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老年人 > 馮蘭瑞老人晚年住哪裡

馮蘭瑞老人晚年住哪裡

發布時間:2022-05-11 19:41:30

A. [泥活]中馮蘭瑞老人是怎樣一個人

馮蘭瑞不僅技藝不凡,而且品德高尚是一個具有重名輕利的高尚藝德、精益求精的人

B. 馮蘭瑞老人是怎樣的一個人

桀驁不馴

思想家劉小楓曾將中國現代知識分子分為四組代群:「五四」一代、「解放」一代(三四十年代生長,五六十年代進入社會文化角色)、「四五」一代與「游戲的一代」。學者何家棟也有類似觀點,他將20世紀中國思想家大致分成五代:世紀之交的一代、「五四」一代、「一二九」一代,「四五」一代和世紀末的一代,而這個道統的主鏈是梁啟超——胡適——顧准。
當我們問及馮蘭瑞,她屬於哪一代知識分子時,她回答說,「按組織規定,1937年七七事變前參加革命的,都算紅軍。我是1934年初二被迫輟學後參加星光讀書會,1937年春天參加自強讀書會、救國會,勉強可以算『一二九』一代吧。後來就是『三八』式,我1938年1月入黨。算『三八』式也可以。」
馮蘭瑞1920年9月生於貴陽的一個小康之家。在青年歲月,她和那個時代的優秀青年走著相同的思想之路。那一代人的追求,是爭取民族解放,實行民主制度,發展經濟,建設一個獨立富強的國家,以及爭取個人的自由和解放。
1931年,「九一八事變」的消息傳到貴陽時,11歲的馮蘭瑞就跟隨姐姐上街遊行,大同學高呼「誓死不當亡國奴」的鏡頭深深印在她的腦海中。而到上高中時,她已三次被學校開除,第一次的起因是同教師辯論,第二次是因為挽留校長,到教育廳請願,第三次則是因為與教會學校的「洋教士」發生沖突。
這個桀驁不馴的女子,終於在第三次輟學後不再上學。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的名言幫助她作出了選擇。從星光讀書會、自強讀書會到「重慶市各界救國聯合會」,她逐漸成長為一個職業革命家。
這個時期對她人生道路產生重大影響的是六舅謝凡生。這個長她7歲的舅舅,1931年離開家鄉貴陽去了上海。舅舅請她父親勸外婆允許他外出上學,他在信中說:「我的前途是要靠我自己來創造的。」在他,這意味著要走革命之路。在11歲的馮蘭瑞心中,這有著某種人生啟示的意味。愛好音樂、選修小提琴的舅舅,在上海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後遭遇逮捕,酷刑奪去了他的左腿。
當親友們將謝凡生營救回家鄉時,馮蘭瑞也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位啟蒙老師。舅舅給她的最大影響,是讓她有機會看到許多進步書籍,比如高爾基的《母親》、綏那菲莫維奇的《鐵流》等等。其中,《地底下的俄羅斯》、《俄羅斯十女傑》是她印象最深的兩本。
1938年初,18歲的馮蘭瑞在重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她白天在外搞青年救亡運動,晚上刻蠟版印文件。
1940年,為逃脫國民黨的多次追捕,馮蘭瑞終於前往當時進步青年心中的聖地——延安。中央組織部分配她到中共中央青委,參加編寫青年運動史。在完成十年內戰青運史的同時,她還寫了一本《徐特立傳》。1946年秋,馮蘭瑞與李昌結婚。隨著戰局的變化以及李昌工作的調動,她先後在張家口的《晉察冀日報》、華北軍區《戰友雜志》、上海《青年報》(擔任第一任社長兼總編輯)、《中國青年報》、《哈爾濱日報》工作。青年時期的馮蘭瑞一直讓自身隨著革命的洪流前進,到1954年時,她終於有了一點自己的職業選擇。時任《哈爾濱日報》總編輯的她,興趣從報刊編輯向學術方面轉移。她放棄了報社的領導崗位,考入中央高級黨校(即日後的中央黨校)政治經濟學專業。
文革中,「走資派」馮蘭瑞和「黑幫」李昌在河南幹校被分別監督勞動改造,但她一直沒有中斷看書學習。1974年,西方國家出現了新的經濟危機。當時於光遠找到回京治病的馮蘭瑞和幾個人合作,選編《馬恩列斯論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一書。此後,在國務院政研室和社科院,馮蘭瑞都是在於光遠的領導下工作。多年共同的經歷讓他們之間形成了深厚的友誼。

刀光劍影

1975年,鄧小平第一次復出後,建立了國務院政治研究室。這個由他領導的「秀才班子」,後來被「四人幫」稱為「鄧記謠言製造公司」。馮蘭瑞親身經歷了這個只存在四載的機構的風風雨雨,她清晰地記得政研室先是同「四人幫」繼而和「凡是派」展開的驚心動魄的斗爭。她前幾年所寫的回憶文章「在國務院政治研究室的日子」引起許多人的關注。在文中,馮蘭瑞對政研室負責人之一胡喬木在「批鄧」運動中的動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周總理去世時,我們都很悲傷。毛主席去世時,大家卻很迷茫,不知道國家會怎麼走。」馮蘭瑞說。在「四人幫」倒台後,批鄧仍在繼續。1977年2月,《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紅旗》雜志同時發表「兩報一刊」社論,題目是「學好文件抓住綱」,文中提出兩個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
但就在這個當時的「最高指示」發布後沒幾天,首都經濟學界就在於光遠的倡導下召開了第一次按勞分配理論討論會。馮蘭瑞說,會議實際上就是用行動突破「兩個凡是」。1977年至1978年,經濟學界舉行過四次全國性的按勞分配理論討論會。這些討論,構成了真理標准大討論的一部分。
除參加會議外,馮蘭瑞還與蘇紹智合作,在《人民日報》發表多篇文章,如《駁姚文元按勞分配產生資產階級的謬論》(此文獲1984年孫冶方經濟科學論文獎)等等。以後馮又參加了政研室集體寫作《貫徹執行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原則》一文。這是一篇按勞分配理論討論總結性的文章,經過鄧小平審閱,以本報特約評論員署名,於1978年5月5日於《人民日報》頭版發表,全國各大報同日轉載,中央台即日廣播。
這些基本理論問題之爭已與今日的熱門話題相距甚遠,人們很難領略其中的風險、艱辛和要害。理論爭論的背後,是社會發展的實際困境。馮蘭瑞說:「當時工人的生活非常困苦。我們政研室去一些地方調查,出版了一本書《中國工人階級的狀況》。那時候實行平均主義,八級工資制級差很小。民間流傳『四個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快乾慢一個樣,干好乾壞一個樣,干與不幹一個樣。獎金取消了,計件工資也停了。缺乏激勵機制,大鍋飯無法調動人們的工作積極性,生產上不去,國民經濟瀕臨崩潰。」
在沖破「凡是派」的障礙後,思想理論領域仍有無數暗礁。在馮蘭瑞看來,1979年初中共中央宣傳部主持召開的理論工作務虛會,是思想解放的高峰。而且,從1976年「四人幫」垮台到1979年初的理論務虛會前半段,可以說是上個世紀的第二次思想解放。第一次則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有過一段暫短的自由思想爭鳴。她近年來多次提到思想理論界的坎坷的開端——「階段風波」,就發生在理論務虛會閉幕不久以後。
在這次務虛會上,馮蘭瑞與蘇紹智有一個聯合發言《論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後的社會發展階段問題》,文章後來在《經濟研究》的1979年第5期上發表。他們認為,從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高級階段是一個漫長的時期,必然要經過發展程度不同的若干過渡階段。該文發表後引起軒然大波,兩位「理論權威」指責他們,說此文「否定了中國是社會主義」,多次開會組織批判文章,而且不許發表作者的反批評。當時有「三中全會以來第一個割理論界喉管事件」之稱(這時,張志新臨刑被割喉管之事剛剛報道)。直到中央文件闡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後,對這篇文章的指責才告結束。
李銳與馮蘭瑞在1940年的延安相識,他曾對這些往事評價道,「我常感到,當年從大後方去延安的女同志多矣,能夠像馮蘭瑞這樣,如此英勇奮斗,決不向『左』的權勢彎腰,在學術上獲得如此成就,真是太少了。」
馮蘭瑞在自己的最新文集中感嘆道,歷史是不能忘卻的,人們往往「忽略了存在於平靜滄海萬頃碧波下的險灘暗礁」。本想塵封往事的她,近年來又拿起筆,記錄她曾經歷的思想戰場的刀光劍影。

修竹成林

社會主義有沒有失業、勞動力是不是商品,這樣的話題早已消失在今人視野之外。但在80年代,這仍是意識形態的禁區,而且影響到經濟體制改革的諸多舉措。馮蘭瑞很早就關注這些話題,闡述自己的看法。她是國內最早研究勞動就業理論並卓有成就的經濟學家。1980年發表的《勞動就業問題六議》等文章,指出我國現階段不可能消滅失業,1988年,她率先提出以勞動力的市場配置取代行政配置,並明確了勞動力的商品性質。
為了研究體制改革和勞動就業問題,馮蘭瑞曾去四川、安徽、浙江三省進行經濟調查。她記得有一次在蕪湖,看到那些「集體家庭宿舍」,每個不到20平米的房間住著兩三家人。各家一張床,床前掛著布幔「隔開」。床頭地上放著煤球和爐子、鍋瓢碗盞、腳盆、臉盆和便盆。職工居住條件之惡劣,慘不忍睹。幾家夫妻子女男女老幼同住一室,諸多不便,經常吵架和發生矛盾,就像恩格斯描繪的貧民窟。這些情景,「促使我不能不去關心、去研究他們的勞動工資、就業和社會保障問題。沒想到一眨眼就是20年。」
馮蘭瑞後來的研究工作,越來越進入社會現實層面。1993年,已73歲高齡的她,進入新的研究領域——社會保障。針對當時「多家分管、條塊分割、政事不分、缺乏監督」的狀況,她提出應「建立統一的社會保障管理機構」。1996年她發表了《中國第三個失業高峰的情況和對策》,該文引起社會強烈反響。國內外報刊轉載摘登和引用的達30多家,並於1997年獲《新華文摘》第一屆「我印象最深的文章」作品一等獎。
在新世紀,她的研究從城市化、允許農村勞動力進城就業深入到公民的遷徙問題,由此寫了一篇題為《恢復「公民居住和遷徙自由」的權利——對修改憲法的一點建議》,在《同舟共進》第6期發表,並送交全國人大常委會研究參考。
今日的馮蘭瑞依舊思維敏銳,關心國事。在聊天中,她提及去年沸沸揚揚的「郎旋風」。在她看來,郎咸平提出了國企改革中的問題,但並非首創。一些學者在10年前就對此有所關注,比如歷史學家秦暉曾經連發四篇「論公平至上」,吳敬璉也曾提出要防止權貴資產階級的出現。
關於所謂的「新左派」和「自由主義」之爭,馮蘭瑞也有自己的見解。她在幾次會議上提出,要防止有人打著反「新自由主義」的招牌,來反對改革。「這個改革不僅僅是經濟改革,也包括其他領域。」
我們在馮蘭瑞的口述歷史中穿梭了3個小時,85歲的她依舊神采飛揚。最後,她向我們,也向所有後輩提出兩個問題:什麼是社會主義,中國向何處去。這或許也是貫穿她的學術生涯的命題。
離開馮老的家時,我們在院子里看到一片小竹林。她將自己的屋子稱作「倚竹齋」,典出清代詩人黃仲則的《都門秋思四首》。1972年,一家人陸續從幹校和邊陲返京。造反派走後,院子里滿是垃圾、雜草和碎石,假山、涼亭、噴水池都破敗不堪。每到黃昏寂寥或中夜不寐,她就想起黃仲則的「寒甚更無修竹倚,愁多思買白楊栽」。一次香山之行讓她發現,原來北方同樣宜竹,於是就在東側窗下栽種了一株毛竹。現在,竹已成林。
http://www.mindmeters.com/arshow.asp?id=1696

C. 馮蘭瑞的性格特點

馮南瑞的性格特點,懦弱一切逆來順受對什麼都是逆來順受,不會自由主張。

D. 《泥活》 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馮老頭因向孫子證明不是為了錢財做泥人,而把剛做完的《武松打虎》壓壞。突出了馮老頭的性格特點

E.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第一部分該怎麼講解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練習1.選出對加點字詞理解正確的一項( )
A.好歹要結果他性命(結束,了結)
我因惡了高太尉,生事陷害(惹事 )
B.我自來又和你沒甚冤讎(從來)
小二換了湯,添些下飯(就著菜把主食吃下)
C.只見那個官人和管營、差撥兩人講了禮(說明禮節)
送湯送水來營里與林沖吃(給)
D.權在營里開了個茶酒店(姑且),多得林沖看顧(多虧)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句中加點字詞的理解。加點詞都是宋元時期的口語,辨析詞義時要結合語境去理解。A項中的「生事」不作「惹事」講,應當理解為「設計製造事端」或「找麻煩」;B項中曲「下飯」在句子中作「菜餚」講,而「就著菜把飯吃下」是今天的意思;C項中的「講了禮」應該理解為「互相致禮」。排除A、B、C三項。正確答案是D項。

2.下列句中的「將」與「只見林沖走將入店來」的「將」意義不同的一項是( )
宮使驅將惜不得。(《賣炭翁》)
B.只見一個人閃將進來。
C.林沖鑽將出來。
D.果品酒饃只顧將來。3.下列的「與」意義不同的一組是( )
A.不時間送湯送水來營里與林沖吃。
只見那個人將出一兩銀子與李小二道……
B.獨卿與子敬與孤同。
進,與操遇於赤壁。
C.這人莫不與林教頭身上有些干礙?
卻不害我,倒與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
D.傳令與諸將。
報與三藏。4.《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第一部分(自然段)是故事的開端,它對全篇有什麼作用?以下說得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交代了李小二從偷東西到自辦酒店、自食其力的經歷,表現林沖仗義助人的品質。
B.通過插敘和對話交代了這一回中主要人物和事情的起因。
C.揭示了林沖與高俅的矛盾和斗爭。
D.點明了林沖與李小二的親密關系,為故事情節的發展作了准備。5.林沖巧遇李小二,這一情節並未展現林沖與官府沖突,為什麼一開始就寫這一段?它對表現林沖性格起什麼作用?選出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
A.雖然落難,林沖仍然仗義疏財,扶危濟困,表現了林沖性格的豐富性。
B.由於林沖與李小二的關系,為後來李小二感恩圖報留下伏筆。
C.為了使李小二知道林沖為什麼由禁軍教頭變成囚犯。
D.表明此時的林沖有逆來順受、忍辱苟安的軟弱性。6.閱讀《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片斷,完成後面的問題。
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門前安排菜蔬下飯,只見一個人閃將進來,酒店裡坐下;隨後又一人閃入來。看時,前面那個人是軍官打扮,後面這個走卒模樣,跟著也來坐下。李小二入來問道:"可要吃酒?"只見那個人將出一兩銀子與李小二道:"且收放櫃上,取三四瓶好酒來。客到時,果品酒饌只顧將來,不必要問。"
(1)文中的"一個人"(軍官)是指 ,"又一人"(走卒)是指 (2)作者沒有直接說出這兩個人是誰,而是通過的觀察來進行敘述的,從寫作技巧和表達效果兩方面來看,這樣寫可以
[解析]這是一道閱讀鑒賞題。學生如對課文內容比較熟悉,明確閃進的兩個人是李小二親眼所見,就能判定(1)文中"一個人"(軍官)是指陸謙(或陸虞候),"又一人"(走卒)是指富安。題(2)包含了文學鑒賞因素。陸謙和富安的出現,是通過李小二的觀察來進行敘述的,小說敘述故事,刻畫人物常常選擇不同的視角,這應該是文學賞析的常識。文中這樣寫,其作用是"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閱讀下面短文,回答文後問題。
①馮蘭瑞老頭,坐在厚重的桑木案前,腰板挺直,脖筋綳緊,眼神像錐子似地注視著案子上新捏好的泥活。他手持竹刀,這里抹一抹,那裡抹一抹。對這么精巧生動的"武松打虎",你還有什麼可以挑剔的?武松左膝鎮住大蟲的花背,傾全身之力向大蟲身上壓,右手揪住大蟲的耳朵,左手掄拳,那大蟲拱起半條身子,懸口吊牙,眼眶眥裂。這會兒馮蘭瑞雙眉擠在一起,只見他那窄細的瞳仁中有兩個香火頭般的亮點閃動著,直視自己的這件作品,搖了搖頭。片刻之後,他似有所悟,重新拿起床上的竹刀,挑一點紫泥,朝著武松的拳背上三剔兩刮,頓時,那拳背上便鼓起幾條彎曲的虯筋。於此,馮蘭瑞的花白鬍子里才露出一絲不易覺察的笑容,放下竹刀,搓著兩手,輕輕地從案邊站起來。
②孫子馮大剛正好趕集回來。這個矮墩墩的小夥子進了屋,便從大竹籃里提出一瓶通州大麴、一包用荷葉托著的熱驢肉。他用手甩了一把流到額上的汗說:"爺爺,這酒這肉你就敞開吃!今兒頭一天到集上去開張,你猜怎麼著?這宗買賣別提多麼快!"
③"怎麼個快法呢?"馮蘭瑞問。、
④"我剛把『芮庄泥人馮'的布幌子打出來,籃子里的各色泥人才擺到地攤上,眨眼之間,趕集的人就圍了個里外不透風,嗬,五十件泥人一下子就賣個精光。好些人都說,泥人馮的手藝二十多年沒見了!"
⑤"哈哈哈哈!"馮蘭瑞老頭開懷地笑起來。
⑥馮大剛一眼瞄見桑木案上的武松,樂得眼淚都流出來:"爺爺!爺爺!這是怎麼擺出來的!我壓根兒沒見過這么好的泥活!"他拉著爺爺兩只粗糙的大手,說:"爺爺,下回趕集,我得把這個也帶去"。
⑦"帶去吧!"馮蘭瑞答應了,"擺到地攤上,先讓大夥看個夠,收攤時隨便賣掉就成。"
⑧"爺!『武松'難道不肯幫咱一個忙?"馮大剛忙神秘地靠近爺爺的耳朵說:"今兒個,管理市場的胖老劉蹲到地攤旁,捧起這個瞧瞧,抓起那個看看,愛得簡直沒治!我把『武松打虎'帶到集上送給他,說不定他能讓咱把泥活的價往高里提!"
⑨馮蘭瑞眼裡一閃一閃的亮光熄滅了。他走到桑木案前,用木滯的眼睛盯著孫子馮大剛,張開粗糙的巴掌放到"武松打虎"上面,狠狠向下壓去。
7.縱觀全文,作者極力描寫"武松打虎"的用意是( )
A.用來表現馮蘭瑞精湛的捏泥技藝。
B.含蓄地點明馮大剛"樂得眼淚都流出來"的原因。
C.用來反襯馮蘭瑞對不正之風的痛恨。
D.為馮大剛趕集回來的言行作必要的鋪墊。

8.這段的最後一句運用了多種手法描寫人物,請選出正確的項來(多項選擇)( )
A.肖像描寫 B.語言描寫 C.行動描寫 D.心理描寫 E.環境描寫

9.祖孫對話的主要作用是( )
A.借孫子的話進一步從側面表現馮蘭瑞的捏泥技藝確實非同凡響。
B.巧妙交代馮蘭瑞的手藝已被窒息二十多年,如今才獲得新生。
C.突出"芮庄泥人馮"的盛名以及人們對藝術的熱愛和追求。
D.進一步為馮蘭瑞壓壞"武松打虎"埋下伏筆。 10."『武松'難道不肯幫咱一個忙"的修辭方法是( )
A.反問 借代 B.反問 擬人 借代
C.反問 借喻 D.反問 擬人 借喻 11.選擇"一閃一閃的亮光熄滅了"這句話照應的前面的話( )
A.只見他那窄細的瞳仁中有兩個香火頭般的亮點閃動著。
B.馮蘭瑞開懷地笑起來。
C.怎麼個快法呢。
D.擺到地攤上,先讓大夥看個夠,收攤時隨便賣掉就成。 12.對結尾處"壓"字的妙處分析正確的項是(多項選擇)( )
A."壓"字跟"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異曲同工,各盡其妙
B."壓"與"狠狠"配合,傳神地表現出馮蘭瑞的內心世界,使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C."壓"把馮大剛的夢打破了,這象徵著不正之風在剛直不阿的性格面前是只有消滅。
D."壓"與開頭描寫"武松打虎"相映成趣,藝術地塑造了馮蘭瑞的高大形象,含不盡之意於言外。
E."壓"顯示了作者的藝術匠心,既在意料之外,又有情理之中,而且"卒章顯其志",確實簡潔有力。13.這篇小說的線索是" "。14.用一個單句概括馮蘭瑞這個人物形象。(不超過30個字 )
答:馮蘭瑞是一個對不正之風深惡痛絕的、泥活手藝精湛的老人。15.小說的標題,最恰當的是( )
A."武松打虎" B.泥活 C芮庄泥人馮 D.祖孫二人
答案:<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練習題
1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句中加點字詞的理解。加點詞都是宋元時期的口語,辨析詞義時要結合語境去理解。A項中的「生事」不作「惹事」講,應當理解為「設計製造事端」或「找麻煩」;B項中曲「下飯」在句子中作「菜餚」講,而「就著菜把飯吃下」是今天的意思;C項中的「講了禮」應該理解為「互相致禮」。排除A、B、C三項。正確答案是D項。
2D3C4A5C6[解析]這是一道閱讀鑒賞題。學生如對課文內容比較熟悉,明確閃進的兩個人是李小二親眼所見,就能判定(1)文中"一個人"(軍官)是指陸謙(或陸虞候),"又一人"(走卒)是指富安。題(2)包含了文學鑒賞因素。陸謙和富安的出現,是通過李小二的觀察來進行敘述的,小說敘述故事,刻畫人物常常選擇不同的視角,這應該是文學賞析的常識。文中這樣寫,其作用是"造成懸念,吸引讀者"

F. 泥活 王月麟 閱讀答案

1 貫穿全文的線索是:

泥活

2 選文第一段中劃線的句子在句式上有何特點?有何表達作用?

反問句,表達作用是:對《武松打虎》的贊賞之情。

3.馮蘭瑞老人在審視自己的作品時,先是「搖了搖頭」,「片刻之後,似乎有悟」。那麼他又為何搖頭?他悟處了什麼?

搖頭是對自己作品不夠滿意,他悟出:武松拳背(或「細節」)還不夠傳神。

4 作業運用了那些描寫方法來表現馮蘭瑞老人的高超技藝?

外貌描寫 心理描寫,行動(動作)描寫。

6 聽了孫子的打算後,馮蘭瑞老人為什麼要親手會點自己辛辛苦苦創作出來的《武松打虎》?

馮蘭瑞老人創作《武松打虎》,是為了藝術追求,並非為了牟利,孫子的話讓他非常氣憤和失望,所以毀掉自己的藝術品。這更好表現了馮老漢 ①不僅技藝不凡,而且品德高尚。 ②性格剛直,有自己的生活准則。

G. 泥活 閱讀答案

1. 武松膝鎮住大蟲花脊,傾全身之力向大蟲身上壓去;右手掀住大蟲的耳朵,反手搶拳,那大蟲拱起半條身子,懸口吊牙,眼眶眥裂。
2. 馮蘭瑞做泥塑絕不是為了錢,從中體現出他不僅技藝不凡,而且品德高尚。他性格剛直,有自己的生活准則。

閱讀全文

與馮蘭瑞老人晚年住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將養老保險轉回戶口所在地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849
2017感動中國人物孝敬父母的 瀏覽:948
石家莊養老院有哪些服務 瀏覽:112
父母干預了我的生活是什麼意思 瀏覽:68
誠鄉養老保險怎麼交 瀏覽:387
富士康體檢為什麼要看手 瀏覽:919
農村老人結婚隨禮多少錢 瀏覽:300
農村低保和養老保險能一起辦嗎 瀏覽:306
碧海老年公寓 瀏覽:557
50歲夜間尿頻勃起 瀏覽:465
寧波市老年體育活動中心 瀏覽:29
老人家突然進醫院怎麼安慰 瀏覽:976
長壽花落花後怎麼養護 瀏覽:921
父母離婚孩子該如何勸慰 瀏覽:208
中科和美年大體檢哪個好 瀏覽:331
2016養老保險繳費基數2420 瀏覽:883
父母找工作不上班怎麼辦 瀏覽:305
濟南60歲找工作 瀏覽:22
第一次去養老院怎麼辦 瀏覽:478
乾隆老年痴呆嗎 瀏覽: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