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給老人上墳的五七是什麼時候
人亡後第三十五天叫「五七」,一百天叫「百日」,屆時孝家都要到墳上祭祀,通常做「五七」、「百日」墳時,前者提前,後者延後,謂之「長百日短五七」。周村多是於半夜三更上墳祭祀。上「五七墳」時,死者親屬要帶著金銀山、搖錢樹、聚寶盆等紙扎和供品祭祀。
據地方傳說:「五七」這天,是死者所有祭祀活動的結尾,這一天閻王殿的五閻王要來最後考察死者是進地獄受罪,還是脫胎再轉輪回。這五閻王非常嚴厲,鐵面無私,唯一的軟肋是他做人時沒有女兒,所以對於有女兒的人就一般寬容一些,如果在他最後審核時聽見死者女兒的慟哭,他就馬馬虎虎,放死者一馬了。所以,「五七」日,有閨女的死者,閨女就有清晨在墳頭大哭的習俗。
五七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不要提前或推後具體細節看地方習俗
『貳』 老人去世五七怎麼過
人從死開始就為一天,比如今天老人不在了,那麼今天就算第一天,隔夜就算第二天,每7天算一個「七」。
一般是頭七出殯[老人在家要放整7天,特殊情況提前或推後都行,但要讓陰陽先生看過才能決定],意思是紀念媽媽生下我們以後,7天就要自己動手幹家務了。一般二七沒有什麼講究,到了三七家裡人要聚在一起懷念老人的功德。到四七不過。
到了五七,也就是5*7=35天,也就是我們生下來已經到「滿月」了,這也是要大家聚在一起好好過的。六七不過。七七到後,大家要到墳地里大哭一場,因為七七以過,我們的服喪期就滿了,就不需要在過什麼「七」忌日了。七七過後再過就是百日忌和周年忌日。
『叄』 請問老人去世燒五七紙必須是第35天嗎是不是要提前幾天請知道的人幫幫我謝謝。。
那個就是說地方不一樣,但是說在我們的這個家鄉東北的這有一個地方是常州年端午期,也就是說嗯去世的人本身會抽取一天,而且他有幾個兒子再出去幾天是這樣的,也就是說如果說他有兩個兒子,那麼也就去了他本人一天,再去掉兩個兒子各一天,那他就在三十二天燒。但是地方不一樣。
『肆』 農村老人去世有哪些習俗「三七」、「五七」、「一百天」嗎
農村老人去世前,召集親人見最後一面
在我們這里,方圓十幾里的地方,都會是在有老人去世之前,都會把本家的親人召集過來,見最後一面。這樣在老人去世後,也好有個人幫忙,不至於出現手忙腳亂的情況。
請總理
到了傍晚的時候,去世老人的兒子就會把本家人和總理、做飯的都請去飯店吃飯。這樣老人去世的事情也就告一段落。
三七、五七、一百天在我們這里,不但有三七、五七、一百天,還有二七、四七、六七隻說。那什麼七呢?也就是從老人去世的那天算起,到第一個七天的時候就叫一七。我們這里還有「死人不犯七,活人沒飯吃」的說法,意思是人死以後,燒紙的時候,都要有一個是有七的,但是又不要有五七,因為老人們說,每個七都是一個閻王,而五閻王是最厲害的,因此不能讓去世老人遇到五閻王。因此都會避開五七的時候,正好有個七。
再有我們這里還有單七的時候,男女都可以去上墳,而雙七的時候,只有男人去上墳的說法。
『伍』 五七日子怎麼算
五七日子就是死後的第三十五天。
據《中有聞教得度大法》,一般人真正死後,是從三天半或四天後才開始計算的。不是臨床死亡立即開始計時的。去世後的當天起算,分為七個周期,分別為頭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和尾七。所以在這個期間,就是由血親的子女(如無則家屬,親戚及旁人等都可以)持誦《地藏經》一至七遍。
(5)老人一般五七多少天擴展閱讀:
五七日子的來歷:
按照傳統,人死了之後的紀念儀式是很有講究的。剛死的時候是做七——就是從剛死的那天算起,每隔七天做一次祭奠,頭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斷七。之後就是百日,周年,三年,十年……漸漸的拉長距離,再大的哀傷也該漸漸的淡了。
這些之中,五七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說死了的人會在這一天回家,最後看看他的家人,然後去投胎,或是去陰司居住。為什麼選死了後的第三十五天呢,我們鄉下有這樣的說法:一開始魂靈渾渾噩噩的;
沒有離開身體,也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死了,等過了一個月,他想起來卻發現身體里的骨頭都松開了,再也起不來的時候,終於真正意識到自己是真的死了,於是那個魂靈長嘆一聲,爬出墳墓,來和家人做最後的告別。
『陸』 緊急! 人過世後的「五七」怎麼算
你說的「五七」,是指「過七」,從老人死亡之日算起,每七天作一個祭奠的日期,也叫「燒七」。第一個七天叫「頭七」,第二個七天叫「二七」,以此類推,直到七七四十九天的最後一天稱為「盡七」。燒七時,孝子們要到墓前焚燒冥紙冥錢,慟哭哀悼。這是小祭。 死者亡故後第100天,孝子要上墳燒化冥紙冥錢,或將死者亡靈請回家中祭奠,叫做過「百日」。 之後每年過周年。周年分頭周年、二周年和三周年。頭周年、二周年皆為小祭,只是頭周年規模稍大一些,但均只限於本家和出嫁的女兒等極近的親屬之間。屆時,主家將亡靈請回家中,設立靈位,焚化紙錢,以表紀念。三周年最為隆重,一般都要過大事,搭設祭棚,請鼓樂手、陰陽班子打醮念經、呈獻紙活、花圈等。在過去,家中有長者亡故時,子孫三年內不準身著綵衣,不行娛樂,不能酗酒,不許歡笑,表示有重孝在身,待三年孝滿後方可恢復正常。現時,除三年內本家不貼紅對聯外,其他多不講究。 所以你外婆的「五七」,是從5月25日開始算起,第35天,也就是6月28日。
『柒』 下葬的時候三期和五期各是多少天
你好!給你糾正一下,不是「三期」、「五期」,而是「三七」、「五七」,是指滿三個星期, 或五個星期,即去世日算起的第21天是「三七」,第35天是「五七」。
老人傳說,人死後,三十五天內靈魂不會消失,捨不得離開家,會一直保護著家,直到三十五天那天,看到子孫後代披麻戴孝的來到自己的墳前,才會意識到自己已經不屬於這個世界了,才會到另外一個世界。北方傳統的燒五七的方式:五七的日期在喪禮的那天由主事的村裡德高望重的老人宣布,親戚朋友到了五七的日期,自行祭奠,不會另行通知。
『捌』 請問,頭七,三七,五七指的都是去世之後的幾天
七指的是從去世那天算,頭期是第七天,三七是21天,五七是35天。希望採納。
『玖』 老人老了怎麼算日子五七百日
老人死了有七個七。一個7是七天。五七是35天。拜日就是從死的那天算。100天。就是百日。
『拾』 老人去世五七怎麼算
老人去世一個星期為一七,也稱頭七,其次是二七,這兩七相對重要,三七,四七,五七,依此類推,一共是三十五天,新時代人都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