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家裡死了人孝子有什麼禁忌
人老病死乃是生命的常態,是誰都無法跳出的一個輪回,畢竟生命有開始便一定會有結束,因此我們可以說對於對於這些生命的法則都是無可奈何的。那麼家裡有人去世的禁忌?有什麼說法?下面讓本期風水知識大全為你解析。
家裡有人去世的禁忌 有什麼說法
忌諱去世時候身邊無親人
舊時人們很重視傳宗接代,認為老人去世的時候,必須有後輩兒孫在場,以便老人走得時候有人送,不孤單;老人在陰間也不用總是牽掛,靈魂可得安寧。如果老人是在所有親人在場的情況下去世的,就是最大的福氣。相傳白族認為老人死在兒孫懷里,是兒孫在報答養育之恩,俗稱「接氣」。
報喪的禁忌
治喪之家,要在大門上掛上白布、白紙,讓人們都知道家中有人去世,並向堂親姻戚報喪,給在外地或海外親人發訊,子女聞訊奔喪。其中向姻戚報喪,尤要慎重。父母去世,確定了葬禮的日期後,孝子要去親戚家報喪。報喪時講究孝子未進屋,先跪在室外行禮,向親戚報告父母去世的消息以及葬禮的時間。
家裡有人去世的禁忌 有什麼說法
守孝期間,子女忌參加娛樂活動
古時候父母去世,子女要一般要守孝三年,在這三年守孝期間,不可以舉行婚嫁之事,也不得舉行吉慶之事。古代講究「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論官做得多大,父母去世後,都要請假回祖籍守孝,稱為「丁憂」。如果官員不回鄉守孝,就可能受到御史彈劾,受到處分,嚴重者甚至會永不錄用。
如果官員在丁憂期間,有嫁娶、生子、分家、作樂等行為,都被視為不孝,也是會受到彈劾的。現代社會,很多人們將守孝時間縮短,為一年甚至更短,但是都忌諱子女尋歡作樂。
家裡有人去世的禁忌 有什麼說法
守孝期間,子女忌穿紅帶綠
守孝期間,古代的子女講究披麻戴孝,百日內穿白色的孝服;百日之後,穿黑色、藍色等暗色的衣服來守孝,忌諱穿紅戴綠,濃妝艷抹。現代社會,雖然因為工作生活等原因,很多朋友不穿那麼長時間的孝服,而用佩戴「孝」字以代替;但是,還是不可穿紅帶綠。
② 老人去世在女兒家了,有什麼不好
摘要 真實的事件—大伯母的母親在她家去世的(我家是農村的)
③ 老人死在家裡忌諱
、忌諱去世時身邊無親人
舊時人們很重視傳宗接代,認為老人去世的時候,必須有後輩兒孫在場,以便老人走得時候有人送,不孤單。老人在陰間也不用總是牽掛,靈魂可得安寧。
如果老人是在所有親人在場的情況下去世的,就是最大的福氣。相傳白族認為老人死在兒孫懷里,是兒孫在報答養育之恩,俗稱「接氣」。
二、忌諱讓死者光身而去
北方很多地方都講究,在死者斷氣前就要穿好殮衣,不能讓死者光著身子而去。所以舊時,老人們在到了一定年齡以後,兒孫們往往就要在閏月年為其准備壽衣,讓老人們看著放心。
壽衣的件數、質地是很有講究的:件數要單數,諸如五、七、九件不等,忌雙數,怕凶禍再次降臨;材質上則忌用緞子,因「緞子」和「斷子」諧音,而多用綢子,因為「綢子」和「稠子」音同,寓意福佑後代多子多孫;壽衣還不能用皮毛製作,怕來世轉為獸類。
三、入殮時候的忌諱
1. 入殮的時候忌諱淚灑屍身。在入殮的時候,親人們要暫時忍住悲傷,控制住眼淚,以免淚灑屍身。
2. 入殮前後忌諱貓、狗接近屍體,認為會引起死者驟然挺立或成僵屍。
3. 棺材忌諱用柳木。棺木以松柏材料為佳,禁用柳木。因為松柏象徵長壽,柳樹不結籽,恐會絕後。
四、報喪的禁忌
治喪之家,要在大門上掛上白布、白紙,讓人們都知道家中有人去世,並向堂親姻戚報喪,給在外地或海外親人發訊,子女聞訊奔喪。其中向姻戚報喪,尤要慎重。
父母去世,確定了葬禮的日期後,孝子要去親戚家報喪。報喪時講究孝子未進屋,先跪在室外行禮,向親戚報告父母去世的消息以及葬禮的時間。
④ 父親去世子女有何禁忌
老人逝後,孝子要守孝三年。
《論語·陽貨》: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這段文字記錄了孔子與宰我的對話,大意是:宰我問孔子:「守孝三年的時間太長了,一年就夠長的了。君子在三年中間不行禮,禮一定要廢棄;三年不奏樂,樂一定要毀掉。舊糧已經用完了,新糧已經收成了,鑽木取火也到了改換木料的時候了,一年也可以了。」孔子說:「吃著稻米,穿上綢緞衣裳,你於心安嗎?」宰我說:「安呀。」 孔子說:「你於心安就做吧!君子在居喪期間,吃美好的食物也不覺得甜,聽美好的音樂也不覺得快樂,日常起居都不安適,所以是不肯那樣做的。現在,你於心安,就做吧。」宰我出去以後,孔子說:「宰我是不仁的人啊,兒子出世,三歲後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那三年的喪服,是天下共同的喪期。宰我呀,在他父母那裡也得到三年的愛撫了吧?」
父母亡故,守孝三年,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綿延至今不絕。宰我不仁,早已被人唾棄。隨著時間的推移,盡管守孝形式發生了變化,而三年之約仍然在人們心中,被世人視為大禮。淮北一帶對孝子守孝有許多講究,給「三年喪期」賦予了豐富的內涵。
孝子穿三年白鞋。舊時孝子的白鞋是父母亡故之日臨時縫制的,鞋底鞋面鞋口全白,沒有二色。如今孝子已不再縫制白鞋,都是直接從商店裡買來白色宗酸鞋或運動鞋、皮鞋。解放後,穿白鞋的時間逐漸縮短。如今時興西裝,與運動鞋不搭配,生活節奏快,忙於生產工作,出入公共場合,不再苛求穿白鞋,農村尚能穿仨月倆月,城市裡穿十天半月,意思到就行,「五期」內的祭奠儀式上多以黑紗戴孝了。
三年內不辦嫁娶喜事。直系子孫,即便定好了婚期也要更改,有的在老人彌留期間,匆匆把事情辦了,還有個說法叫「沖喜」,辦喜事能把老人的病災沖走。還有的因各種原因等三年有困難,就在老人入土後立即辦喜事,不貼「喜」字,不放鞭炮不聽響(喇叭)。如果是後來要辦喜事,也可以遷就著掛三個年頭計算。
三年內正月十五不蒸燈。淮北有正月十五蒸面燈的習俗,面燈上分別捏出一到十二個褶子,對應著一年的十二個月,掀鍋後,從燈里所蓄的蒸汽水推斷月份的旱澇,預測年景。人在三年守孝期間,沒有蒸燈的權利,但可以點燈。鄉鄰們用籠布包三個五個面燈送去,說給孩子點個燈吧。主人答謝。不在於幾個面燈的價值,在於人家能想到自己,與自己共同懷念老人。人緣好的能收到數十上百盞面燈。
三年春節不貼門對子(春聯)。過春節時,不貼門對子不聽響。從門前過路的人一見便知這家有變故,也會為之嘆惋,念一聲:這家子老的去世了。到第三個春節可以貼黃色或藍色門對子。親屬的門對子也有講究,哥哥嫂子死,弟為幼,為長者執禮,大爺大娘死,其父為幼,自己父母健在也當執父母禮。弟弟弟妹死,兄為長,叔叔嬸子死,若父母健在,其父為長,均可貼紅色門對子。有時堂兄弟之間處理不當,也會反目。
三年沒有好時運。說父母去世三年內做事不順利,凡事要格外謹慎,不冒險,不經營大生意,不與人斗惡。這大概是因為心情極度悲傷,情緒不穩,做事易出差錯。有時孝子與人斗惡,人們便用「三年沒有好時運」相勸,孝子很容易接受,斗惡的對方也會謙讓。
這些習俗,都是用來勸人恭敬父母,身教子孫,引導父慈子孝,使人倫有序,社會和諧,承載的是傳統美德。雖然今天已是百無禁忌,而這些習俗依然在人們心中莊重地保留著,三年守孝的儀式雖然難以做到,而世人心中皆有三年之約。
⑤ 老人去世後子孫要注意什麼東西
1、守孝守靈期間,親人死後萬不可大聲哭泣,真心哭泣者讓死者心生留戀,心生悲傷,人死後親人親屬在親人去世16小時之內不要馬上准備後事,而是整個房間保持安靜,由眾親友或最親的人對死者說,你走了,世間的事就不用再留戀,我們每一個人都將走你現在走的路,讓死者放下,釋懷。
2、七天內不能洗澡,三天內不能洗臉,親人親屬守靈時,先人屍身若散發出異味,均應馬上處理,禁忌不可說出嫌棄之語。
3、親人去世頭七內男女不能同房,比較常見的說法是在宗教的說法上,男女之間的房事屬於不潔凈之事,所以,家族有人去世,頭七天內不宜房事,以免沾惹去世者的靈體或污濁氣場,如不是自家親屬去世的除外。
當然中國各地風俗不一樣,各地的習俗禁忌各有不同,但大部分是相同的,家裡老人親人去世頭七內的子孫晚輩禁忌說法按當地的風俗來辦,照著當地的風俗辦喪事,尊重他的信仰,算對逝者的尊重。
(5)老人死在兒女家有什麼忌諱擴展閱讀:
老人去世孫沒有忌諱,但是老人去世最注重頭七。
中國人的喪殯習俗,是根據死者去世的時間,再配合天乾地支計算出來的日子及時辰,然習慣上大家都認為「頭七」指的是人去世後的第七日。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頭七」習俗,然一般都認為,死者魂魄會於「頭七」返家,家人應於魂魄回來前,為死者魂魄預備一頓飯,之後便須迴避,最好的方法是睡覺,睡不著也要躲入被窩;如果死者魂魄看見家人,會令他記掛,便影響他投胎再世為人。
亦有說認為人死後魂魄會與「頭七」前到處飄盪,到了「頭七」當天的子時回家,家人應於家中燒一個梯子形狀的東西,讓魂魄順著這趟「天梯」到天上。
⑥ 爺爺去世了孫子的禁忌是什麼
一、逝者安葬的禁忌
1、逝者的服裝忌諱用緞子面料
老人們習慣把去世後穿的衣服稱為「壽衣」,過了六十歲後就有老人開始准備壽衣了。
壽衣的件數、質地都是很有講究的。件數一般是五、七、九等單數,而不會是雙數;材質上則多用綢子,因為「綢子」和「稠子」諧音,寓意後世兒孫多子,而忌諱用緞子,因為「緞子」與「斷子」諧音。
2、棺木忌諱用柳木
棺木忌諱用柳木,相傳是因為柳樹不結籽,擔心會絕後。
二、葬禮的日期忌諱選在重喪日
重喪,重,重復,雙重之意,意思是不止一起喪事,指的是一個人去世後近則百日內,遠則一年左右,家人或者親戚中又有人相繼去世的情形。
習俗講究,舉行葬禮的日子一定要避開重喪日,以免家中再發生親人去世的情形。
三、熱孝期間忌諱走親訪友,尤其是參加喜事
直系親屬去世一百天內,最好在家守孝,除非必須,不要外出旅遊、探親訪友等,以免將自身的悲傷氣息帶給他人。
尤其是婚禮、開業、慶賀小寶寶出生等喜事,最好不要參加。
四、守孝期間,子女忌穿紅帶綠
守孝期間,古代的子女講究披麻戴孝,百日內穿白色的孝服;百日之後,穿黑色、藍色等暗色的衣服來守孝,忌諱穿紅戴綠,濃妝艷抹。
現代社會,雖然因為工作生活等原因,很多朋友不穿那麼長時間的孝服,而用佩戴「孝」字以代替;但是,還是不可穿紅帶綠。
五、守孝期間,子女忌參加娛樂活動
古時候父母去世,子女要一般要守孝三年,在這三年守孝期間,不可以舉行婚嫁之事,也不得舉行吉慶之事。
古代講究「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論官做得多大,父母去世後,都要請假回祖籍守孝,稱為「丁憂」。如果官員不回鄉守孝,就可能受到御史彈劾,受到處分,嚴重者甚至會永不錄用。如果官員在丁憂期間,有嫁娶、生子、分家、作樂等行為,都被視為不孝,也是會受到彈劾的。現代社會,很多人們將守孝時間縮短,為一年甚至更短,但是都忌諱子女尋歡作樂。
六、直系親屬去世第一年,春節門前忌貼紅對聯
過年貼紅對聯是我國大多數地區的習俗。
但如果家中有直系親屬去世,第一年春節,門前是忌諱貼紅對聯的。
(6)老人死在兒女家有什麼忌諱擴展閱讀:
辦完喪事以後禁忌
1、忌直接回家
大家參加完葬禮後,第一時間不要回家,可以先去寺廟這類地方去去身上的晦氣,然後再回家也不遲,不喜歡去寺廟的,也可以去大街上面逛一逛,或者購物,或者吃飯都是可以的,總之不要直接回家,在外面做一些事情再回去,這樣也能把身上的晦氣去干凈。
2、忌拜訪朋友
參加完葬禮後不要接著拜訪朋友,因為在葬禮上,大家可能會遇到以前很好的或者很久沒有見過的朋友,在參加完葬禮後就去朋友家拜訪的,這樣不行,可能會把身上帶著的晦氣直接帶到朋友家去了,這樣會影響到朋友家的風水和運勢,所以要禁忌去朋友家。
3、忌看望老弱
老人和小孩對於一些不幹凈的東西是比較敏感的,所以大家參加完葬禮後也不要直接和老人或者小孩子見面,身上的不好的東西很容易影響到他們。
⑦ 老人病死在女兒家有什麼不好嗎
父母在女兒家去世好不好,不要去亂迷信,作為女兒,我父在我家離世我反而很欣慰,因為我深愛我的父親,父親最後的時間里有我在陪伴他身邊,父母養我大我要護他們老。然而為什麼有這樣的留傳說法呢,我來分析下,從古到今子續父業,女兒是外嫁女,重男輕女一直流傳至今,所以女兒不平衡的心在作怪,家財物業都留給兒子,找借口不願照顧年邁的父母,實屬不孝。第二中國舊社會媳婦沒地位,婆家怕親家來增加麻煩,由此來找借口之說。第三有父母在女兒家去世後此女遇事不吉找原因,忘了因果關系,此女也許在別處為不善導致。現在身邊還有這樣的女人,說父母有兄弟養老,女兒不養,請問你的良心何在,父母養你的辛苦就如同你養自己子女一樣。社會己在發展,獨生子女已是一個時代。那父母不跟女兒跟誰,難道去世了沒人管叫好,真是的……老人在哪離去都不成說詞,作為女兒,你有良心的話要不懼俗言照顧好生你養你的父母,在女兒家離去,作女兒的做到了為人子女的孝,請問上天會不保佑這種有良心的人,父母在世作為女兒你盡到責盡到孝,一旦父母離去心中遺憾少些,我們內疚感少些,這樣會有人說不好嗎。對父母不好還為人。易經書中寫道人盡管善良有德,定會有福報。所以老人在女兒家去世沒什麼不好
⑧ 老人去世在女兒家了,有什麼不好
不能,可以直接拿到墳上去燒,但千萬別拿到人家家裡去,這個犯忌諱
⑨ 家裡老人去世有什麼忌諱
老人去世孫沒有忌諱,但是老人去世最注重頭七。
中國人的喪殯習俗版,是根據死者去世權的時間,再配合天乾地支計算出來的日子及時辰,然習慣上大家都認為「頭七」指的是人去世後的第七日。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頭七」習俗,然一般都認為,死者魂魄會於「頭七」返家,家人應於魂魄回來前,為死者魂魄預備一頓飯,之後便須迴避,最好的方法是睡覺,睡不著也要躲入被窩;如果死者魂魄看見家人,會令他記掛,便影響他投胎再世為人。
亦有說認為人死後魂魄會與「頭七」前到處飄盪,到了「頭七」當天的子時回家,家人應於家中燒一個梯子形狀的東西,讓魂魄順著這趟「天梯」到天上。
⑩ 老人在女兒家去世禁忌
老人去世後,子女必須做的事情有哪些?
人固有一死,老人去世之後,作為晚輩應為其盡忠盡孝,畢竟是送老人最後一程。所以,一些具體的禮節我們必須了解並尊崇。
6、報廟 人死之後,由長子或承重孫手捧香紙盤子,率領眾子眾孫一行到土地廟「報廟」。去時默不作聲,同時—路舉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