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化療過的人怎麼照顧
化療後的飲食生活化療後,出現白細胞下降時,宜補充動物肝臟、胎盤、骨髓、豬腳爪、瘦肉、魚類、大棗、桂園、赤豆、鵪鶉、蘑菇、鵝血、鯊魚、核桃、甲魚等有抗癌和升白細胞的食品及中成葯――復方阿膠漿的口服液。
病人出現食慾不振、消化不良、便溏等症時,可給健脾胃之食物。如薏仁、蘿卜、山楂、彌猴桃、蒓菜、大棗、葵花籽、核桃、蝦蟹、鯉魚、銀魚、泥鰍、胖頭魚、塘魚、草魚等,則能健脾開胃,保護消化機能,減輕化療副作用。如發生口腔粘膜破潰,可用薔薇花、玫瑰花或桑芽代茶飲。
⑵ 化療時期的腫瘤患者,應該如何在家調養
化療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可怕,特別是胃腸外科的腫瘤患者,出現化療嚴重副作用的概率還是比較低的;但女性腫瘤患者,特別是乳腺癌、宮頸癌、卵巢癌等使用的化療葯,副作用比較明顯。不過隨著目前一些化療輔助葯物的更新換代,出現副作用的情況也大大降低。
選擇合適的進餐時間,減輕胃腸道反應,建議病人選擇胃腸道症狀最輕的時間進食,避免在治療前後兩小時內進食,當出現惡心,嘔吐時,應暫緩或停止進食,及時清除嘔吐物;保持口腔清潔,必要時給予止吐葯物治療。
對腫瘤患者化療可謂是殺敵一千自傷八百相信大家都知道化療對患者的身體健康有很多危害。但是對於腫瘤患者來說,只有通過化療才能夠有效控制癌細胞擴散。腫瘤患者做完化療之後一定要多注意休息,日常生活中還應該多吃一些對身體健康有益處的食物。
只有這樣才能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對於癌症疾病的治療也具有非常好的輔助作用。化療病人的飲食一定要注意多樣化,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實現營養均衡。
千萬不能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很容易給身體健康帶來不必要的危害。在這里還需要提醒廣大患者,食補只能夠提升身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但卻不能作為治療腫瘤疾病的唯一方法。
⑶ 我老丈人年前被查出了肺癌,化療期間我們應該注意些什麼
化療期間,患者惡心、嘔吐、食慾不佳,白細胞減少、脫發·····。
家屬要耐心勸導、鼓勵進食,少吃多餐,多做一些易消化、多品種高營養飲食,增強身體免疫力。
適當准備一些動物肝臟、瘦肉、大棗、枸杞、紅糖、肉皮、筋頭之類補血、升白食物。
鼓勵老人家,戰勝眼前困難,再活五十年。
⑷ 老人年齡大了做了3次化療真受不了他痛苦我能做些什麼
你好,化療正常人是受得了的,只是做完之後會導致抵抗力下降。 就是打一些化療葯,並不痛苦,有些人沒有反應,有的人會有惡心嘔吐。
⑸ 我母親肝癌晚期,做了第一次化療,要出院了,我不知道怎麼才能照顧好他老人家
癌症是一種體質性疾病,當然和以前的胃切除、膽結石有關。要想使患者能夠朋效控制癌症,長期高質量生存,最好的方法是中醫治療。象患者這樣的體質是禁不起化療的副作用的,只會讓患者雪上加霜。況且化療對肝癌效果不好,要不西醫也不會稱肝癌為癌中之王。如果按照西醫的方法來治,能夠活過六個月的都很少,既然如此,何不考慮中醫治療,不僅其效果比西醫好,而且痛苦少,花費少。
⑹ 老人腫瘤化療以後怎麼去護理
飲食,睡眠,生活要有規律,適當運動,心態要好。
⑺ 老人癌症做完化療,應怎樣保養身體!
做完化療的人應該注意的是
1:有充足的睡眠。
2:有愉悅的心情。
3:不要感冒受涼。
4:大量補充營養,尤其是蛋白質。
5:水果要選有利尿作用的。(化療以後身體里還有很多葯物毒素,小便可排除)
多吃五穀雜糧 比如黑豆 黑米 黑芝麻 薏米等 可以熬粥喝 化療後腸胃虛弱 盡量不要吃肉 以免增加腸胃負擔 多吃蔬菜瓜果
⑻ 癌症病人化療期間如何護理
肺癌患者化療期間如何護理:肺癌患者在化療期間應注意營養的搭配和營養的攝取。患者應食用富含高蛋白、高纖維營養素均衡的食物,但要注意適度不能補充過量,尤其是湯類等隱性的高脂肪食物。患者要注意控制自己的體重,如果體重增長相對應的化療的劑量也會提高。由於不良反應和劑量是相關的,因此如果劑量提高,它相應的不良反應同樣也會增加。所以對於化療的病人來說,一方面保證病人的營養充足、均衡,另一方面應注意不要過剩。病人的體重最好維持在化療前上下2公斤左右。建議你到廣州復大腫瘤醫院看一下,規范治療以免耽擱病情
⑼ 媽癌症第五次化療,反應很大一直住院,爸爸在醫院照顧媽,家裡有老人要我看護,該怎麼辦
心態自己調整,你要堅強,如果家裡有困難,可以去輕松籌籌款,這樣負擔小一點
⑽ 家裡有重病的老人,該怎麼照顧
01
外在形象關注外在形象可以幫助患者提升自我認知。除了日常的個人衛生,他/她也許想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來讓自己看起來好一些。這樣可以幫助他/她感覺到更自信、更有掌控力。
患者可以做的
堅持自己每日的洗漱習慣,如剃須、化妝或梳理頭發。即使卧病在床時依然可以完成。
如果需要假發,可以參考「脫發」章節。
在化療過程中也許會出現指甲脫離甲床的現象,所以請盡量剪短指甲。
在治療期間指甲會變得蒼白,失去原有的顏色,通常可以塗些指甲油,使指甲有光彩。
盡量使用溫和的非丙酮基質的卸甲水。在腫瘤治療期間及治療結束後的數月內,避免使用人造指甲或甲膠。
使用干凈的工具及動作輕柔地修甲、清潔、挫甲。
使用手套,減少肥皂或其他清潔劑的使用,並在洗手後用護手霜保濕。
使用電動剃須刀代替手動剃須刀,避免劃傷皮膚。
在感覺適度的前提下堅持鍛煉。參考「適度運動」章節。
確保足夠的休息。
治療期間,堅持常規口腔清潔,但如果需要潔牙或其他口腔操作,請提前咨詢醫生。
照顧者可以做的
當患者身體條件允許,鼓勵他/她進行適當活動。
在患者方便獲取的地方為提供他/她喜愛的洗漱用品和其他日用品。
02
適度運動適度運動是非常重要的。運動可以幫助及預防因為長期卧床休息而導致的多種問題,包括:關節僵硬、肌肉萎縮、呼吸問題、便秘、壓瘡和精神狀態的改變。同時,運動對減輕壓力、舒緩疲勞也有幫助。可詢問主管醫生運動的安全性,然後制定運動計劃並逐漸增加運動量。
患者可以做的
盡可能自己照顧自己。
情況允許時每天出去散步。
如果必須卧床,可以進行局部的關節活動。主動活動關節要優於在別人的幫助下的被動活動。如果這種活動導致疼痛,請停止。
照顧者可以做的
陪伴患者一起外出或鍛煉。
鼓勵患者盡可能的自己照顧自己。
如果患者不能下床活動,請咨詢如何活動關節。如果病情允許的話,每天提醒患者主動完成關節活動數次。如果他/她無法獨立完成主動活動,則需要協助完成被動活動。
03
預防壓瘡壓瘡,俗稱褥瘡,是因為局部皮膚的血供受阻而導致皮膚壞死,通常會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個環形的或潰瘍狀的皮膚表面缺損。長期卧床或經常使用輪椅容易造成局部長時間壓迫,從而形成壓瘡。
需注意的情況
皮膚出現裂紋、水泡、鱗片狀的粗糙或破潰。
皮膚表面或深及皮下的開放性創口。
在衣服、床單和椅子上出現黃色的污點(有可能是皮膚破潰而流出的滲出物)。
感覺疼痛或敏感的壓痛點(通常在後腦勺、耳朵邊緣、肩膀的後面、肘部、臀部、腳後跟,或其他骨頭比較突出、皮膚和皮下組織較薄的的部位出現)。
被壓迫位置在緩解壓迫後仍然皮膚發紅,很可能是皮膚破潰甚至是壞死的早期症狀。
患者可以做的
每2個小時改變一次體位,可以左側卧位、平躺、右側卧位,交替變換。
當坐在輪椅上時,每15分鍾改變一次身體的重心。使用特殊的椅墊來緩解長期坐姿而導致的局部壓迫。
不要穿太緊或太松的衣物,避免衣物被成團地壓在身下。
使用枕頭保護那些已經出現的壓迫點,避免它們發展成新的壓瘡。如果可能的話,使用減壓床墊。
盡可能的多鍛煉,試試至少每天至少2次起來短暫地行走。如果不能行走,可以起身活動活動自己的四肢。
多吃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例如:魚、蛋、肉、牛奶)。
增加液體的攝入(如果不能正常進食,可以嘗試一下高熱量的飲料,例如奶昔或其他液體食物)。
堅持使用枕頭或泡沫保護破潰區域的皮膚。
請醫護人員指導破潰皮膚的護理。如果出現任何皮膚瘙癢,水泡,或出現更多的滲出,或破潰的面積變大,請通知主管的醫生。
照顧者可以做的
提醒患者經常變換體位,或者是每2個小時幫助他/她改變體位。
如果患者大小便失禁,當衣服臟了時請立即協助他/她更換內衣。注意保持局部皮膚乾燥。可以使用成人尿褲,以避免污染床單並便於清理。
如果皮膚表面有傷口,咨詢醫療人員傷口護理方法。
如果患者必須卧床:保持患者身下的床單綳緊,無皺褶;保持床頭抬高角度不超過30度;每天堅持查看患者後背和側面的皮膚是否正常,要特別注意有壓迫的地方,如骶尾部的、髂骨、膝蓋、腳踝部、腳後跟、肩部、肘部等;如果您注意到有壓迫發紅的區域,盡可能地保護好周圍的皮膚不要受到任何壓迫,避免局部皮膚進一步破潰。可以加墊枕頭,並且經常改變患者的體位。
如果患者側卧有困難,可是使用楔形的泡沫墊或枕頭幫助患者維持體位。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請聯系醫生
如果出現皮膚破裂、水泡、粗糙或皮膚破潰。
現有的壓瘡范圍變的更大了。
壓瘡處有膿性或惡臭的滲出液流出。
需要提供傷口護理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