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北京老人是怎樣過66周歲的有什麼講究
在老北京的傳統習俗中,老人到了66周歲,預示著人生的一道坎,用老話來說就是“老人六十六,不死掉塊肉”,這跟“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是一樣的道理。正是因為這個客觀原因的存在,對老人的66周歲生日會比較講究,通常做法是女兒買一刀肉(六兩六)作為壽禮,但這份禮物不是當面送給老人,而是在門外隔著院牆扔進院子里。如今北京已經是遍地樓房,這種老的風俗習慣也就無以為繼,勉強可以算作茶餘飯後的談資。
由此可見,舊時的地方習俗,在當前的快節奏生活中已經逐漸被淡忘,即便是世代相傳的老北京習俗也不例外,至於老人過66周歲生日的講究,也會在新興賀壽方式的沖擊下消失的無影無蹤。總而言之,無論形勢如何變化,作為子女和晚輩,只要能夠讓老人感受到生日的溫馨和快樂,從家庭的角度來說就是值得開心的家庭聚會。
『貳』 老人節有什麼習俗
登高:避災健身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金秋九內月,天高氣爽容,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至於等到的地方,沒有特別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祭祖:謝恩求佑
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不過,重陽節的拜祭,是出於作物收成後,祭謝祖先恩德,並祈求祖先保佑,所以氣氛是輕松愉悅的,不會有「行人慾斷魂」般的哀傷。
賞菊:寓意長壽
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贊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徵。重陽又稱菊花節,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
佩茱萸:辟邪求吉
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叄』 全國約有2.6億的老年人過重陽節,重陽節有哪些傳統的習俗
序言:對於一些老年人來說,他們總感覺傳統文化被年輕人所拋棄。並且重陽節的時候沒有放假,被人遺忘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但是重陽節的習俗一個都不能少,這樣才有過傳統節日的氛圍,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重陽節的傳統習俗都有哪些?
在重陽節是有許許多多風俗習慣的,其中就有佩戴茱萸。因此重陽節又可以被稱作是茱萸節,茱萸是重陽節最重要的標志,除此之外人們還喜歡佩戴菊花。在人們的印象中覺得茱萸可以避邪,菊花可以延年益壽。茱萸在中國的些地方都可以見到,可以作為中葯的果實,質量非常好。除此之外,茱萸還可以治療霍亂,茱萸的根還可以殺蟲。
『肆』 過70歲至79歲生日有何風俗習慣
古代人的自然生存條件差,醫葯衛生條件差,安全條件也不好,能夠活到七十歲的人一直很少,所以用「古來稀」來表示活到70歲真的很不容易。
正是因為古代的人們壽命不高,就有了過壽的習俗。有人到了一定歲數時,一定要做生日,邀請親朋好友一起到家裡熱鬧熱鬧,吃個飯,農村裡面叫做吃「生日飯」。正常情況之下,會准備一碗面,叫「長壽面」。
有條件的地方,還會用面蒸做桃子的形狀,點上紅色,叫做壽桃。在吃飯之前,會把壽桃擺在桌子上,全家的老小還會一起跪在老人面前,給老人磕頭,祝福老人長命百歲。
然後,老壽星坐在主位上,家裡人端上一碗壽面,放在壽星面前,這里也有長長久久的含義。之後,親朋好友,會依次上來給壽星敬酒,送上真誠的祝福。
二、70大壽,為何做九不做十。
在古代,農村老人70歲叫大壽,80歲叫上壽,90歲叫老壽。在老人這樣的生日,後代們都會特別重視,隆重操辦。一是向老人表示兒孫輩的孝心,感謝老人的養育之恩;二是祈盼老人能夠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古人做壽,尤其是在70大壽時,都會提前一年做,有「過九不過十」的講究,因為九有「久」的寓意,意味著長長久久,而十與"死」諧音,不吉利,不可取。其他如60、80、90大壽,有的在整周歲的時候做,也有的是提前做,這個與各地風俗有關。
九這個字,在中華文化中有著豐富的內涵和意義,是最大的數字。皇帝貴為天子,叫九五之尊;萬事完美結束,叫九九歸一;最高的天,叫九重天;最聰明的鳥,叫九頭鳥。
九之所以被人們所崇尚,主要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十是滿盈之數,物極必反,滿則溢,極盛必衰,所以自謹待之。而九又有「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意義,永遠呈上升趨勢,所以九為至尊之數,為歷代帝王所看中,也為老百姓們所喜愛。
『伍』 農村老人去世有什麼樣習俗「三七」、「五七」、「一百天」嗎
俗話說「十里不同分,百里不同俗」,我國各地都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哪怕是在喪葬這方面,雖然大致相同,但是其中也有著很多不一樣的小細節。就拿「燒七」來說,在不同的地區也有著不同的講究。
在我們本地來說,「燒七」是比較重要的一件事,從逝者離世的當天開始算起,每隔七天為「一七」作為一個祭日,要做到七七四十九天,分別為「頭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其中「頭七」、「三七」、「五七」、「末七」四個祭日是比較重要的。
數七從老人去世的那一天開始,七天為一七,一直到六七,也就是第四十二天。如果犯七還要請人打七。所謂犯七就是每一七的第七天與農歷的七,十七,二十七重合。據說犯七對家人不好,必須請人打七破解。
從老人下葬那一天開始,前三天要給老人送火照亮。下葬的當天晚上,孝子要帶一些草到老人的墳上去燒,第二天晚上送到與墳有一段距離的地方燒,第三天晚上送到離墳更遠一點的地方燒。總體原則是,第一晚上送到墳前,第二第三晚上離墳越來越遠,離家越來越近。
守七的一七,二七,三七,四七的第七天孝子要在殃單下燒紙。燒紙前要准備七個水餃煮好。燒完紙後用水餃敬亡靈。
『陸』 老年人66歲民俗上有什麼講究
1.在東北老年人六十六大壽,傳統習俗有,為老人包六十六個餃子吃、吃長壽面(面條)、吃麻花。
2.包六十六個寓意祝賀六十六大壽,吃長壽面寓意祝老人健康長壽,吃麻花寓意祝老人越活越有勁。
3.古代,人們過生日,都是從60歲開始過生日,例如,60、66、70、80;在中國傳統習俗中,人們普遍認為,自己的生日就是母親的受難日,母親在世不過生日。
4.現在人們過大壽,有的把時間進行提前。例如,60、66在正月初六,70在正月初七,80在正月初八。
5.通過給老人過大壽,可以表達晚輩對老人敬愛之意,增加親人之間的聯絡,加強感情,增加家庭和睦、團結;通過耳目濡染教育年青一代,尊老、愛老、敬老,形成良好家庭風氣,良好家風推動社會風氣進步與發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6.相傳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後辭官回鄉。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他看老百姓飢寒交迫,兩只耳朵凍傷,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張仲景便在當地搭了一個醫棚,支起一面大鍋,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熱的葯材,用麵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後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
7.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從此鄉里人與後人就模仿製作,稱之為「餃耳」或「餃子」,漸漸形成包餃子的習俗。
六六壽
給予年滿66歲的人做壽,稱為六六壽。做六六壽是我國很多地方民間滸的一種壽誕風俗。例如,上海地區、江蘇、浙江、安徽等地區。每逢父母66歲生日,要做六六壽,屆時要有出嫁的女兒為父或母祝壽,將豬腿肉切成六十六小切,形如豆瓣,俗稱"豆瓣肉"。
一般是將六十六塊小肉紅燒後,蓋在一碗大米飯上,連同一雙筷子一起放到食籃里,用紅布遮蓋,送給壽主品嘗,以示祝壽。也有的根據壽主口味靈活變化,不用紅燒,改用別的烹調方法,但都必須是六十六塊。六十六塊肉寓意老人長壽。做壽的老人在慶賀聲中美餐一頓,盡享表面化之樂。
七十三歲和八十四歲,俗謂人的一道生死坎兒,諺雲:「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到了這個年齡,老人和子女都比較緊張,平時對老人加倍呵護,生日時也有個特別的破法,即子女買活鯉魚為壽禮讓老人吃,鯉魚擅跳躍,吃了鯉魚,就會躍過這道坎兒,獲得平安健康。
(6)老年人的習俗有哪些擴展閱讀來源:網路:壽辰宴
『柒』 中國有哪些尊重老人的傳統習俗
早晚問安,吃飯老人先動筷子。說話不搶話。不頂撞老人,不直呼老人姓名。說道父母祖輩該左手抱右手,拱手而稱呼。等等。
『捌』 66歲生日有什麼講究
在東北老年人六十六大壽,傳統習俗有,為老人包六十六個餃子吃、吃長壽面(面條)、吃麻花。
包六十六個寓意祝賀六十六大壽,吃長壽面寓意祝老人健康長壽,吃麻花寓意祝老人越活越有勁。
古代,人們過生日,都是從60歲開始過生日,例如,60、66、70、80;在中國傳統習俗中,人們普遍認為,自己的生日就是母親的受難日,母親在世不過生日。
還有一種說法是「人活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所以在老人66歲生日的的時候,出嫁的女兒要為父母祝壽。一般都是將豬腿肉切成六十六小塊給父母,寓意老人長壽。在北方,老人過66歲大壽時,後輩要包66個餃子給老人吃,如果能一次吃完,就能平平安安跨過這個坎。還有些地方是要送68塊肉,敬天一個,敬地一個,祝願老人健康長壽。
『玖』 古時給老人祝壽有哪些習俗
過壽時,兒孫們要提前為壽星准備新衣,在賀壽前一天,要布置壽堂。布置壽堂一般包括掛壽圖,貼壽聯,擺放壽果、壽酒、壽魚等,供南極仙翁、麻姑等壽神。壽堂布置完畢後,一般全家人一起吃壽面,稱為「暖壽」。
在賀壽當日,壽星穿上新衣,坐於壽案。點燭燒香放鞭炮後,兒孫們穿戴整齊,給壽星磕頭、祝壽、送壽禮,企望壽星多福多壽。慶壽儀式的時辰各地不同,有些在上午,有些則在中午,壽禮和壽儀也不盡相同,但總體而言,都是祝願壽星長壽安康。
人們慶賀生辰,六十歲之前叫過生日,之後即稱過壽。六十歲以後,每十年稱為「大壽」,每五年稱為「小壽」,過壽人稱為「壽星」。
(9)老年人的習俗有哪些擴展閱讀
舊時,通常從40歲開始行做壽禮。一般在六十、七十、八十等逢十年舉行,也有少數人在五十就舉行的。有的地方在逢九之年行祝壽禮,有的地方則在逢一之年舉行,如六十一、七十一等。七十七歲為喜壽,八十八歲為米壽,是比較重要的兩次壽禮。
關於具體的日期,或是在生日進行,或是在正月初剛滿這一年歲知舉行。
舉辦祝壽禮時壽堂的設置很有講究。在廳堂中,正面牆正中,掛壽星圖,或紅底金色的大「壽」字,兩旁掛壽聯。這壽聯很有講究,必須是重要的親友送的,而又是壽星主角所喜歡的。
其他壽聯、壽幛和壽序等,都掛在兩旁,年輩高的或重要的客人送的掛在前,年晚輩的或不重要的客人的掛在後。
『拾』 重陽節都有哪些有趣的民間風俗
引言:重陽節這個節日也叫老人節。所以叫老人節就是因為在過去就是為了一個紀念先人來掃墓上墳的日子。這個節日寄託了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美好祝福,同時也有一些很好的習俗。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重陽節都有哪些有趣的民間習俗?
中秋節那一天一定要尊敬老人,要感謝自己的老師。重陽節之所以叫老人節,就是希望老人能夠長壽,所以說在這一天小編建議要一定要尊敬老人,讓他們多休息,什麼事情都要自己去干,不能尋求老人幫助這樣的話能夠讓老人放鬆一下。老人忙碌了一輩子,其實就是想讓一家人能夠團聚吃一頓團圓飯,在這一天的話如果說有時間的話,一定要多回家陪陪老人,這樣的話老人也會非常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