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老年人 > 子女有出息老人出世了如何說

子女有出息老人出世了如何說

發布時間:2022-09-11 14:56:31

『壹』 老人臨終之前,作為子女要跟他說點什麼

要讓他滿意,沒有遺憾的話,說作為他的子女你這一輩子很幸福,很慶幸他是你的父親,家裡一切都很好,不要擔心之類的

『貳』 老人出世怎麼說

1、人死不能復生,別那麼難過,應該用自己的表現來安慰老人在天之靈,雖然老人離開了,但是我們活著的人依然要好好活下去。
2、就讓我們化悲痛為力量,化哀思為堅持,繼承遺志,踏著老人的足跡繼續前行。

『叄』 農村俗語:小孩要過三次生,老人過生有三壽,這是有什麼講究嗎

農村俗語:小孩要過三次生,老人過生有三壽,這是有什麼講究嗎?

伴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不論是老人或是孩子,每一年都需要過生日的,在人們來看這是一個較為莊重的節日。終究是自己的出世日,並且又代表了長大一歲,間距大家擔負責任和義務越來越近,老人,代表著他們的老年生活,可以享盡天倫之樂。

在農村,小孩子要過三次生日,老人要過三次大壽,那分別是哪三次,都是在什麼樣的年齡段,都是擁有規定的,不一樣的年齡段代表著不同的意思,擁有不一樣的含意。也代表著對孩子和老人的高度重視,可以渡過更美好的時光。

三、在過去,農村普通人怎麼過生日?

如今過生日,都是訂蛋糕,或者是買一些好吃的食物,要不便去酒店過生日。那之前的人是怎麼過生日的,之前的人過生日,能夠煮一碗面,或者是吃一個雞蛋,吃水煮蛋代表著過生日,這也是之前老一輩人傳下的傳統式過生日的方式。

總結:

生日,代表再生、義務、年齡、將來。這些一系列,在好多人來看能過生日也是不錯的,另外大家也需要感謝的媽媽,終究大家的生日便是媽媽的耶穌受難日,關懷媽媽,有時間就回家了多陪陪自己的爸爸媽媽,盡盡自己的孝心。

『肆』 人老了孩子有出息老人就有面子,用成語怎麼說

我想是

母憑子貴

『伍』 關於老人去世後,安慰子女的語句

老人去世安慰其子女的語句,無非是節哀順變,人死不能復生,死者內已經去世了,請你們更容加保重身體,因為健在的人還是面對現實生活,而且保重自己身體也是孝敬父母的一種表現,父母恩深終須別,人的生老病死也是天理循環是人不可避免的。那怕再可相伴百年也有陰陽相隔之時,你們的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你們保重身體也是讓父母親生命的延續。

『陸』 有人認為「很多人老了才知道:兒女太有出息不一定是好事」你怎麼看

我是燈花物語,此題我來回答。 很多人老了才知道,兒女太有出息不一定是好事——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

我單位有個同事,在關於孩子學習成績好與差方面,說過一句「名言」:「孩子學習好了,孩子有福;孩子學習差了,做父母的有福。」什麼意思呢?孩子學習好,上重點本科,讀研讀博,甚至出國留學,畢業後找工作,再回到家鄉、回到父母身邊的概率非常小。孩子遠離父母,等父母年邁時,肯定不方便照顧。除非孩子有條件把父母接到身邊。而孩子學習差的話,多數會在家鄉找個事做,從而陪伴在父母身邊。我同事的這句「名言」,和題主提到的那句話,簡直有異曲同工之妙。當然,孩子有無出息,不一定只看學習成績好壞,條條大路通羅馬,成材方式有多種,學習成績好只是孩子有出息的一個方面吧。

曾在網上讀到過一則和養老有關的新聞。有一個家庭,有兩個兒子,一個比一個優秀,一個讀了清華,一個讀了人大。大學畢業後,都在北京工作,並買房安了家。父母在一個遠離北京的小縣城工作和生活,剛退休時,老兩口身體挺好的,心情也挺好的,經常外出遊山玩水,過得很瀟灑。後來,老頭病倒了,還好有老太太照顧。再後來老太太也病倒了,無奈之下,讓兩個兒子回來了。兩個老人住院治療的這一個多月,兩個兒子輪流照顧,也是盡心盡力。老人出院後,兩個兒子便回到了北京。北京有他們的小家,有他們的事業。家鄉的老兩口身體大不如前,就找保姆,可連續辭了三個,也沒找到理想的。想去北京到兒子身邊生活,孩子沒提起過,老兩口也張不開嘴。這是「子女有出息,父母老了不得濟」的典型案例吧。

毛澤東等開國元勛,肯定是算有出息的一類人,且是有「大出息」。他們為了國家,為了民族,不惜流血犧牲,為大家舍小家。他們長年在外地參加革命,別說為父母養老,有的甚至連送終也做不到。開國元勛們為革命奮斗,他們的父母和親人也為革命做出了各種犧牲。即使在和平年代,也時常有忠孝不能兩全的情況。這種情況讓人無奈。不管怎麼說,他們為國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褒獎,令人崇敬。這算是「子女有出息,父母老了不得濟」的一種特殊情況吧。

孩子既有出息,又能陪伴在父母身邊盡孝,這是最理想的了。孩子沒什麼出息,但能守在父母身邊盡孝,也是不錯的事。但也有孩子在身邊,父母晚年卻不幸福的情況存在。

冀南平原一個小村裡,有戶人家有六子一女。六個兒子都在村裡成家生活,女兒嫁到了鄰村,也不遠。老頭去世早,老太太幫幾個兒子看大了所有的孫子孫女,之後沒幾年,得了腦血栓,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七個子女都不讓老人住自己家,而是湊錢為老人在村邊蓋了一間冬冷夏暖的小房。白天兒媳輪流送飯,送完飯就走,老人大小便失禁,弄臟了,晚上去值夜的兒子就簡單的處理一下。那間小屋裡經常是惡臭熏天。老人唯一的女兒也是奇葩,老人想念她,每天在小屋裡喊她的名字,有好心人專門去告訴她,可她也不去看老人一眼。等到老人油盡燈枯,村裡人都說老人解脫了,終於不用受罪了。 這樣沒有孝心的子女,就是守在身邊再多,又有什麼用呢?

還在網上讀過一則新聞,其中提到的一句話讓我動容:「 一個老人和子女最遠的距離,是中間隔著一條馬路。 」原來,在某個城市裡,一個老人生活在一條馬路旁邊的小區里,她的大兒子居住的小區,則在這條馬路的另一側。老人在家裡去世了,沒人知道,一個多月後,鄰居聞到了異味,報了警,老人的子女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了。而那個大兒子的家,和老人的家只隔著一條馬路!!!這些不孝子女,可恨!可惡!可憎!

總之,兒女太有出息了,往往會遠走高飛,老人便得不到應有的陪伴,於老人而言,這自然不是好事。但是,有子女生活在身邊,卻不孝順,更是悲哀。

去年的11月,我帶著我爸和兩個孩子去北京自然博物館玩。

回來的路上, 在公交車上遇上一位78歲的大爺, 從我們上車之後,他便一直看著我們。後來嫌聊之後,我才得知: 原來,他特羨慕我爸!

大爺說:「閨女,你們還沒上車的時候,我就注意到你們了。你全程護著你爸。怕人擠著你爸,你用身子替你爸擋著。上車的時候,你細心的囑咐你爸扶穩,看到座位,你讓你爸帶著孩子坐下,而你一直站在你爸和孩子身邊,細心和你爸聊天,這讓我羨慕啊!」

大爺78歲了,這次是獨自一個人乘坐公交車去四惠老朋友家玩。

大爺說他整天孤孤單單的,特羨慕別的老人有兒女陪伴。

大爺告訴我,他有一兒一女,都在北京,家都離他煮得地方不太遠,開車也就一個小時的路程,他們都是單位的高官。可是,卻都特別忙。忙到一個月陪他吃一次飯都難。

大爺說年齡越大,越害怕孤單。

他老伴走了好幾年了,他一直希望孩子們能夠多陪陪他。可是,他也知道,孩子們真的是太忙太忙了,忙到家裡的廚房幾乎是擺設,很少做飯,兩口子天天吃外賣,有的時候,忙起來,連飯都顧不上吃的。至於孩子,更顧不上了。小小年紀,就被送去國外了。

大爺曾經去過兒子家住,想能夠天天看到兒子兒媳。

可是,兒子兒媳都忙,早上四五點就出門了,晚上很晚才回來。等於還是他一個人在家待著。住了一個多月,他實在受不了,又回到自己家去了。

有一次,他發脾氣,讓兒子兒媳,女兒女婿放下工作,陪著他好好的玩一天。

可是,他卻悲哀的發現,他們都是大忙人,雖然人在他身邊,心卻早飛了。尤其是他兒子,手機不離手,一會這個人打電話過來請示工作,一會那個人打電話過來,還有一次,是總公司開視頻會議之類的......

他最後無奈的對兒女說:「我寧可你們不這么優秀,我寧可你們只是普通的工薪階層。這樣,你們就能多陪陪我這個老頭子,多陪陪孩子,也多顧及點身體,不這樣累!」

我們是一塊下的車,下車之後,他還拉著我們坐在一邊的長椅上聊了一會天。他對我爸爸說:「小老弟啊,我太羨慕你了,年紀比我小多了,有女兒在身邊陪伴著,有孫輩在身邊嬉鬧著。不像老哥我,整天一個人,找個說話的人,還得跑這么遠的地方來。我想我孫子外孫,可是,一年到頭都難得見他們一眼啊!」

分別的時候,大爺眼裡淚汪汪的,摟著我的兩個孩子不想放手。我能看出來,他真的太孤單了,真的太想太想兒女能在他身邊陪陪他,真的太想太想孫子們了。

為人兒女的,不管咱們工作多麼的忙,身體的壓力有多重,懇求大家一定要多抽出點時間來陪陪家中日漸蒼老的父母。工作可以暫時放一邊,錢可以慢慢賺,可是,我們的父母,年齡越來越大了,他們等不起了!常回家看看吧,哪怕陪著父母安安靜靜的吃頓飯,對於父母來說,也是莫大的幸福!

前幾年我們這里發生一件很轟動的事。我們當地有一位老太太,獨生女兒留學美國,她老伴兒去世的時候女兒沒有回來,等她病重住院的時候,醫院院長是老人的學生,他多次打電話給老人的女兒,希望她回國看望並料理老人的後事,沒想到匆匆回國的女兒,連一眼都沒有看看她媽媽,就要求醫院拔掉氧氣,連後事都沒有處理就匆匆走了。

這件事在我們當地引起很大的轟動。很多父母都說,兒女培養得太優秀,對很多渴望晚年幸福舒坦的老人來說也不一定是好事。兒女一旦出國了,就相當於給別人培養,自己晚年什麼都依靠不了。甚至很多有感觸的父母和老人會發出這樣的感慨,等到老了才知道,兒女太有出息等於「失獨」,實話難聽卻現實。

兒女越有出息,學歷越高,對親情和孝道的經營越淡薄

改革開放後中西文化交流增多,出國留學潮盛行,海龜也成為國內知名企業追逐的對象。那時候只要有條件的家庭都熱衷把孩子往國外送,開闊孩子眼界,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成為優秀的人才,甚至有些人直接在國外定居。

但是那些定居在國外優秀的兒女,本身思想和行為的獨立性就很高。再加上受西方個人主義的影響,價值觀會改變,對於國內一家團聚,晚年互相取暖,互相捆綁的家庭觀念的不再認同,親情比較淡薄。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越優秀的子女以後花在父母身上的時間和精力就越小。而且如果子女定居在大城市或者國外,如果父母不能和兒女住在一處,兒女返回家照顧和陪伴父母的時間和成本,都要仔細衡量,回家一趟也就越來越難,所以晚年想要兒女多陪在自己身邊就成為·一種奢望了。

兒女越優秀,父母的犧牲感就越強烈,晚年越不願意拖累兒女

大部分中國的父母對兒女都帶著強烈的犧牲感,不管自己多辛苦多累,也想給孩子們提供好的。為了孩子的成長和夢想,願意犧牲自己的事業和夢想,所有的一切都願意為了孩子讓路。所以對於優秀的子女,父母心裡雖然充滿了驕傲,但也藏著深深的犧牲感和奉獻感,兒女那麼有出息,作為父母的不能孩子後腿,也不能給孩子添麻煩。

所以兒女越優秀,越有出息,父母越不敢麻煩和要求孩子,晚年就算想享受含飴弄孫的天倫之樂,多數父母還是會選擇犧牲自己的利益,成全孩子的人生。

當然子女優秀,是 社會 的財富,也是父母的驕傲。雖說生兒育女並不是為了養老,養兒防老已經不靠譜,但父母和子女都應該明白責任的意義。

我認為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

兒女有了大出息也就有了很重要的工作。因而他們不能隨便休息請假。甚至老人病了都不能回來看一眼。

記得前兩年婆婆身體不太好,歲數大了本地醫院不好看,姊妹幾個就帶老人去了北醫三院看病。

在同病室中有一位歲數近九十歲的老媽媽,老身體當時我們入院時已經基本醫好了病,出來進去就他一個人。當時,我很好奇,但也沒敢問她為什麼。

過了幾天婆婆通過手術身體一天天好轉。幾個孩子天天床前床後守著,講開心的事讓婆婆開心。

臨床的花媽媽開始說話了。她原來是一位老紅軍戰士,老伴生前是個大幹部。兒子現職中央部門工作。

她說有時想兒子了去看看,都不能進院,讓警官先進去報告才行。

老媽媽特別羨慕我婆婆,她說,」雖然我錢多條件比你好,但我沒有你幸福。」

老人的話是發自內心的,她多盼望當她需要兒女照顧時有人陪在身邊啊!

幾天後老人出院了,孫子來接走了她。沒想到,過了兩天老人家拿了許多東西來看我婆婆。她說,」我喜歡你們一家人,以後有什麼事來北京找我。」

老人心太好了,我們全家都很感動。

我婆婆過後經常會想起這件事,她晚年很知足。

因為孩子們都很孝順,雖然沒有什麼大本事,但老人有事時能盡孝。

以上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但是天下的老人又有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大出息啊!

最後還要說,當父母老了不方便了,無論官多大,工作多忙,多陪伴老人些。

世上有狠心的兒女,沒有不疼兒女的爹娘。

天下孝為先,孝順,兒女孝了,老人也就順了。

願天下的兒女都孝順,願天下的父母都幸福 健康 。

謝謝朋友支持。

大家好,我是鳳姐,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這是個很予盾的問題,的確在我們父母年輕身體好的時候希望自己的兒女能成龍成鳳,有出息,有成就,可以光宗耀祖,很有面子,但是一般這樣有出息的兒女要麼都是在大城市發展,有的甚至出國了,有自己的事業:也會有自己的家庭,那麼他們就會很忙,沒有時間經常回家陪伴相守自己的父母,都是離老家很遠,可能逢年過節:一年回去那麼幾次,所以當父母老了就會覺得兒女太有出息了就沒有時問陪伴父母,像一般家庭的兒女都會相守在一起,才會有這樣子的感覺,不過人老了的確是希望兒孫滿堂的聚一起熱鬧,幸福,以上是我個人的表迖,謝謝!

忠孝不能兩全。

有能力的孩子他、她會走得更遠,飛得更高,擔的責任更重。

有得就必有失。

沒有能力的孩子,他、她走不到好遠,沒有所謂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只能腳踏實地工作或挖田挖土,那麼在父母身邊的時間就多些,養老送終就成這種孩子的事。

親身故事。

我們家父母兒女七個,二哥沒讀多少書,加之我家家規盛嚴,二哥就變得逆來順受,很聽父母話的乖孩子,在家務農,一直在父母身邊。三哥、四哥就在外發展,幾年前父親仙游時,第一次休克,二哥電話通知,我們全部都回來看望父親,結果父親活過來了,一家兒女小聚兩三天,又去忙自己的事。沒過半過月,父親又休克了,二哥又打電話,在外的兒女又忙著往家趕,以許父親捨不得我們,又舒醒了過來,但父親比以前更消瘦,眼神充滿留念,我們每個兒女都喑自流淚,想著年輕時的父親,多麼堅強,多麼偉岸,現經被病痛折磨得不成人形,但是我們不能天天待在他身邊,除了二哥,我們都各自有事業,父親他是知道的,揮揮手,你們回去吧!嘴裡還能說出完整的話。

第三次休克,父親在以沒有醒過來,他走完了人世征程,去到了另一個國度。二哥給我們打電話說父親又休克了,聽完馬上放下手中事情,開車急忙往家趕,近的都趕到了,唯有三哥和我,沒有見到父親最後一面,寫到這里,早以淚流滿面。

作為兒女誰不想盡孝!

這個問題來不得半絲玩笑。我正重的回答"忠孝不能兩權"。如果老人家不開明且不富有才智的話,孩子固然也就很平庸。在此,我謹代表一心報孝祖國母親,而愧歉於小家爹娘的優秀孩子們,向普天下所有生兒育女為祖國的爹娘們說聲"對不起",同時祝福老人家快樂無比,壽與天齊!

此致:向普天下淳樸之中章顯偉大的父親母親們,獻上至高無上的革命敬禮!

今天我的鄰居,一個老太大,因為拖地板,不小心摔倒了,就送到醫院病房,過不了幾天就走了,家裡還剩下一個做輪椅的老伴,也無人照顧。以前老太沒有逝世前,都是老太照顧老伴。有個女兒,就是象你所說的太有能力了,到了美國畄學定居,結婚生子。

今天母親過世,因為疫情的影響,無法從美國回來辦理喪事,平常也沒見她回來過,根本就無從談起照顧老人起居生活,現在老人過世都是鄰居和親戚幫她料理後事。現在老人過世了,另一個癱瘓在家,無子女在身邊照顧,有點無兒無女,孤苦伶仃的感覺,有點凄涼。

中國人的思想,老有所養,死了有人送終,都不希望兒女離自己太遠,現在死了,臨終了未能見最後一面,是不是有點死不瞑目!

人過一生不容易,老了就希望孩子能培在身邊,老少一家大大小小,平平安安,合合美美,共享天倫之樂!

這是完全是錯誤的觀點,首先要清楚,什麼是出色,一個沒有道德品質,不會知恩圖報的人,無論怎麼樣成功,根本就算不上是什麼出色的人,難道泯滅人性、忘恩負義也算是出色嗎?

我們所說的出色的人是說表現超出一般常人的人,而他的能力、成果以及品格也比常人優秀的人,受人們推崇和敬仰,並讓父母感到自豪,這樣的人才是真正出色的人,試問,作為父母的,有此子女又怎麼會認為並非是好事呢?

其實,只不過現在有些人過於功利化,嚴重扭曲了思想認知,把哪些只是取得些少成績和財富,而毫無道德觀念、毫無做人品行的人,也視為出色,其實哪是極為錯誤的,任何時候,任何角度,一個人出色與否,是與他的品德、情操相關連的,人們敬仰他不但是他的能力和成績,更是他為人的道德品行。有這樣的子女父母,又怎麼會出現「很多人,老了才知道:兒女太有出色不一定是好事」的感覺啊?

我覺得這個觀念相對比較正確!就拿我身邊人為例吧。

A,王叔,長得高高帥帥的,某軍事學院教授,退休後,來我們小區買了一套房子,和他兒子住在同一棟不同樓層,開始還其樂融融,後來,因為孫女上小學,他兒子想讓孩子去更好的學校,就去別的區又買了一套房子搬走了,他不想搬過去,還是住在我們小區。他兒子搬走後1年多,他得了肺癌,兒子是某局的,工作非常忙,想照顧他,是有心無力,請的人,很少靠譜的,就這樣,他在確診肺癌後的第二年,去世了,至今我都記得他和善的面容,唉!

B、趙叔,退休前是某局的,平時威風凜凜

的樣子,唯一的女兒,通過技術移民去了美國,他性子比較犟,不願意去美國,就獨立生活在我們小區,自己請了一個阿姨照顧,有一次,不小心摔裂了腰骨,行走都比較困難,沒多久,阿姨也走了,吃飯都成問題,再後來,去了養老院,去養老院不到一年,就去世了,一聲嘆息!說說他女兒,她一年就回來看他2次,待幾天就走了,根本沒有照顧他!

C、劉叔,退休前是某企業的,他兒子只讀了一個比較差的專科,目前的工作也是他幫忙找的,因為他兒子沒錢買房,和他們住在一起,經常會聽到他們吵架之類的,但是,很快又和好了,上次劉叔半夜發病,他兒子立馬開車送他去醫院,撿回一條命,反正,他們就是這樣吵吵鬧鬧的生活著,有事相互扶持著。

以上內容,僅陳述事實,不批評誰對誰錯,生活就是這樣,熊掌和魚翅不能兼得!

『柒』 孩子出生,老人離世,有什麼說法么

有一種說法就是:孩子就是這位老人的投胎轉世。老人跟你們有感情,他不想去別人家,想繼續跟你們做親人。,所以就投胎轉世為嬰兒繼續陪伴你們。

『捌』 有人認為「很多人老了才知道:兒女太有出息不一定是好事」你怎麼看

這個問題,關鍵是應該怎麼樣去看「出息」,或者說應該用怎樣的標准去衡量有無「出息」。我認為一個人有出息還是沒有出息,不能僅僅按讀書多少去衡量。

還有一種雖然和父母在一個城市,但是位高權重工作忙,無暇顧及父母,常常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看一下坐在一起聊聊家常都難得。所以相比較而言之,孩子不要太優秀了,只要他們心地善良、懂得感恩、崇尚孝道、在父母親老了需要他們的時候,招之既來來之安心就好!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玖』 老人去世了,該怎樣告訴孩子呢

老人去世了,該怎樣告訴孩子呢?

首先,實事求是將老人死亡的消息告訴孩子,但要注意語言色彩。隱藏是無法隱藏的。父母都會弔唁吧?一般來說,除了石頭里的小嬰兒,一般的孩子不也應該參加嗎?傳統說,活著的後代要粉刷,死後威風凜凜,子女和孫子們要守靈下葬。這些孩子無法迴避。根據現場的氣氛,可以對孩子說沉痛的話,說老人去世了,再也見不到了。我們都很傷心,你也很傷心,對吧?一邊通知一邊同感。

『拾』 老人老了才知道,兒女太有出息為什麼不一定是好事

前幾年我們這里發生一件很轟動的事。我們當地有一位老太太,獨生女兒留學美國,她老伴兒去世的時候女兒沒有回來,等她病重住院的時候,醫院院長是老人的學生,他多次打電話給老人的女兒,希望她回國看望並料理老人的後事,沒想到匆匆回國的女兒,連一眼都沒有看看她媽媽,就要求醫院拔掉氧氣,連後事都沒有處理就匆匆走了。

這件事在我們當地引起很大的轟動。很多父母都說,兒女培養得太優秀,對很多渴望晚年幸福舒坦的老人來說也不一定是好事。兒女一旦出國了,就相當於給別人培養,自己晚年什麼都依靠不了。甚至很多有感觸的父母和老人會發出這樣的感慨,等到老了才知道,兒女太有出息不一定是好事,現實很殘酷。


當然子女優秀,是社會的財富,也是父母的驕傲。雖說生兒育女並不是為了養老,養兒防老已經不靠譜,但父母和子女都應該明白責任的意義。

閱讀全文

與子女有出息老人出世了如何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海口哪個醫院可以入職體檢 瀏覽:214
中老年人適合的護膚品 瀏覽:938
北京哪裡體檢不需要脫鞋子 瀏覽:541
新晃養老金多少 瀏覽:600
老年人葯補維生素d怎麼補 瀏覽:995
父母詛咒自己的子女是什麼語 瀏覽:338
貸款只能到60歲 瀏覽:94
農村六十歲以上的人怎樣領取養老金 瀏覽:182
城鄉養老金上調 瀏覽:301
關於孝順親敬老的名言名句 瀏覽:990
60歲不老女星 瀏覽:24
那種孩子最孝順 瀏覽:556
汕頭城鄉居民養老待遇多少錢 瀏覽:480
去廠里上班體檢沒過怎麼辦 瀏覽:475
重陽節的旅遊文章 瀏覽:625
農村養老交多少好 瀏覽:71
農民失地養老保險怎麼領取 瀏覽:326
外國人退休金多少 瀏覽:917
私企教養老金有哪些好的政策 瀏覽:67
養老院的床是什麼材質的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