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聽老人們說給自己留點過河錢是什麼意思
老人們說給自己留點過河錢是指給自己留一些生活中不能賒賬且必要的花費。
過河錢出自段少舫的《朱元璋演義》。
【含義】過河必須花費的錢,並且船家不允許賒賬。
【原文】店家不打隔夜錢,船家不賒過河錢。方才你不是要多給船資嗎?這回你就給錢吧!」
【譯文】住店的要先交店錢,坐船的要先交船錢;剛才你不是要多給一些過河費么?(渡河前)這次你就把錢拿出來吧。
(1)送老人過橋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留給老人過河錢這種行為就屬於贍養行為,是每一位子女應盡的義務。
《婚姻法》第二十一條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
《婚姻法》第二十七條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
《婚姻法》第三十條子女應當尊重父母的婚姻權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後的生活。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不因父母的婚姻關系變化而終止。
『貳』 為什麼海陽民俗里送過世的老人的時候,未婚女孩不可以送過橋
你嵐前坡的吧。呵呵。不能送過橋,最多送出村頭。這是規矩,老輩子的規矩。可能跟奈何橋有關系。應該是希望後輩的子女幸福,少悲傷。現在,規矩怎麼來的,幾乎不可考啦。
咱們遵守規矩就行,有些東西沒必要追根究底。只要了解一點:這是長輩對小輩的保護或者是祈福。——不夠嗎。
『叄』 為什麼人死後不能過橋
這是地方的習俗,每個地方都不同。
南方的一些地區,在有人過世後,還會請紙扎鋪做一個紙橋,然後在出殯的時候讓家人抬著壽材從橋上越過,這樣寓意走過奈何橋,早登極樂。
而北方的一些地方的習俗是過世的人不能過橋,用來防止在白事完結之前收不到家人的祝願。
這里的橋,暗指民間傳說的奈何橋,也就是傳說中送人轉世投胎必經的地點,在奈何橋邊會有一名稱作孟婆的年長女性神祇,給予每個鬼魂一碗孟婆湯以遺忘前世記憶,好投胎到下一世。
相關傳說:
說的是人死後要經過黃泉路,投胎轉世要經過奈何橋,奈何橋上有位慈祥的老奶奶叫「孟婆」,不停的在煮著一鍋以「遺忘」為調料的湯。
凡是要投胎轉世的人必須喝下孟婆煮的湯,喝了這碗孟婆湯,就會將前世的一切忘得乾乾凈凈。所以,人總是不記得上輩子的事。還有傳說,那碗孟婆湯的湯料為轉世投胎的人所流下的這一世的眼淚,所飲時將前塵往事一一嘗過,然後便會遺忘。
『肆』 人死後為什麼要過橋
這是民間傳說的奈何橋。
相傳有一條路叫黃泉路,有一條河叫忘川河,上有一座橋叫奈何橋。走過奈何橋有一個土台叫望鄉台,望鄉台邊有個名曰孟婆的老婦人在賣孟婆湯,忘川河邊有一塊石頭叫三生石,孟婆湯讓你忘了一切,三生石記載著你的前世今生。
青石橋面,五格台階,橋西為女,橋東為男,左陰右陽。「誰若九十七歲死,奈何橋上等三年」。千年的回眸,百年的約定。也許這一世的夫妻情緣,開始於斯,恩斷於此。
人死後要經過黃泉路,投胎轉世要經過奈何橋,奈何橋上有位慈祥的老奶奶叫「孟婆」,不停的在煮著一鍋以「遺忘」為調料的湯。凡是要投胎轉世的人必須喝下孟婆煮的湯,喝了這碗孟婆湯,就會將前世的一切忘得乾乾凈凈。
相關傳說:
人死去第一處是孟婆庄,諸役卒押從牆外經過赴內案完結。生前功過,注入輪回冊內,轉世投胎,仍從此庄行過。有老嫗流進,升階入室,皆朱欄石砌,畫棟雕梁,珠簾半卷,玉案中陳。嫗呼女孩,屏內步出三姝:孟姜、孟庸、孟戈,皆紅裙翠袖,妙常筓,金縷衣,低喚郎君,拂席令之坐。
小鬟端茶,三姝纖指捧甌送至,手鐶丁丁然,香氣襲人,勢難袖手。纔接杯便目眩神移,消渴殊甚,不覺一飲而盡。到底有渾泥一匙許,抬眼看時,嫗及三姝皆僵立骷髏,華屋雕牆,多變成荒郊,生前事一切不能記憶。一驚墮地,即是懵懂小孩矣。此茶即孟婆湯,一名泥渾湯,又名迷魂湯。
如果涉及佛教,且偏重於過橋時要受罪,或是過橋要通過重重考驗、若未通過則墜入橋下不能重生,則使用奈河橋,同時奈河橋後面緊跟著的不是望鄉台和孟婆婆的湯,而是六道輪回或是無法重生的血水池。
如果只是過橋到陰曹地府的閻王殿報道,則使用奈何橋。雖然過奈何橋依然要受苦,但奈何橋貌似已經弱化了受苦的含義,成了進陰間必經之地,而且強調了尚未進到陰間的半人半鬼的靈魂的無奈和對人間的留戀。奈河橋是沒有這層含義的,奈河橋只會讓人望而生畏,起到的只是篩選善惡鬼的作用。
『伍』 潮汕地區的「亡靈過橋」,指的是什麼祭祀民俗
指的是那些老輩們逝去而將老輩們的衣物送過橋,這習俗是為了表達對老輩人的紀念以及思念之情。
『陸』 老人去世後合葬規矩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10
『柒』 潮汕人出花園可以過橋嗎
出花園是指15歲(虛歲)那年,爸媽就會去給兒女算算用不用出花園,算出來的結果,有些是不用出,有些是小出,有些是大出(就是比較講究,新衣服,辦哪些東西去拜神,什麼時候拜等等這些,給你算得那個人都有一定的指示),一般來說出花園這一天,本人都得待在家裡面,不能出門。
過橋是指老人去世了之後,他家的子女在六月初六的那天,給他辦的一種儀式供拜,潮汕地區內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東西供拜,據說這樣了之後,他才能走過奈何橋,然後投胎!
『捌』 潮汕民俗,六月初六過橋節的禁忌
每年六月初六,是潮汕傳統的「過橋節」,凡家裡有老人去世,到六月初六這天,滿百天,就要在這一天進行祭拜過橋。
過橋也稱過奈何橋,起源於《西遊記》第十、十一回裡面一段荒誕離奇的故事:唐太宗因涇河龍王告了一狀,被閻羅王請到陰間對質,丞相魏徵致函判官崔珏,將李世民的陽壽延長二十年。李世民答應以瓜果相報閻羅王,閻羅王說冬瓜,南瓜都吃過了,就是不曾吃過西瓜。太宗答應回去之後馬上派人送西瓜來。太宗回到陽間之後,招募了一個名叫劉全的人,捨命送西瓜到陰司,目的是能夠到陰間會晤夭折的妻子。閻羅王收到西瓜之後非常高興,放劉全夫婦還陽。但劉全之妻去世多年,屍已經無存,閻王還安排,讓鄰村剛剛壽盡的年輕姑娘成為劉全之妻的靈魂宿體。
從此以後,陰司和閻王喜歡西瓜的故事代代相傳,潮汕人在為去世親人安排過橋祭禮的時候,西瓜成了主角。但是,民間傳說一些懶惰的鬼,不願自己出力挑西瓜,而是想在這天夜裡到路上抓壯丁替挑西瓜,於是六月初這幾天的夜裡,潮汕人都有不出門的習慣。除此之外,還有諸多禁忌。
禁買西瓜。從六月初一開始,買西瓜屬於喪事人家的專利,除了西瓜之外,過橋祭拜時的「五果」:桃、李、荔枝、葡萄、黃皮果也在禁買之列。
嫁出女兒禁回娘家。從六月初一開始,到初六這些天,回娘家意味著娘家有喪事了,所以無喪人家的外嫁女回娘家很不吉利。
禁到親朋家裡串門。同樣道理,這段時間如果不是家裡有祭拜任務,就沒有親戚朋友登門。
禁夜間出門。解放前這幾天晚上,大街小巷空無一人,解放後破除封建,才漸漸熱鬧起來。但仍有人在堅持,起碼初五晚上不出門,特別是根基淺的小孩。
禁做粿食粿。有祭拜任務的人家,要做橋板粿和「五粿五宴」,即長粿,圓粿,豆目粿,角樓,團粿,用於靈前祭拜。其中橋板粿非常講究,要用三斤六兩大米舂齏,分成七份,做成鞋底形狀,祭拜時疊成多米諾骨牌形狀。拜後必須在初六中午前吃掉或喂豬,否則耽誤亡靈過橋。
潮汕農村以前有一憨婦,五月初五忘了舂粿,到了六月初,看到有喪事人家在舂粿,以為又是節日,就不問所以,跟著舂粿。鄰居問她你家無人去世,舂粿干什麼,憨婦答:五月初五跟不上,六月初六一定要跟上。後來這句話成了潮汕民間俗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