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老年人如何增加運動量
(1)步行:是最適合老年人的運動,經常步行鍛煉,能調節各器官功能,增強腰腿肌力。
(2)體操:方法很多,如廣播操、保健操、醫療體操。
(3)自我按摩:一般手法有推、擦、揉、捏、掐、點、拿、搓等,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代謝功能。
(4)慢跑:一次不超過30分鍾。
(5)太極拳:適合年高體弱者,高血壓、冠心病患者。
(6)氣功、理療。鍛煉要循序漸進,運動強度及量要適當。如果運動時感到發熱、微汗,運動後輕松、舒暢,說明運動適當。運動時出現頭昏、胸悶、心悸,運動後食慾減退、睡眠不好、明顯疲勞,說明運動量過大,需及時調整運動量。
(7)象棋,健身操,健身舞,太極拳,各種棋類活動,唱歌;跳舞;運動要適當,要有規律和計劃老年人應當在作晨練注意早晨要到走可以促進小腦晚飯後要在1-2小時後散步有助於消化.
老年人運動注意事項:
一要因人而異、量力而行。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以參加動作緩慢、速度均勻、呼吸自然、費力不大的體育項目為宜。
二要循序漸進、逐步提高。不能急於求成,要逐步增加運動量。
三要持之以恆、細水長流。體育鍛煉最重要的是堅持不懈。
四要注意安全。運動前要做好准備工作,還應注意周圍的環境安全,以免身體受到傷害。
Ⅱ 老年人需要適量運動,那老年人該如何才能安全運動呢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各項機能都會有所衰退,在骨骼方面也是一樣。本身老年人就容易骨質疏鬆,再加上關節退變,稍不注意就會引發關節疼痛。很多老年人在運動的時候不注意,經常出現磨壞膝蓋的例子。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運動量的下降,不少人到了中年就開始發胖。如果任由肥胖發展下去,很容易造成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還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上了年紀後會顯得很瘦弱,但是卻會堆積很多脂肪,因此造成肌肉力量和內臟器官的功能不佳。這一類的中老年人,可以選擇步行、爬樓梯、跳繩、游泳等能促進脂肪燃燒的運動。
而對於那些體重在標准范圍內,但是其上臂部、臀部以及腹部到大腿的脂肪超過標準的人,只要是肌肉和關節正常,就可以參加任何運動,如打球、游泳、騎馬等等均可。
正常的快走就是最好的運動方式,走路時可以在手中邊走邊揉健身球或核桃,這對刺激末梢循環有好處。如果倒著走,要在安全地段,最好有人陪同。
Ⅲ 體育鍛煉對糖尿病患者有什麼作用運動量和運動時間應如何掌握 急!!
糖尿病通過運動能降低血糖,但運動要適量,與飲食、葯物的量要匹配,不要做過量運動。不存在通過運動降低血糖會導致運動量不斷加大的問題。
Ⅳ 糖尿病人怎麼選擇運動量
運動量要因人而異,最常用的方法是根據心率來確定運動量的大小是否合適。一般來說,健康的人,尤其是青年人,在運動時可根據身體的狀況選擇一些較為劇烈的運動,心率達到最高限度130次/分鍾時,可取得最佳效果。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中老年糖尿病患者,運動量應該小一些,40~50歲的患者,其運動量應能保障最高心<120次/分鍾;50~60歲的糖尿病患者在運動時,應以心率<110次/分鍾為宜;6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其運動時心率應根據身體的素質和病情適當掌握,但宜<110次/分鍾。對於血糖較高且不穩定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應注意運動強度和運動量的掌握,以防引發嚴重事件。當然,用來衡量糖尿病患者運動量的標准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糖尿病患者在實際運動中,還應結合自己的年齡、性別、體質、病情等因素靈活掌握。
運動療法對於糖尿病是有一定幫助作用的,山東省醫學科學院糖尿病專科提醒血糖較高不穩定的人選擇胃轉流手術,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
Ⅳ 糖尿病患者要怎樣選擇適宜的運動量
運動有諸多益處,但並不是只要運動就都可以達到運動所起的良好效果。只有在運動達到一定量的情況下,才能達到防治糖尿病、降低血糖、改善胰島素抵抗的目的。另一方面,不恰當的運動又有許多潛在的危險。所以說運動是一把雙刃劍。如果運動選擇的不合理,會引起適得其反的許多不良反應。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須掌握好運動的有關知識,選擇一個適合於自己的運動量。
運動時,一定要先考慮好兩個問題,要進行多大強度的運動合適,要運動多長時間合適和什麼時間運動合適。經研究證明,運動強度只有達到最大耗氧量60%的中等運動強度以上時,才起到防治糖尿病的作用。不過還要考慮到每位患者的身體狀況、耐寒能力等因素,歸納起來可按下列原則選擇:選擇最大耗氧量60%的中等強度運動的糖尿病患者應符合下列條件:中青年糖尿病患者;Ⅱ型糖尿病、肥胖、血糖在16.7毫摩爾/升下,不伴有高血壓、糖尿病腎病、糖尿病眼視網膜病、缺血性心臟病等患者;Ⅰ型糖尿病穩定期、血糖低於11.1毫摩爾/升,也不伴有以上幾種並發症者才適用。
Ⅵ 血糖高的人通過運動可以控制血糖嗎該如何進行運動
糖尿病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自身年齡、血糖、胰島功能及並發症制定科學的運動計劃。科學的運動可以幫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延緩糖尿病及其並發症的進展。經常鍛煉有利於血糖的穩定,有利於治療高血壓和高血糖症。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慢跑可以在平時進行。每天慢跑不僅能穩定血糖,還能增強體質,促使血糖水平逐漸降低。鍛煉時,你應該注意不要太匆忙或太激烈。你應該一步一步地做。如果你的身體能夠承受,你可以適當增加運動量。為了控制血糖,運動只是一種方式,其降血糖效果有限。因此,對於運動後血糖仍有波動的患者,同時,還要控制少吃米飯、面條等主食,做好血糖監測工作。
太極拳不僅可以降低血糖,而且還有許多其他好處。研究發現,每周參加兩次太極拳訓練班,每次一小時,每周在家練習三次,每次20分鍾,可以顯著降低血糖。所謂間歇運動是指在正常運動的基礎上增加幾項強度更大的運動,如快走與步行相結合,慢跑與快跑相結合。這種方法可以幫助降低血糖和改善心血管健康,但應該定期進行。
Ⅶ 對於血糖高的患者來說,每天什麼時候鍛煉是最合適的
對於血糖高的患者來說,每天什麼時候鍛煉是最合適的?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對於血糖高的患者來說,每天什麼時候鍛煉是最合適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鍛煉一直都是一個很好的治療和預防二型糖尿病的建議,鑒於人的身體具有周期節律性,什麼時候鍛煉能夠起到更好的作用一直以來都是個疑問鍛煉一直都是一個很好的治療和預防二型糖尿病的建議,鑒於人的身體具有周期節律性,什麼時候鍛煉能夠起到更好的作用一直以來都是個疑問,對於有血糖升高,甚至是糖尿病問題困擾的朋友,通過長期的生活調理來加強血糖控制,是做好血糖穩定控制,減少血糖升高帶來各種各樣的並發症風險的重點,而在生活調理的各種手段中,運動是與用葯、飲食控制、血糖監測、糖尿病教育並列的糖尿病人加強血糖控制的。
糖尿病患者運動也要講究一定的方式,並不是所有的運動都適合。一般來說,騎自行車、散步或者做一些簡單的家務,都是可以達到鍛煉目的的。為了維持血糖的穩定,科學運動十分重要。糖尿病患者在運動的時候應該控制好時間,每天的運動時間在一個小時之內,最佳的運動時間在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左右對於糖尿病運動的最佳時間段,建議應該選擇在飯後1小時到1.5小時左右的時間,這個時間段進行運動鍛煉,體內攝入的食物已經逐漸消化進入腸道開始吸收在運動時間選擇上,有的朋友喜歡晨起後鍛煉,這也並無不可,但需要注意的是,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晨起後一定要注意避免空腹運動,糖尿病人晨起後,已經一夜都沒有進食,而晨起後體內的各種激素都處於活躍狀態。
通過以上大概講述你明白了嗎。
Ⅷ 老年人怎麼掌握運動量
酸加來
老年人年老體邁,生理功能衰退自,在鍛煉初期常會出現肌肉酸楚的感覺,這是在運動後肌肉中代謝產物乳酸積累過多,刺激神經末梢而引起的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只要做到鍛煉循序漸進,肌肉能有個適應過程,肌肉結締組織逐步完善,酸楚感便會逐漸減輕或消失,此時運動量可逐步加大。
痛加減
有些老年人自身患有各種老年性疾病,如腰腿病、頸椎病、肩周炎等,在運動中常出現局部疼痛並有逐漸加重感,這說明身體某一部分肌肉或肌腱有隱性炎症反應。此時運動量應減少、減輕,防止炎症擴大。
麻停
在運動鍛煉中,凡是感到身體某一部分出現麻木不適的感覺,這是局部神經受壓的徵兆,也是鍛煉方法不當的反應,此時應立即停止運動,查找原因,並改換鍛煉方式或項目。
Ⅸ 血糖高的人,做哪些運動比較合適
有氧運動:多為大肌肉群的運動,可起到增加葡萄糖利用,動員脂肪,刺激心肺。常見運動形式有行走、慢跑、爬樓梯、游泳、騎自行車、跳舞、打太極拳和打球等。無氧運動:主要靠肌肉爆發力完成。有氧運動包括快走、慢跑、游泳、騎車、跳廣場舞、健身操等活動。中等強度時指您在運動中感覺「尚且輕松」到「有些吃力」之間,您在進行這種強度的運動時略有些喘,但是仍可以與人交談,但是不能連續的唱歌。
一類是步行、慢跑、騎車、跳舞、跳繩(慢速)、游泳、羽毛球、網球、乒乓球、廣播體操、健身操、太極拳、登山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需要消耗很多氧氣和能量,強度不是很大,有節奏,連續不中斷。1.有氧運動:走路、跑步、游泳、騎自行車、爬樓梯等2.抗阻運動:舉重、直立提拉、仰卧起坐、深蹲起、啞鈴提踵等每次30分鍾,或一天3次、每次10分鍾,有同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