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滿族 撞肩禮怎麼行禮
兩男子相見時相互正對面,前者先問候:喜拜他貨哪?(您悠閑啊?),後者回答:恩呢、拜他哈(是啊,悠閑)。
然後雙方整理衣服,雙方同時上前,左腿同時跨出一步使雙方身體交錯,先由一方左肩碰另一方右肩(輕輕擦一下)。然後左腿收回,換右腿跨出一步,再由一方右肩碰另一方左肩。禮畢,雙方歸位接著寒暄,或者主人請客人入坐。
有時候,為表示熱情雙方在撞肩的同時還會雙手環抱肘部,一般因禮節程度而定。
注意,女性不行撞肩禮。
B. 結婚要有什麼禮儀程序
婚禮主持流程及司儀主持詞
一、婚禮開始。
尊敬的各位朋友,各位來賓,大家中午好!陽光明媚,歌聲飛揚,歡聲笑語,天降吉祥,在這春風盪漾、生機勃發、大吉大利的日子裡,在這天地之合的喜慶之時,我們喜酒相逢, 相聚在這XXXX大酒店,歡聚在這鮮花簇擁、喜慶濃郁的宴會大廳,共同為XXX先生和XXX小姐舉行新婚禮宴。我十分榮幸地接受新郎新娘的重託為這對新人擔任今天禮宴的司儀,我叫徐有林,大家就叫我小徐好了。
首先我代表兩位新人向參加今天禮宴的所有來賓和親朋好友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和最衷心的感謝,同時,對給予今天的婚禮儀式以大力支持和費心操辦的各位師傅、先生、小姐和為今天婚禮儀式提供熱情服務的攝像師、照相師、司機師傅以及其他各位朋友表示最誠致的謝意!希望大家今天能夠過得開心,過得愉快,並留下一個特別美好的記憶。 好,朋友們,讓我們把所有的目光集中在幸福之門,共同進入幸福時光倒計時,654321,我宣布兩位新人的結婚盛典正式開始,奏樂,有請新人入場!。(鳴炮!噴金灑彩)
二、新郎新娘入席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來共枕眠。人生是花,愛就是花的蜜,當愛情瓜熟蒂落,男女雙方通過合法途徑結為夫妻的時候,每個人生命中最動人的一幕就開始了。看!身披著潔白的婚紗,手捧著美麗的鮮花, 沐浴在幸福甜蜜之中的新人在庄嚴的婚禮進行曲當中心貼著心、手牽著手,面帶著微笑向我們款步走來。朋友們,讓我們衷心的為他們祝福,為他們祈禱,為他們歡呼,為他們喝彩,為了他們完美的結合,讓我們再一次熱情鼓掌,祝福他們美好的未來!
三、介紹新人情況
此時,宴會大廳賓客盈門,高朋滿座,新朋老友歡聲笑語,喜氣洋洋,一對新人心心相印,全體嘉賓沉浸於對美好的期盼和無比的喜悅之中。我想用十個字來表達一下此時此刻的歡樂場景:一對新人立堂前、兩心相映似密甜、三生有幸結良緣、四方親朋來得全、五福臨門合家歡、六六大順慶團圓、七星高照全家福、八仙過海來祝願、九九相依又相伴、十分美好到百年
下面我簡單的介紹一下今天新郎新娘。站在邊的這位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這位小姐就是今天的新娘XXX 小姐,向前一步走讓大家來認識一下。今天的新娘子不但人長得漂亮,而且很有才幹,自己開了一個批發部當老闆,真所謂翹首望,看新娘,美妙佳人,人人嚮往,溫柔賢慧,落落大方,要說漂亮勝似仙女,要說才幹賽過五彩金鳳凰。
介紹完新娘我們看新郎,新郎就在新娘旁,站在新娘旁邊的這位美滋滋樂顛顛的小夥子就是咱們今天的新郎XXX先生,向前一步,讓大家來認識一下,好,看新郎,也漂亮:英俊瀟灑,相貌堂堂,濃眉大眼,落落大方。這正是天生的一對,地造的一雙,花好月又圓,地久天更長!
四、愛的宣誓
接下來我要代表大家問他們倆一個問題:請問XXX先生,您願意娶您身邊XXX小姐為您的妻子嗎?(願意)請給點掌聲再來一次!無論是貧*與富貴直到永遠嗎?(永遠)那麼好請問比XXX小姐:您願意嫁給XXX先生為你的丈夫嗎?(願意)無論貧*與富貴直到永遠嗎?(永遠)
五、交換結婚信物鑽戒
心與心的交換,愛與愛的交融,交織出今天這么一個美好的誓言,為了永遠記住這一天,銘記這一刻,我們兩位新人將互換婚戒,以表示他們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好,請伴娘端上婚戒。 交換婚戒進行時---司儀:婚戒是有情人之間示愛的信物,這兩顆小小的同心圓將兩個人的兩顆心緊緊的聯系在一起,朋友們,讓我們由衷的祝願兩位新人,祝願他們倆愛情恆久遠,兩心永相伴。
六、行結婚大禮
簡單式:剛才是西式的,現在來個傳統的中國行大禮。夫妻三拜來上為天下為地。一拜天地。感謝天賜良緣地結連理。二拜父母感謝父母養育之恩。三夫妻對拜。一定要頭碰著頭。象徵著新人相親相愛白頭到老。
復雜式:拜天地:一鞠躬,天賜良緣;再鞠躬,地結連理;三鞠躬天天荒地老:新郎新娘請聽清,水有源,樹有根,兒女不忘養育恩,有道是當年幼兒已長大,漂亮的媳婦娶到家,新郎新娘拜高堂,共同孝敬爸和媽。二位新人拜高堂,。
二拜高堂:一鞠躬,喜成新家,別忘爹媽;再鞠躬,養育之恩,終身報答;三鞠躬,祝父母大人福如東海,健康長壽。有這樣一句話「若說無緣,緣何相遇,若說有緣,緣定今生。」
下面夫妻對拜。二位新人呀,這不能夫妻對拜兒戲,這里有講究,一是講究鞠躬幅度深,二是愛心就越長,咱們這樣,在二位新人對拜的時候,咱們大夥報以熱烈的掌聲,咱們的掌聲不斷,他倆不許起來,在這鞠著。 這樣,大夥聽我指揮,我手往上走,咱們掌聲就起,我手往下,掌聲就停,好嗎?咱們配合一下,二位新人,我說的你們聽明白了嗎?新郎,你聽明白了嗎?你呢?新娘子?好,一對新人聽口令,一鞠躬,這一拜,要牢記,勝過桃園三結義,相依相伴永不棄;再鞠躬,這一拜要記住,結婚後幸福生活靠努力;三鞠躬,這一拜,不能忘,孝敬親人高風尚,相敬如賓別打仗。
現在,向全體來賓三鞠躬:一鞠躬,中間的朋友,再鞠躬,這邊的朋友,三鞠躬!朋友們,掌聲代表回敬啊!好,謝謝。 一鞠躬,感謝各位領導對自己的關心、幫助和培養,對給予他們家庭以深切關懷的親友,工作生活中給予幫助的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再鞠躬,謝謝朋友們來賀喜,永遠把這美好的光景和大家的深情厚意保留再自己的記憶里;三鞠躬,衷心祝願各位領導和全體來賓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合家幸福、萬事如意、心想事成、愛情甜蜜。
七、新人發言
行過大禮之後,在中國來說,你們就是合法的夫妻了,我想你們此時此刻的心情一定無比的激動,也一定有很多話想和大家說,下面請新郎代表你們幸福的小兩口和大家說兩句婚禮新郎致辭。
八、長輩致詞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在今天這個大喜日子裡,我想從心裏面感到高興和幸福的不光是我們的新人,其實最高興的應該是兩位新人的父母了。父母辛辛苦苦把你們養大、教育你們、培養你們,費了很多的心血,從今天開始,總算可以松一口氣,因為你們長大成人、成家立業了下面我掌聲請出新人父母代表,新娘的父親經XXX先生上台致詞
九、證婚人致證婚詞
今天我們很榮幸繳請到了(單位、職務和名字)先生到場,參加新人的婚禮。並擔當今天這對新人的證婚人,下面以熱烈的掌聲請出(名字)先生致證婚詞。
十、愛的表達采訪新郎新娘表演節目
我想此時此刻新郎新娘的心情一定是無法形容。那麼就讓我們來采訪一下他們。請問你們今天的心情激動不激動?「激動」高不高興?「高興」那你們倆誰發個言表達一下此時此刻的心情?說說激動,想想感動,最好還是來點行動。下面我們請新郎新娘來點婚禮游戲好不好。(有緣千里來相會――求婚小品(愛的表達)――娶媳婦――鳴禮炮―筷子扎氣球接吻―接香火――接孩子―心心相印―七子登科)
十一、切婚禮蛋糕
在這喜慶的日子裡,新郎和新娘將共同切開一個潔白的百年好合婚禮大蛋糕,這象徵著他們對愛情永恆的宣誓和為未來美好新生活剪綵。切蛋糕進行中--司儀:潔白芬芳的蛋糕,香甜美美,也預祝他們今後的生活甜甜美美,蛋糕的每一層都是圓的,象徵著團團圓圓,蛋糕的每一層都是圓的,象徵著團團圓圓,如同芝麻開花--節節高。
十二、開啟香檳
接下來有請新郎新娘開啟幸福的香檳酒來慶祝今天這特別的日子。香檳香檳,夫妻相敬如賓。晶瑩剔透的水晶杯塔,他預示著你們的愛情牢不可摧,甜密的香檳源源流入杯中象徵著他們的愛情地久天長,一杯杯滿滿的香檳美酒象徵著他們的生活幸福美滿。五層水晶杯塔代表著他們:一生一世,兩心相印,三羊開泰,四季平安。五子登科。
十三、喝交杯酒
共同舉杯喝了這杯酒,今生今世不分手,喝了這杯酒,來生還要一起走。喝了這杯酒,幸福美滿全都有! 喝了這杯酒,難忘時刻心中留! 喝了這杯酒,夫妻恩愛到白頭!
十四、燭光儀式
今天的婚慶禮宴將藉助燭火這一形式特別為兩位新人祝福,祝福他們永恆的愛情綿延不斷,前程似錦,一片光明。這點蠟燭有兩重意義,一是蠟燭有得香火之意,二是代表小兩口前程光明日子好。有請新郎新娘續香火。 點蠟燭過程中--司儀:真誠的燭光輝映著甜美含笑的臉龐,交織著一個不滅的希望;愛不是稍縱即逝的閃電,而是雄雄燃燒的火焰,它照耀著新人的現在,也將照耀著他們的未來。讓我們共同分享這份喜悅和幸福,也同時送上新人對各位的謝意和祝福。
十五、全家福合影
各位朋友,各位來賓,為了讓幸福的時光留下永恆的記憶,下面有請我們的雙方父母上台合影。一個小家庭將兩個大家庭緊緊地合在了一起,看多幸福的一家呀。
十六、司儀婚禮賀詞
領導的關懷,朋友的深情,美麗的鮮花,醉人的美酒,一張張笑臉,一聲聲祝願,都在向一對新人表達一個共同的心聲,志同道合,結成一對幸福的伴侶,並肩前進,獻出兩顆火熱的紅心。我們真誠祝福有情人終成眷屬,我們由衷的祝福好人一生平安,我們熱切的呼喚愛情的春天常駐,我們真誠地祈盼美好的明天。
接下來婚宴既將開始,那麼在開局之前呢送我們在座的所有來賓一副對聯。上聯是:吃,吃盡天下美味不要浪費,下聯是:喝,喝盡人間美酒不要喝醉,橫批是趙本山的一句至理名言:吃好喝好!最後呢也祝願我們在場的所有來賓所有的朋友們一帆風順,雙喜臨門,三羊開泰,四季發財,五福臨門,六六大順,七星高照,八方進寶,九九安康,十全十美,百事可樂、千事吉祥,萬事如意。結婚典禮到此結束。(噴金灑彩)
C. 結婚一般有哪些禮節
一、結婚當天禮儀有哪些
1、上下婚車
記住從頭部開始微微向下低,避免頭飾或頭紗撞到車門框上破壞頭型效果。再稍微彎腰,小心翼翼地坐進去~新娘出嫁是眾人關注的焦點,萬不可毛手毛腳,慌慌張張!有些地方有習俗新娘上車或者是下車是由新郎抱著上下的,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要慢!要穩!不然和新郎一並摔倒實在是太過尷尬。
2、戶外行走
出門建議選擇輕便的婚紗或者中式嫁衣為出門禮服,因為這樣會便於新娘行走。當新娘自己拖著裙子走的時候,最優美的動作是輕輕提起婚紗的前中部,但不要提的過高,以不影響走路而露出腳尖為宜,注意事項:一定不要駝背!下台階時,應在新郎的協助下慢慢走,千萬不要出現新娘摔倒的事情。
3、新娘入場
不管你是在哪裡候場,都一定記得讓伴娘或督導記得時刻為你整理裙擺!特別是選擇大拖尾的新娘!一個沒有褶皺的裙擺會讓你的氣質加分不少!入場的時間事先和主持人約定的好,督導會提醒你不用心急。
D. 其他會面禮是什麼
在國內外交往中,除握手之外,其它會面禮也是常見的,對此,應掌握不同地位、不同情景下的使用習俗。如此才能得體、恰當。
點頭禮
點頭禮又叫頷首禮。它所適用的情況主要有:遇到熟人,在會場、劇院、歌廳、舞廳等不宜交談之處,在同一場合碰上已多次見面者,遇上多人而又無法一一問候時。行點頭禮時,應該不戴帽子。具體做法是頭部向下輕輕一點,同時面帶笑容,不要反復點頭不止,也不必點頭的幅度過大。
舉手禮
行舉手禮的場合,和行點頭禮的場合大致相似,它最適合向距離較遠的熟人打招呼。行舉手禮的做法是:右臂向前方伸直,右手掌心,向著對方,其他四指並齊、拇指叉開,輕輕向左右擺動一兩下。手不要上下擺動,也不要在手部擺動時用手背朝向對方。
注目禮
注目禮的具體做法,是起身立正,抬頭挺胸,雙手自然下垂或貼放於身體兩側,笑容莊重嚴肅,雙目正視於被行禮對象,或隨之緩緩移動。
脫帽禮
戴著帽子的人,在進入他人居所,路遇熟人,與人交談、握手或行其他會面禮,進入娛樂場所,升降國旗,演奏國歌等情況下,要主動地摘下自己的帽子。女士在社交場合可以不脫帽子。
拱手禮
拱手禮,是我國民間傳統的會面禮。現在它所適用的情況,主要是過年時舉行團拜活動,向長輩祝壽,向友人恭喜結婚、生子、晉升、喬遷,向親朋好友表示無比感謝,以及與海外華人初次見面時表示久仰大名。
拱手禮的行禮方式:起身站立、上身挺直、兩臂前伸,雙手在胸前高舉抱拳,自上而下,或者自內而外,有節奏地晃動兩下。
合十禮
就是雙手十指相合為禮。具體做法是,雙掌十指在胸前相對合,五指並攏向上,掌尖與鼻尖基本持平,手掌向外側傾斜,雙腿立定筆直站立,上身微欠低頭。行禮時,合十的雙手舉得越高,越體現出對對方的尊重,但原則上不可高於額頭。
行合十禮時,可以口頌祝詞,或問候對方。也可以面含微笑,但不應該手舞足蹈,反復點頭。在東南亞、南亞信奉佛教的地區以及我國傣族聚居區,合十禮普遍使用。
鞠躬禮
鞠躬禮目前在國內主要適用於向他人表示感謝,領獎或講演之後,演員謝幕,舉行婚禮或參加追悼活動等。
行鞠躬禮時,應脫帽立正,雙目凝視受禮者,然後上身彎腰前傾。男士雙手應貼放在身體兩側褲線處,女士的雙手下垂搭放在腹前。下彎的幅度越大,所表示的敬重程度就越大。鞠躬的次數,喜慶的場合下,不要鞠躬三次。一般追悼活動時才用三鞠躬的禮儀。在日本、韓國、朝鮮,鞠躬禮應用十分廣泛。
擁抱禮
在西方,特別是在歐美國家,擁抱禮是十分常見的見面禮和道別禮。在人們表示慰問、祝賀、欣喜時,擁抱禮也十分常用。
正規的擁抱禮,講究兩人正面而對站立,各自舉起右臂,將右手搭在對方左肩後面;左臂下垂,左手扶住對方右腰後側。首先各向對方左側擁抱,然後各向對方右側擁抱,最後再一次各向對方左側擁抱,一共擁抱三次。
普通場合不必這么講究,擁抱一次、二次、三次都行。
在我國,除某些少數民族外,擁抱禮不常採用。
吻禮
(1)親吻禮
是一種西方國家常用的會面禮。它會和擁抱禮同時採用,即雙方會面時既擁抱、又親吻。
行親吻禮時,通常忌諱發出親吻的聲音,而且不應將唾液弄到對方臉上。
在行禮時,雙方關系不同,親吻的部位也會有所不同。長輩吻晚輩,應當吻額頭;晚輩吻長輩,應當吻下頜或吻面頰;同輩間,同性貼面頰,異性吻面頰。貼面頰的時候,先貼一次右邊,再貼一次左邊。
(2)吻手禮
主要流行歐洲國家。做法是:男士走到已婚婦女面前,首先垂首立正致意。然後以右手或雙手捧起女士的右手,俯首以自己微閉的嘴唇,去象徵性地輕吻一下其手背或是手指。
注意:吻手禮的受禮者,只能是已婚婦女。手腕及其以上部位,是行禮時的禁區。
E. 結婚回門拿四盒禮都是什麼啊
按照中國婚嫁習俗,結婚三天新娘便於新郎一起回娘家,稱作3天回門。新娘的父母以及長輩對3天回門非常重視。
回門需要准備的東西如下:
農村結婚後,新郎要陪著新娘在三天後回娘家,這是很早以前就流傳下來的規矩,我們管這個規矩叫做回門,是中國的傳統婚俗!在古代,回門也被稱為歸寧,最早的說法源自《詩經》:害浣害否?歸寧父母。歸寧父母就是回娘家的意思!這個婚俗遍布我國大江南北,但是各地區回門的時間不一樣,一般會在第三、六、七、八、九日回門,但有的第二天就回門,也有會在滿月之後才回門的!
回門之時,新郎會陪同新娘,所以也叫雙回門,有成雙結對之意。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回娘家省親!自然這種時候也有相應的禮節,比如,新郎見到新娘父母,要改口喊爸媽爹娘,新娘也要穿上所謂的回門裝,新郎也要在這時候爭取讓自己在新娘父母那裡留下好印象,所以要准備好岳父母心儀的禮品!岳父母也會擺下豪華盛宴款待新郎,也就是所謂的回門宴!但是新婚夫妻要在日落前趕回新郎家,因為有新房一個月內不能空閑的說法,也有地區有這樣的做法能更加容易誕下男嬰!如果離家太遠,夫妻要分房睡,避免唐突到娘家人!
回門是我國非常傳統的風俗,但卻不是什麼陋俗,而是代表了出嫁女兒對父母的思念和父母對外嫁女兒的關心!雖然現在婚禮已經由繁瑣變得越來越簡單,並去除了一些陋俗,但是回門仍然是我們婚姻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
F. 婚禮都有什麼儀式
1、婚禮禮儀之入場
傳統婚禮的入場儀式是非常祖莊重的,特別是在教堂中舉行的婚禮,更是不容忽視,一個不小心就會變成笑柄。在進場的時候,要用step-touch 的走步方式,即「step-touch-right, step-touch-left」。在右腳邁出去之後,左腳跟著邁進與又叫合並,停頓兩秒後左腳再向前邁進,隨後又叫跟著邁進。在邁步的時候要注意步伐不可過大,新娘新郎的步幅和速度要保持一致,步伐穩重輕緩。新娘右手挎新郎左胳膊,兩人距離保持在15cm左右。
2、婚禮禮儀之站姿
進場後便是站姿問題,首先是要辦必須要挺直,挺胸收腹,肩膀放鬆,身體避免僵硬,面帶笑容,眼睛正視前方。新人在站立的時候,新郎必須站在新娘的右邊,如果想要避免長時間站立帶來的不適,腳尖可以稍微分開一點點。這樣的站姿可以給人一種精神抖擻的感覺,讓神聖感更加濃烈。
3、禮儀之轉身
在婚禮儀式上,新人可能會被要求轉身,這個時候切勿急躁。特別是新娘穿著華麗的婚紗,更需要在婚禮中展現自己的高貴氣質。如果需要轉身的話,身體應該隨著腳步緩緩轉動,動作要輕緩,應當盡量避免大動作,同時轉身耳朵時候動作要利索,不可給人拖泥帶水的感覺,如果婚紗的裙擺太大的話,也可以在轉身的時候,用與旋轉方向相反的手輕輕抓住裙邊稍稍上提,幫助裝身。
4、婚禮禮儀之鞠躬
鞠躬是中國傳統的行禮方式,鞠躬的深淺,即身體前傾的角度大小是表達向對方致意答謝程度的高低。傳統的中式婚禮中,要求深度鞠躬,即90度鞠躬,以表達最高程度的謝意。不過,現在常用的鞠躬禮節並不需要完全採用深度鞠躬之禮。一般來說,身體前傾15-20度即可,並停頓2秒鍾。
新娘要注意避免為了防範走光把手捂住胸前,這樣的姿勢既不美觀,又顯得缺乏對客人的真誠和尊敬。事實上防範走光絕不是用手去遮擋,而是要注意衣服的合身和得體。另外,需要提醒的是新娘和新郎行鞠躬禮時,動作要和諧一致。
5、婚禮禮儀之交換戒指
在教堂婚禮中,除了花童,通常還有一個托戒指的小朋友(ring bearer)跟在新人身後,一同步入儀式現場。如果沒有安排ring bearer,新郎的戒指應該由伴娘保管,新娘的戒指則由伴郎保管,等到儀式中新人交換信物的時候,伴娘把新郎的戒指交給新娘,然後新娘才為新郎把戒指戴在他的左手無名指上。戴戒指時,新郎應彎曲肘部,把手伸到自然的高度,新娘用左手托新郎的手,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握戒指,戴入新郎的無名指。如果因為緊張戴不上時,一定不要著急抬起他的手,放到自己的眼前仔細套上戒指,這樣拍出的照片會很不美觀。新郎一方也是同樣的做法。
6、婚禮禮儀之親吻
在宣誓結束後,便是新郎親吻新娘。這個時候,新人接吻要深情,但是不可過於忘情。很多新人在接吻的時候忘記了這是儀式的一部分,常常忘了場合,這會讓新人的形象在如此正式莊重的婚禮中缺乏尊貴感,給人一種不都神聖的感覺。而蜻蜓點水自然也是不好的,會給人一種敷衍的感覺。
G. 古代婚禮的禮儀
1、彩禮:彩禮為中國古代婚嫁習俗之一,又稱訂親財禮、聘禮、聘財等。中國舊時婚姻的締結,有在婚姻約定初步達成時互相贈送聘金、聘禮的習俗,這種聘金、聘禮俗稱「彩禮」。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的一段時間,彩禮和與彩禮相關的訂婚和婚約都受到了批判,曾一度被廢止,但在民間始終頑強存在。
2、祭祖:男方在出門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3、拜別:新人上香祭祖,新娘應叩拜父母道別,並由母親蓋上蓋頭,而新郎僅鞠躬行禮即可。
(7)結婚雙方老人撞肩是什麼禮擴展閱讀
婚禮禁忌:
1、結婚當天, 新娘出門時, 姑嫂均要迴避, 不能相送. 因為"姑"跟"孤"同音, 而"嫂"跟"掃"同音, 都不吉利。
2、成親之日,新娘離開娘家時,大家要哭得越快越好,〝哭發哭發,不哭不發″不哭的話反而禁忌。
3、婚後三日,新人回門,須在當天日落以前趕回夫家,不能留宿。萬一有特殊原因無法回家,夫妻也要分開睡,以免新娘子蜜月里的血光,沖撞了娘家人使娘家倒霉。
H. 請問結婚前雙方家庭間有些什麼禮儀
婚姻禮儀(一)
--------------------------------------------------------------------------------
六禮
古代的婚姻禮儀。指從議婚至完婚過程中的六種禮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這一娶親程式,周代即已確立,最早見於《禮記·昏義》。以後各代大多沿襲周禮,但名目和內容有所更動。漢平帝元始三年(公元三年)曾命劉歆制婚儀。漢朝以後至南北朝,皇太子成婚無親迎禮。而從東漢至東晉更是因社會動盪,顧不得六禮,僅行拜時(拜公婆)之禮,連合巹儀式也不要了。直到隋唐,皇太子才恢復行親迎禮,帝室成婚也照六禮行事。宋代官宦貴族仍依六禮,民間則嫌六禮繁瑣,僅行四禮,省去問名和請期,分別歸於納采和納征。《朱子家禮》連納吉也省去,僅取三禮,三禮也成為明代的定製。清代僅重納采、親迎二禮,中間加女家鋪房一禮。清代《通禮》載,漢官七品以上才實行議婚、納采、納幣、請期、親迎五禮。清末後,六禮演變紛繁,也就逐漸衰落了。
納采
婚姻禮儀。為六禮之首禮。男方欲與女方結親,請媒妁往女方提親,得到應允後,再請媒妁正式向女家納「采擇之禮」。《儀禮·士昏禮》:「昏禮,下達納采。用雁。」古納采禮的禮物只用雁。納采是全部婚姻程序的開始。後世納采儀式基本循周制,而禮物另有規定。清代的納采多為定婚禮,與歷代不同。
問名
婚姻禮儀,六禮中第二禮。即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詢問女方姓名,生辰八字。取回庚貼後,卜吉合八字。《儀禮·士昏禮》:「賓執雁,請問名;主人許,賓入授。」鄭玄註:「問名者,將歸卜其吉凶。」賈公彥疏:「問名者,問女之姓氏。」
納吉
婚姻禮儀。六禮中第三禮。是男方問名、合八字後,將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並送禮表示要訂婚的禮儀。古時,納吉也要行奠雁禮。鄭玄註:「歸卜於廟,得吉兆,復使使者往告,婚姻之事於是定。」宋代民間多以合婚的形式卜吉定婚。至明代,以媒氏通書、合婚代之。清代,納吉一儀已融於問名和合婚的過程中。民國時期,無納吉儀,只有簡單的卜吉習儀,多將女方庚貼放置灶神前,如三日內無發生異事,則認為順利,就拿男女庚貼去合婚。��
納征
亦稱納成、納幣。婚姻禮儀。六禮中第四禮。就是男方向女方送聘禮。《禮記·昏義》孔穎達疏:「納征者,納聘財也。征,成也。先納聘財而後婚成。」男方是在納吉得知女方允婚後才可行納征禮的,行納征禮不用雁,是六禮唯一不用雁的禮儀,可見古人義禮之分明。歷代納征的禮物各有定製,民間多用首飾、細帛等項為女行聘,謂之納幣,後演變為財禮。
請期
又稱告期,俗稱選日子。婚姻禮儀。六禮中第五禮。是男家派人到女家去通知成親迎娶的日期。《儀禮·士昏禮》:「請期用雁,主人辭,賓許告期,如納征禮。」請期儀式歷代相同,即男家派使進去女家請期,送禮,然後致辭,說明所定婚期,女父表示接受,最後使者返回復命。至清代,請期多稱通信,即男家用紅箋,將過禮日、迎娶日等有關事項一一寫明,由媒人或親自送到女家,並與女家商議婚禮事宜。
親迎
又稱迎親。婚姻禮儀。六禮中第六禮。是新郎親自迎娶新娘回家的禮儀。《詩經·大雅·大明》:「大邦有子, 天之妹,女定闕祥,親迎於渭。」親迎禮始於周代,女王成婚時也曾親迎於渭水。此禮歷代沿襲,為婚禮的開端。親迎禮形式多樣。至清代,新郎親迎,披紅帶花,或乘馬,或坐轎到女家,儐相贊引拜其岳父母以及諸親。岳家為加雙花披紅作交文,御輪三周,先歸。新娘由其兄長等用錦衾裹抱至轎內。轎起,女家親屬數人伴送,稱「送親」,新郎在家迎侯。
婚姻禮儀(二)
--------------------------------------------------------------------------------
奠雁禮
婚姻禮儀。從周代至清末,在按六禮而行的婚姻中,除了納征(下聘)禮以外,其餘五禮均需男方使者執雁為禮送與女家。因為雁是侯鳥,隨氣候變化南北遷徙並有定時,且配偶固定,一隻亡,另一隻不再擇偶。古人認為,雁南往北來順乎陰陽,配偶固定合乎義禮,婚姻以雁為禮,象徵一對男女的陰陽和順,也象徵婚姻的忠貞專一。後來因雁越來越難得,人們就改用木刻的雁代之,到近代,改用鵝、鴨、雞三種活禽代替行奠雁禮,以定婚姻的和順。用雁之禮,朝鮮等國也襲用。
議婚
亦稱議親。商議婚娶的最初階段,即六禮中納采、問名、納吉三階段。由男方派人到女家提親開始,經過換帖、卜吉、合婚、相親等程序,到訂婚為止。《聊齋志異·青蛙神》:「雖故卻之,而亦未敢議婚他姓。」
問肯
即求親。婚姻禮儀,即六禮中的第一禮納采。元代王曄《折桂令·答》曲:「一個將百十引江茶問肯,一個將數十聯詩句求親。」
合婚
亦稱合八字,古稱卜吉。婚姻禮儀。是問名禮中的程序之一。雙方議婚之初,在開出八字後,審合男女雙方名號及生辰八字。古代是各自行卜,問鬼神,告家廟。近代則是請陰陽先生卜占男女命是否相合,相合則婚,相剋則婚不成,要將雙方的生辰八字退還。
壓庚
又稱壓帖。婚姻禮儀。是六禮之納吉中的一項內容。經過對合雙方的八字帖後,男家用禮盒裝上庚帖,上壓釵釧和如意送往女家。又,將對方的八字帖壓於家廟或祖先牌位下或供案香爐下,意請先人鑒之,如三日內家中平安者,可行婚姻,亦稱壓庚。
相親
亦稱相門戶、對看。婚姻禮儀。即在議婚階段換過庚帖後,由媒人聯系安排,雙方長親見面議親。歷代相親儀式大同小異。舊時男女當事人並不相見,而由父母長親包辦。
訂婚
婚姻禮儀。即訂立婚約的儀式。通過這個儀式,表示正式定下雙方的婚事。古代,男方以雁為禮,去女家商定婚事,雁成為婚姻的信物。近代多用飾物、衣物、食物為禮,送往女家,送禮之後,婚約即成。訂婚的表現形式 為婚書及財禮。封建社會,訂婚是結婚的必經程序,雙方均不得反悔。新中國成立後,訂婚已不是法定程序,男女雙方只要出於自願,合乎婚姻法的條件還要進行登記注冊。
嘗湯獻花
婚姻禮儀。訂婚後,男家長者赴女家,與女家長者一道焚香禱祝上天保佑。禮畢,女家設宴。席上先嘗湯,上清湯四碗,碗口上以紅線作十字交叉,線頭墜銅錢,以示姻緣開頭。嘗過湯後,上盤裝四個豬蹄,每個上插紅花,盤中置刀一把,刀柄上纏紅綢,此謂獻花,含締結婚約之意。嘗湯獻花後,訂婚禮為正式完成。
婚姻禮儀(三)
--------------------------------------------------------------------------------
議聘
婚姻禮儀。是男女雙方同意結婚後,由媒人往來商議男家聘金和女家嫁妝的種類、數量的程序。一般根據雙方的家庭地位和財產的多少及當婚男女 的人品而確定,明顯帶有買賣婚姻的痕跡。
下插定
婚姻禮儀。是專門送約定婚姻信物的儀式。男家向女家提出訂婚,將女子插戴的首飾送到女家,作為婚約信物。《儒林外史》第二十七回:「但我說明了他家是沒有公婆的,不要叫鮑老太自己來下插定。」
下財禮
亦稱下彩禮、下財、下禮、過禮、過彩禮、放定、下定、行大盤、行聘、行聘禮等。婚姻禮儀。即完婚前男家向女家送財禮。財禮的數量品質,各地不同,主要視家境的貧富而定。南宋·吳自牧《夢梁錄·嫁娶》:「且論聘禮,富貴之家當備三金送之,則金釧、金 、金帔墜者是也。若鋪席宅舍,或無金器,以銀鍍代之。否則貧富不同,亦從其便,此無定法耳。」下財禮即依禮制,也要徵得女方同意,實質是送和要結合。行聘前,先由媒人執彩禮帖(禮品清單)與女家商議,往往雙方對數量品質多存爭議,需商議多次方能定下。行聘時,男家備禮書,置於紅漆木盤上,排隊手捧肩挑禮品,伴以鼓樂送至女家,女家協助將禮品擺開,供女家親友鄰人觀賞過目。女方收下,下財禮畢,婚約正式成立。
回盤
亦稱回禮、回情、答回。婚姻禮儀。婚娶前,男方行聘禮,女方收下後,視情給一定回禮。南宋·吳自牧《夢梁錄·嫁娶》:「男擇日下聘,(女方)亦以禮物答回。」因回禮多用盤捧上,故稱回盤。
良辰
亦稱良辰吉日。即選擇的宜於成婚的日子。要按黃道推算或由陰陽先生選擇,或依皇歷所載而選。唐代李商隱《流鶯》:「巧囀豈能無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水滸傳》:「今日是個良辰吉日,賢妹與王英結為夫婦。」對良辰的選擇大多注重日子、季節、月份,以求吉利。
隨禮
也稱隨份子、湊份子。婚姻禮俗。是在男女結婚前,親友們按約定的數額出錢,集中之後做賀禮,交付將要結婚的男女。舊時隨禮只限於男家的親友,現代女家的親友也從此俗。
添箱又稱添房。婚姻禮儀。是接到男家請期後,女家將嫁女的吉日寫成喜貼,送往各親友家,凡接到喜貼的親友,一般均以錢物為禮送至女家賀喜。添箱與添妝不同處是不將錢物直接給新娘,而是給女家,是家庭間的禮儀交往。
造子孫林
婚姻禮儀。嫁娶時男方聚眾造林,以供新婚夫婦日後維持生活,贍養老人和為老人送終之需。可依時令在婚禮前或婚禮後擇日舉行,此禮含造福子孫之意。
三請三邀
婚姻禮儀。婚前女家請未成禮的女婿上門宴飲,男方先是敬謝,再請,再謝,三請之後,男方才赴往,以示持重。男方在迎娶時,也要備三請三邀帖,到女家後次第投入,方能獲女方同意。
婚姻禮儀(四)
--------------------------------------------------------------------------------
鋪床
也稱鋪房。婚姻禮儀。即女家人在送嫁妝時一並布置新房。一般在婚前三日,也有前一二日舉行的。此禮起源甚早,宋時十分通行。司馬光《溫公書議》卷三:「親迎前一日,女氏使人張陳其婿之室,俗謂之『鋪房』。古雖無之,然今世俗所用,不可廢也。」
同鞋
婚姻禮儀。把新人的鞋同放一處,祈祝新婚夫妻同偕到老。此禮源於東晉,其時,凡娶婦之家的聘禮中都備有絲麻鞋一雙,合而置於新床床頭上,取「和偕」之意。後世演變為准備男女鞋各一雙,並將新娘的鞋套於新郎的鞋之中,以為男女同鞋(同偕)。
催妝
婚姻禮儀。謂女方出嫁須得男方多次催促,才梳妝啟行。催妝要多次:婚禮前二三日,男家下催妝禮,有鳳冠霞披、婚衣、鏡、粉等。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娶婦》:「先一日,或是日早,下催妝冠帔花粉。」到迎親時,女方家門緊閉,男方為催新娘啟門登轎,則反復吹奏催妝曲,放催妝炮,伴以遞開門封。
哭嫁
也稱哭轎、嘆情。婚姻禮儀。是新娘出嫁時作為告別的哭唱儀式。《周易·爻辭》:「屯如 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後世的新娘哭嫁則成為嫁娶中的一個程式,不哭反受人非議。哭的時機不一,有前一晚開始,有上頭後,也有臨上轎前等等。哭的內容從離家的惜別,對父母的感恩,對兄弟姊妹的囑托到對某些委曲和婚姻不盡人意處的發泄等均可涉及。哭的技巧甚至要經學習傳授,而且有陪哭烘托。
開面
亦稱開臉、絞面、絞臉、擇臉、升眉等。婚姻禮儀。是用絞合的雙線絞去新娘臉上汗毛,剪齊額發和鬢角,修眉毛扮妝的儀式。女子一生只開一次面,作為嫁人的標志。《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五:「三日之前,蕊珠要整容開面,鄭家老兒去喚整容匠。」古代女子開面,是在上頭前三日進行。近代則有在婚禮前與上頭同時進行的,也有在結婚當天下午或晚上進行的,還有在婚後第二天清晨或上午進行的。多由父母兒女齊全的全福人或新娘的妯娌開面。
上頭
亦稱上梳。是舊時女子嫁前改變發型的禮儀。原為古代對男子加冠、女子加笄儀式的通稱,以作男女成年的標志。南朝梁簡文帝《和人渡水》詩:「婉娩新上頭,湔裙出樂游。」後世逐漸演變為在娶、嫁前三日或一日或當日舉行,男更成年裝束,女改婦人衣飾,既標志成年同時標志可婚嫁。後作為女子出嫁前更改發型的專用儀式。此儀式還包括穿上婚服,梳洗,佩戴首飾等。上頭多在黎明時舉行,要鋪席、焚香、燃燭。
新娘辭親
婚姻禮儀。是女子出嫁時與家中親人辭別的儀式。一般在婚禮前進行,對父母行跪拜大禮,感謝父母養育之恩,訴離別之情,拜哥嫂以托家事,叮嚀姊妹孝敬父母。
扣茶飯
亦稱餓嫁。舊時婚禮中約束新婚的禮節之一。即在婚禮過程中不允許新娘上廁所。婚禮正日,新娘從清晨上頭梳妝開始,直到鬧房結束為止,都不許上廁所,以防亂了陰陽。因此,將要出嫁的女子必須節制飲食,早做防範准備。一般從婚禮前數日起,就只進食含水量少,不易消化且含蛋白質多的食物。
婚姻禮儀(五)
--------------------------------------------------------------------------------
掛彩
婚姻禮儀。有時泛稱披紅掛彩。舊時迎娶日前,男家將門戶裝飾一新,門貼紅喜聯,窗貼紅雙喜字及吉祥圖案,大門懸掛結綵球的紅布或紅綢。此禮相沿至今。
打花燭
又稱滿堂紅。婚姻禮儀。婚禮的前一天晚上,新郎睡在新房裡,睡前,由男方親友選兩名女童,手執大紅燭,在全福人的指點下,將新房裡里外外照耀一遍。以紅光照耀,祝吉祥喜慶。
送介席
又稱離娘席。婚姻禮儀。是男家去女家接親時,帶去一兩桌專門給新娘的父母吃的酒席。送此席表示女婿把新娘與娘家人分開,以此為安慰。這種酒席是經加工的半成品或成品,有婿為半子之寓意。
送親
婚姻禮儀。是在男家迎親時,女家親屬送新娘到男家。送親人多由新娘的母輩或已婚的姐、嫂擔任,稱送親娘子,他們不同於喜娘儐相,主要任務不是陪伴而是護送。《醒世恆言·賣油郎獨占花魁》:「劉四媽就做大媒送親,朱重與花魁娘子花燭洞房,歡喜無限。」
抱長命雞
婚姻禮儀。是嫁娶中象徵男女吉祥如意的婚禮儀式。臨近迎娶,男方備紅公雞一隻,女方備肥母雞一隻,以雞為「吉」。女家出嫁時,一定要由自己未成年的弟弟或其他男孩抱著,到男家,將兩雞拴作一處,抱雞人並不時打公雞,直至公雞無力伏地,象徵妻征服丈夫。兩只雞不能宰殺,任其老死。
壓轎
也稱押轎。婚姻禮儀。去女方迎親,男方一般准備兩頂轎子:一頂花轎抬新娘,一頂呢轎新郎自乘。去時,花轎空被認為不吉利,為了不空轎,一般要選靈秀的幼童一至兩名與新郎分乘於花轎和呢轎內,稱為壓轎。
(待續)
I. 婚禮的禮儀,常識
結婚是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為了讓整個婚禮更為美好,就要時刻注意自己的禮儀,下面就讓我們來簡單學習一下吧—— 坐姿
仔細認真聆聽,椅子要淺座一坐著和親屬拍照時,上半身的姿態最關鍵,所以,若有了「啊,好不容易能坐下了」這種想行,瞬間就會像泄了氣的皮球似的貓起腰來,很難看的。不能大意,要時刻保持緊張感,特別是如果新娘穿著低胸禮服,坐在椅子的中心處,扭著腰,這樣顯得肩幅寬,體型苗條,穿細長禮服,把腿斜地垂下,可以使腿顯得修長,新郎無精打采地坐著時,褲腿會自動向上提,露出襪子,不雅觀,所以要特別注意,坐下去前,先提一下膝蓋部的褲子。
站姿
自然地挺直背脊,互相有意識拼成「八」字形,無論迎接客人還是拍紀念照,站立姿態很重要,因此要特別注意才好,背部有向上伸展感,頭部,臀部和腳後跟成一條直線,上半身有被吊起的感覺,站立時特別有精神,新娘應站在新郎身邊靠後約15厘米處,右手挎新郎右胳膊,兩人的位置象八字,正面拍照感覺最佳,新郎輕曲左胳膊,讓新娘把手插在肘里,要注意的是新娘不要拉著新郎的衣服,讓人有膽怯的感覺。
另外,新郎不應該為了挺直背要過分突出腹部,不要緊挽著新娘,以免踩到裙子,也不要離得太遠。不要死死地抱著新郎的胳膊,好像生怕他會逃跑似的。
行走
引人注目的入場儀式
有些新娘由於不習慣穿婚紗和高跟鞋,可能會有踩到裙子的意外情況,所以禮服不宜過長,且正確的走路方式是:用腳尖輕踢著裙邊,足底輕擦過地面,徐徐向前,嚴格地講,新娘的目光應該是始終直視前方,盡量將視線放於10米前,這樣有利於拍照,但為了安全起見,新娘的視線可以稍稍向下,但不可太過以免影響形象。
親吻
自然大方地完成,羞羞答答反覺得很怪
儀式上的親吻具有神聖的意義,二人應該表現得自然,大方,婚禮上當進行宣誓親吻時,莫名其妙的害羞,扭扭捏捏或做作地突出嘴唇接吻反而令人厭惡,照片也好錄象也好,都會相當不自然,正確姿勢如下,新郎輕輕抓著新娘的胳膊,另一隻手摟住她的腰,以次作為暗示,新娘將臉稍稍抬,讓旁觀者感覺二人是以很自然的姿態靠近,有一種神秘感,顯得漂亮,接吻的時機由二人先說好,這樣到時候才不會出差錯,新娘應事先用餐巾紙輕輕試去表面濃艷的口紅,免得在新郎臉上留下很清晰的唇印。輕輕抱住胳膊,將臉略上抬更自然,別像蓋章一樣。
穿禮服
輕輕抓住禮服的衣襟,迅速轉身 禮服和一般衣服不同,想只改變一點方向是做不到的,不拖著裙子以誇張姿態轉身的決竅在於,轉身時用與旋轉方向相反的手輕輕抓住裙邊和裙撐稍微向上提,在穿著長裙,披著長披紗時,把它們掛在自己的手腕上,瞬間地快速轉身。
笑容
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嘴角上翹,柔和地微笑一對新人臉上的幸福笑容是賓客們喜愛看到的,很多人拍照時的笑臉是刻意堆出來的,拍完了,臉上的笑容也沒有,這樣的笑很假。笑臉的練習方法是:嘴裡橫含一根筷子,嘴角上翹,樣子看上去像笑一般,保持嘴形不變,把筷子拿出來,便完成了笑臉,然後反復操練,練到笑不露齒的程度便大功告成。
鞠躬
文雅的鞠躬姿勢記在心中,一邊微笑一邊微微彎曲上半身並點頭寒暄
婚禮上免不了頻頻鞠躬要領:第一,背要直,腰部以上的身體向前傾。第二,鞠躬時要滿懷感情,彎腰的幅度約15度左右,兩個人要配合,不要"此起彼伏"。可以保持一秒鍾的停頓,在音樂聲中向主婚人鞠躬時不要忘記必須整個身體正對著他。注意不要突出下巴,只點頭行禮或彎腰過度都會顯得不文雅,注意鞠躬的時候不要抬眼看人。
換戒指
實現最浪漫的一幕
「緊張了,連戒指也戴不進去!」有此尷尬的經歷的人不妨事先多練幾次,新娘幫新郎戴戒指時,新郎彎曲肘部,把手伸到自然彎曲的高度,新娘用左手托新郎的手,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握戒指,戴入新郎的無名指,通常,在戴不上去時,新娘會不自覺地誇張起來,緊緊抓住他的手,放到自己的眼皮底下仔細將戒指往他無名指上套,其實這種姿勢很失態,拍出的照片出不好看。
切蛋糕
絕好的拍照機會
在婚宴中拍照次數最多的場面就是一對新人切蛋糕的時候了,如此近距離拍攝,手指尖的細微動作都會令新郎新娘感到緊張,切蛋糕的正確姿勢是新娘右手持刀,新郎將右手蓋在新娘的右手上,新郎的左手摟住新娘的腰,新娘的左手輔助右手切蛋糕,這種是最美觀的姿勢,並在站姿上依舊保持親密的八字形,而且,兩人的視線保持一致,有利於把照片拍得更完美,新娘右手持刀,新郎將手上蓋住新娘的手。新娘也可以用左手來輔助。兩人的視線必須一致回頭時不要只轉臉,整個身體都要轉。新郎的左手輕搭在新娘的腰部。
點亮喜宴蠟燭
如畫般的景象
挺直背脊是基本中的基本。經常有人在這一點上失敗,因為新郎新娘拿著點火棒在離蠟燭很遠的地方伸手點火,這種姿勢會讓二人突起下巴,張開嘴巴,樣子很可笑,且兩人手臂長度不同,若新郎把手臂完全伸直,新娘就會身體前傾。所以,新郎要考慮新娘手臂的長度以決定站的位置。這稱為「新郎引導式」。新郎的另只手放於新娘腰上,像跳舞一樣,通過手指的暗示來調節距離,將新娘引到離桌子半步之遙處,新娘則要注意,不要忘了將手中的花束正面朝外。離得很遠伸手點蠟燭,由於姿勢不當,下巴隨即抬起,嘴巴出張開了,形象極差,盡可能靠近桌子。姿勢漂亮,收攏下巴,新郎的手放於新娘的腰上,花束面向外側握著。
乾杯
一邊輕舉杯,一邊注意舉杯方式
首先,在聽祝酒辭時,新娘應摘下手套,放在桌子上,酒杯應端至胸前,隨著乾杯聲懷著感激心情將酒杯稍斜上舉,幅度若不過大,應該不會讓酒杯遮住臉部,從任何角度拍照都OK。若兩個人的椅子離得遠,可以在站立時靠得近一點,有意地做成「八字形」站姿,這樣整體才顯得美觀,另外,拿酒杯的時候,要安排好手指的位置,聽別人發言時,應用左手穩托杯底。 你要結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