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老年人 > 老人供多久

老人供多久

發布時間:2022-05-08 01:18:31

㈠ 人去世後在靈前供飯要供多久

一般供完頭七就不供了,
也就是7天時間,
當然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也不一樣,
最好問問當地的老人。

㈡ 三十晚上給過逝的老人供飯需要多長時間

有十分鍾即可
炒完菜先擺上
等一會可吃,不
然時間長就冷了,

㈢ 祭奠老人供品的講究

一般常規,需要三葷-豬肉、家禽肉、全魚,三素-青菜底蓋面用豆腐、百葉、豆芽,專還要六屬盞酒六盅飯屬六雙筷分列三面,正面點上香燭,在香燭兩邊可以安置一些水果和糕點,至少供一支或者二支香的時間,同時酒過三巡後,香點快完時,拜告先人,祭奠完畢,然後化錫箔或者紙錢。

供桌上擺放的包括兩類:一香燭和供品。位置是,供品在內,香燭在外。這主要為了方便親友上香。供品數量要求:擺放供品是有要求的,對數的要求有規定,即應該是三或三的倍數。但不能是雙數。

(3)老人供多久擴展閱讀:

1、祭祀時間再上午9點到下午15點之間

不要太早或太晚去墓地。10月的第一天,黎明相對較晚,但太陽落山較早,上午9點到下午15點這段時間,是陽氣比較強的一天,會加強自己的陽氣。

2、最好穿帶有紅色的服裝

在去墓地之前,最好准備好衣服,比如紅色內衣,紅色襪子,或者一頂紅色的帽子。墳上的陰影很重,尤其是在10月1日這樣的日子。遵循紅色的規則來避邪。身上穿紅色有助於安全。

3、身體虛弱佩戴護身符

命理薄弱的人,最好不要獨自去墓地,最好請繁華人士陪伴。特別是需要埋、移墳的時候,最好提前有一些防護措施。

㈣ 老人去世後家裡供桌擺多久

老人去世以後工作最好擺一段時間,一個月之內都可以,時間長了也不要太沉浸在悲傷氣氛中,老人去世了心情是很悲傷的,但是一定要走出來,心裡想念著他就可以了。

㈤ 北京風俗老人去世之後遺像前面的貢品需要擺幾天

也沒那多講究··關鍵看家人意見了

一般也就放到火化那天··願意多放幾天就多放··放到頭7的日子··

如家裡人沒那多事就好辦··有的北京人都沒家裡放貢品··

㈥ 長輩去逝後,按傳統觀念和習俗,多少年進行一次大的祭奠

1:一般祭奠過世老人有以下幾個日子:春節前、清明節、七月十五鬼節、十月初一燒寒衣、祭日;

2:補充介紹:
據我的了解,基本形式,老人以土葬為主,但火葬的比例近年來上升了不少,如果是土葬,家屬是需要自己想辦法找車找人找關系,在凌晨悄悄送出城區到鄉下安葬的,因為路上有檢查,畢竟都是省道國道的。但無論土葬火葬,絕大部分都會操辦一個風光的葬禮,停靈3、5、7天不等,以5天為多。第一天打靈堂,第二三天接受生前親友拜祭,第四天晚上開始鬧夜,一般是流行音樂演唱會,有職業的樂團主持人和歌手,大約三五人吧。第五天晚上繼續鬧夜,這是傳統的花鼓戲,中間孝子賢孫們要數次跟著腔調大哭,哭聲越響越好。然後凌晨出殯。禁忌很多,但都是常規的禁忌,不能穿紅,不能同時辦紅喜事,靈堂不能正對著院子大門,後人不能拒絕其他人的拜祭等等。夭折的小孩不能搭靈堂,是因為沒有成年,按照中國的傳統習俗,未成年而夭折者,不入祖墳,不上族譜,不進靈堂,這樣做是為了讓小孩子平安的走,早早托生,不會因為風光大葬而折了他的福。說白了,就是小孩子受不起。

補充:
出殯次日清早,晉南聞喜等地講究家人送飯至墓前澆奠,表示清死者同家人再次共進便飯。翼城一帶,家人次日赴墳地致祭時,要用鍬往墳上添新土,使墳丘前後周正,不偏不斜,俗稱「扶山」。而太原一帶自安葬後,一直要等到三年之後清明祭掃時,才允許往墳丘上添土。兩地習俗,相異如此。
到新墳添土、奠紙 ,山西大部分地方是在死者安葬後第三天 ,稱為「復三」,又叫「圓墳」、「暖墓」。一般是死者的長子帶領全家去,有的地方是凡有「服」之親都去,如忻州河曲,親友帶上火鍋、柏柴去墳地匯聚,祭奠後食畢而歸。
從人死後算起,每七天必祭奠一次,稱為「做七」或「過七」。其中一七『稱「頭七」、三七又稱「散七」、五七、七七又稱「滿七」、「斷七」或「盡七」,較為重要。
「一七」,喪家設靈座,供牌位,舉行隆重儀式,受唁開吊。
「三七」,死者的子女要拿著香火,到三叉路口呼喚死者,或上墳焚香接引亡靈回家。
「五七」,民間認為這一天死者亡靈回家「 省親」 ,喪家除舉行祭奠,還要延請僧道誦經,親友均來弔唁。晉中祁縣一帶,面蒸供品中,男亡多蒸一份「蓮花」,女亡多蒸一份「如意」,並按亡者歲數扎制紙花、剪紙旗,另外再糊一口「升」,紙旗以穀草桿穿扎,沿路一直從家門口插到墳地。
「七七」,喪家舉行隆重祭奠,親友都來燒紙,或到墳前祭拜。
人死後或安葬 100天後,即「百日」,也是一個隆重的祭供日,又稱「百日祭」。到這天,容重孝服的要改穿常孝服,一般人多除去孝服。祁縣等地,紙扎要糊「斗」,俗話稱為「五七升,百日斗……」
一個人死後 ,其子女要服孝三年,俗稱「 服三」,滿一周年燒紙祭奠,叫「周年」或「 燒周年」,古代稱為「 小祥」。第二個周年叫「大祥」,也要去墳地致祭 。滿三周年燒紙祭奠 ,死者的親友畢至,各帶供品、紙扎。三周年過後,死者的子女即可脫去孝服,改換平常衣著。所以三周年又叫「脫服」或「除孝」,古代稱為「衤覃」(tan 坦)服。按照傳統的說法,喪葬禮儀至此才算正式結束。
值得一提的是,死者亡故次年的「清明」節當日或前一日,晉中一帶還有一種「燒心」的習俗。這一天,家人、親友,特別是出嫁的女兒須親至墳地供奠 。祭品除衣帽鞋襪各式紙扎外 ,還要蒸空心的面供和( huo活)「面心」。供畢埋於墓前。「燒心」又稱「安心」,其意在於告慰亡靈,從今以後勿須惦念陽世親人,盡可以安心陰間了。
「服三」之後,對死者的祭奠轉入普通的上墳,不再有特殊的忌日。上墳一年大致三次:即清明,舉新火;七月十五,嘗新谷;十月初一,送寒衣。也有一年五祭的,即除了以上三個節令外,再加上元旦和冬至。藉此,家人在悠長的歲月中繼續保持著同死者的「聯系」,並寄託自己綿長無盡的哀思。
由以上對山西各地喪葬禮儀的簡略縷析,可以看出,盡管每一地區都有許多獨特的習俗,但在種種迥異的形式外殼下,卻蘊含著共同的內涵,即通過喪葬禮儀的舉行,寄託對死者的哀悼和懷念,表達希望死者的靈魂得以安息和超度的虔誠心意。同時,喪葬禮儀反映人們對死亡的理解和態度,既不可避免地具有迷信的一面,又包含著樸素的唯物主義因素。正如論者所說:「喪葬禮儀是人生禮儀中一種獨特的方式。」盡管生者對死者的去世深感悲痛 ,但在民間觀念中 ,死與生一樣,是一種應時必至的現象,它對於死者來說,未必不是一種頗為有益的解脫。所以民間一貫把婚事和喪禮並稱為「紅白喜事」,在舉辦喪事的指導思想上,越熱鬧越好。這種看法對於紅紅火火辦喪事的民俗事象,可以說是提供了較為合理的解釋。
山西的喪葬禮儀,近幾十年來,在有關部門的倡導下,出現了一些新的風尚 ,不僅滌除了喪禮中迷信荒誕的成份 ,而且程式上有了很大的簡化,內容上也出現了很多的變化 :吊喪改為追悼會 ,披麻戴孝改為戴黑紗,各種紙扎改為花圈……火葬也得到了大力的推廣。這無疑是一種進步的表現。
江西一帶的葬禮儀式,一般要子女孫子孫女輩准備一雙鞋子子女輩秀白布孫子孫女輩秀白布+紅布。然後死者來年燒了去,來紀念死者~到了家鄉下葬的時候兒子和孫子是下葬的時候去祭拜。如果有橋的地方要下跪然後讓棺材從頭上過,女兒和孫女是第二天才能去山上祭拜.

㈦ 給老人做兩頓飯供吃供住一個月多少錢

給老人做兩頓飯,供吃供住一個月多少錢,是根據你所工作的城市工資水平決定的。如果是三四線城市,工資兩千元左右,如果是一線城市,工資就要高些,五六千都有可能。

閱讀全文

與老人供多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母親80歲壽誕祝詞 瀏覽:924
海信那款適合中老年人 瀏覽:532
結婚了生了孩子男方父母給什麼 瀏覽:704
201年退休年齡規定 瀏覽:32
嵊州有沒有老年大學 瀏覽:680
福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細則 瀏覽:793
紅牛老年人怎麼喝 瀏覽:225
老年痴呆可以艾灸好嗎 瀏覽:844
寧夏長壽棗 瀏覽:207
養生館技師怎麼挑選 瀏覽:81
試述老年人用葯的原則 瀏覽:80
交養老保險知乎 瀏覽:34
體檢腫瘤二項是什麼 瀏覽:901
山西養老院政策 瀏覽:997
老年人綉花棉襖 瀏覽:519
東莞養老保險繳費 瀏覽:312
花園路附近有沒有老年大學 瀏覽:413
葯流多久做染色體檢查 瀏覽:58
省幹部養老院 瀏覽:194
武漢公務中人退休工資 瀏覽: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