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老年人 > 老年人ADR危險因素有哪些

老年人ADR危險因素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9-02 01:21:40

老年人跌倒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1) 生理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平衡功能、感覺功能、骨骼肌、中樞神經系統功 能退化,導致老年人走路不穩,增加跌倒的危險性。

(2) 疾病因素:老年人患病種類越多,跌倒的危險性就越大。由於病理性改變及服用葯 物影響感覺、中樞神經功能和骨骼肌肉力量與協調,使老年人的身體和精神儲備降低,而更易跌倒。老年糖尿病患者由於合並自主神經病變,心血管反射異常,發生直立性低血壓,導 致大腦暫時性供血不足,引起短暫的頭暈、眩暈、視物不清,患者極易站立不穩而跌倒。

(3) 葯物因素:鎮靜、精神類葯物會影響人的平衡能力,易導致跌倒。擴血管葯使腦部. 供血、供氧不足,易出現頭暈,抗焦慮葯、非留體類抗炎葯等葯物可使反應變慢或削弱認知能
力、心律不齊、意丨只錯亂等,增加了老年人跌倒的危險性。大量或多種葯物的混雜作用增加 了跌倒的危險性。

(4) 因素環境:環境因素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因素,老年人的生活安全由其生活方 式和生活環境因素所決定,周圍環境較差和個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下降,可引起老年人跌倒次數增加。

(5) 心理因素:老年人跌倒與跌倒當時的情緒因素有關,多數跌倒者共同的原因是由於 當時太匆忙,或情緒不穩導致注意力不集中而引起。另外,還由於他們心理不服老,對自身能力估計過高、對危險性認識不足,或由於不願意麻煩家屬、護士和護工,對輔助工具多有排 斥心理,在行走時缺乏穩定性而增加了跌倒的危險性。

(6) 飲食因素:老年患者胃腸生理功能退化,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加之軀體疾病和精神 症狀支配經常發生拒食、少食、不知飢飽、挑食等而致進食不足,易導致低血鉀和肌無力,從而增加跌倒的幾率。

(7) 家庭社會支持:陪護責任心不強,安全意識薄弱,陪護與患者的關系不和諧,陪護時 間無法保障,對老年患者生活習慣不了解等。另外,家屬對護理服務標准要求高,對護理中採取的一些必要約束性措施等不理解,常有干涉護理工作現象,給護理工作造成一定的難 度,這些都給老年患者安全帶來隱患。

Ⅱ 阿爾茨海默病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通常醫生將其分為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兩類。其中,不可控因素包括年齡、基因、家族史等。
「隨著年齡的增長患病率就是越來越高。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在百分之三多,國際上更高,總的來說大約在3%—7%左右。85歲以上的,大約是50%。此外,可控因素包括糖尿病、中年期高血壓、中年期肥胖、體力活動減少、抑鬱、吸煙、低教育水平等。但這些都是可以預防的。他們需要更多關注與理解,65歲以後也是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高峰期,快速增長的老齡人口和沉重的照護負擔,是當下社會不得不面對的緊迫問題。但在中國,阿爾茨海默病仍面臨「三個低」——認知程度低、就診率低、接受治療的比例更低,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也常常被社會遺忘、忽視、誤解。有人說,比死亡更加可怕的,莫過於被親愛的人忘卻。對於那些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和他們的家庭來說,如何能更加客觀地認識這種疾病,給予他們理解與支持,或許更加重要。

Ⅲ 什麼是老年痴呆症誘發因素和日常注意事項有哪些

所謂「老年痴呆症」是指主要因腦細胞老化、死亡,使腦功能減退,臨床以痴呆為主要表現的老年性疾病。全世界大約有4000萬一6000萬老年痴呆症患者,我國已開始進入人口老齡化的國家行列,老年痴呆的患者也在不斷增加。

老年痴呆是一種生活能力逐漸減退,呈不可逆的進行性加重的疾病。在早期主要表現為記憶力減退,工作能力下降,學習新知識困難,而對久遠的事卻記憶猶新,生活中易鬧矛盾。隨著病情的發展逐漸出現認知力消失、判斷力減弱、方向感喪失、人格改變、語言能力喪失等一系列表現,一旦病情發展到這一步,病人恐怕連自己最親近的親人和自己都不認識,也不懂季節變更,情緒幼稚化,生活能力從尚能自理到維持基本生活的簡單功能逐日衰退,以至最後發展到除了部分本能要求外,一切最基本的生活能力都喪失殆盡。如果家中有這樣一個病人,你可能就會感悟到「老小孩」是什麼意思了。

既然老年痴呆是一個不可逆的逐漸加重的疾病,那麼使病情發展慢些,盡量保持在較早階段還是非常重要的。不過,到目前為止,老年痴呆在治療上尚無良方,家人的照顧和早期的生活調理則顯得尤為重要了。

容易誘發的因素關於老年痴呆症的形成原因,醫學家們提出了很多有關因素,但都尚未定論。

飲食因素鋁的過量攝入很多研究人員發現老年性痴呆症患者的腦巾含有過量的鋁。而鋁的攝人與使用鋁製品有一定關系,如鋁壺、鋁鍋、鋁勺、牙膏袋等。生活中避免不必要的鋁接觸是很必要的。另外茶葉中發現有鋁,但茶葉中的鋁不易被人體吸收,會很快被排出體外,但如果在茶葉中加檸檬,檸檬酸會將鋁轉化為易被人體吸收的鋁鹽,而被身體吸收。

鋅、鎂等離子缺乏研究者發現,此類患者腦中鋅、鎂等含量很低。鋅可以防止鉛和其他有毒金屬沉澱,而這種沉澱物會形成本病;鎂能幫助減緩與防止隨年齡增長所發生的腦細胞退化。

其他原因疾病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在發病後,大腦一些局部供血供氧不良,而加速其退化。另外腦外傷和內分泌疾病,也是造成老年性痴呆的直接原因。

情緒抑鬱長期的不良心境也能使一些人出現痴呆病症,在生活中你若仔細觀察那些長期情緒抑鬱的老年人,大多反應較遲鈍,久而久之即會出現痴呆現象。

遺傳因素據估計有15%的老年痴呆症可能由遺傳基因導致。

發炎一些研究人員認為,發炎是形成老年痴呆症的主要因素。經常發炎而又不及時用抗炎葯,患此病的可能性較大。

精神緊張長期精神緊張會增加老年痴呆症的發病可能。在緊張情況下,體內分泌出一種應激激素,這些激素會傷害記憶和認識中心的海馬細胞功能。

疏於用腦「用則進,廢則退」是對大腦功能「榮衰」的概括。今人皆知大腦越用越「年輕」,經常不用腦,大腦細胞得不到充分的刺激,會加速它的退化、萎縮而提前出現痴呆現象。生 活 建 議生活調理控制緊張精神緊張能促進老年痴呆症的形成,因此,控制精神緊張就成為必要的預防措施。至於具體方法。就比較多了。有效方法之一是,當處於嚴重的焦慮、緊張狀態時,可以做腹式呼吸:下腹部用力鼓起,同時從鼻孔吸氣,然後從口中緩緩吐氣。另外當心情不愉快時,盡快轉換大腦,把不愉快的事情丟開;保持自己的一定嗜好或好奇心,做一些自己特別喜歡的事情,比如下棋、書法;多跟朋友或家屬在一起談話;排憂也不失為一種方法,對於女性更為適宜。

不斷學習,鍛煉思維利用它就不會失去它——這簡直是一句哲理性很強的名言。大腦的思維能力也是如此。據國內外的一些學者研究顯示,受教育愈多,可以促進神經系統發育,鍛煉大腦功能,人到老年後,多用腦能夠減緩大腦細胞的退化,就不容易得老年痴呆症。腦部就像身體其他部分一樣,愈鍛煉刺激你的腦細胞,就會變得愈活躍、愈強健。因此,那些受較多教育,又有興趣積極學習的人,較少患老年痴呆症。

飲食建議基本飲食原則規律及均衡的飲食是保證營養均衡的基礎,為了避免營養缺乏還可以適當補充維生素、礦物質補品。

遠離含鋁高的食物是你需要遵守的原則盡量不用鋁制炊具,由於鋁與形成老年痴呆有關,因此在生活中,盡量遠離鋁製品。

飲茶要少,更不能放檸檬茶葉中含有高量的鋁,尤其是茶水中加入檸檬時,檸檬酸會把鋁轉化成容易被身體吸收的鋁鹽。

你應該了解的營養素維生素維生素E、維生素C、維生素B6和胡蘿卜素抗氧化劑保護細胞對抗自由基的損害,而自由基是我們呼吸的氧在身體中被形成過度活躍的氧分子,能摧毀健康的細胞。腦組織是最容易受到自由基攻擊的部分。而維生素E、維生素C以及維生素B6、胡蘿卜素都具有抗氧化作用。所以建議,在中老年人的飲食中添加維生素E、維生素C、維生素B6和胡蘿卜素混合製成的營養補品,具有抗大腦老化、延緩老年痴呆的作用。

B族維生素B族維生素是腦部的能量來源,缺乏B族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B12會形成老年痴呆症。在老年人中維生素B12缺乏現象是相當普遍的,任何患有老年痴呆症的人,應該每天舌下含100毫克維生素B12在某種情況下。甚至可以注射維生素B12。

礦物質鋅鋅的含量不足,與老年痴呆症有關,鋅還能防止鋁和其他有毒金屬的沉澱,而這種沉澱會導致老年痴呆症。因此補充一定劑量的鋅也是必要的。每天口服15—50毫克鋅。

鎂鎂的不足也是形成老年痴呆症的因素之一。因此老年人每天可服350—500毫克的鎂。

其他有益的激素——褪黑激素松果體產生的這種「特效的」激素,能確保其他激素的分泌量在應激狀態時,維持在正常范圍內,從而保護腦細胞,避免在精神緊張時,由於分泌大量的激素而受到侵害。另外褪黑激素也有助於老年痴呆症病人恢復正常的睡眠狀態。入睡前取1毫克舌下含化即可。

有益的激素——孕烯醇酮孕烯醇酮能有效地提高記憶力。它在腦中和腎上腺皮質中產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分泌量減少。在75歲時與在30歲左右時相比,我們身體製造的孕烯醇酮減少了60%。所以老年人每天補充一些孕烯醇酮是有必要的。每天口服1—2顆50毫克的膠囊。

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生活飲食調理控制緊張不斷學習,鍛煉思維盡量不用鋁制炊具飲荼要少,更不要放檸檬補充維生素E、維生素C、維生素B6及胡蘿卜素補充維生素B12,每天100毫克補充鎂,每天350—500毫克補充鋅,每天15—50毫克口服孕烯醇酮,每日50毫克睡前舌下含1毫克褪黑激素營養治療葯膳葯草山芋山芋內含沒食子酸、蘋果酸及維生素A、糖分等成分。具有益腎健腦的作用,可以增強記憶力,對於治療老年痴呆症有一定作用。類似補腎健腦的中葯有很多,如枸杞子、何首烏、熟地、桑椹子、核桃肉等都具有健腦作用。

銀杏銀杏可以擴血管,增加腦部血流,改善記憶力和緩解老邁跡象。

銀耳銀耳內含蛋白質、B族維生素,具有滋陰益氣、生津、活血、益腎作用,為治療老年痴呆的良葯。日常可熬羹、製糖果、煮粥食用。

枸杞子枸杞子內含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煙酸、鈣、磷、鐵、亞油酸等營養物質。久服有滋腎、明目、益腦、益壽的作用。葯膳食法,可炒肉片、燒魚、泡酒、煮粥等。每次用量10—20克。

核桃仁又稱「胡桃肉」,內含脂肪油、蛋白質、磷、鈣、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E等營養成分,有補腎健腦的作用。現代醫學認為,核桃仁的健腦作用是由於所含的豐富的磷,對腦神經細胞所起的良好作用,並且認為核桃仁有抗衰老作用。

葯膳山楂枸杞茶生山楂、枸杞子各15克,以開水沖泡30分鍾後即可代茶徐飲。可輔助治療由中風導致的老年痴呆症。

桑椹胡桃粥桑椹50克,粳米250克,核桃仁30克。共煮成粥或做成米飯食用。每日一次,久食能健腦。

雙耳湯銀耳10克,黑木耳10克,冰糖30克。先將銀耳、木耳用溫水發泡,放人碗內,將冰糖放人,加水適量。將盛木耳的碗置蒸籠中,蒸1小時,待木耳熟透時即成。食用時,吃木耳、喝湯,可分次或一次食用,每天兩次,能滋補腎陽健腦。

Ⅳ 跌倒的危險因素包括哪些

生理學因素

運動系統功能下降,尤其是肌力的減弱是造成老年人行走能力下降的主要因素。其中,股四頭肌肌力的明顯下降是引發跌倒的重要因素。

疾病因素

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患病幾率增加。很多疾病往往會對加大老年人的摔倒風險。如阿茲海默症將直接導致老年人自理能力下降、認知功能衰退,從而影響行走功能;心血管疾病通常伴隨著頭暈、體力不支;糖尿病合並周圍神經病變使患者出現糖尿病足,下肢肌力、肌張力平衡失調導致摔倒風險增加;腦血栓、帕金森氏症、內耳眩暈症、白內障、小腦功能不全等疾病,使得患者的聽視覺平衡功能較差,嚴重影響運動能力;風濕性關節疾病、頸椎腰椎疾病、骨質疏鬆症會引起肢體活動障礙、肌力減弱,增加摔倒風險。

葯物因素

由於老年人患病幾率增加,很多老年人日常服葯幾率隨之增加。麻醉葯、催眠葯、抗憂郁葯、降壓利尿葯物、擴血管葯、維生素、鈣劑等,均已有研究發現服用這些葯物可能會影響神志、精神、視覺、步態、平衡、血壓,引起患者跌倒。跌倒患者中,服葯患者佔71.43%。同時,服葯的種類越多,發生跌倒的可能性越大。

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也可能增大摔倒風險。老年人過度憂慮,如擔心自己對子女造成經濟負擔、照顧成本增加等對經濟因素的擔憂;對已患疾病的過度緊張等精神壓力;還有一些老年人對自己的行走能力不自信,擔心自己會摔倒。尤其是曾有過摔倒經歷的老年人,摔倒風險會大幅增加。

穿著、行走環境因素

(1)不合身的衣物,如衣褲過長過大、鞋子過大,可能會造成老年人在行走過程中平衡覺降低、肢體活動受負面影響,過長的褲子還可能稱為絆倒老年人的原因。另外鞋子過大,鞋跟過高過細、鞋底防滑系數不夠高等因素,都易引起老年人跌倒。

(2)對於鞋底材料的研究發現,無論鞋底的花紋設計如何,在不同的行走介質上橡膠底鞋的動摩擦系數均大於皮革底鞋。鞋底、鞋墊的材料及構造設計、鞋跟的高度、寬度及硬度、鞋幫的高度等因素均被認為與老年人的行走穩定性有一定關系:鞋底的材料及花紋設計會影響鞋與行走介質間的摩擦系數,而較小的摩擦系數會增加滑倒風險;鞋跟的高度及寬度可能會影響人體行走在不平整路面上時的傾倒方向以及步態姿勢;鞋底的硬度及鞋幫的高度則會影響人體的本體感覺。

但以上因素在不同的研究中具有不同結論,而一個較為被廣泛接受的觀點是:造成摔倒風險的最大原因是裸足或只穿襪子行走。

02 預防措施

對行走能力進行評估

(1)量化評估方法:評價步態穩定性常通過一步或幾步的運動學、動力學數據(主要分析參數有:步速、步寬、雙足著地時長、支撐期與擺動期比值、人體重心位移、下肢各關節屈曲伸展和外展內收運動角度)分析人體的動態穩定性。但這些方法的實驗時間很短,數據採集量有限,可能不能很好地評價動態穩定性。近年來,國內外學者採用一些時間序列分析、非線性動力學等方法來評價步態周期間的人體運動情況,增加了該領域的評價方法,其中包括:① 對於無明顯外界引發摔倒因素(如行走遇障礙或滑倒)的行走穩定性評價方法:參數變異性、最大李雅普諾夫指數、去趨勢波動分析(DFA)、弗洛凱乘數;②具有外在誘因致摔倒的行走穩定性評價方法:質心推斷(extrapolated center of mass concept)、步態敏感度標准(gait sensitivity norm)、足部位移向量估計(vector of foot placement estimator)。

(2)非量化評估:行走測試中,量表也是常見的行走能力評價方法。其中,"起立-行走"計時法(TUGT)評估步行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和平衡信心量表(ABC)評估患者的平衡能力和害怕跌倒的程度;Tinetti平衡與步態量表用於老年人跌倒風險評估。

Ⅳ 老年護理學案例分析李某發生跌倒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到的信息會簡化、削弱,反應時間會增加,如環境突然改變,則估版計和選擇適當反應就會權變慢,不能及老年人跌倒的危險因素包括損害老年人自身穩定機制、引起步行能力下降的內因和社會因素。 2)病理和葯理因素,包括:①病理因素: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運動器官畸形等; ②葯理因素1生理學因素包括:①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的控制力下降;②感覺信息的傳入不正常;③-更容易跌倒」的惡性循環。:服用鎮靜劑、精神類葯物、降血壓葯物,會影響平衡能力,容易導致跌倒;③心理因素:在老年人群肌肉力量下降和骨質疏鬆;④生物力學因素;⑤感覺功能,即健康的老年人因中樞處理能力下降,感覺外因:即引起老年人跌倒的環境因素。環境因素的危險性取決於老年人周圍環境的危險和老年人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戶外環境危險不僅指環境、設施,而且也包括社會秩序的不安全因素。
時做出適當的動作而跌倒;⑥視覺,老年人視力減弱非常普遍,而視力在維持平衡方面有著重要作用。中,跌倒反復發生並引發一種或多種程度不等的損傷,故可使人產生恐懼心理,形成「跌倒-喪失信心

Ⅵ 引起腦梗塞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此病的致殘率和病死率都很高。因此,老年人應謹防發生腦梗塞。臨床實踐證明,腦梗塞的發生與很多因素密切相關。因此,要想有效地防範腦梗塞,必需重點防範下列幾種高危因素。 一、吸煙與飲酒 據調查,半數以上的腦梗塞病人都有長期的吸煙和飲酒史。因此,吸煙和飲酒是老年人發生腦梗塞的重要原因。吸煙可引起血液中的脂質及纖維蛋白原含量升高,致使血粘度增高。飲酒後,血液中酒精的含量迅速增高。酒精有使腦血管發生收縮、痙攣的作用。故飲酒可增加腦梗塞的發病率。因此,老年人應盡早戒煙、戒酒或限制酒的攝入量。 二、高血壓 據統計,約半數以上的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壓。高血壓患者腦梗塞的發生率較血壓正常者高7倍。將血壓控制在正常水平,可有效地降低腦梗塞的發病率。隨著醫療技術的進展,採用葯物治療和非葯物治療緊密結合的辦法,將血壓控制到正常水平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因此,高血壓病人應積極控制血壓,防止發生腦梗塞。 三、糖尿病推薦導讀 >> 老人心慌精神病醫院 糖尿病患者發生動脈硬化的幾率要明顯高於正常人。因此,糖尿病也是老年人發生腦梗塞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故老年人每年至少要做兩次血糖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和治療糖尿病,降低腦梗塞的發病率。 四、血脂增高 肥胖的老年人大多存在血脂增高。血脂增高是誘發動脈硬化的主要危險因素。動脈硬化是老年人發生腦梗塞的直接原因。因此,體形較胖的老年人應積極減輕體重,並經過飲食、運動及葯物治療等措施來調劑脂質代謝,防止發生腦梗塞。 上文是專家對「」的介紹。專家提醒患者在發現自身疾病和治療的同時應該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要有太多的心裡負擔,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才是維護健康之本。推薦導讀 >> 腦出血後遺症的治療

Ⅶ 老年人健康主要的行為危險因素有哪些

你好
你的問題可抄能不太完整
沒有說什麼疾病並發感染
但是老年人並發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是
老年人抵抗力弱
對葯物敏感性降低
自身修復能力差
在生病的時候並發感染容易引起多功能臟器衰竭(mods)
所以一般都會做好預防感染的措施

閱讀全文

與老年人ADR危險因素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人嗓子沙啞 瀏覽:207
平定補交養老保險 瀏覽:242
金華市孝順鎮塘塢村 瀏覽:720
初三升學體檢哪些項目 瀏覽:180
閔行中心醫院全身體檢多少 瀏覽:491
檢本體檢沒過怎麼辦 瀏覽:754
三鄉入職體檢在哪個醫院 瀏覽:760
小型老年公寓設計圖 瀏覽:231
養生棉花糖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瀏覽:765
哈爾濱市退休金計算 瀏覽:832
老年人痛風的症狀是什麼 瀏覽:207
兒時不知老人坐門口看什麼 瀏覽:873
全國老年人每年跌倒受傷有多少 瀏覽:639
養老院綠化申請報告 瀏覽:593
贛州養老保險要交多少錢一年 瀏覽:624
中老年人上台階膝蓋疼怎麼辦 瀏覽:820
四川縣城退休工資 瀏覽:698
廣州個人養老保險 瀏覽:677
養老退休後是怎麼領取的 瀏覽:408
康樂福老年公寓 瀏覽: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