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教教:老年人靜脈穿刺技巧
1.首先要分析老年人血管的抄粗細、長短、彈性、充盈度和位置;2.對表淺而短小的血管要從近血管處進針,要淺而准;3.老年人的血管易滑動,應固定血管的兩端,使血管充分暴露而固定;4.盡量選擇彈性好的血管,彈性差的血管多硬化並且容易滑動;5.老年人血管回血慢,針頭進入血管後要慢,防止針頭刺破血管.如果感覺在血管而又沒回血就將輸液管的尾段輕輕的擠壓一下,形成負壓,血液迴流後再繼續進針加以固定;6.加強靜脈穿刺技術的訓練,每次靜脈穿刺後都應該分析總結.只有不斷的領悟才會使靜脈穿刺技術得以不斷提高.
7.老年病人血管表淺皮膚和血管壁脆性都比較大,穿刺是要注意首先是綳緊皮膚固定血管,進針時角度一定要小十五到二十度就差不多超過三十度很可能就扎穿了。
B. 打針的技巧 靜脈輸液 月詳細越好
左手綳緊穿刺部位下端皮膚,右手持頭皮針針翼,針頭斜面朝上,進針(與皮膚呈20°)。這里告訴你選擇血管的技巧:
1、老年人:手、足背靜脈輸液法。年老體弱及患多種慢性病患者手足靜脈較細小表淺、皮下脂肪少、彈性差、血管缺少組織支持活動度較大,穿刺困難。因此,穿刺前要仔細了解血管特點或生理異常,必須注意,要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淺和粗細。根據手足末梢神經對疼痛刺激較敏感特點,進針應採用快、穩、准及寧淺勿深法逐漸進針,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縮而降低穿刺成功率。進針前比一下針體與血管長度以決定進針長短;穿刺時患者不用握拳,採用自然放鬆法,自然放鬆法明顯優於握拳法,具有進針快、回血快、一針見血率高的優點,明顯減輕進針疼痛感。靜脈輸液中應用自己的左手握患者的手或足,以拇指綳緊皮膚固定血管下端以減少血管滑動,如部位難以穿刺成功者,可選擇手足背下1/2至指處的血管進行逆行穿刺。
2、小兒頭皮——靜脈逆行輸液法。通常小兒頭皮靜脈輸液多採用向心端逆行靜脈穿刺,但長期輸液患兒因血管破壞較多,短時間不能恢復,如再用穿刺過的血管輸液,因局部血容量增加,血管內壓力增大,液體可通過原針眼向組織間隙滲透造成局部腫脹,有些葯物如滲到皮下可導致組織壞死,給患兒帶來不應有的痛苦。因小兒頭皮靜脈呈網狀分流且無靜脈瓣,逆行輸液速度不會減慢。
C. 老人輸液老是鼔針咋回事
因為老人血管也老化,輸送速度有影響,我也遇到過,血液循環不是那麼順暢。
D. 輸液為什麼很容易跑針
長期輸液,血管脆性,葯物刺激,葯物滲透壓等
盡量打留置針,兒童輸液的那種,最好是置PICC管,減輕痛苦提高生存質量
E. 老年人輸液為什麼液輸不進去
是不是肌肉長時間綁緊狀態,沒有活血精骨.只有在肌肉放鬆的狀態下注射液才能順利注射,所以不必太擔心.也可以用針灸試試,建議老年人多運動為宜.
F. 給老年人靜脈輸液技巧,給老年人扎針怎麼才能不鼓包,一鼓包家屬恨不得吃了我們,感覺做護士真難,但是有
現在醫患關系不好,對醫生的不滿不敢對醫生說時,就經常會因為一點點小事兒對護士小姐發脾氣,理解他們吧。給老人做靜脈穿刺,尤其是給長期卧床老年病人穿刺沒人能保證做到一針見血不外滲、起包的。只要按照規范做就可以了。穿刺熟練程度是與穿刺次數成正比的,你這么用心將來一定會是個技術熟練的優秀護士!
G. 輸液如何扎針
首先,要准備好消毒工具。酒精,消毒棉,橡膠管,醫用膠布。當然,點滴管是必不可少的。還有掛葯瓶的地方,要事先選好,要牢固,高度要適中。葯最好到醫院開好,再自己打。 准備好後,先用橡膠管系在,距手腕10厘米左右的地方。等手部血管明顯浮出,選一條比較直的血管,先用消毒棉蘸酒精,消毒。針頭以大約30度左右的...角度對准血管,刺入血管表層後,針頭盡量保持角度,盡量筆直,做到和血管壁平行,針頭完全刺入後,用膠布粘好剩餘的部分,調好滴速,就可以啦。 如果是第一次給其他人輸液最好在自己手上練下,只用針頭就行。免得緊張出錯。
H. 為什麼輸液總是跑針呢
因為老年人血管比較脆,沒有彈性,韌性低,玩玩一動針就容易扎破血管。輸液疼的話也許是有點葯液外滲了
I. 護士扎針有什麼技巧嗎
患者對於護士扎針技術的評價標准有二:
第一,能不能一針紮上?
第二,打針疼不疼?
說實在的,扎針沒有不疼的。你去想,用針頭刺破皮膚哪有不疼的呢?但是,為什麼有些護士能夠讓患者幾乎感覺不到疼?
這裡面就有技巧了,護士能做的就是用熟練的技術、良好的溝通,最大限度減少進針的疼痛感。
要減少進針疼痛,我們至少要做到快、狠、准、潮。
快!攻其不備,分散注意力
1、操作時和患者聊天,分散患者注意力,防止患者緊盯著你進針,引起精神緊張。選中血管,果斷進針。
個人經驗,如果你進針時候有阻力病人都會很痛,如果很輕松,就沒那麼疼。主要就是練綳皮,不要從側面綳,我一般讓病人握著我的中指和食指,然後用無名指和大拇指綳皮。
3、靜脈輸液的進針角度為15°~30°,把病人皮膚綳緊(注意適度,不要綳得過緊,過緊的話,會把血管壓癟,容易扎穿),然後進針角度高一點!進針快一點!就不會很疼了!
狠!進針要講究方法
有朋友說,進針角度越低,阻力越大。臨床上也見到很多有經驗的護士,進針根本沒有1、2、3(破皮、進血管、放低角度平進針)步驟,直接超過45°角進針一步到位,這里說的阻力,應該可以忽略不計,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熟練的方法來。
1、如果液體沒有要求,可以選擇小號針頭。如:老年人和小孩疼痛敏感,耐受力差。
2、調節器靠近茂菲滴管,增加虹吸作用,回血快,降低難度,增加成功率。
3、利用針尖刃面的銳度。穿刺時,斜面略向左,減少針尖對組織的切割和撕拉,以達到減輕疼痛和減少組織損傷。
4、可以試試從毛孔進針,似乎這樣也可以達到減輕疼痛目的。
5、傳統握拳方法,容易讓血管癟,可以試試讓患者握住你的手。
准!選擇正確的穿刺部位
1、應該遵循從少到大,從遠心端到近心端的靜脈選擇原則。
2、應該遠離關節、遠離骨突出、避開疤痕、丘疹等。
3、選擇神經少的區域,如尺骨莖突和第三掌骨形成的三角區域,這里的神經稀疏,神經與血管交叉關系,為泛神經區,在這里注射疼痛肯定低於其他區域了。
潮!用高科技武裝自己
現在,很多科室也都引進了高科技,被譽為穿刺神器。用血管燈一照,扎針輕輕鬆鬆,的確大大提高了進針准確性和穿刺成功率。
對於護士來說,扎針時候一針見血了,拔針還會有什麼問題呢?!但是,在這個做事情注重用戶體驗的時代,護理工作也要注重細節,首尾都要做得漂亮。
所以說,拔針也需要一些水平和技術。那麼,拔針怎麼避免液體和血液流出來?怎樣做到最好呢?
1、可以關小液體滴速,再拔針(註:不能關閉,關閉血液會迴流。)
2、大家可以試試反折頭皮針前端的輸液管拔針,這個比較好,建議使用。
實際上,造成血液流出或者皮下淤血,與患者按壓方法不當有一定關系。有效延長按壓時間,有利於局部血細胞凝集塊形成,從而減少了皮下瘀血的發生。
靜脈輸液完畢,豎壓法能減少皮下瘀血,效果明顯優於橫壓法,按壓時長5分鍾效果明顯優於按壓時長3分鍾。這一點,護士的宣教一定要做到位。
怎麼樣拔針才不會疼?
1、分散病人注意力。
2、拔針要快速。
3、拔針要按血管走向拔,不可往上提,免得觸碰血管壁。
4、拔針止血時不可按在針上或者離針頭太近的部位,可以按在穿刺血管離針頭稍遠的部位。
2、最主要是把皮膚綳緊,還要看準位置,手背中央的位置一般好點。還有,別一上來就刺血管,那樣最容易刺穿,有經驗的護士都是先破皮,或者從血管側邊進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