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老年人 > 農村老人臨終給家人的錢叫什麼

農村老人臨終給家人的錢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02 16:44:28

❶ 同事的親戚死了,我送去死人的錢叫白金是什麼意思

用來紀念逝者而給逝者家屬的錢叫帛金(潮俗稱「紙儀」)。
帛金,源於以前人們生活不富裕,親友家裡發喪,出席喪禮的都會送些數目為單的錢,幫補一下親友辦喪事支出,除了是對死去的人聊表心意,也實實際際地幫助一下在生的人。這筆放在白信封入面的錢是為「帛金」。「帛」是絲織品的總稱,絲織品在古時是貴重物,「財帛」之意就泛指金錢。
潮俗凡親朋舊故逝世,在接到訃告後,即送去輓聯、軸幅、紙鏹等祭悼物品者,均稱為紙儀。近代以來,多改送銀兩、紙幣,幫助喪家辦理喪事。錢額多少不拘,惟應單數,不能雙數。喪家對紙儀均全收後回禮,回禮物品也均單數,有布疋、面巾、糖果等,隆重者或對遠方來者,須宴請,俗稱食炊飯。

給死人親屬的禮金叫什麼我來回答
賀禮或奠禮,都可以叫禮金或禮幣。

同事的親戚死了,我送去死人的錢叫白金是什麼意思我來回答
「送白金」也叫「做白金」或者「隨白金」。
是白事隨份子的份子錢,理論上是給喪事家庭,減輕他們喪葬費用負擔的。

包給死者家屬的錢包怎麼寫我來回答
首先不能用紅包,請用白色信封裝弔唁禮,信封上寫「節哀順變」即可。
怎樣安慰死者家屬
了解死者與家屬的關系。
如果是伴侶 ,那麼就讓家屬出去旅旅遊, 在家裡是回憶最多的地方 ,這個時候盡量避免一下回憶 。
如果是長輩過逝, 孩子需要的是一個可以依靠的地方 ,那麼讓她在家多休息 ,懷念一下長輩 ,基本上孩子對長輩過逝的疼痛 永遠比不上長輩對孩子過逝的疼痛。
如果是晚輩過逝, 那麼長輩最需要的是勸導和安慰 。因為如果是年齡小還好說 ,可以再生 如果是年齡大的話 ,容易想不開。
基本上不管是什麼關系 ,主要是解開家屬心裡的最痛苦的點 ,就是不舍和懷念 ,那麼就告訴他們 ,死者去了一個更好的地方, 還有就是轉移注意力, 人如果總是很壓抑 ,會導致習慣性的壓抑, 最好適時的轉移話題 讓他們開心點。
不過不管怎麼安慰 ,死者不能復生 。家屬還是會有難過的階段 ,這個是不可避免的, 安慰只不過讓他們在這個階段可以稍稍減輕一下痛苦 或者縮短這個階段的時間 。
也請你不要太過要求安慰可以起到的功效, 順其自然的好 ,生離死別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❷ 用來紀念死人而給私人家屬的錢叫什麼

叫帛金,指的是葬禮上送的禮金。

喪禮時送上帛金的金額,通常是在整數以外加上零丁的一元,以零一作結。

例如101元,這與中國人的「長長久久」觀念有關。

按照中國傳統習俗,親友參加喪禮都會收到由亡者家屬送出、內含一元硬幣及糖果的吉儀。

(2)農村老人臨終給家人的錢叫什麼擴展閱讀:

紙儀之所以用「紙」,在於所有祭奠用品皆以紙製作,便於火化。古人認為通過「燒」的方式,會讓冥界收到祭品,故以互送紙儀的形式寄託對逝者的哀思。

而稱楮儀,則來源於「楮」。楮在潮汕地區又稱構樹,也叫榖,樹葉形似桑葉而粗糙,四周可有不規則凹缺;樹皮富含纖維質,可造紙。

因為楮樹皮可造紙,故「楮」也作為「紙」的代稱。

也許先人為了避忌,把紙儀代稱為楮儀。

❸ 葬禮的禮金叫什麼

葬禮的禮金叫挽金,或者叫禮錢。各地的風俗不一樣,叫法說法都不一樣。在東北的多數農村喜事白事都是一樣叫法,就叫隨禮錢。

一般來說:親戚拿的錢叫「折儀」也稱「儀禮」。朋友或鄉親送的錢稱「紙禮」、帛金,俗稱白包。

按照中國傳統習俗,親友參加喪禮都會收到由亡者家屬送出、內含一元硬幣及糖果的吉儀。 一旦親友送出的帛金是整數,扣除吉儀內的一元,尾數便為九,導致喪事「長長久久」不吉利之意。

因此,便要特別在帛金內加入一元,以便扣除吉儀內的一元後,不會以九字作結。

此外尾數一元也可取其單數,免得「壞事成雙」。避免偶數是因為「雙」與「傷」是諧音,有「傷心」的意思。

❹ 葬禮給錢叫什麼

喪事上給與已亡家屬的錢不能叫做禮金,可以叫做挽金,但是最正規、最禮貌的叫法是:帛金,拼音為bó jīn。

帛金指的是葬禮上送的禮金。源於以前人們生活不富裕,親友家裡發喪,出席喪禮的都會送些數目為單的錢,幫補一下親友辦喪事支出,除了是對死去的人聊表心意,也實實際際地幫助一下在生的人。這筆放在白信封入面的錢是為「帛金」。「帛」是絲織品的總稱,絲織品在古時是貴重物,「財帛」之意就泛指金錢。

弔唁注意事項

親朋友鄰,雖不至於和孝子一樣悲痛,但也要盡量表現得比較哀痛一些。親友前來弔唁的時候,孝子要陪同。比較親近的親友,一般要在靈前正式舉哀哭悼,直至有人勸慰。

如果不是較親近的親友,則可以在靈前燒化幾張紙錢即可。親友前往弔唁時,一般都要攜帶禮品或禮金。禮金用黃色、藍色簽封好,在正中的藍簽上寫上"折祭×元"。"奠敬×元"的字樣。禮品有匾額、輓聯、挽幛、香燭、紙錢等。

❺ 葬禮紅包叫什麼

一般喜事,禮金會統稱為紅包,而葬禮的禮金,則可以叫帛金。

葬禮給錢要用白色紙包裹,一般是寫對逝者悼念詞。如 音容宛在,典範長存,永垂不朽。也有簡單寫個奠字,然後落款。

拓展資料:

葬禮禮儀是各民族傳承下來的一種特殊文化,各個地區差距很大,就是日照相隔數十里的村落,一些講法和做法也不盡相同。對死者的處理方式。主要包括安葬、殯儀、舉哀等。除近現代才出現的非宗教性葬禮外,各種喪葬儀規均與宗教觀念有關。

主要過程有:

小殮:為屍體凈身整容,穿上壽衣。這個步驟要盡早,甚至有時在斷氣之前就進行。因為過幾個小時,由於肌肉細胞死亡,會出現稱為屍僵的四肢僵硬現象,影響穿壽衣。壽衣不能用皮質,因傳統認為這樣死者會轉世成動物。

報喪:正式通知遠近各處的親友死亡時間、情況和葬禮安排。經常有嚴格的形勢和順序規定。

奔喪:親友攜帶禮品、禮金、輓聯、花圈等從外地來參加葬禮。

停靈:又稱暫厝,將屍體在靈堂停放若干天,等待前來奔喪的親友;同時有助於確定死亡而不是昏迷假死。靈堂可為家中房間、臨時搭制的靈棚、或殯儀館的專用房間。靈堂內設悼念條幅、死者遺像、供奉死者的食品(供品)、香、蠟燭、紙錢等。另外,在暫時不能正式安葬死者的情況下,將棺材寄放在寺廟等地,等待未來下葬,也可稱作停靈。

守靈:停靈期間,已在場的親友,特別是死者的晚輩在靈堂輪流守護死者,接受奔喪者的弔唁。在整個葬禮期間,死者親近的晚輩(稱為孝子/孝女)穿不縫邊的白色粗麻布衣服或褂子,腰系草繩或麻繩,腳穿草鞋,稱為孝服。

大殮:當著家屬的面,將死者移入鋪有褥子的棺材,蓋上被子,釘上釘子封棺。富裕的人家可能用內棺和放置隨葬品的外棺兩層。

出殯和下葬:把棺材送到墓地埋葬。出殯開始的標志是孝子將一個瓦盆摔碎,稱為"摔盆兒"。由孝子執"引魂幡"帶隊,有樂隊吹打,沿途散發紙錢到墓地。下葬儀式有風水師協助。

燒七:下葬後,親友每七天去墓地看望並燒紙錢,一共去七次共四十九天。還有類似的叫魂、燒紙錢等活動,稱為"做七"。第四十九天的儀式稱為"斷七",為正式葬禮部分的結束。

五七:北方地區在第三十五天的時候,傳統叫五七,由女兒做一個紙扎葫蘆,並下一碗面,俗稱五七開鎖。民間信仰說死者在五七之前在某一地方鎖著必須,得給死者開鎖,然後死者坐著葫蘆過河江才能去西方極樂世界。

守孝:按儒教的傳統,孝子應該守護在父母墓的周圍三年(每個人在三歲前,基本都不離開父母懷抱,此三年感念父母恩,很多村莊也是這樣產生的),期間避免娛樂、飲酒食肉、夫妻同房等。

牌位:家人用香燭祭品供奉寫有死者名字的牌位。

掃墓:親友於清明節(介之推於這一日去世)期間修理、打掃墓地。

❻ 我奶奶去世了,她留下了一些錢,媽媽她們說不可以花掉,請問長輩去世後留下的錢叫什麼錢

這個呢當然是屬於地方的一種民俗習慣。基本上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我們大家都知道,國家發行人民幣已經到了第五套了。也就是說前面的四套已經不允許再流通了。如果你奶奶留下的是現金。那麼隨著時間和社會的發展,很容易就形成了不會流通的。
這個問題呢你一定要向你的媽媽提醒。當然可以建議了,你的媽媽把你奶奶的這筆錢呢存入銀行。形成一個銀行卡或者存摺。然後呢在採取一種續存的設置。那麼這樣呢就可以保證買來的這筆錢營養的進行了理財的方式。而且這筆錢將來呢會逐步的擴大。
等家庭有一些緊經濟上的壓力,或者有什麼大的事情需要這筆錢的時候。就可以幫助家人解決一些問題。
希望你認真的。
對了,這筆錢呢就叫著發展的希望。因為家中有一些錢了,總不會讓人感到平靜。這是老一輩兒的一種願望,擔心了自己一輩子受苦受窮的。這樣呢,留下錢呢就不會有這種情況發生了。就是一種美好的希望吧。

❼ 有人過世,送的禮金俗稱什麼



有一位朋友問,「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這句話,是過去農村老話,還是現在的農村俗語。我告訴他們說,這句話是現在才流行的農村俗語,是一種與時俱進的做法,並不是現在有一些人所說的「前人留下的習俗」。

朋友又問其中的原因,我告訴朋友說,過去農村只有「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之說,這里紅事和白事,雖然一種要主動邀請或者告知親朋和鄰居,另一種則不需邀請或者告知親朋和鄰居,但是,指的是「人到」,而不是「禮到」。過去農村習俗之中,普遍沒有「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之說。實際上,過去農村普遍的說法是:「人到禮到」。

1、過去農村紅白喜事中的「禮」有哪些?

為了讓現在年輕人,了解過去農村紅白喜事中的「禮」,在講「人到禮到」之前,這里得介紹一下過去農村「送禮」時,禮品的講究。

舊時,農村普通人家,大多比較貧窮,富裕的只是少數人。那時,農村社會屬於典型的農耕社會,農村人過著自足自給的小農經濟經濟模式,商品經濟還不發達。在這種社會背景下,農村人手裡的錢並不多,物資匱乏,家裡的財富大多以「物」的形式保存,比如,糧食、布料、豬肉、雞鴨、蔬菜等。現在五十歲左右,以及五十歲以上,在農村生活過的人,有過這種經歷,應該還記得當年這種紅白喜事之中送禮的方式。因為這種送禮方式,從舊時一直延續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後來才逐漸被貨幣,即「份子錢」取代。

因此,過去農村紅白喜事,所送的「禮」,大多數人都以「物」為主,只有少數人用貨幣。尤其是同村人,更是如此。這里例舉一些過去農村人隨禮,以「物」為主的「禮」。

打三朝酒(滿月酒)。屬於慶賀性喜酒。屬於慶賀類喜酒。通常在未滿月前送禮:嬰兒衣服鞋帽、活雞、雞蛋、豬肉、豬肚、魚類等。一般根據平時個人之間的人情往來,可以只送一樣,也可以送多樣。

生日酒。屬於慶賀性喜酒。村鄰以米(以升為單位,下同)、麵粉、面條(以斤為單位)、麵食等為主。親戚,米、面、糖、布料(送布料一般是嫡親,或者關系親密的人)。做壽送對聯、匾額、壽帳(其實就是布料)等。

建房酒。屬於幫扶、慶賀性喜酒。通常有幫工,送建築材料、糧食、蔬菜等,可在建房的時候送,在新房屋落成典禮辦酒時就不再另外備禮。

嫁女喜酒。屬於送別性紀念性喜酒以送嫁妝中的物品為主。通常在女子出嫁准備階段(即男方報明結婚日子時)認領,辦出嫁酒時送來,有被褥類(出嫁女子衣服除外,由男方置辦)、傢具類、生活用品類、鞭炮若干,可以是一件較大的,也可是幾件較小的。

結婚喜酒。慶賀性喜酒。村鄰以米、麵粉、面條、麵食、布料(通常關系親密)等為主。娘舅及其他親戚以禮金為主、還有糧食(以擔為單位)、對聯匾額(可做可不做)。

喪酒。屬於幫扶性白事。村鄰以米、麵粉、面條、麵食、新鮮豆腐、布料等,另送一刀紙(農村對燒紙的傳統計量)、鞭炮若干、蔬菜若干,義務幫忙除外。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地方不同,習俗有別,各地在紅白喜事來往隨禮,送禮的禮品可以不太一樣。而時代不同,各地送禮的禮品也在不斷發展變化。到今天的農村,人們紅白喜事的來往隨禮,大多變成以送「份子錢」為主,送物的已經很少了。

2、什麼是「人到禮到」?

「人到禮到」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只要客人來了,不管禮金和禮物帶了多少,哪怕客人是空著手來,也表明客人對紅白喜事舉辦人的尊重,給足了主人的面子,就是給主人最好的「禮」。

過去農村人情之間的你來我往,普遍比較講究的是人是否到場,講的是紅白喜事中的人氣,並不看重來的客人帶來了多少禮金和禮物。客人到了,村裡的左鄰右舍都能看到,哪怕是客人的禮物帶得再少,人們也不會有什麼說法。人不到禮到了,村裡的左鄰右舍看不到,就會問,某某親戚為什麼沒有來呢?容易引起別人的種種猜疑,是不是與這家親戚鬧矛盾,關系處理得不好,親戚不來往了。

在這方面,農村人情來往之中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老話:「長短是根棍,多少是個禮」。意思是說,長的棍棒也是棍棒,短的棍棒也是棍棒,同樣的道理,不管客人到家裡來帶了多少禮物,帶得多也是一種「禮信」的表示,帶得少也是一種「禮信」的表示。

「禮信」,很多農村通俗的說法,也被看成是方言俚語,通常理解為禮節性的禮物,比如一包糖、一塊肉、一隻雞,幾個雞蛋或鴨蛋等,不論多少,大小和輕重,只要有所表示,就是「禮信」。「禮」和「信」合在一起為「禮信」,講的就是親戚朋友之間相互禮敬和信義,重點又落在信義上。

農村人情往來,是相互的,俗語說:「人情是把鋸,你來我去」,用文雅一點的話說,就是禮尚往來,這也就是農村所說的「講禮信」。如果這次你家有紅白喜事,只帶禮去,人不到場,那下次他家有紅白喜事,你也可以人不去,只捎禮過去。這樣,親戚間的往來,就失去了人情味,只有「禮」(錢財關系),而沒有「敬」,更失去了「信義」,完全變成了一種放債與收賬的關系。

因此,「人到禮到」,在農村,人們又說成是「人到禮信到」。這裡面的意思就更加明顯了,說明「人到
」比讓別人捎禮物的更重要。

比如說,一個人結婚,上門給娘舅下了請帖,結果娘舅均以有事沒空為由,只請了禮過來,娘舅一個也沒有來,這種情況,不僅外甥沒面子,自己的父母更沒面子。在過去農村,娘舅是所有來客之中,最尊貴的客人。「娘大舅大」,娘舅是別人不能替代的客人。農村辦喪事也同樣如此。

為了讓讀者多了解過去農村民俗,這里順便將過去農村紅白喜事習俗知識拓展一下。

事實上,「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這句話,在農村,「紅事不請不到」通常指娘舅那邊的親戚,按照過去農村規矩,嫁女要「接」(即上門去告訴他們,通常不下請貼),結婚要「請」(即下請帖),生日、建房、進火等喜事要報信(不下請貼)。其他村鄰,除了幫忙的要上門請外,吃喜酒的人是不用請,自己上門來,有的地方俗稱「趕酒」、「吃喜酒」。

「白事不請自來」是指村鄰。通常來說,老人過了,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殊信號。比如有的地方,老人去世後要放三個大鞭炮,俗稱報喪炮,或死人炮,有這種習俗的地方,春節拜年是不允許放大鞭炮的;有的地方老人去世後,要敲三聲鑼(或者鍾、鼓之類),叫喪鑼,有這種習俗的地方,通常把「打鑼」比喻為做事失敗和某事完蛋了。村裡人不用請,大家都自覺來幫忙,這就是過去農村俗語說的「一家有喪,全村有喪」,意思是說,村裡一家人有了喪事,就等於是全村人的喪事,是大家的事,俗稱為「眾人眾事」。

但是,娘舅那邊的親戚則需要去「請」,農村俗稱報喪。由孝子中的長子披麻戴孝、帶著米和酒肉到娘舅家去報喪。通常來說,只報給親娘舅,娘舅一邊告訴其他親戚,一邊到喪家去見死者最後一面,俗稱為「看活」,或者「看生」(意思是看望和安慰活著的親人),然後回去,再召集那邊的親戚來參加葬禮。

從上面的習俗我們可以看出,過去農村,人們更看重的是「人到」,人到即「禮到」。如果僅僅只是捎個禮,就算是「禮到」了,還是有失禮數,即使收了禮,心裡也不高興。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不管是紅事白事,人不到,只送禮,一般不會接受。

3、為什麼說「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是當代俗語?

過去農村,由於人們絕大多數的人從事農業生產,住居在村裡,即便是臨時有急事,不能去參加親戚朋友的紅白喜事,還可以讓家裡的其他人前往。只要是家裡有人去了,就算是「人到禮到」。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農村大量的人員開始離開土地和村莊,到外國經商或者務工,分布在全國各地比較發達的城市,至少也到縣城或市級城市,留在村裡的人越來越少,大部分人全家都外出,包括小孩讀書也在外地學校。這種農村人口的大流動,也讓原有的一些農村習俗發生了變化。農村人情往來就是其中的一種。

在這種背景下,農村親戚比較多,這些親戚之中的紅喜事,一年少也有幾次,多則有十多次。離家鄉這么遠,或者離親戚那麼遠(有的全家住在外地城市),來去一趟不容易,花在路上的時間和路費也不少。再說,不管是經商還是務工,都很難脫身。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捎禮(通迅還不太發達的時期),到後來,網上支付方式的發展,「份子錢」的轉收就更加便捷了。除了一些必須親自參加的紅喜事外,對於一般的紅喜事,大多數人都採用了這種方式。這種做法成了習慣,人們也就能夠理解,也就沒有什麼可見怪的了。這就是「紅事禮到人不怪」的意思。

農村白事與紅喜事就不一樣,現在本來在農村的人就少,需要的是有人來參加。如果一個村的人,在老人去世後,所有在外的人都不回家,就一些老人在家,喪事就無法辦了。對於農村來說,每個兒女都有老人,每個人都會變老,每個家庭的將來都會有這么一回事。現在別人家老人去世,你一家人不去參加,將來你家有同樣的事,別人同人也不會來參加。人情來往是相互的,村裡人相互幫忙也是相互的,農村沒有萬事不求人的人。

也就因為如此,現在很多農村,自發制定了一些講鄉情的規矩。比如,有一些村民間規定,村裡老人扶柩、打金井等事,按照勞動力排班,輪到誰就由誰上,如果確實沒時間,就由這勞動力負責請人來做。

當然,也有一些農村,辦喪事市場化,有專門的隊伍,一條龍服務,但是,參加坐夜守靈傳統不可能市場化,還是需要有人來參加。這也就是「白事禮到人不收」原因,錢不可能代表一切,更不能代替鄉情和親情。

總而言之,農村民俗是長動不息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但是,過去農村的習俗就是過去的習俗,現在新出現的習俗就是現在的習俗,只有多了解農村過去習俗,才不至於張冠李戴。

❽ 村老人去世,親戚們交給死者家人的錢叫什麼錢ppp

帛金,源於以前人們生活不富裕,親友家裡發喪,出席喪禮的都會回送些數目為單的錢,答幫補一下親友辦喪事支出,除了是對死去的人聊表心意,也實實際際地幫助一下在生的人。這筆放在白信封入面的錢是為「帛金」。「帛」是絲織品的總稱,絲織品在古時是貴重物,「財帛」之意就泛指金錢。
帛金尾數一元的傳統
喪禮時送上帛金的金額,通常是在整數以外加上零丁的一元,以零一作結,例如101元,這與中國人的「長長久久」觀念有關。按照中國傳統習俗,親友參加喪禮都會收到由亡者家屬送出、內含一元硬幣及糖果的吉儀。 一旦親友送出的帛金是整數,扣除吉儀內的一元,尾數便為九,導致喪事「長長久久」不吉利之意。因此,便要特別在帛金內加入一元,以便扣除吉儀內的一元後,不會以九字作結。
此外尾數一元也可取其單數,免得「壞事成雙」。避免偶數是因為「雙」與「傷」是諧音,有「傷心」的意思。
尾數一元也可能是取其廣東話的諧音,「一單過」即沒有下次的意思。
也有說法是取其普通話「一」的偕音,與「依靠」的「依」相似,意喻使傷心的親友有所依(一)靠。

❾ 朋友家老人去世 要拿錢給他 這錢叫什麼

朋友家老人去世,一般會送點錢,可以用白信封裝錢、或用白紙包錢,上寫「奠儀」,意思是送給喪家用於祭奠的財物。按照現在的說法,也可叫做「慰問金」。

❿ 去世隨禮的禮金叫什麼

葬禮的禮金叫帛金。

喪禮時送上帛金的金額,通常是在整數以外加上零丁的一元,以零一作結,例如101元。按照中國傳統習俗,親友參加喪禮都會收到由亡者家屬送出、內含一元硬幣及糖果的吉儀。 一旦親友送出的帛金是整數,扣除吉儀內的一元,尾數便為九,導致喪事「長長久久」不吉利之意。

因此,便要特別在帛金內加入一元,以便扣除吉儀內的一元後,不會以九字作結。此外尾數一元也可取其單數,免得「壞事成雙」。避免偶數是因為「雙」與「傷」是諧音,有「傷心」的意思。

注意事項:

1、服裝要穿深色一些,比如黑色或者深藍色。

2、不要穿顏色鮮艷的衣服,而且不要打扮得花枝招展,不要塗抹口紅。

3、最好不要佩戴首飾,如果想要佩戴首飾的話,則應該戴一些顏色暗樸素些的首飾。

4、不要戴鮮艷的首飾,比如黃金等。

閱讀全文

與農村老人臨終給家人的錢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夢見健在的外婆老年痴呆 瀏覽:356
養老金增加補幾個月 瀏覽:859
做孕前體檢要多少錢啊 瀏覽:26
孝敬憲皇後冊封拜泰山 瀏覽:708
怎麼看社保退休能拿多少錢 瀏覽:582
盆栽長壽花用什麼盆栽好看 瀏覽:884
老人說不出來話來是怎麼回事 瀏覽:31
黑龍江省教師退休工資怎麼算 瀏覽:634
濟南養老機構明細表 瀏覽:383
被父母逼著相親你怎麼辦 瀏覽:702
50歲多吃什麼長壽 瀏覽:787
離異的父母該怎麼擺脫 瀏覽:981
50歲生孩子可以母乳喂養嗎 瀏覽:225
退休年齡西寧 瀏覽:271
徵兵體檢需要帶什麼東西嗎 瀏覽:391
辭職了養老保險金怎麼辦 瀏覽:171
老年痴呆症全國哪個醫院治療最好 瀏覽:958
老年人嘴澀吃什麼葯 瀏覽:448
父母喜歡拍照買什麼手機好 瀏覽:51
什麼2b院校可以培養老師 瀏覽: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