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老人與海的主要內容(簡潔但要能概括的全面)
《老人與海》故事的背景是在20世紀中葉的古巴。主人公是一位名叫聖地亞哥的老漁夫,配角是一個叫馬諾林的小孩。風燭殘年的老漁夫一連八十四天都沒有釣到一條魚,但他仍不肯認輸,而是充滿著奮斗的精神,終於在第八十五天釣到一條身長十八尺,體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馬林魚。大魚拖著船往海里走,老人依然死拉著不放,即使沒有水,沒有食物,沒有武器,沒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絲毫不灰心。
經過兩天兩夜之後,他終於殺死大魚,把它拴在船邊。但許多鯊魚立刻前來搶奪他的戰利品。他一一地殺死它們,到最後只剩下一支折斷的舵柄作為武器。結果,大魚仍難逃被吃光的命運,最終,老人筋疲力盡地拖回一副魚骨頭。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從夢中去尋回那往日美好的歲月,以忘卻殘酷的現實。
此文出自美國·海明威《老人與海》
寫作背景:
《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於1951年在古巴寫的一篇中篇小說,於1952年出版。該作圍繞一位老年古巴漁夫,與一條巨大的馬林魚在離岸很遠的灣流中搏鬥而展開故事的講述。盡管海明威筆下的老人是悲劇性的,但他身上卻有著尼采「超人」的品質,泰然自若地接受失敗,沉著勇敢地面對死亡,這些「硬漢子」體現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學和道德理想,即人類不向命運低頭,永不服輸的鬥士精神和積極向上的樂觀人生態度。
《老人與海》這本小說是根據真人真事寫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海明威移居古巴,認識了老漁民格雷戈里奧·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風雨中沉沒,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從此,海明威與富恩特斯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並經常一起出海捕魚。
聖地亞哥帶著戰利品返回途中,不幸又碰到鯊魚群的圍攻,老人在與鯊魚群的搏鬥中同樣表現出硬漢子的「硬」。面對成群結隊的鯊魚群的圍攻,老人用「堅定的力量和狠毒無比的心腸,在幾乎沒有希望的情況下與鯊魚搏鬥」,下定決心「我要跟它們斗到死」。所以老人不惜拿出血本,動用手頭所有的武器去敲打去揍死迎面而來的鯊魚。
桑提亞哥同鯊魚的搏鬥比追捕大馬林魚還要驚險,當兇狠貪婪的鯊魚接二連三地來圍攻大魚時,本已精疲力竭的老人,為了保存自己的勞動果實,重新振作起來,奮不顧身地迎戰鯊魚。開始他用魚叉對付,魚叉被受了傷的鯊魚帶走了,他就用綁在槳上的刀一個一個地結果它們,這時他滿手血污,疲憊不堪,一點力氣也沒有了,而且魚叉被帶走了,刀子折斷了,還有許多鯊魚來圍攻,老人仍然堅強不屈地支撐著。
他在心裡說:「只要我有槳,有短棍,有舵把,我一定要想辦法去揍死它們」。夜裡大群鯊魚又來糾纏,老人在沒有銳利武器的情況下仍然奮力拚搏,他的大魚雖然被吃光了,但鯊魚被他打得不是死亡便是負傷逃竄。在這里,海明威運用反襯法來刻畫桑提亞哥的性格。正如黑格爾所說的:人格的偉大和剛強的程度,只有借矛盾對立面的偉大和剛強的程度才能衡量出來」。
B. 《老人與海》是真實發生的事情么求大神幫助
《老人與海》是根據一位古巴漁夫的真實經歷創作的,以攝象機般的寫實手法記錄了聖地亞哥老人捕魚的全過程,塑造了一個在重壓下仍然保持優雅風度、在精神上永遠不可戰勝的老人形象。 老人叫聖地亞哥。 歐內斯特·米勒·海明威(1899—1961),是蜚聲世界文壇的美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曾以「迷惘的一代」的代表著稱。他的作品以歌頌普通人的真誠和勇敢為主題。海明威本人是一個喜歡飲酒,狩獵,捕魚,拳擊和滑雪的硬漢。 一九五四年,海明威以他的中篇小說《老人與海》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然而,為什麼這樣一位令人羨慕的作家竟在獲獎六年之後,卻用獵槍結束了自己62歲的生命。而其《老人與海》中的主人公原型富恩特斯,一個清貧的漁民,卻能享年104歲。為什麼一個擁有了一切的人選擇了死亡,而一個一無所有的人卻選擇了活著? 加繆說過,只有一個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那就是自殺。 海明威信奉基督教,而自殺在基督教中是極大的罪孽。他也不是天生的憂郁者,並在經歷過1925年那次感情風波之後(當時海明威掙扎在哈德莉和波林二個女人之間,情感的自責與慾望的誘惑幾乎使他陷入絕境),他認為自殺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海明威最後還是選擇了自殺呢? 無獨有偶,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三年之後(1972年),也步海明威之後塵,突然採取含煤氣管自殺的形式離開了人世,而未留下隻字遺書。但他在1962年曾經說過:「自殺而無遺書,是最好不過的了。無言的死,就是無限的活。」 好一個「無言的死,就是無限的活」! 參照川端康成在《夕照的原野》一文中的表白:「榮譽和地位是個障礙。過分的懷才不遇,會使藝術家意志薄弱,脆弱得吃不了苦,甚至連才能也發揮不了。反過來,聲譽又能成為影響發揮才能的根源……如果一輩子保持『名譽市民』資格的話,那麼心情就更沉重了。我希望從所有名譽中擺脫出來,讓我自由。」不由令人頓有所悟,看來對於名人的心理狀態似有探索之必要。 或許我們可以由此窺探出海明威自殺動機的端倪? 身為天才的海明威,自然會受到許多誘惑。他既食人間煙火,也就無法免俗。然而,對於取得了名譽地位的海明威來說,接踵而來的除了榮耀之外,也有了作為名人的許多煩惱。而且,正如人們所說的,「樓有多高,陰影就有多長」。 因為,人們在對名人喝彩吹捧的同時,往往又保持著潛在的監視性乃至否定性,而且名聲越大,監視的目光就越峻厲。在這種情況下,名人們承受著名譽所帶來的沉重心理壓力,總是感到進退維谷。其中少數人出名後變得張狂,而大多數人則變得謹小慎微、寡言少語。這兩種狀態都很難使名人們在事業上再有重大貢獻,而沒有貢獻,又何以還算是名人?正如貝多芬所說:「獲得名聲的藝術家常受名聲之苦,使得他們的處女作往往是最高峰。」 一切受惠都是有代價的。 高處不勝寒。成功是喜悅的,但也給成功者帶來了空前的寂寞感。 在獲得殊榮的背後,隱藏著難言的苦衷。 自殺前夕的海明威卻「幾乎完全停止寫作了,偶爾給朋友寫幾封回信。二月份,瑪麗要他寫幾句話附在送給肯尼迪總統的書上面。她買回一些紙,裁成所需要的寬度和長度。隨後他開始在客廳里的長桌上寫。他整整忙了一天,中間只停下來吃中餐。桌上放著二十幾張寫過的紙。顯然,全部不合格。這時房子里氣氛十分緊張。瑪麗耐著性子等著,後來索性到外面去散步。可是當她散步回來,他還在那裡不停地寫。他所喜歡接觸的人不多。其中一個是賽維爾醫生。賽維爾醫生每天都到他家給他量血壓。他這樣來來往往,彷彿歐內斯特的生命就操在他的手裡。他們兩人總是肩並肩地坐在客廳的北端窗子下的長椅上。歐內斯特總是坐在老地方,上臂箍著那灰白色的量血壓器,一邊辛酸地說,他再也不能寫作了——不可能有新的作品了。說到這里,淚水禁不住奪眶而出,淌流在雙頰上。」(貝克著《海明威傳》) 對於一個真正的作家來說,寫作就是他的生命。 人無權決定自己的生,但可以選擇死。 當對生活的失望超過了對死亡的恐懼時,人就會決心了其終生。 一貫信奉「活著,則應勇敢地活下去」的海明威,當他無法繼續被視為生命一樣的寫作時,當他無法找到在這種困境中活下去的理由時,這位硬漢就毅然決然地自殺了。應該說,無法進行創作的絕望,是促成海明威自殺的根本原因。僅僅肉體上的病痛決不足以擊倒這位硬漢。 海明威去世前一天,在給他的漁民老友富恩特斯的信中說:人生最大的滿足不是對自己地位、收入、愛情、婚姻、家庭生活的滿足,而是對自己的滿足。 對自己的不滿足和無法滿足,最終導致了海明威的飲彈自盡。
C. 概括海明威《老人與海》的主要內容
老人與海的主要內容:
《老人與海》故事的背景是在二十世紀中葉的古巴。主角人物是一位聖地亞哥的老漁夫,配角是一個叫馬諾林的小孩。
這位風燭殘年的漁夫一連八十四天都沒有釣到一條魚,幾乎都快餓死了;但他仍然不肯認輸,而充滿著奮斗的精神,終於在第八十五天釣到一條身長十八尺,體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馬林魚。
大魚拖著船往大海走,但老人依然死拉著不放,即使沒有水,沒有食物,沒有武器,沒有助手,而且左手又抽筋,他也絲毫不灰心。經過兩天兩夜之後,他終於殺死大魚,把它拴在船邊。
但許多小鯊立刻前來搶奪他的戰利品;他一一地殺死它們,到最後只剩下一支折斷的舵柄做為武器。結果,大魚仍難逃被吃光的命運,最終,老人筋疲力竭地拖回一副魚骨頭。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從夢中去尋回那往日美好的歲月,以忘卻殘酷的現實。
作者簡介:
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 美國小說家
歐內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出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郊區奧克帕克,美國作家、記者,被認為是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
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榮獲不少獎項。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授予銀制勇敢勛章;1953年,他以《老人與海》一書獲得普利策獎;1954年的《老人與海》又為海明威奪得諾貝爾文學獎。2001年,海明威的《太陽照樣升起》(The Sun Also Rises)與《永別了,武器》兩部作品被美國現代圖書館列入"20世紀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說"中。
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愛達荷州凱徹姆的家中用獵槍自殺身亡。
D. 老人與海寫的是哪個海
老人與海的海寫的是,加勒比海,故事發生在古巴
E. 〈老人與海〉寫作背景及作者介紹
寫作背景:
《老人與海》這部小說是根據真人真事寫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海明威移居古巴,認識了老漁民格雷戈里奧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風雨中遇難,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從此,海明威與富恩特斯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並經常一起出海捕魚。 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遠捕到了一條大魚,但由於這條魚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長時間,結果在歸程中被鯊魚襲擊,回來時只剩下了一副骨架。海明威在《老爺》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通訊《在藍色的海洋上》報道這件事。當時這件事就給了海明威很深的觸動,並覺察到它是很好的小說素材,但卻一直也沒有機會動筆寫它。
作者簡介:
海明威 ,美國小說家。1899年7月21日生於芝加哥市郊橡膠園小鎮。父親是醫生和體育愛好者,母親從事音樂教育。6個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從小酷愛體育、捕魚和狩獵。中學畢業後曾去法國等地旅行,回國後當過見習記者。 第一次大戰爆發後,他志願赴義大利當戰地救護車司機。1918年夏在前線被炮彈炸成重傷,回國休養◇來去加拿大多倫多市星報任記者。1921年重返巴黎,結識美國女作家斯坦因、青年作家安德森和詩人龐德等。
1923年發表處女作《三個短篇小說和十首詩》,隨後游歷歐洲各國。1926年出版了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初獲成功,被斯坦因稱為迷惘的一代\1929年,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長篇巨著《永別了,武器》的問世給作家帶來了聲譽。30年代初,海明威到非洲旅行和狩獵。1935年寫成《非洲的青山》和一些短篇小說。1937年發表了描寫美國與古巴之間海上走私活動的小說《有的和無的》。
西班牙內戰期間,他3次以記者身份親臨前線,在炮火中寫了劇本《第五縱隊》,並創作了以美國人參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喪鍾為誰而鳴》(1940)。他曾與許多美國知名作家和學者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正義斗爭。1941年偕夫人瑪莎訪問中國,支持我國抗日戰爭◇又以戰地記者身份重赴歐洲,並多次參加戰斗。戰後客居古巴,潛心寫作。
1952年,《老人與海》問世,深受好評,翌年獲普利策獎。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卡斯特羅掌權後,他離開古巴返美定居。因身上多處舊傷,百病纏身,精神憂郁, 1961年7月2日用獵槍自殺。明威去世後發表的遺作,主要有《海流中的島嶼》(1970)和《伊甸園》(1986)。他那獨特的風格和塑造的硬漢子形象對現代歐美文學產生深遠的影響。
他生於鄉村醫生家庭,從小喜歡釣魚、打獵、音樂和繪畫,曾作為紅十字會車隊司機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長期擔任駐歐記者,並曾以記者身份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和西班牙內戰。晚年患多種疾病,精神十分抑鬱,經多次醫療無效,終用獵槍自殺。他的早期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1927)、《永別了,武器》(1927)成為表現美國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30、40年代他轉而塑造擺脫迷惘、悲觀,為人民利益而英勇戰斗和無畏犧牲的反法西斯戰士形象(劇本《第五縱隊》1938),長篇小說《喪鍾為誰而鳴》(1940)。50年代後,他繼續發展20年代短篇小說《打不敗的人》和《五萬大洋》的寧折不彎主題,塑造了以桑提亞哥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滅,但就是打不敗他」的硬漢性格」(代表作中篇小說《老人與海》1950)。
在藝術上,他那簡約有力的文體和多種現代派手法的出色運用,在美國文學中曾引起過一場文學革命」,許多歐美作家都明顯受到了他的影響。1950年聖誕節後不久,海明威產生了極強的創作欲,在古巴哈瓦那郊區的別墅「觀景社」,他開始動筆寫《老人與海》(起初名為《現有的海》)。
到1951年2月23日就完成了初稿,前後僅用了八周。4月份海明威把手稿送給去古巴訪問他的友人們傳閱,博得了一致的贊美。海明威本人也認為這是他「這一輩子所能寫得最好的一部作品」。
拓展資料:
作品簡介:
《老人與海》故事的背景是在20世紀中葉的古巴。主人公是一位名叫聖地亞哥的老漁夫,配角是一個叫馬諾林的小孩。風燭殘年的老漁夫一連八十四天都沒有釣到一條魚,但他仍不肯認輸,而是充滿著奮斗的精神,終於在第八十五天釣到一條身長十八尺,體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馬林魚。大魚拖著船往海里走,老人依然死拉著不放,即使沒有水,沒有食物,沒有武器,沒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絲毫不灰心。經過兩天兩夜之後,他終於殺死大魚,把它拴在船邊。但許多鯊魚立刻前來搶奪他的戰利品。他一一地殺死它們,到最後只剩下一支折斷的舵柄作為武器。結果,大魚仍難逃被吃光的命運,最終,老人筋疲力盡地拖回一副魚骨頭。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從夢中去尋回那往日美好的歲月,以忘卻殘酷的現實。
F. 老人與海發生在哪個大洋上
文中沒有具體指哪個,只給了注釋:但灣流指墨西哥灣暖流,向東穿過美國佛羅里達州南端和古巴之間的佛羅里達海峽,沿著北美海岸向東北流動。這股暖流溫度比兩旁的海水高至度,最寬處達英里,呈深藍色,非常壯觀,為魚類群集的地方。本書主人公為古巴首都哈瓦那附近小海港的漁夫,經常駛進灣流捕魚。
但根據寫作背景來判斷多半是指 墨西哥灣 這一位置
、寫作背景
《老人與海》這本小說是根據真人真事寫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海明威移居古巴,認識了老漁民格雷戈里奧·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風雨中沉沒,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從此,海明威與富恩特斯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並經常一起出海捕魚。
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遠捕到了一條大魚,但由於這條魚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長時間,結果在歸程中被鯊魚襲擊,回來時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1950年聖誕節後不久,海明威產生了極強的創作欲,在古巴哈瓦那郊區的別墅「觀景社」,他開始動筆寫《老人與海》(起初名為《現有的海》)。到1951年2月23日就完成了初稿,前後僅用了八周。4月份海明威把手稿送給去古巴訪問他的友人們傳閱,博得了一致的贊美。海明威本人也認為這是他「這一輩子所能寫得最好的一部作品!
G. 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不是發生在美國的嗎 (怎麼又涉及古巴的首都哈瓦那)
你沒看過小說吧?作者是美國人,但是故事就發生在古巴。海明威在古巴生活期間寫的這篇小說。
H. 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節選中,文中的他是指誰他們是指誰故事發生的地點在哪裡
文中的他是指聖地亞哥老漁夫,它們指鯊魚,故事發生的地點在夜裡十點的海面上。 畫畫 。。。知道這是誰嗎?
。!!。請在下方評論留
。-- 。言
。。。。
?,,?
? 。 。?
。 ?? 。
。。。
。 。
。 。
? ?
I. <<老人與海>>的故事梗概
此書簡介
《老人與海》的故事非常簡單,寫古巴老漁夫聖地亞哥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魚的情況下,終於獨自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但這魚實在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盡,被他殺死了綁在小船的一邊,在歸程中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最後回港時只剩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
精彩頁
通常一聞到陸地上刮來的風,他就醒來,穿上衣服去叫醒那孩子。然而今夜陸地上刮來的風的氣息來得很早,他在夢中知道時間尚早,就繼續把夢做下去,看見那群島上的那些白色頂峰從海面上升起,隨後夢見了加那利群島的各個港灣和錨泊地。
書評
我最欣賞的是現在發表的這一幅。因為它……表現了一個歷經生活磨難而戰無不勝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