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老年人 > 早教教會老人如何帶孩子

早教教會老人如何帶孩子

發布時間:2022-09-13 06:48:54

1. 日常生活中,怎樣讓老人更輕松的帶娃

時下老人帶娃已經成了一種常態,也是每個老人晚年的基本追求了,一是既可以給自己的老年生活注入一些活力,二來也可以給子女減輕一些壓力。不得不說當父母的,永遠是心繫子女,哪怕兒女已經長大成人,可在自己眼裡追究還是個孩子,要不怎麼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呢。當然了,作為兒女,父母願意給我們帶孩子也是我們的一種福氣,可以讓我們在這快節奏的生活里,偷的半點喘息的空閑。那我們就需要盡到做兒女的本分,給他們減輕壓力,當然就需要用到各種東西讓他們既可以輕松帶娃,又能安享天倫之樂了!


常說爺爺奶奶帶娃容易把孩子帶偏,但這並不是絕對的,只要我們做好引導,並懂得體諒父母的用心。其實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所以我們不應該持有偏見,畢竟父母和我們生活的時代不同,所以需要我們去諒解,同時表達出我們的感恩之情,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回報。

2. 如何與老人取得教養理念的一致早教

如何與老人取得教養理念的一致早教

如何與老人取得教養理念的一致早教?你家是否存在寶爸寶媽在教育孩子時,老人家維護的情況呢?的確,老人與我們年輕一輩的教育理念存在著偏差,這時候我們與老人在早教時取得一致的教養理念就太重要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方法呢?

如何與老人取得教養理念的一致早教1

1 、讓老人了解教育誤區

不同的時代對於教育的觀念也是不同的。在祖輩時期,早期教育與智力開發幾乎是畫等號的。而且,很多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容易因為愛孫心切,而會幫寶寶做太多事情,間接地讓寶寶失去學習的機會。因此,如何讓祖輩了解新一代教育的核心概念,請他們一起配合爸媽,是教育寶寶的關鍵。

2、 應與老人保持正確的一致性

在老人幫我們帶寶寶的過程中,他們未必會了解我們的教育觀念。我們可以學習哈佛女孩劉亦婷的媽媽,在外公外婆帶寶寶之前先讓他們惡補一下嬰兒生理心理知識,了解教育的方法。當我們與老人在教育觀念上發生差異時,我們一般可以這樣做:

(1) 聆聽

老人有時候會固守一些傳統的育兒理念,大多數還是可以被我們接受的,比如生理護理,比如輔食製作。只要不是嚴重的觀念問題,我們就可以先聽從或借鑒老人的意見,然後再慢慢和風細雨地把我們的觀念闡述出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是希望孫兒好的,只要我們做晚輩的用合適的方式與他們交流,他們是會願意接受我們的正確理念的。

(2)曲線救國;借別人的嘴說話

如果意見上真的與老人發生了重大分歧,也不要針鋒相對,建議採取「曲線救國」的戰略,即借別人的嘴說你想說的話,留些可以交流的可能性。因為在對待寶寶的教育上,我們與老人的目的是共同的,只要達成了科學教育的一致性,繞個圈子別跟老人拗可是很不錯的選擇哦。

結語:

一般情況下,祖輩們教育寶寶的深厚功力;可以幫助年輕爸媽解決很多育兒過程中的實際問題,他們豐富的實踐經驗也給了年輕爸媽很多的啟示。我們不妨多聽聽他們的意見,與他們一道,為寶寶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基礎,讓全家老小因為教育寶寶,話題更多,關系更親密,更快樂。

如何與老人取得教養理念的一致早教2

1、早教的重要

孩子的早教工作一直都是家庭的重中之重,孩子的早期教育如果不能正常執行,很可能對孩子的一生都存在不良影響。如果您與老人一同教育孩子,希望您在早教問題上要擺正科學的態度。早期教育不等於智力開發,過分強調知識的灌輸,把教育片面理解為傳授書本知識,把智力開發等同於提前進行讀、寫、算等技能訓練,這些觀念都是錯誤的。各種早期教育方案的效果追蹤研究表明,早期教育若只放在讀、寫、算的訓練上,得到的效果是短期的。所以,智力的開發只能算是早期教育的一部分。而嬰幼兒教育更多的重點應放在感官經驗的獲得、生活知識的培養、良好情商及性格的培養以及做好書寫預備和數學前置經驗的預備等方面。爸媽可以通過一些方式讓寶寶的視、聽、嗅、觸等感覺更靈敏,例如讓寶寶自己用勺子把飯送進嘴巴、自己抱奶瓶、自己尿便後提起褲子、自己將鞋帽歸位、自己收拾玩具、幫助成人擺放碗筷、可以自由地塗鴉、可以從容地做完手中的事情等。像這樣讓寶寶自己體驗生活、接受不同的刺激、讓他自己作決定,對寶寶來說是更好的。

2、如何早教

了解到早期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我們希望您知道,早教是一門深奧的科學,卻又是一門簡單的生活藝術,只有學會與孩子進行溝通,才有可能將簡單的早教原理灌輸給您的孩子。首先,您需要尊重寶寶自己做事的願望。哪怕到了吃飯、喝果汁的時間也要等寶寶完成手中的「工作」;尊重寶寶的正當要求,即便是嫌寶寶動作太慢,擔心他自己吃飯把飯吃涼,也要尊重寶寶自己吃飯的要求;即便是屋外太冷,擔心他受凍感冒,也要尊重他想跟你一起忙年貨的要求。把寶寶當作一個個體,尊重他的選擇,不要因為擔心他做不好而幫他做原本應該讓他自己做的事情。其次,我們希望您不要過早進行專業訓練。過早確定目標,過早進行高強度訓練,不利於寶寶身心健康發展。雖然這些看起來可能都不是祖輩眼裡的大事,但是,讓老人認清楚這一點,對寶寶未來的成功卻是至關重要的。這些教育的誤區不僅僅要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明白,年輕的爸爸媽媽們更應該深諳其中的重要性,不要把寶寶的優秀潛質扼殺於我們不明了的「教育」里。最後,我們建議家長能放鬆心態,不要用成人的標准來要求,嬰幼兒的天性是活潑好動的,沒有社會經驗和固定的模式,所以經常會犯各種「錯誤」,如果時時處處都用成人的`標准來要求,就會讓寶寶失去信心。爸媽對寶寶成長過程中出現的若干個「第一次」,要給予積極正面的鼓勵。

3、與老人聯手

忙碌的雙職工家庭,樂於照看寶寶的外公外婆,都是現代社會十分突出的特點。與老人聯手雖然可以減緩一部分家長的壓力,但是決不是一種責任的逃避。您要學會如何同老人一起照顧寶寶。在現實的壓力之下,爸爸媽媽雖然很想自己親自帶寶寶,但是為了維持一定的經濟水平,往往只能將最親愛的寶寶託付給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來帶。老一輩的人,雖然在養護寶寶方面經驗豐富,但是往往會利用許多「過時」的觀念,或者太寵寶寶或者對寶寶期望太深,反而造成寶寶對爸媽教養方式的不適應問題。我們建議家長要讓老人了解教育誤區。不

同的時代對於教育的觀念也是不同的。在祖輩時期,早期教育與智力開發幾乎是畫等號的。而且,很多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容易因為愛孫心切,而會幫寶寶做太多事情,間接地讓寶寶失去學習的機會。因此,如何讓祖輩了解新一代教育的核心概念,請他們一起配合爸媽,是教育寶寶的關鍵。

我們不得不面對的是繁忙的工作和競爭的壓力,很多家庭都需要老人一起撫育孩子,只有真正堅持我們推崇的科學理念,寶寶才能真正的茁壯成長,科學育兒和老人一起做,用最簡單的事實來為您講述一個深奧的道理,教您與老人團結協作,幫您解決了當務之急。

3. 隔代教育最難分析,爺爺奶奶到底該怎麼帶孩子

在帶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溺愛孩子,讓孩子自己吃飯,自己寫作業,自己穿衣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孩子要有自己的生活空間,然後平時要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不要滿足他的任何要求。

4. 准備買小步在家早教課程,但是平時都是老人帶孩子,操作簡單嗎

我是跟很多同事寶媽聊天請教,了解到了小步在家早教,想著就試用一下看看,開始擔心奶奶年紀大了不會用,後來發現擔心很多餘啊,小步都是1-3分鍾短視頻教學,奶奶基本看一遍就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做了,而且早教課是真人示範,很有感染力,每次寶寶很積極都跟著一起跳舞唱歌,奶奶也因此輕松不少,不用邊做家務邊看熊孩子。像我和老公白天都要上班,只能奶奶在家幫忙帶娃,老人比較溺愛孩子,捨不得說教,慣出一身壞毛病來,一說就滿地打滾哭要不就躲奶奶後面,後面有想送早教班,但是附近沒有合適的,離家遠的又擔心老人一個人帶著孩子接送不方便,而且早教班太貴,經濟壓力比較大課程質量也沒有辦法監督。用了小步之後,現在不僅寶寶性格逐漸好轉起來,講道理了也更懂事,我和老公也從小步學到很多如何和寶寶相處的寶貴經驗。所以說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孩子的父母。

5. 「四二一家庭」早教,是種怎樣的方式

"四二一"家庭,先苦的四,後苦的二

所謂"四二一"家庭,就是兩個獨生子女結婚後,上有雙方父母,下只一個孩。在一起居住。

老一代在六十左右,均以退休,因都一個子女,沒有別的依靠。小兩口生了孩子,雙方老人都要承擔帶孩子,操持家務的重擔。都爭著來自己孩子家住,各不相讓,才會出現"四二一"家庭的存在。老一代如果不是獨生子女的話,有二三個孩子,就不會出現"四二一"在一起住的局面。

所以不管是421的家庭,還是怎麼樣的模式的家庭。誰負責任,誰責任感強,誰有愛心,誰辛苦。只為自己而活,心裡只想自己的人,永遠都苦不著自己!

6. 老人應該如何教育孩子才正確

老人應該如何教育孩子才正確?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嗎,和我一起看看吧!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老人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老人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
父母的關心愛護尤其重要。

曾經見過一些新聞和報道裡面講敘,據統計,那些犯罪的少年犯,產生不好的結果的原因,大部分都與自己的家庭教育有關,很多孩子都是因為從小沒有接受到父母良好的教育。一些孩子的爸爸媽媽,在他們小的時候,說他們笨,總是責備批評他們不如別的孩子,或者是對他打罵,沒有關懷。所以這樣的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容易走上歪路。

所以作為家長,不要打罵孩子。不管多忙,一定要隨時常告訴孩子,讓孩子感覺他你對他們永遠的愛。要時常和他溝通,知道他心裡的所思所想。不會因為他長的丑就不愛他了,不會因為考試沒有考好就不愛他了。你的愛會讓他會感覺更溫暖,更滿足,更開心,更自信。

對孩子好不是溺愛孩子。

當孩子看到別的小朋友有好吃的零食,或者玩具的時候,可能也會哭鬧著要,或者還會提出一系列的不合理的要求,大人可能為了能平息他的情緒,就說一些答應他買這個那個的話。有時候孩子提出了過分的要求,可能還會用眼淚來逼你妥協,我的一個鄰居家的孩子,也是一家人寵愛,只要稍微不如意一點,她就會馬上掉眼淚,馬上不願意,然後一家人來哄她。就算所有的要求都按照她的來,滿足她所有的要求和願望,她真的會快樂嗎?

所以我們一定要理智的告訴孩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孩子有權知道事實和真相。不行就是不行。不能做的事情就是不能做。有些原則和規律,就是必須這樣做。有規則才能有自由。

不要當著外人的面說孩子的錯,責備孩子!

經常見到一些老人在帶孩子的時候,如果孩子對某些事情某個玩具,可能剛剛拿到手,還在摸索怎麼玩,不太會玩,這個時候,他的爺爺奶奶可能就像順口溜一樣來一句:真笨啊,真是個笨蛋,這都不會。

還有一些媽媽在孩子寫作業遇到難題的時候,會來一句:這么簡單都不會做。甚至一巴掌就打下來了。

孩子需要的是鼓勵,你用自己一生的經驗來教導一個只有幾歲的孩子,這樣公平么?相信在某些方面,他比你更聰明哦。他們也是有自尊心的。

教育不是上培訓班培優班補習班。

談到這一點,我很心痛,因為我的侄女也是每個周末和寒暑假的時間,被這些給填滿,舞蹈班會稍微好一點,還有作文培訓,什麼國際英語學習,奧數班,珠心算,還有一些父母買的什麼做好這一百道題目就能上什麼名牌大學。我看了一下,研究了一個小時也沒能做對一道題,難道就真的不正常了么?

大人們瘋狂的說為了孩子好,逼著孩子學這學那,這些真的是孩子自願的選擇嗎?這些真的很適合孩子嗎?太難的知識,只會讓孩子產生對知識的厭惡和反感。只會讓他覺得學習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所以如果要選擇培訓班和補習班一定要慎重一些。以免走入惡心循環的誤區。
老人教育孩子的建議
越位,即父母對自己不該負的責任進行越界干涉

諸如孩子不吃飯時,我們總是追著喂;孩子不寫作業時,我們總是在一旁陪著寫;孩子間發生點小糾紛,我們就急著出面找對方去算賬,等等。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本質上是對孩子的不信任。不相信身體是孩子自己的,吃飯是本能;不相信求知是每個靈魂固有的能力,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這種越位,往往源自父母搞錯了邏輯,顛倒了因果,把孩子的現狀和表現作為教育的起點,只想著採取各種辦法去“對付”、“管教”孩子。

但是要知道,孩子的現狀和表現往往是父母教養方式導致的結果。因為我們總是追著喂,所以孩子可以不準時吃飯。因為我們總是陪著孩子寫作業,所以孩子可以不單獨完成。因為我們總是出面替孩子解決問題,所以阻礙了孩子能力的建立和社會性的發展。

失位,即父母自己該履行的教育責任沒有履行

常常聽到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抱怨自己的父母幫忙帶孩子帶出了各種問題,然而我們是否反省過,教養自己的孩子,就是自己的責任、義務和權利。我們有什麼資格去要求老人,一定要按照我們的觀念和方式去帶我們的孩子?老人有老人的性情、觀念和生活方式,本身老人願意幫忙帶孩子,我們就該心懷感激了,怎麼還能抱怨他們或要求他們改變?

其實,隔代教育是個偽問題,本質是年青的一代有了孩子後,內心還沒有長大,沒有負起自己的責任,守住自己的界限,扞衛自己的權利。是我們的失位在先,才導致了老人的越位。

父母對自己的身份角色應該有清晰的定位

我們做父母的沒守住自己的界限,給孩子創造了犯錯的環境和機會,卻去怪兩三歲的孩子缺乏自律,公平嗎?這就相當於你把一隻羊扔到狼群里,又告訴這些狼,你們不能吃羊,誰吃誰不是好狼。難道不是我們給孩子創造了可以隨手觸及糖的環境嗎?難道不是我們習慣了把孩子託管給電視、電腦,而很少親子陪伴、交流,導致孩子痴迷於動畫片或電子游戲的嗎?抱怨孩子缺乏自律前,我們先負起自己的責任,而不能失位於父母這一職責。

父母能當的不是老師,而是榜樣

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意識特別強,只要和孩子在一起時,總會自以為是地把自己視為孩子的老師,不停地指指點點,而忽視良好親子關系的構建,於是父母在越位當老師的同時,失位於父母的角色。

作為父母,自己要清楚的是,首先我們是父母,不是老師。不要總抱著教育孩子的想法,指指點點。孩子會有父母之外的很多老師,但只有父母才能無條件地接納孩子,感受孩子的喜悅和憂傷,給予孩子全部的尊重和信任。也只有父母有能力,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人。

孩子有好奇心,該鼓勵而不是扼殺。父母該做的,是將可能導致孩子受傷的物品放置在孩子不易觸及的地方或進行安全改造,並多通過書籍、故事、演示、實驗等方式,讓孩子明白危險行為可能導致的後果。所以父母越位去限制孩子的嘗試和體驗,阻礙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本質上是因為失位於給孩子創造一個安全、有愛的生活環境。

真的愛孩子,是幫孩子建立起他照顧自己的能力。唯有父母先做到既不越位,也不失位,才可能培養出一個獨立有擔當、對自己負責的孩子。同時,這也是我們自己走向快樂、成功、幸福人生之路的必然途徑。
老人教育孩子的注意事項
現在的孩子有了零花錢就喜歡買這買那,而且一眨眼就把錢花完了。有的孩子拿不到零花錢就會一哭二鬧三上吊。有些土豪級的家長給錢更是一給就給很多,讓孩子隨便花。其實這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時間長了孩子會養成習慣的。我們應該教育孩子合理花錢,給錢也要少給一些。

我們要教育孩子不要和別人比這比那。攀比會讓孩子喪失理智,別人有什麼他就要有什麼,別人有比我好的他就要有比別人更好的,如果父母滿足了他,那他就會越陷越深,如果父母沒滿足他,那他就會失落,就會走向極端。所以,攀比是萬萬不能的。

摧毀孩子最大的殺手是溺愛,孩子要什麼父母就給什麼,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和月亮都摘下來給孩子,所有的事都由父母做,孩子只要待在一邊,熟不知,這樣做孩子會一直依賴父母。有的父母還要代寫孩子做不完的作業,這樣的行為怎麼讓孩子在學習上有進步。所以適當的寵愛是必要的,但是不能過度,父母應該教育孩子有的事情要自己做,畢竟父母不能幫孩子一輩子。

父母應該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教育孩子分清是非,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父母可以教育孩子多做好事,多獻愛心,孩子看到父母做好事,自然就會去學習他們,從而走向正確的人生。

生活中,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對象。父母當著孩子的面所做的一切都會給孩子留下印象,孩子看的多了就會模仿,從而影響他的一生。所以,父母們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罵臟話或是做一些親密的動作。所以說發生不好的行為時一定要避開孩子。

當孩子學習成績差或學習不認真時,不要動不動就又打又罵。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他在學校已經被老師批評過,已經很難過了,回到家卻還要被父母打罵,他會覺得對學習更加沒信心了,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壓力就會厭學。所以,父母應該鼓勵他,幫助他解決學習中的困難,而不是一味地打罵。

孩子的成長不能缺少溝通,多和孩子交流才能知道孩子的心裡在想些什麼。當孩子心裡有困惑時,父母應該給孩子解答他們心裡的疑問。在平時,父母可以和孩子談談學習,談談生活,談談未來。特別是青春期內的孩子,父母更應該經常關注,因為青春期內的孩子比較叛逆,比較沖動。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光靠老師的澆灌是不夠的,他們更需要父母為他們施肥並給予他們陽光,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完美地盛開。只有正確地教育他們,他們未來的路才會更長,他們的人生才會精彩。

猜你喜歡:

1. 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2. 如何教育孩子有孝心

3. 家長怎樣教育孩子的經驗心得

4. 老師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5. 教育小孩的正確方法

7. 日常生活中,家長與長輩怎樣才能一起帶好孩子


真正能合格承擔起孩子們教育之責的爺爺奶奶真的很少,我們現在需要做的是和爺爺奶奶們一起進步,一起學習,創造出一種兩代人和諧養育孩子的新型隔代教育方式。只有父母與祖輩們相互配合才能解決隔斷隔代教育的弊端,充分發揮它的優勢。

8. 老人怎麼帶好孩子

家長有條件都應該自己帶孩子,老人給孩子的更多的是吃好穿好,深一點的無法給。加上容易溺愛,孩子也容易變得自私。一句話就是不科學。但是父母有沒有時間,這個時候就要想一些兩全其美的辦法。比如現在很火的全腦王子創造力訓練機,我覺得就不錯,科學系統,在家就可以輕松上早教。只不過聽說是針對0-9歲的孩子,不知道你孩子是多大。一定要多關注孩子,千萬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閱讀全文

與早教教會老人如何帶孩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學生暑期社會調查報告敬老院 瀏覽:689
有多少父母是孩子的qq好友 瀏覽:98
自己賺多少錢可以告訴自己父母嗎 瀏覽:451
其實他很孝順作文 瀏覽:739
母親去世頭七是重陽節 瀏覽:531
長壽甘露丸怎麼放入水族利益眾生 瀏覽:804
上海國企退休工資 瀏覽:264
養老保險有哪些人不交 瀏覽:809
通遼敬老院在哪裡 瀏覽:673
光大匯晨養老服務理念是什麼 瀏覽:948
養老院現場觀摩會 瀏覽:984
四川省部級勞動模範退休前工資 瀏覽:458
企業男生退休年齡是多少年 瀏覽:688
農村養老金收支明細能多大 瀏覽:624
老人家低壓高是什麼原因 瀏覽:82
講孝敬父母的三字經 瀏覽:291
古人最孝順 瀏覽:370
洗牙體檢一般多久 瀏覽:687
蛟河城鄉社會養老保險怎麼交 瀏覽:705
給父母贍養費打款時要注意什麼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