歲老人過生日怎麼稱謂
期頤:一百歲
頤,供養的意思。期就是期待,指望。一百歲的人基本已經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猶如剛剛出生的嬰兒一般離不開人的照顧。
(4)老人百年生日怎麼稱呼擴展閱讀
百歲老人過生日賀詞
1、願獻南山壽,年齊大衍經綸富。
2、祝老壽星事事順心、幸福長伴。
3、祝老壽星吉祥如意、富貴安康。
4、祝老壽星生日快樂、後福無疆。
5、壽比南山、福如東海、長壽百歲。
6、祝老壽星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7、祝老壽星生日快樂、福星高照。
8、鶴語寄春秋,古柏參天四十圍。
9、壽考徵宏福,閑雅鹿裘人生三樂。
10、祝老壽星笑口常開、身體安康。
11、綠琪千歲樹,杖朝步履春秋永。
12、祝老壽星日月同輝、春秋不老。
13、祝老壽星笑口常開、天倫永享。
14、祝老壽星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15、明月一池蓮,釣渭絲綸日月長。
16、松齡長歲月,皤桃捧日三千歲。
17、點燃生日蠟燭,唱起生日歌,共同祝願老壽星增富增壽增富貴,添光添彩添吉祥。一家人
歡聚一堂,共享天倫之樂,共創美好未來。
18、恭祝老壽星,福如東海,日月昌明。松鶴長春,春秋不老,古稀重新,歡樂遠長。同時也祝願在座的的各位都幸福安康!
Ⅳ 百歲老人叫什麼
古時,人們交流時,不會直接說自己多少歲。而是會用年齡稱謂來代替,這些在詩詞中也常有體現。
比如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這里的黃發指老人,古時,黃發是長壽的象徵。垂髫,垂下來的頭發,用來指小孩子。髫,小孩垂下的短發。從「赤子」到「豆蔻」,從「而立」到「知天命」,每一個都那麼美!
【幼年】
初度:是指生日之時。出自《離騷》:皇攬揆余初度兮,肇賜余以嘉名。也稱生日為「初度」,出自《元史》: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賀。
湯餅之期:指嬰兒出生三日。舊俗小兒出生三日,設筵招待親友謂之「湯餅筵」,也作「湯餅宴」、「湯餅會」。
赤子:指初生的嬰兒,原來嬰兒剛生下來的時候是赤色的,故稱「赤子」。
襁褓:泛指1歲以下幼童,現在以此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襁襙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指2—3歲的兒童。
始齔(shǐ chèn):男孩8歲,女孩7歲。根據生理狀況,男孩8歲、女孩7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胡令能《小兒垂釣》
總角: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詩經·衛風·氓》
黃口:10歲以下。
幼學:10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
外傅之年:兒童10歲。
【少年】
金釵之年:女孩12歲。
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河中之水歌》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女時代為「豆蔻年華」。
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
舞勺之年:少年13至15歲。《禮記》記載:勺,一種樂舞,古未成童者習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學習勺舞。
及笄(jí jī):指女子15歲。
志學之年:15歲。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青年】
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歲。
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歲。
破瓜、碧玉年華: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以紀年,謂十六歲。詩文中多用於女子。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感郎千金意,慚無傾城色。碧玉破瓜時,相為情顛倒。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碧玉歌》
加冠:指男子20歲。古時男子20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
嗟我客上都,忽已見暮春。騎馬出闇門,眯眼吹紅塵。西湖商賈區,山僧多市人;誰令污泉石,只合加冠巾。黃冠更可憎,狀與屠沽鄰,齁齁酒肉氣,吾輩何由親!少須一哄散,境寂鷗自馴。舉手邀素月,移舟采青蘋。鍾從南山來,殷殷浮煙津。鶴發隱者歟?長歌收釣緡。畏冷不竟夕,恨此老病身。明發復擾擾,吾詩其絕麟。——陸游《夜泛西湖示桑甥世昌》
弱冠:男子20歲。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
弱冠同懷長者憂,臨岐回想盡悠悠。耦耕若便遺身老,黃發相看萬事休。——劉禹錫《重答柳柳州》
桃李年華:女子20歲。
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華。常思南鄭清明路,醉袖迎風雪一杈。——陸游《梨花》
花信年華:女子24歲。
而立之年:30歲。《論語·為政》:三十而立。一個人到了三十歲應該是人格自立、學識自立、事業自立的年齡。後因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
始室:30歲。《禮記·內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壯:正當壯年,古代30歲為壯。
【中年】
不惑之年:40歲。40歲為「不惑之年」。
不惑之年,心宜不動。
常思玉金枷重。無常一著可傷悲,悟時速把良緣種。鄙了惺惺,裝成懵懂。修完內貌頻看供。功成行滿去朝元,瑞雲。——《踏雲行贈張公》
知天命:50歲。《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對個人榮辱已經淡然。後人因以「知天命」為五十歲的代稱。
【老年】
耳順、耳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花甲一詞出自中國古代歷法,以六十年為一循環,一循環稱為一甲子,又因天乾地支名號繁多且相互交錯,又稱花甲。
耆:古稱60歲的人為「耆」。
繼粟繼肉,以養賢才;祝鯁祝噎,以禮耆耋。—— 陸游 《謝致仕表》
還歷壽:61歲的壽辰。
從心之年:70歲。
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唐·杜甫《曲江二首·其二》
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懸車:古人一般至七十歲辭官家居,廢車不用,因用懸車之年指七十歲。
耋: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傘壽: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米壽:指88歲。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
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期頤:指百歲高壽。
茶壽:指108歲。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雙稀、雙慶:140歲。古稀指70歲,因此雙稀是70歲的兩倍140歲。
Ⅵ 百歲生日叫什麼
百歲大壽稱為期熙壽。
六十歲至六十九歲,稱為耆壽。七十歲至七十九歲,稱為稀壽。八十歲至八十九歲,稱為耋壽。九十歲至九十九歲,稱為耄壽。壽,年歲長久之意。壽,意為壽命,或指年歲長久,亦指老年人。
《莊子》:「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六十歲以上者即可稱「壽」。可見,只有六十或以上者慶祝生日,才可稱為做壽。年輕人只能「過生日」「做生日」,而不能稱之為「做壽」。老年人慶生,不論禮節還是儀式都會隆重些,所以老年人慶生也被稱為「做壽」,聽起來更加正式。
Ⅶ 老人過生日叫壽辰還是壽誕
1、壽誕一般是滿整十,才叫做是誕辰;壽辰是六十歲過後,每一歲的生日,都叫做辰。
2、壽誕指為老人祝壽是傳統的敬老習俗;壽辰則是六十過後對中老年人的做壽簡稱。
3、華誕和壽誕的區別
華誕:敬辭,稱偉大的人物或機構誕生的日子。
壽誕:一般指老年人的生日。
但是一般我們都是不怎麼區分壽誕和壽辰的,因為六十過後都差不多。
壽誕
1、今天老奶奶壽誕,賀客川流不息,門庭若市。
2、今天是您的壽誕之日,不管我們距離多麼遙遠,但晚輩的祝福與思念卻不會被距離沖淡。祝福您,歲歲平安,天天快樂!
3、舉國歡騰慶壽誕,三山五嶽同慶賀,五湖四海齊開顏,八十七年創奇跡,中華巨龍騰九天,看今朝,春風綠了人間,七一快樂。
4、欣逢黨之壽誕,藉此舉國同慶之良機,為你送上一份祝願,一願身體永安泰,二願事業常發展,三願生活多愉快,七一快樂!
Ⅷ 古代稱100歲的老人叫什麼
古時,人們交流時,不會直接說自己多少歲。而是會用年齡稱謂來代替,這些在詩詞中也常有體現。
比如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這里的黃發指老人,古時,黃發是長壽的象徵。垂髫,垂下來的頭發,用來指小孩子。髫,小孩垂下的短發。從「赤子」到「豆蔻」,從「而立」到「知天命」,每一個都那麼美!
耳順、耳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花甲一詞出自中國古代歷法,以六十年為一循環,一循環稱為一甲子,又因天乾地支名號繁多且相互交錯,又稱花甲。
耆:古稱60歲的人為「耆」。
繼粟繼肉,以養賢才;祝鯁祝噎,以禮耆耋。—— 陸游 《謝致仕表》
還歷壽:61歲的壽辰。
從心之年:70歲。
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唐·杜甫《曲江二首·其二》
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懸車:古人一般至七十歲辭官家居,廢車不用,因用懸車之年指七十歲。
耋: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傘壽: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米壽:指88歲。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
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期頤:指百歲高壽。
茶壽:指108歲。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雙稀、雙慶:140歲。古稀指70歲,因此雙稀是70歲的兩倍140歲。
Ⅸ 各年齡段大壽怎樣稱呼
過壽是從六十歲開始,一甲子=60年,有了1甲子的人才能過壽啊。 民間把給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過大生日鋸之為「過壽」,又叫「做壽」。也就是每到老人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一百歲生日,兒孫們都要隆重地慶賀活動,祝福其長壽。 老人過壽有條俗規:過九不過十。老百姓認為「十」是滿數,壽滿即到頭了,不吉利。所以,做壽時用的都是虛歲,即把五十九歲當六十歲過,六十九歲當七十歲過,以此類推。一般在六十歲以下不能叫「過壽」,只能稱為「過生日」。如果叫過壽,不僅會遭到人們的指責甚至唾罵,而且還要「折壽」。俗話說:「尊親在不敢言老」,只要父母健在,即使超過六十歲,也不能在家過壽,只能是過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