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老年人 > 老人的壽衣如何准備

老人的壽衣如何准備

發布時間:2022-05-10 05:15:58

『壹』 怎樣制壽衣

壽衣,俗稱「老衣裳」。人亡後,兒女為其穿壽衣,死者為男性,通常由兒子和女兒來料理,死者為女性,則由女兒和兒媳來料理。壽衣一般不用皮毛和綢緞做,怕來生變成獸類和斷子絕孫,多用絹棉做成,取「眷戀」、「緬懷」之意。衣褲的件數,忌雙喜單。博山居民為死者做壽衣一般須要「五領三腰」,即五件上衣,三件裙褲。無論何時亡故,都要以棉衣為主。 壽衣選擇 選擇壽衣的關鍵要注意搭配,也就是說衣、褲、鞋、帽、被的款式、色彩、圖案要協調,要呼應。在款式上尤其要將中式和西式區別開來,切不可上穿西裝下著布鞋,中不中西不西,顯得不倫不類;色彩的選擇更要注意整體的調子,將零碎的色彩統一在大調子中,不可使用大面積的對比色,不然會顯得雜亂、刺眼;圖案同樣有古典的、現代的、中式的、西式的之分,在風格上要協調、統一。此外,面料的選擇還牽涉到"殯"禮的檔次,一般緞織料的壽衣較為貴重,家屬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的壽衣。 如今所謂壽衣,或說原是明代一般人平時穿用的衣褲,後來因清朝統治者不讓漢人穿明代的服裝,人們只好改變原來的習慣。據說有人向清政府提出「生變死不變」的要求。即生時穿清朝的衣服,死時穿明代的衣服。清政府見民眾要求強烈,只好答應下來,於是明代服裝便成了死人的壽衣了,後來雖然清政府被推翻了,以明代衣服為壽衣的習俗卻一直傳下來。 大多綉五蝠捧壽圖案。壽衣顏色,一般為藍、褐色,年輕婦女用紅、粉或蔥白色。此外,還配以被褥,通常鋪黃、蓋白(意為鋪金蓋銀),被面常綉「八仙」。少數鄉村還沿用這類壽衣,但多數農村和城市移風易俗,辦喪事一般給死者穿整齊干凈的日常生活服裝,習慣上仍稱壽衣。 壽衣知識老年人生前就做好死後要穿的衣服,美稱壽衣,寓為健康長壽之意。在慶陽,老人一般過了六十歲以後,兒子要及早想法為父母做壽衣。壽衣包括帽子、衣褲、鞋襪等,衣褲至少要做夠三套,套數均要單數,忌雙數。做壽衣一般要在古歷閏年做,因古歷閏年比平年多一個月,俗稱閏年做壽衣,可以為老年人增壽。所做的布料要用棉線織的布。古時,從被褥鞋帽到內衣、外衣、袍子、鞋襪,均要女子親手做。新時代,一般人家除過做外衣,內衣和鞋帽等都從商店購買,大衣取代了袍子。 舊時做壽衣,有許多講究。外衣里子用紅布做,子孫後輩會紅火。帽子上邊綴紅頂子,亦象徵後輩兒孫紅火。男人壽衣外面多為杏黃色,女人外衣多為青藍、古銅色為主。壽衣無論內外衣,一律不用紐扣,只用小條布帶。以帶子代替紐扣,暗喻會帶來兒子,後繼有人。

『貳』 老人死之後要穿新衣服或者穿壽衣,有什麼講究呢

生老病死這是我們每個人都避免不了的,一個新生命的降生也就意味著一個舊生命的逝去。雖然說我們都不願意讓親人離開自己,但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既然無法做出改變,那就只能讓他們得到安息,在另一個世界好好的生活。人終將逝去的時候,家裡面的子女都會幫忙准備壽衣或者是新衣服,有一個成語叫做壽終正寢,說的就是這個意思,而這壽衣也是有很多講究的。

一:用紅色的內襯。

一般壽衣不管外面是什麼顏色的,裡面的內襯都會選擇正紅色,這樣的寓意是希望逝去的老人家能夠保佑自己的後代紅紅火火的。還有壽衣的口袋上面要做成袋子的形式,代表著自己後繼有人,讓他們能夠安安心心的走。

壽衣也被稱為是送終衣,所以我們也經常說為老人養老送終,忙活了一輩子,最終都是要落葉歸根的。我們中國人對於這一方面還是非常有執念的,人走了肯定要入土為安,這樣逝者和家人才能夠放心。即便是到了如今,壽衣這一習俗依舊存在著。

『叄』 為健在父母准備壽衣有什麼要求

壽布料有講究,用平紋布,忌斜紋布。斜諧音「邪」,穿之不吉,更怕禍及後人搞歪門斜道。
壽衣特別忌用皮料,過去皮子多為畜皮,穿上對老人不敬,來世做牛做馬,很不吉利。
壽衣可以用綢子,但不能用緞子,緞子與「斷子」諧音,大不吉。
壽衣多用紅色里子,祈福後人喜慶吉祥,日子紅紅火火。
壽衣對襟用布帶系合,忌用紐子,紐子與「扭子」諧音,防後代出「逆子」。
壽衣袖子要長,忌袖短露手,否則子孫衣不蔽體,伸手討飯。
壽衣件數有規制,穿單不穿雙,避免凶事成雙。

『肆』 老人去世的衣服有什麼講究

為老人穿壽衣,重要的是選擇穿衣時間。有些地區選擇去世前穿,認為這個時段穿的壽衣,老人可以安心帶走;有些地區選擇去世後穿,認為這個時段穿壽衣,才是對老人最大的尊敬。

那麼老人去世壽衣怎麼穿?去世前穿好還是去世後穿好呢。

依照傳統習俗,老人的壽衣,要在狀況不好,但還沒斷氣的時候穿。如果家屬忌諱生前給老人穿壽衣,也可以等去世後穿。

值得提醒的是,老人去世後穿壽衣要把握好時間,最好能在老人去世後5小時內給穿上,切忌不能耽擱太長時間。

給老人穿衣時,建議一個人給穿、一個人在一旁幫忙。如果故者為男性,通常由兒子和女兒來穿戴;如果故者為女性,應由女兒和兒媳來穿戴,未婚單身兒女子嗣不易靠前,或是請家中其他長輩穿衣最佳。

通常情況下,給老人穿壽衣的順序應為從里到外、從下到上穿。有人為了圖省事,會事先把壽衣一層層套好,然後一起給死者穿上,認為這樣給死者穿壽衣效率會更高些。

如果家屬不知道或不了解老人去世壽衣怎麼穿?可以選擇時下流行的殯葬一條龍服務,這樣既可以給逝者體面的葬禮,又可以讓家屬更省事、省心。

如何給老人穿壽衣?

其一、先穿下褲:把買好的襯褲、棉褲、罩褲一件一件,從里到外給逝者穿上;也可以把三者套在一起,然後一塊穿上,這樣更省事些。

其二、然後上衣:上衣通常是襯衣、夾襖、棉衣、罩衣。穿衣的順序也是從里到外,當然也可以先套在一塊,然後一起穿上。

其三、鞋襪、首飾、鞋帽:三者要先穿鞋襪、再佩戴首飾、最後是鞋帽。

其四、綁腿帶、腰帶:用綁腿帶和腰帶把逝者的雙腳綁上、腰給繫上,這樣可以防止因運輸途中顛簸而影響逝者的遺容。

其五、蓋臉布:逝者未化妝前,臉色烏青,並不好看,用蓋臉布將其遮蓋,以免嚇著家屬,同時也是衛生的需要。

其六、七星銅錢:七星銅錢也即老人的墊背錢,意為「七星引路、魂歸北斗」,認為這樣可以庇佑兒孫財源滾滾。

其七、金銀戒指、口鈴:逝者應左手金戒指、右手銀戒指、嘴含口鈴,嘴裡不能空。

其八、金銀元寶、手帕:為逝者穿衣時,逝者可以手持金銀元寶、手絹等物,不能空著手。

其九、為逝者鋪好被褥,整理儀容,接下來就是大殮——入棺。

穿壽衣的規矩全國幾乎都一樣,當然也有例外,比如說閩南一帶,他們給死者穿壽衣的時候,老人的親屬一定要象徵性的試穿。

試穿之後還要拿一根沒有秤錘的稱去稱一下,之後會給別人說,這是子孫用錢買來的,以示死者子孫的孝心。

穿壽衣

『伍』 壽衣提前買了放在哪

找個箱子裝然後找個不顯眼的避人的角落裡,但不要是臟地方。

舊的習俗是將准備好的壽衣放入壽材裡面保管。現在不用棺材了,可以將提前准備好的壽衣包在一個包袱里,放在櫃子頂上。因為放在低處容易受潮發霉,等到真正要用的時候就會措手不及。

古時候,一般親屬過世,都不會當天下葬。有守靈3天、5天、7天、9天、15天不等。且出殯的日子時辰都得找風水先生算好,這必然要面臨屍體腐化的問題。平民布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大多都是多加些乾草布料,家境好些的,都是多加被褥。

解放以後,國家提倡殯葬簡易化,慢慢演變至今,壽衣的件數一般都是市面上的五件套了:包括大袍、棉衣、棉褲、襯衣、襯褲。

(5)老人的壽衣如何准備擴展閱讀

受傳統習俗影響:受傳統習俗的影響,老人過了60歲後,兒女就要想辦法為父母做壽衣。壽衣要趕在閏年做,因為閏年比平年多一個月。正因為這多出的一個月,才使人們相信,閏年做壽衣,可以為老人增壽。盡管這只是古人朴實的思想觀念,但它充分體現了古人的孝道文化。

避免事出倉促:死人的壽衣之所以要提前買,是因為擔心老人走的急,避免事出倉促的情況出現。有些人遇事容易急躁,遇上大事更是六神無主。一旦遇上老人去世這樣的大事(尤其第一次經歷),就不知道如何是好了,以至於耽擱了給老人穿壽衣的最佳時間,所以老人的壽衣要提前買。

傳承孝道文化:中國人非常重視孝道文化,尤其在古代,出世做個官也要通過舉孝廉的方式,足見古人對孝道文化的尊崇。孝道文化表現在葬禮上,主要形式就是死人的壽衣要提前買,老人每次過壽時都要拿出來試穿一次,認為這樣才是為老人增壽的最佳途徑。

『陸』 怎麼給老人買壽衣

根據當地的習俗,可以問下家裡的長輩,逝者身份。壽衣款式很多,顏色各樣。有唐裝壽衣,中山裝壽衣,還有現代裝壽衣等。一般來說,唐裝適合所有人;領導幹部,可以考慮中山裝;逝者年齡不大的可以穿現代裝。壽衣的顏色也要盡可能適合逝者身份,不同性別,職業,年齡逝者選不同顏色。

『柒』 壽褥壽被的講究親你好,壽衣壽被一般給老人分別准備幾個好

壽褥壽被壽衣各准備兩套,鋪金(黃色)蓋銀(白色),要用棉布或者綢子(稠子、綿綿之意),不能用緞子(斷子絕孫之意);因為傳說冥界很冷,所以壽衣(包括鞋帽、外袍)均為棉裝,都用布帶子系,不能用扣子系(有尅子之意)。各准備兩套是為了在那邊有替換的。

『捌』 大家,如何給老人買壽衣,都需要買什麼

大家,如何給老人買壽衣,都需要買什麼
所謂的全套壽衣都包含什麼?壽衣店購買壽衣的注意事項

扒一扒殯葬行業的那些事。提起殯葬行業,大家的腦海中就會出現「暴利」二字,看到街邊的壽衣店,會不會覺得陰森森的,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行業的暴利,從哪裡來。
我們先從壽衣店說起,有別人其他傳統門店,壽衣店的客流量肯定會很少(除非出現重大事故),那麼老闆也需要賺錢,加上門面的開銷,一個月下來也不少吧,這些肯定要分攤到一個月賣出的一套甚至幾套衣服裡面去,造成了壽衣價格的大幅度上漲,可以參考傢具行業,而大家只看到一套衣服的「暴利」,而忽略了其他的開銷。
八件套全套壽衣
現在我們來說一說一件全套的壽衣都包含什麼?壽衣和我們身上穿的衣服一樣,裡面會是襯衣,外面又有外衣。區別就是你會去逛商場分開來買,而壽衣一則店面本來就少,二來你也不會喜歡壽衣店的氛圍,又或者怕粘上所謂的晦氣,所以壽衣店裡面的老闆,圖個省事也就全套一起賣,其實怎麼來賣,怎麼搭配就全看壽衣店老闆的心情了,標注的五件套、七件套、八件套、九件套壽衣都是裡面多配了一件衣服罷了,至於是好是壞,反正你們也不會懂。
七彩福壽團棉衣
有了外衣和襯衣,中間就會有棉衣,這個就要說到地域的區別了,有些地方不要棉衣,全部都是單衣服,一套襯衣,一套外衣,再搭配一個夾衣就是所謂的五件套壽衣,包括外衣、夾衣、襯衣、外褲、襯褲。棉衣一般有兩件套和三件套,兩件套壽衣棉衣包括:棉衣、棉褲。三件套壽衣棉衣包括:大棉襖、小棉襖、棉褲,這樣搭配外衣和襯衣就是所謂的七件套壽衣,包括:外衣、大棉襖、小棉襖、襯衣、外褲、棉褲、襯褲。或者:外衣、棉襖、夾衣、襯衣、外褲、棉褲、襯褲。兩者的區別在於有沒有小棉襖。大家不要認為五件套壽衣就是差的,這么說吧你去名牌店裡挑一套衣服,另一個人去地攤挑十件衣服,誰的好,誰的壞。好的衣服,面料要貴,做工要貴,衣服的成本就要高很多。所以買壽衣也要看面料和做工。不要聽店老闆所謂的七件套、八件套、九件套把你們繞進去,貴的價格拿到差的壽衣。
前面五件套、七件套壽衣說完了那麼所謂的八件套、九件套壽衣大家也都明白了,有些需要棉袍、有些需要披風、有些需要旗袍又或者大衣,風衣之類的穿外面。裡面加個襯衣、加個夾衣。不要把這些想的太恐怖,其實和我們穿的衣服真沒什麼區別。

『玖』 買壽衣有什麼講究是什麼

壽衣,俗稱「老衣裳」。人亡後,兒女為其穿壽衣,死者為男性,通常由兒子和女兒來料理,死者為女性,則由女兒和兒媳來料理。壽衣一般不用皮毛和綢緞做,怕來生變成獸類和斷子絕孫,多用絹棉做成,取「眷戀」、「緬懷」之意。衣褲的件數,忌雙喜單。博山居民為死者做壽衣一般須要「五領三腰」,即五件上衣,三件裙褲。無論何時亡故,都要以棉衣為主。 壽衣選擇
選擇壽衣的關鍵要注意搭配,也就是說衣、褲、鞋、帽、被的款式、色彩、圖案要協調,要呼應。在款式上尤其要將中式和西式區別開來,切不可上穿西裝下著布鞋,中不中西不西,顯得不倫不類;色彩的選擇更要注意整體的調子,將零碎的色彩統一在大調子中,不可使用大面積的對比色,不然會顯得雜亂、刺眼;圖案同樣有古典的、現代的、中式的、西式的之分,在風格上要協調、統一。此外,面料的選擇還牽涉到"殯"禮的檔次,一般緞織料的壽衣較為貴重,家屬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的壽衣。 如今所謂壽衣,或說原是明代一般人平時穿用的衣褲,後來因清朝統治者不讓漢人穿明代的服裝,人們只好改變原來的習慣。據說有人向清政府提出「生變死不變」的要求。即生時穿清朝的衣服,死時穿明代的衣服。清政府見民眾要求強烈,只好答應下來,於是明代服裝便成了死人的壽衣了,後來雖然清政府被推翻了,以明代衣服為壽衣的習俗卻一直傳下來。

閱讀全文

與老人的壽衣如何准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發放退休工資的卡注銷了怎麼辦 瀏覽:894
在外地交了社保退休怎麼辦手續 瀏覽:420
孝順父母跟媽寶男的區別 瀏覽:861
政府重陽節慰問老人活動 瀏覽:498
長壽到石柱多少路程 瀏覽:680
勤勞儉朴孝敬父母 瀏覽:383
養老金年檢照相收費 瀏覽:795
不丹人為什麼那麼長壽 瀏覽:35
60歲突然乳房疼 瀏覽:116
孝敬父母的對比議論文 瀏覽:720
單位年末體檢什麼時候截止 瀏覽:628
沒有去體檢醫院怎麼有記錄 瀏覽:102
甲減多久體檢一次 瀏覽:282
幹部身份工人崗位退休年齡 瀏覽:54
中央養老金由 瀏覽:973
養老院室內消火栓距離多少合適 瀏覽:607
長壽寵物相當於人類多少歲 瀏覽:793
玉溪駕駛證審換在哪裡體檢 瀏覽:133
中式敬老院設計 瀏覽:981
北京的養老金漲了多少 瀏覽: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