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麼預防褥瘡
預防褥瘡要做到「五勤」: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換。這樣能避免局部皮膚受壓過久,造成皮膚刺激和擦傷,而且,這樣能促進局部血液流動,對預防褥瘡有好的效果。
此外,也可以通過一些小工具:
1輪椅,正確的輪椅座位長度是老年人坐下之後,座墊的前緣離膝後6.5厘米,約4指寬。如座位過長,會頂住膝後而壓迫血管與神經組織,並磨損皮膚,如座位過短,使臀部承受的壓力增大,引起不適、及壓瘡。
2.保姆床。保姆床可以帶動卧床老人完成起身、曲腿等動作,主動挺腰、抬臀,以任何舒服的姿勢呆著,既有利於功能鍛煉,也能有效地緩解骶尾部皮膚的壓力,預防壓瘡的發生。
3.軟墊。為防止壓瘡的發生,最好在骨突處墊個軟墊,比如尾骶部、外踝、足跟等,或抹滑石粉,並經常按摩,定期翻身,翻身時雙肩和髖部保持平行。
對於已經形成的壓瘡,根據多年的經驗,建議患者選擇中葯外敷,外敷葯能起到良葯治病不苦口的效果。
『貳』 老人卧床防褥瘡有沒有什麼最佳方法
1.促使抄病人活動,不能活動的病人,協助其2~3小時翻身1次,稍能活動的病人鼓勵其在床上活動,協助其肢體鍛煉。
2.正確翻身,翻身時勿用力拖、拉,要保持軀體凌空而變換卧位,以免皮膚破損。
3.久坐或久卧時,骨突處應墊上小墊,如棉墊、水墊、氣圈,久坐病人每30分鍾到1小時減壓5分鍾。
4.保持皮膚清潔,每天用溫水擦拭皮膚,對排泄物或汗液弄濕的衣服、床單要及時更換,並保持床單平整。
5.對初期變化處,須馬上開展按摩,但按摩不要在該處加壓,可用拇指指腹環狀動作由近褥瘡處向外按摩。
6.不使用破損的便盆,使用時不可硬塞,必要時墊上紙、布。
7.保證充足的營養,以高蛋白、高熱量為主。
『叄』 如何防止老人得褥瘡
老年人一旦有褥瘡,傷口部位要消毒,避免感染。傷口應每日用生理鹽水清洗(每100毫升飲用水用細鹽0.9克)。如有感染,應外用消炎葯,在傷口上噴灑表皮生長因子或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幫助傷口癒合。此外,特殊敷料可用於褥瘡。關鍵是要跟上護理,翻身,經常按摩,促進血液循環。
保證每天給病人翻身,利凡諾紗布可以局部使用,堅持使用褥瘡也會有所好轉。如果有必要,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療。痤瘡部分消毒,洗凈後用10%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軟膏塗抹於傷口,包紮無菌敷料,每天更換。
褥瘡關鍵是預防,要定時為病人翻身,每天用手掌心按摩10分鍾以上,以促進血液循環。可以的話要讓患者嘗試不同的姿勢,仰卧、側卧、坐卧要經常變換。同時注意皮膚的清潔和消毒。可以用酒精棉球擦拭壓迫部分。也可以在壓下的部分放置一個安全氣囊,以減少局部壓力。此外,卧床病人應加強營養,調理低蛋白血症。
『肆』 如何進行老人褥瘡的預防和護理
1.每天檢查全身皮膚、骨突處及醫療裝置:包括局部有無發紅、發熱、腫脹、變硬及壓痕。 2. 去除或減少皮膚壓力及摩擦力,方法有: ...
『伍』 家中老人需長期卧床靜養,怎樣預防褥瘡
皮膚出現紅斑就要特別警惕
很多患者的褥瘡往往已發展到組織缺血、缺氧、壞死,甚至潰瘍階段才被發現、送醫。其實,褥瘡的出現是有徵兆的,早期表現是紅斑,與皮炎的症狀相似,如果能夠在這個階段就開始干預,則可以有效預防褥瘡的發生。
家人在為老人擦身時,要特別注意尾骶骨、肩胛骨、髖關節、髖關節外側等經常與衣服或被褥發生摩擦的部位,如果出現紅斑則應及時採取措施。
葯膏+氣墊床是不錯選擇
如果老人的皮膚出現紅斑了,家人可以到葯店買氧化鋅軟膏來給老人塗抹。另外,還要注意讓老人的皮膚保持清潔、乾爽、透氣。如果老人比較愛出汗,一定要經常擦身,及時換衣。對於不能自理的老人,要注意經常翻身,翻身的間隔以一兩小時為宜。老人自己也要克服怕麻煩別人的想法,如果翻身間隔過長,引起了褥瘡則給治療和護理帶來更大的難度。
另外,在經濟許可的家庭,可為老人配備氣墊床。氣墊床由於中間是空氣,可有效減少壓力的形成,減少壓瘡的生成。如果是腰椎、脊椎等問題所致的卧床,選用氣墊床前最好咨詢專科醫生的建議。這里要特別提醒,即使是使用了氣墊床,也不能完全取代翻身,家人仍要注意幫助老人翻身,進一步降低褥瘡發生的風險。
『陸』 褥瘡怎麼避免
您好
勤翻身
這是預防褥瘡最基本、最簡單有效的措施。尤其是長期卧床,不能動的患者需要護理的人員給定時翻身,建議至少每兩個小時翻一次身。
翻身可以按照左、右卧位和平卧位的順序交替進行。
在翻身時可以使用軟枕、海棉墊、氣墊等保護,防止病人跌下床。
在翻身時不要用力拖、拉、拽、扯。
7
給卧床病人清潔身體時,宜用溫濕的毛巾和柔軟干毛巾依次擦拭皮膚,動作輕柔。但應避免頻繁、過度的清潔皮膚。
『柒』 如何預防褥瘡
預防褥瘡要注意的地方有很多,一是勤翻身,對於卧床老人勤翻身是最簡單最有效的壓力解除法,建議每兩小時幫助老人更換一次體位;二是勤擦洗,保持皮膚清潔,要經常為老人擦洗身體;三是勤按摩,對於長期卧床無自主活動能力的老人,經常按摩受壓部位,促進局部血液的循環;四是勤更換,保持床單、被罩及衣物清潔、乾燥,是預防壓瘡的重要措施,要做到隨濕隨換;五是勤觀察,每日為老人擦洗身體、更換衣物時做到仔細觀察,看皮膚有無壓紅、水泡、破潰等現象,發現問題及時咨詢專業醫護人員,使早期的壓瘡盡早得到專業治療護理。另外,褥瘡並不建議手術治療,手術後也會有再次復發的可能,可以試試中醫療法保守治療。
『捌』 怎樣預防褥瘡
人體的皮膚、皮下組織如長時間受壓,可導致局部血液循環不良,皮膚發紅、潰瘍,以致壞死,對病人的威脅較大。褥瘡常見於年老、體弱、長期卧床、癱瘓以及不能自動翻身的病人。仰卧的病人常在肩胛下、背部、枕部、尾骨處、足跟及肘部等處發生褥瘡;側卧的病人常在肩膀、髖骨,膝、踝、肘的外側及耳輪部發生褥瘡。
1.操作要領:
(1)勤翻身。一般白天為每2小時1次,夜晚為3~4小時1次。
(2)勤擦洗。每天至少兩次用溫熱水擦洗皮膚,尤其是受壓部位,並塗擦油類以保護皮膚,必要時可灑滑石粉以保持皮膚光滑。夏季出汗多時可增加擦洗次數。
(3)勤按摩。主要是針對受壓及骨突出部位進行按摩。可用手掌輕輕按揉2~3分鍾,再用50%酒精(可用60。白酒兌水代替)或紅花酒(中葯紅花浸泡於酒中)按摩。按摩時將酒劑少量倒人手掌中,擦揉受壓部位,在骨突出部做環狀按摩運動,用力要均勻、輕柔、至酒精全部揮發變干為止。
(4)勤換洗。要常給病人更換衣服,尤其是內衣。病人若有大小便失禁、嘔吐或出汗,應及時擦洗干凈,保持乾燥,更換衣服、被單。
(5)勤整理。經常保持床單平整無皺褶和乾燥,每次翻身後要清掃床上碎屑。
(6)勤檢查。每天早晚各1次檢查病人皮膚,尤其是骨突和受壓部位有無皮膚發紅的早期褥瘡症狀。
長期卧床、手術時間過長及顯著消瘦的病人,肢體接觸處及其他骨骼隆起易受壓處,應墊以海綿墊或棉圈、軟枕、氣圈等,以免受壓。
水腫和肥胖病人不宜用氣圈,但可用軟墊在骨突出部側墊起。
2.注意事項:
翻身時要做到均勻、輕巧、平穩,應將病人身體抬起再挪動位置,不可硬拉以防擦傷皮膚。
不給病人使用掉磁的便盆,以免劃傷皮膚。
對容易發生褥瘡的病人,不可讓他過久地坐在便盆上。
『玖』 家裡老人長期卧床不起,有什麼東西可以防止長褥瘡啊
褥瘡是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障礙或局部磨擦,使皮膚和皮下組織缺血、壞死、潰爛。常發生在長期卧床病人的骨突部位,如臂部、髂部、骶尾部、耳廓、枕骨結節、肩胛部及足跟等處。家庭防護方法有:
一、避免局部長期受壓:應鼓勵和協助卧床病人經常更換體位,一般每2~3小時翻身一次,最長不超過4小時,必要時每小時翻身。在易受壓部位,應墊氣圈、海綿墊或軟枕等。
二、定期檢查、按摩受壓部位。每日早晚用溫水擦浴或按摩一次。若發現受壓部位皮膚發紅,翻身後用紅花酒精(紅花15克加75% 酒精 500毫升浸泡一周)傾倒於手掌中少許,用手掌的大魚際部位向心性進行按摩局部皮膚10~15分鍾。也可以僅用70%酒精或白酒、痱子粉按摩。對酒精過敏者,用熱毛巾敷後塗潤滑劑按摩。
三、保持病人衣服、床單被褥清潔、柔軟平整、乾燥。大小便後應及時沖洗並擦乾,可塗油或用痱子粉等吸潮並減少摩擦,夏天需慎用。
四、增加病人營養,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五、有水泡時,在無菌操作下,刺破水泡或抽吸泡內液體,外塗紫葯水,敷上消毒紗布。
六、破潰面較大,可用0.2%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剪掉壞死組織。保持創面乾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一般用50~100瓦燈泡烤,距離一尺左右,每次烤20分鍾左右,每日1~2次。還可在破潰處塗一層食用白糖,用消毒紗布包敷,能增加局部營養,促進傷口癒合。
褥瘡的家庭護理
褥瘡是由於身體局部組織受壓,造成血液循環障礙,同時皮膚受潮濕、摩擦等物理因素的刺激,抗病力差而導致局部皮膚潰瘍。
老年人的皮膚特點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皮膚彈性減弱,對外界的抵抗力降低,免疫功能下降。在癱瘓及長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中,褥瘡的發病率較高,並且較難治癒。病人一旦發生褥瘡,不但增加痛苦,而且有可能繼發感染引起敗血症而造成死亡。因此,褥瘡重在預防,尤其是老年患者更應加強護理。
首先,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協助其經常翻身。翻身時要避免拖、拉、推的動作,對長期受壓部位如尾骶、足跟等處可用50%的酒精或濕熱毛巾進行局部擦洗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必要時可在骨突處和身體空隙處墊軟墊或橡皮圈,但要避免氣墊性褥瘡的發生,條件允許時,用氣墊床最為適宜。
其次 ,減少外界不良因素對皮膚的刺激。全身皮膚,特別是會陰部要保持清潔、乾燥,必須每天清洗,遇到小便污染要隨時清洗;使用大小便器時要輕拿輕放,便器上放一塊軟布,以防擦破皮膚。
再次,床單要保持清潔、乾燥、平整,衣服及床單必須使用透氣性好的柔軟棉質品。在加強上述護理工作的同時,要根據具體情況,按營養學要求給褥瘡及長期卧床的病人補充所需的熱量,同時要增加水果及蔬菜的攝入,以補充足夠的維生素
希望對你有效。謝謝
『拾』 防止褥瘡有什麼好方法
預防褥瘡有以下方法:
預防的方法是避免局部長期受壓,要定時翻身,最好每2小時至3小時翻身一次。經常按摩受壓部位,必要時用汽墊或海綿墊把受壓部位墊起,特別是骶尾部。在搬動病人時動作要輕快,避免推拉病人。要經常更換床單,保持床單清潔、平整、乾燥。排便後要及時清除大小便,用溫水擦洗避免局部刺激,以防誘發褥瘡。
預防褥瘡的發生關鍵應做到以下幾點:
1.醫護人員應增加責任心。
2.避免局部長期受壓。對肌張力下降、腦出血及深度昏迷者應30~60min翻身1次,肌張力正常者應每2小時翻身1次,若有條件可採用各種醫療器械減輕局部組織壓力或使之交替受壓,如脈沖式氣壓墊、噴氣式醫療氣墊。
3.保持皮膚清潔乾燥。
4.保持床面平坦、清潔、柔軟。
5.改變局部血循環,如可經常用50%酒精按摩局部,然後外塗滑石粉每天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