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年人經常發燒
中老年人經常發燒的原因:
正常人的體溫為37℃(華氏98.6F)左右,但是在各個部位的溫度並不盡相同,其中以內臟的溫度最高,頭部次之,而在皮膚和四肢末端的溫度最低。如直腸溫度平均值為37.5℃,口腔溫度比直腸低0.3~0.5℃,而腋窩下的溫度又比口腔低0.3~0.5℃。體溫在1日內也會發生一定的波動,如一般在清晨2~6時體溫最低,7~9時逐漸上升,下午4~7h最高,繼而下降,晝夜的溫差不會超過1℃。體溫在性別、年齡上也略有不同,如女性略高於男性;新生兒略高於兒童;年輕人略高於老年人;而老年人的體溫最低。另外,體溫也受到肌肉活動、精神緊張、進食等因素的影響。在人體的生命活動中,人體不斷進行氧化代謝,不斷的產熱;同時體熱也通過散熱途徑(皮膚、血管、汗腺)散發到外界環境中,人體的產熱和散熱平衡使體溫在1日內保持相對的恆定。
人體之所以發熱都是由於產熱大於
散熱而引起的。在體溫調節中樞的控制下,人體體
溫的正常范圍保持在36.2℃-37.2℃,如果體溫高
於正常范圍0.5℃者,我們就稱其為發熱。人體之所
以會發熱,不外乎致熱原與非致熱原兩種因素作用
的結果。
(1)致熱原發熱:致熱原發熱是最常見的。與人
體有關的致熱原,如白細胞致熱原、外源性致熱原
(細菌外毒素、結核菌素等)、類固醇致熱原(游離原
脘醇)等所致的發熱。
引起發熱的致熱原若不消除,則體溫調節中樞
的產熱和散熱反應始終在新的、提高了的體溫水平
上保持新的平衡,因此病人的發熱會持續不退。若
致熱原被消除了,則體溫調節恢復到正常水平,體溫
也隨之下降恢復到正常水平。
(2)非致熱原發熱:此類發熱包括:物理或化學
因素直接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所引起的發熱;體溫
中樞功能紊亂(散熱中樞和產熱中樞相互抑制關系
失常,產熱過多,散熱減少及體溫調節障礙等)所引
起的中樞性發熱;先天性汗腺缺乏或患魚鱗癬病等
使汗腺分泌障礙,不能散熱而引起的發熱等
(見圖1)。
圖1 發熱、散熱機制
人體發熱的原因 知道了人體發熱的機制,我
們就來介紹一下常見的可以引起發熱的原因。
(1)感染性發熱:這是由於各種病原體,包括細
菌、病毒、肺炎支原體、真菌、立克次體、螺旋體與寄
生蟲等的感染,引起急、慢性全身或局部的感染性疾
病所致。如我們常見的細菌性肺炎、麻疹、傷寒、腦
膜炎、鉤端螺旋體病及瘧疾等病。感染性發熱占發
熱原因的50%-60%,可見臨床上的絕大多數發熱
是由感染性發熱引起的。在感染性發熱中,又有細
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等等,這都是我們在用葯中應
該注意的。
(2)非感染性發熱:除因細菌或病毒感染而引起
的發熱外,還有其他多種因素也能引起發熱,就是
說,沒有「發炎」時也能發熱,醫學上稱之為非感染性
發熱。非感染性發熱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①中樞
性發熱。固體溫調節中樞功能紊亂所引起的中樞性
發熱,如中暑、重度安眠葯中毒、顱腦出血等。發熱
的特點是高熱無汗。②吸收熱。因無菌性壞死物質
被吸收後引起的吸收熱,見於大面積燒傷、大手術後
組織損傷、內臟梗死(如心肌梗死、肺梗死)、白血病
等引起的組織壞死與細胞破壞、吸收後引起的發熱。
⑤變態反應性發熱。常見的有風濕熱、葯物熱、紅斑
狼瘡、輸血輸液反應等引起的發熱。④內分泌與代
謝障礙所引起的發熱。常見的有:甲狀腺功能亢進
時產熱增多;嚴重脫水病人散熱減少等都可以引起
發熱。⑤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發熱。自主神經功能
紊亂,影響了體溫正常調節,也可以引起發熱。自主
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發熱多為低熱,並常伴有心悸、
頭暈、失眠、食慾差等症狀。⑧心力衰竭或某些皮膚
病引起的發熱。慢性心力衰竭時由於尿量和皮膚散
熱減少,心衰引起的肢體水腫又起到了隔熱作用,可
以使體溫升高而發熱。一些皮膚病,如廣泛性皮炎、
魚鱗病等,也使皮膚散熱減少,引起發熱,不過此時
的發熱多為低熱。老年人發燒與青年人不同,有時體溫不很高,但經醫生檢查,可能已罹患重病。所以如果發現老人精神不振、呼吸和脈搏次數加快等現象,可能就是發燒的徵象,應及時就診。
對於發燒的老年人,在家庭護理時應注意:
一、要讓老人卧床休息,以減輕體力消耗和心臟負擔。卧床期間,要勸老人多翻身或幫助他(她)勤翻身,有痰要盡量咳出來,防止繼發肺炎。
二、注意口腔衛生。由於發燒、舌苔增厚、口臭,會影響食慾,每頓飯後要讓病人漱口,防止細菌孳生。有假牙的應取下洗凈。口鼻有分泌物要及時清理,保持鼻腔通暢。口鼻處皮膚及粘膜如有乾裂或小水泡時,可塗些消炎葯膏,以防繼發感染。
三、多飲水並注意觀察每天的小便量。因為發燒出汗會使體內水分丟失,如不及時補充飲水,容易缺水。老年人一般對渴的感覺不太敏感,所以應主動給老人多喝水。
四、飲食要注重營養且易消化。發燒可引起食慾不振,故飲食宜清淡。老年人不需要過多的蛋白質,但至少應維持每天每公斤體重有1克蛋白質。來源以牛奶、蛋類、豆製品等為主;還應補充維生素及礦物質,如新鮮綠葉蔬菜、水果等。同時應多餐少食,以促進食慾。
五、保護皮膚。隨著年齡增長,皮下脂肪逐漸減少,特別在一些骨突處,如肘部、肩胛骨、耳廓、尾骨、髂骨、踝骨、足跟及枕骨(後腦勺)、等處,這些部位受壓時間長,易引起褥瘡。故應經常翻身變換體位,對受壓部位要輔以按摩,促進血液循環。按摩時倒少許50%的酒精在手心內,然後用手掌按住皮膚作環形按摩。按摩手法要輕柔,先輕後重,最後撲上滑石粉,保持乾燥。對汗濕的內衣、床單、枕巾等應及時更換,並要保持床單平整、乾燥、無碎渣等物。
六、環境要安靜,空氣要新鮮,房內要每天通風換氣。冷天通風時要注意給老年人保暖。
七、按時給老人服葯,以保持葯物在體內的作用。如有咳嗽或稠痰不易咳出時,可用蒸氣吸入治療,有助於稀釋和排出痰液。
八、要注意病情變化,及時和醫生聯系,最好記下一天中體溫、脈搏、呼吸的變化以及飲食大小便情況,供醫生參考。老年人病情變化快,因此要及時向醫生反映,採取恰當措施。
對老年人的護理要耐心、體貼,要給病人以精神上的鼓勵和安慰,這有助於病人早日康復。
㈡ 老人一直高燒不退,誰有辦法
請問查出原因了嗎,我朋友家老人和你們症狀一樣一直查不出病因
㈢ 80歲老人高燒不退,怎麼辦
去醫院啊,網路知道里的又不是個個神醫
㈣ 老年人一旦發燒總持續不退是怎麼回事
要重視老年人發燒
老年人若發燒38℃,則表現為病情極為嚴重
。這就是因為老年人腋下基礎體溫較低,若老年人和年輕人同樣發燒38℃,那相當於
老年人體溫比年輕人高0.5℃以上。加之老年人體內水分減少, 對發燒的耐受能力明
顯低於年輕人。故老年人發燒與年輕人發燒是不一樣的。
最近,醫學科研人員提出,為老年人測量體溫時,不應以37℃為發燒與否的數值
界線,因為老年人的正常腋下體溫一般不超過36.3℃,當老年人腋下體溫超過36
.3℃時,或病人自覺有發燒症狀時,最好同時測量患者口腔體溫或直腸體溫, 以免造
成對發燒的老年病人的誤診和漏診。對於高齡發燒的老年病人,必須採取積極有效的降
溫措施,否則超過38℃的腋下體溫對老年體弱者可能有生命危險。因此,對老年人和
年輕人的發燒不能等同看待,要特別重視老年人發熱性疾病的防與治。
老年人發燒與青年人不同,有時體溫不很高,但經醫生檢查,可能已罹患重病。所以如果發現老人精神不振、呼吸和脈搏次數加快等現象,可能就是發燒的徵象,應及時就診。
對於發燒的老年人,在家庭護理時應注意:
一、要讓老人卧床休息,以減輕體力消耗和心臟負擔。卧床期間,要勸老人多翻身或幫助他(她)勤翻身,有痰要盡量咳出來,防止繼發肺炎。
二、注意口腔衛生。由於發燒、舌苔增厚、口臭,會影響食慾,每頓飯後要讓病人漱口,防止細菌孳生。有假牙的應取下洗凈。口鼻有分泌物要及時清理,保持鼻腔通暢。口鼻處皮膚及粘膜如有乾裂或小水泡時,可塗些消炎葯膏,以防繼發感染。
三、多飲水並注意觀察每天的小便量。因為發燒出汗會使體內水分丟失,如不及時補充飲水,容易缺水。老年人一般對渴的感覺不太敏感,所以應主動給老人多喝水。
四、飲食要注重營養且易消化。發燒可引起食慾不振,故飲食宜清淡。老年人不需要過多的蛋白質,但至少應維持每天每公斤體重有1克蛋白質。來源以牛奶、蛋類、豆製品等為主;還應補充維生素及礦物質,如新鮮綠葉蔬菜、水果等。同時應多餐少食,以促進食慾。
五、保護皮膚。隨著年齡增長,皮下脂肪逐漸減少,特別在一些骨突處,如肘部、肩胛骨、耳廓、尾骨、髂骨、踝骨、足跟及枕骨(後腦勺)、等處,這些部位受壓時間長,易引起褥瘡。故應經常翻身變換體位,對受壓部位要輔以按摩,促進血液循環。按摩時倒少許50%的酒精在手心內,然後用手掌按住皮膚作環形按摩。按摩手法要輕柔,先輕後重,最後撲上滑石粉,保持乾燥。對汗濕的內衣、床單、枕巾等應及時更換,並要保持床單平整、乾燥、無碎渣等物。
六、環境要安靜,空氣要新鮮,房內要每天通風換氣。冷天通風時要注意給老年人保暖。
七、按時給老人服葯,以保持葯物在體內的作用。如有咳嗽或稠痰不易咳出時,可用蒸氣吸入治療,有助於稀釋和排出痰液。
八、要注意病情變化,及時和醫生聯系,最好記下一天中體溫、脈搏、呼吸的變化以及飲食大小便情況,供醫生參考。老年人病情變化快,因此要及時向醫生反映,採取恰當措施。
對老年人的護理要耐心、體貼,要給病人以精神上的鼓勵和安慰,這有助於病人早日康復。
㈤ 老人發高燒注意這幾點
感染性疾病如感冒、肺炎、某些急慢性傳染病、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是引起發熱的主要原因。
還有不少家屬認為,輸液降溫效果好,其實不然。現有無數證據顯示,輸液並不比口服給葯退燒來得快。發燒患者身體內氧和營養物質的消耗是大量的,必須重視卧床休息、補足水分,吃些易消化、清淡的食物,配合吃葯治療,一般不必靜脈輸液。在病種復雜的觀察室輸液易發生交叉感染,有時還會出現輸液反應,從而加重病情。至於發燒後是否輸液,應由醫生決定,家屬不要動不動就申請給發燒的老人輸液。
㈥ 老人發燒不退怎麼辦
首先溫度不是很高,但又不退,說明有炎症,需要進行全面檢查,首先血常規,然後靜脈血檢查是否有支原體、鏈球菌等感染,有條件可以住院,因為天氣寒冷、室內外溫差大,門診病人多,容易反復和交叉感染,多喝溫開水
㈦ 求助!!老年人患肺炎,高燒不退!!
正常情況下,由於人體呼吸道防禦機制,病原體進入體內不一定引起發病,有些因素可使其防禦功能下降,病原體乘虛而入,導致機體發病,誘發肺炎。這些誘因包括:
⑴ 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病毒感染能破壞支氣管粘膜的完整性,影響粘液 —纖毛活動,從而導致細菌的感染。
⑵ 突然受、飢餓、疲勞、醉酒等,消弱全身抵抗力,使細胞吞噬作用減退,免疫功能減弱,導致發病。
⑶ 昏迷、麻醉、鎮靜劑過量,易發生異物吸入,引起細菌感染。
⑷ 患有一些基礎疾病,如免疫缺陷,糖尿病,腎功能衰竭等,也是易感因素。
肺炎的治療方法
1. 抗菌葯物治療,這是治療的關鍵當懷疑或確診為肺炎球菌肺炎時,青黴素G為首選葯物,其它可用頭孢菌素,大環內酯類葯物,輕者口服或肌肉注射,中度以上應靜脈注射、輸液治療。
2. 支持療法,卧床休息,進食清淡易消化飲食,多食富含維生素的水果、蔬菜,發熱病人注意飲水,補充液體。
3. 對症處理,如退熱、止咳、去痰、平喘,如有咳血時可使用止血葯物,有呼吸困難時注意吸用氧氣。
肺病患者的調養主要是不宜飽食
眾所周知,飽食不僅使人感覺不適、消化不良,而且可導致智力下降、急性胃擴張或急性胰腺炎等病症的發生。據美國聖地亞哥加州大學葯物助理格連醫生研究的結果認為,飽食對肺病患者危害更大,可能導致氣喘、呼吸困難,甚至心臟停止跳動而危及生命。
這是因為,當人吃得太飽時,胃部充盈就會把橫膈往上推,壓迫肺部。而肺病患者原來已得不到足夠的氧氣,這樣一來,就會促使呼吸更加困難,加劇病情的發展。另一方面,吃得過飽時,消化食物也需要大量的氧氣,從而影響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對氧氣的正常需求。
因此,患有肺炎、肺氣腫、哮喘、肺結核等肺部疾患的病人,飲食上應注意以七分飽為宜,特別是在喜慶或節假日里,切忌暴食,以利身體康復。
同時要加強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
另推薦一副念方:肺炎合劑
組成: 麻黃6克,杏仁10克,石膏40克,虎杖15克,銀花20克,大青15克,柴胡15克,黃芩15克,魚腥草20克,青蒿15克,貫仲15克,草河車12克,地龍10克,僵蠶10克,野菊花15克,甘草6克 。
功能: 清熱解毒,宣肺平喘。
主治: 肺炎辨證屬肺熱喘咳者。
用法: 水煎服,或製成合劑備用。
肺炎是指肺實質的炎症,有肺毛細血管充血、水腫、肺泡內纖維蛋白滲出和細胞浸潤,乃至肺實變等病理改變。其最常見的病因是感染、物理、化學和過敏性等。日常所講的肺炎主要是指細菌性感染引起的肺炎,此肺炎也是最常見的一種。本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如下:
1)飲食療法:
①貝母粥;先以粳米100g和砂糖適量煮粥,待粥成時,調入川貝母粉末5~10g,再煮二、三沸即可,上、下午溫熱分食。用於咳嗽咯吐粘痰不爽者。
②竹瀝粥:粳米50g煮粥,待粥將成時,兌入竹瀝50~100ml,稍煮即可,早晚或上下午溫熱分食。用於咯吐膿痰或間有神志欠清者。
③蘇子粥:蘇子15~20g,搗爛如泥,用水煮取濃汁,去渣,入粳米50~100g,冰糖適量,同煮成粥,早晚溫熱服食。用於咳嗽氣喘者。
④大蒜粥;紫皮大蒜30g,去皮,將蒜放沸水中煮10分鍾後撈出,然後將粳米100g,放入煮蒜水中,煮成稀粥,再將蒜放入粥內,同煮片刻即成,早晚溫熱服食。用於肺炎黴菌感染者。
⑤銀杏石葦燉冰糖:白果20粒,去殼、衣、搗破,與石葦30g同放瓦鍋中,加水2碗,煮至1碗,去渣,入冰糖15g,溶化,飲服。用於咳嗽、咯痰、氣喘者。
⑥百合糖水:百合60~100g,加糖適量,水煎,飲食。
⑦川貝雪梨煲豬肺:川貝10g,雪梨2個,豬肺250g,雪梨去皮切塊,豬肺切塊漂去泡沫,與川貝同放入砂鍋內,加冰糖少許,清水適量,慢火熬煮3小時後服食。用於陰虛痰熱者。
⑧山葯粥:干山葯片45~60g(或鮮山葯100~120g)粳米100~150g,同者粥,早晚溫熱服食。用於氣虛痰濁者。
2)單方驗方:
①魚腥草、鴨跖草、半枝蓮各30g,水煎服,每日1至2劑。用於肺熱證。
②穿心蓮、十大功勞各15g,橘皮6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用於痰熱證。
③蚤休、敗醬草、大青葉、矮茶風各30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用於肺熱證。
④魚腥草30g,桔梗15g,生石膏60g,水煎服,每日1劑。用於痰熱證。
⑤肉桂、丁香、川烏、草烏、乳香、沒葯、紅花、當歸、川芎、赤芍、透骨草,做成10%油膏敷背,每2日1次。用於肺炎吸收消散期。
3)針灸療法:
體針:常用穴為肺俞、膈俞、尺澤、魚際、太淵、內關。配用穴為大椎、曲池、合谷、孔最、委中、太溪、三陰交、十二井、膏肓俞。病情進展期,每日針2次,瀉法,留針30分鍾。恢復期,每日針1次,平補平瀉。
水針:取肺俞、風門、曲池、豐隆。用青黴素40萬單位/2ml(先皮試)合鏈黴素0.125g/2ml,每穴各注0.5ml,每日1~2次。亦可採用其它肌肉注射用抗菌素或抗菌中葯注射液作穴位注射。
4)預防調養:
①平時注防寒保暖,遇有氣候變化,隨時更換衣著,體虛易感者,可常服玉屏風散之類葯物,預防發生外感。
②戒除吸煙,避免吸入粉塵和一切有毒或刺激性氣體。
③進食或餵食時,注意力要集中,要求患者細嚼慢咽,避免邊吃邊說,交食物嗆吸入肺。
看看這個吧:http://www.yangshengzhu.com/health/292/
㈧ 急求;94歲老人住院一個月.高燒不退怎麼辦
1、一定要加強營養,就是維生素的攝入!因為長期有病,肯定沒有食慾,所維生素肯定會很缺乏,口腔嘴唇舌頭潰爛就是嚴重缺乏維生素B族的表現,特別是B2!既然抗生素已經不能解決問題,所以從營養入手吧,體力有了才可以跟病魔做斗爭!
2、發燒的原因有很多,臨床上科見於很多疾病,另外老人年齡大,還要考慮腫瘤的可能,希望還是去比較大的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比較好。
㈨ 老年人一直高燒不退怎麼辦
燒一般是出現了炎症,既然是高燒這么長時間了,建議及時到醫院檢查確診、治療,以免造成嚴重後果。
㈩ 老年人老是發燒怎麼辦
要重視老年人發燒
-------------------------------------------------------------------------------- 人們都知道,正常人的體溫為36 ̄37℃,這是人體溫的平均正常值。最近,醫
學科研人員專門測量了60多歲以上老年人的正常體溫,結果發現,老年人腋下體溫較
年輕人明顯偏低。絕大部分老年人腋下體溫在36.3℃以下, 而絕大部分年輕人腋下
體溫高於老年人體溫0.5℃以上,生活中人們也有這樣的機會, 兒童若發燒38℃時
,可能依然有說有笑,似乎沒有生病。但老年人若發燒38℃,則表現為病情極為嚴重
。這就是因為老年人腋下基礎體溫較低,若老年人和年輕人同樣發燒38℃,那相當於
老年人體溫比年輕人高0.5℃以上。加之老年人體內水分減少, 對發燒的耐受能力明
顯低於年輕人。故老年人發燒與年輕人發燒是不一樣的。
最近,醫學科研人員提出,為老年人測量體溫時,不應以37℃為發燒與否的數值
界線,因為老年人的正常腋下體溫一般不超過36.3℃,當老年人腋下體溫超過36
.3℃時,或病人自覺有發燒症狀時,最好同時測量患者口腔體溫或直腸體溫, 以免造
成對發燒的老年病人的誤診和漏診。對於高齡發燒的老年病人,必須採取積極有效的降
溫措施,否則超過38℃的腋下體溫對老年體弱者可能有生命危險。因此,對老年人和
年輕人的發燒不能等同看待,要特別重視老年人發熱性疾病的防與治。
老年人發燒與青年人不同,有時體溫不很高,但經醫生檢查,可能已罹患重病。所以如果發現老人精神不振、呼吸和脈搏次數加快等現象,可能就是發燒的徵象,應及時就診。
對於發燒的老年人,在家庭護理時應注意:
一、要讓老人卧床休息,以減輕體力消耗和心臟負擔。卧床期間,要勸老人多翻身或幫助他(她)勤翻身,有痰要盡量咳出來,防止繼發肺炎。
二、注意口腔衛生。由於發燒、舌苔增厚、口臭,會影響食慾,每頓飯後要讓病人漱口,防止細菌孳生。有假牙的應取下洗凈。口鼻有分泌物要及時清理,保持鼻腔通暢。口鼻處皮膚及粘膜如有乾裂或小水泡時,可塗些消炎葯膏,以防繼發感染。
三、多飲水並注意觀察每天的小便量。因為發燒出汗會使體內水分丟失,如不及時補充飲水,容易缺水。老年人一般對渴的感覺不太敏感,所以應主動給老人多喝水。
四、飲食要注重營養且易消化。發燒可引起食慾不振,故飲食宜清淡。老年人不需要過多的蛋白質,但至少應維持每天每公斤體重有1克蛋白質。來源以牛奶、蛋類、豆製品等為主;還應補充維生素及礦物質,如新鮮綠葉蔬菜、水果等。同時應多餐少食,以促進食慾。
五、保護皮膚。隨著年齡增長,皮下脂肪逐漸減少,特別在一些骨突處,如肘部、肩胛骨、耳廓、尾骨、髂骨、踝骨、足跟及枕骨(後腦勺)、等處,這些部位受壓時間長,易引起褥瘡。故應經常翻身變換體位,對受壓部位要輔以按摩,促進血液循環。按摩時倒少許50%的酒精在手心內,然後用手掌按住皮膚作環形按摩。按摩手法要輕柔,先輕後重,最後撲上滑石粉,保持乾燥。對汗濕的內衣、床單、枕巾等應及時更換,並要保持床單平整、乾燥、無碎渣等物。
六、環境要安靜,空氣要新鮮,房內要每天通風換氣。冷天通風時要注意給老年人保暖。
七、按時給老人服葯,以保持葯物在體內的作用。如有咳嗽或稠痰不易咳出時,可用蒸氣吸入治療,有助於稀釋和排出痰液。
八、要注意病情變化,及時和醫生聯系,最好記下一天中體溫、脈搏、呼吸的變化以及飲食大小便情況,供醫生參考。老年人病情變化快,因此要及時向醫生反映,採取恰當措施。
對老年人的護理要耐心、體貼,要給病人以精神上的鼓勵和安慰,這有助於病人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