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老人身體發抖是什麼原因該如何幫他調理
老人身體發抖,可能有以下原因,
第一, 疾病原因,老人可能患了帕金森了,帕金森一般都是偶發性的, 如果是帕金森的話,這個疾病可以通過葯物治療,也可以通過手術治療。手術後要改變生活習慣,特別是持續的有氧運動,在某些情況下,物理治療,側重於平衡和伸展運動也很重要。總之帕金森只能夠控制。
第四,情緒激動,在受到某些情緒的不良刺激後,老年人會情緒激動、生氣等,會渾身發抖;有可能是精神緊張,情緒激動造成的陣發性心動過速引起的,建議立刻卧床休息,放鬆心情,緩解情緒,可以緩解症狀,必要時口服葯物治療,可能會控制發抖的症狀。
綜上所述,當有這些原因引起的發抖時,就要用葯物來進行對症治療,全身發抖症狀就可能得到緩解。。可以在醫生幫助下進行治療,改善病症。在生活上也有有一定的改善。需要避免劇烈運動多休息對發抖症狀也有一定的幫助。先考慮是不是因為環境的因素造成,如天氣寒冷造成身體發抖,需要保暖和改善溫度,給予衣服或者開空調等,改善體外溫度而改善症狀。另外,還有是不是存在自身有感染的疾病,引起身體發抖。如果有感染性因素,給予抗感染的治療,可以改善症狀。還有一部分原因可能存在電解質紊亂、大腦的缺血、缺氧等因素造成,這種情況要給予改善電解質和改善大腦的供血、供氧,改善低血糖,還要改善貧血狀況等,來改善發抖的症狀。
B. 老人時不時抖動,偶爾伴有抽搐是怎麼回事
偶爾的肢體抽搐一下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原因。1.生理性的原因也就回是叫生理性的肌抽躍,是由於答偶爾的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發生的一次抽搐情況,對身體沒有什麼不良的影響,不屬於不需要特別處理。2.病理性的原因,多考慮癲癇發作的症狀,由於大腦神經元異常放電導致的神經功能障礙,出現了肢體抽搐的症狀,可同時伴有意識障礙等表現。
C. 老人偶爾渾身抽搐發抖是怎麼回事
可能是精氣血虧虛、瘀血、痰濁等問題導致筋脈失養的問題。可能與年齡有關,身體機能下降,建議看看醫生!
D. 老年人突然上半身發抖,是什麼原因
腰椎間盤突出症術後康復 1.術後第1、天 開始主動呼吸練習來預防心肺系統的並發症,如深吸呼吸吹氣球等;2.術後3~5天 下肢肌力鍛煉⑴股四頭肌訓練:患者大腿肌四頭肌收緊,下肢呈中立位,膝部下壓,膝關節保持伸直5秒鍾,再放鬆5秒鍾;萊蕪市中醫醫院骨科倪和悟⑵股二頭肌訓練:患者下肢呈中立位,足後跟下壓,膝關節保持伸直位,保持5秒鍾,放鬆5秒鍾;⑶腓腸肌訓練:先讓患者把足踝用力跖屈(肢趾向前伸直,腳跟向後拉),然後足踝呈背屈位(腳趾向後拉,把腳跟向前推),注意保持膝關節伸直;⑷臀大肌訓練:臀部收緊5秒鍾,放鬆5秒鍾;⑸術後第3天可進行雙下肢直腿抬高。3.術後1周 進行翻身練習,進行俯卧位的腰背肌練習⑴雙肘支撐或雙手握住床上方的吊環挺起上半身,同時臀部抬離床面,保持10~15秒,重復5~10次,根據患者體能情況每天鍛煉2~3組;⑵「三點式」:患者屈膝將腳放平放於床面,屈肘,然後以雙足部、頭部為支點做挺髖動作,即抬臀動作。⑶「飛燕」(補圖):患者俯卧位,雙上肢放於軀干兩側,頭、雙下肢及雙下肢同時離開床面,靠腹部肌肉支持。運動量由少逐漸增加,每動作到位後應維持5秒以上才放鬆肌肉,每個動作應在10次以上,以後逐漸加量,直到康復為止。4.術後四周,可指導病人俯卧位下床,其方是:帶上腰圍,最好是腰背部支具。翻身俯卧後,一腿下地,然後用雙手支撐抬起上半身,待軀干接近直立時,再將另一腿移下地,以避免脊柱屈曲。這期間病人可在直立位進行行脊柱後伸、側彎及適度旋轉練習,但要避免脊柱前屈的動作與姿勢。5. 術後3~4周可腰圍保護下下地室內活動,6~8周室外活動,3月內不宜彎腰,半年內不宜彎腰負重。
E. 老年人為什麼會得特發性震顫
【概述】
特發性震顫(essential tremor,ET)亦稱原發性震顫,是以震顫為唯一表現的常見的運動障礙疾病,普通人群的患病率為0.3%~1.7%。1/3以上患者有陽性家族史,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發病機制不明。特發性震顫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為最常見的錐體外系疾病,也是最常見的震顫病症,約60%病人有家族史。特發性震顫是單一症狀性疾病,姿勢性震顫是本病的唯一臨床表現。所謂姿勢性震顫,是指肢體維持一定姿勢時引發的震顫,在肢體完全放鬆時震顫自然消失。本病的震顫常見於手,其次為頭部震顫,極少的病人出現下肢震顫。本病的震顫,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緊張、疲勞、飢餓時加重,多數病例在飲酒後暫時消失,次日加重,這也是特發性震顫的特徵。應對症治療。特發性震顫又稱家族性或良性特發性震顫,姿勢性或動作性震顫是唯一的表現。
【疾病病因】
1/3以上的患者有家族史,伴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目前已確認2個致病基因位點,定位於3q13(FET1)和2p22-25(ETM或ET2)。
【臨床表現】
(一)一般情況
起病隱襲,緩慢進展。各年齡組均可發病,但多見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二)震顫特點
震顫頻率為 5~8Hz。主要表現為姿勢性震顫和(或)動作性震顫,精神鬆弛或休息、靜止位時減輕或消失,情緒緊張、疲勞或受檢時加重。部分患者在飲酒後震顫可暫時緩解。
(三)震顫部位
通常從一側手部或前臂開始,逐漸擴展至同側上肢及對側上肢,也有從頭頸部首先出現。主要累及部位一般依次為:上肢(95%)、頭部(34%)、下肢(20%)、言語(12%)、面部和軀干(各5%)。
(四)無肌張力改變或運動緩慢等。
【診斷要點】
(一)診斷
中老年人經常出現上肢姿勢性和(或)動作性震顫,不伴其他神經系統症狀和體征,實驗室檢查元異常,應考慮ET的診斷。需注意與帕金森病、肝豆狀核變性、甲亢等鑒別。
(二)診斷標准
美國運動障礙學會和世界震顫研究組織提出ET的診斷標准:
1.核心標准①雙手及前臂的動作性震顫;②無齒輪現象,不伴有其他神經系統體征;③或僅有頭部震顫,但不伴有肌張力障礙。
2.次要標准①病程超過3年,有陽性家族史;②飲酒後震顫減輕。
3.排除標准①伴有其他神經系統體征,或在震顫發生前不久有外傷史;②由葯物、焦慮、抑鬱、甲亢等引起的生理亢進性震顫;③有心因性震顫的病史;④突然起病或分段進展;⑤原發性直立性震顫;⑥僅有位置特異性或目標特異性震顫,包括職業性震顫和原發性書寫震顫;⑦僅有言語、舌、頦或腿部震顫。
【治療方案及原則】
症狀輕微、對工作和(或)生活未造成影響者可暫不用葯,症狀明顯者需給予治療。
(一)葯物治療
1.β受體阻滯劑 可用普萘洛爾(Propranolol,心得安),10~20mg,每日3次,最大不超過90mg/d。常可引起心率減慢。下列情況擬為相對禁忌證:①心功能不全,特別是未獲良好控制時;③II~III度房室傳導阻滯;③哮喘或其他支氣管痙攣疾病;④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因為普萘洛爾能夠阻斷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時正常的腎上腺素能反應。脈搏須保持在60次/分以上。其他少見的副作用包括疲乏、惡心、腹瀉、皮疹、陽痿、抑鬱等。阿羅洛爾 (Arottnolol,阿爾馬爾)為β受體阻滯劑和僅腎上腺素能阻滯劑,10mg,每日3次,療效較佳,不良反應較少,但價格較昂貴。
2.撲米酮(撲癇酮) 使用須從小劑量(25mg/d)開始,緩慢逐增劑量,每次25mg,直至有效而不出現不良反應,有效劑量為150~350mg/d,最大劑量不超過 250mg,每日3次(極少用至此劑量)。副作用有眩暈、惡心、姿勢不穩等。如果單一用葯無效時,可嘗試普萘洛爾和撲米酮聯合治療。
3.鎮靜劑可選用阿普唑侖0.2~0.4mg/次,氯硝西泮0.5~1.0mg/次,或苯巴比妥15~30mg/次,每次1/4~1/2片,每日3次,最大不超過1片/次,每日3次。不良反應主要是嗜睡。
4.其他葯物鈣離子拮抗劑氟桂利嗪、尼莫地平、硝苯地平,碳酸酐酶抑制劑醋甲唑胺均可應用。
(二)非葯物治療
1.A型肉毒毒素(BTX-A) BTX-A局部注射能有效減輕肢體、軟齶等部位的震顫,療效維持約3~6個月。副作用除有一定程度的暫時性肌無力外,無其他嚴重不良反應。
2.手術 對於葯物正規治療無效、嚴重的單側ET患者,可考慮立體定向手術治療,可行丘腦損毀術,丘腦深部電刺激(DBS)是有效的替代療法。
DBS手術方法和毀損術比較有其突出的優點。第一,DBS是可逆的和可調節的。手術不毀損神經核團 ,通過設定腦深部電極的電流、電壓、頻率、脈寬及電極位置等多個因素來調節。可還可隨病情變化而不斷調節設置刺激參數,可以長期控制不斷發展變化的特發性震顫症狀。第二,DBS是可發展的。手術保留正常腦組織的神經功能 ,為以後可能出現的新方法創造條件 ,也就保留了患者獲得新生的權利和希望。第三,DBS是雙側的。對雙側特發性震顫患者的症狀都可達到有效控制的目的,而毀損雙側蒼白球或丘腦 ,容易出現嚴重的並發症。加之DBS很少出現副作用 ,這是病人樂於接受的重要原因。正由於上述優點 ,在美國、加拿大和歐洲等發達國家,已經很少人去做毀損術,接受腦起搏器治療的特發性震顫患者越來越多,在國內由於經濟原因開展不多,但已經有多家醫院開始用腦起搏器治療特發性震顫患者,也有許多成功的病例。
腦起搏器系統的電池一般可以使用 5~ 10年 ,如果電池耗竭 ,需要更換脈沖發生器 ,電極和導線不需更換。這可以通過簡單的外科手術進行更換。
F. 老年人突然四肢發抖是什麼原因
你好,老人手抖,確實是一種不可能抗拒的老化現象。但不一定每個老人都會手抖。縱使顫抖,但其輕重程度也不一樣。多數而言皆表現在細小動作上比較明顯,如寫字不再流暢均勻、穿針會抖抖索索、挾菜會誠徨誠恐、敬酒會杯搖酒濺。有的還會搖頭晃腦、步態蹣跚、動作遲緩、記憶衰退。這既是老人衰退的表現,也是一種病態的反映。顯示為手抖,其實病根在腦中,多是大腦退行性變所致。
一是腦動脈硬化、腦供血不良,腦細胞衰退而影響生理功能。這多表現為微小動作的手抖,尤其寫字時更為明顯,多在一側。粗活用力時的大動作,則不一定會發生顫抖。若某一血管梗塞,除手抖外,還會有相應的神經功能缺損。手抖的症狀會隨年齡的增加和血管硬化的加重而加重。這一類手抖治療的重點在於治療血管硬化、高血壓、高脂血症,另外還需戒煙忌酒,做到清源治本。
二是帕金森病一類。這是腦內錐體外系疾患之一,病灶在大腦深處的丘腦基底節處,主要是缺乏多巴胺。典型的是一側或雙上肢,尤其是遠端出現不以意志為轉移的抖動,緊張激動時加重,安靜時消失,且動作遲鈍、反應慢、關節僵硬、手腳不靈、步態不穩、語言不暢、抄寫時字歪扭。此病確診後可採用服葯或手術方法,如服用左旋多巴、安坦以及行立體定向術,效果不錯,但可復發。
三是小腦半球的疾患。可因腫瘤、小腦萎縮、腦供血不足而致。這一類手抖的特點是意向性震顫,即靜止時不抖,運動時出現。令其指鼻尖時,手發抖且指不準確,同時還可合並眼球震顫、走路時呈醉漢步態、動作不協調,間或耳鳴、失聰等。此時,需作CT、磁共振或誘發電位等檢查,可找出病源,及時正確地處理 .總之,老人手發抖的病灶多在大腦,因此局部治療如針灸、理療的效果,常常不盡人意。理想的療法是尋源根治。
G. 老年人突然全身發抖怎麼辦:我母親今年79
像你所說的老人家這種情況屬於高熱驚驚厥,可能是感冒引起的。這個應該住院觀察治療,身邊隨時要有人陪伴。給予抗感染、解驚等對症治療。
H. 急!老人突然全身發冷發抖是什麼病
有可能是發燒,你先量一下體溫,發燒可以發冷發熱
I. 老人一直發抖怎麼回事
不能排除是腦血管病引起的症狀,需要積極檢查和服用葯物,需要積極腦CT,檢查看看,
J. 老年人為什麼身體會不定時的顫抖,請問這是怎麼回事
是心腦血管的先兆,帶你媽媽去正規醫院去做一下血常規、血流變化驗,看看血脂、血糖、甘油三脂等指標是否正常,輕微超標可通過飲食控制,嚴重可吃葯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