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老年人 > 老人古代稱什麼

老人古代稱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06 08:09:54

Ⅰ 古時候稱80歲老人叫什麼

被稱作耄耋。出處:《禮記·曲禮》說:「八十九十曰耋。」意思時,八十九十歲可以成為為耋。在《爾雅·釋言》註:「八十為耋。」意思是說八十歲成為耄。綜上所述可以知道八九十歲都可以稱作耄耋老人。

Ⅱ 古代常用稱謂代替年齡,60歲稱為什麼

古代60歲稱為花甲之年,或者耳順之年。

我國古人對於人不同階段的歲數都有不同的稱謂,大家常常聽到的「年過花甲」、「花甲之年」、「耳順之年,就是指60歲的老人

其他年齡的別稱

我國古代對於每個年齡階段的人都有不同的別稱,比如上文中提到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大多都被用來當作年齡的別稱。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所有年齡階段的別稱,歡迎大家留言討論、補充。

3~8歲兒童——垂髫(chuí tiáo)

8~14歲少年——總角

20歲青年——弱冠、及冠

30歲男子——而立

40歲壯年——不惑

50歲中年——知命、半百、大衍

60歲老年——花甲、耳順

70歲老年——古稀、杖國

80歲高齡——耄耋(mào dié)

90歲高齡——鮐背(tái bèi)

100歲高齡——期頤(qī yí)

Ⅲ 老人的雅稱叫什麼

古代老人的別稱

1、老蒼:謂頭發蒼白的老人。

2、花甲:指六十歲的老人。

3、古稀:指七十歲的老人。

4、耄:指八十、九十歲的老人。

5、期頤:指一百歲的老人。

6、老宿:年老而在學藝上有造詣的人。如文壇老宿。

7、老先生:年高學博者之稱。

8、老父:對老年人的尊稱。

女性:老身、老婦、老嫗、老媼。

1、老身是早期白話中老年婦人的自稱。

2、老婦是指年長婦女自稱的謙詞。

3、老嫗是古代的老婦人的自稱。例如:杜甫《石壕吏》「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4、老媼拼音為lǎoǎo,是指老年婦,出自《題賀知章故居》。

Ⅳ 古代的老人都自稱什麼

古代的老人自稱如下:

男性:老朽、老夫、老漢、老拙、老翁、老叟。

1、老朽是老人自謙之詞。以「老朽」自稱,表示自己是衰老無用之人。

2、老夫是老年男子的自我謙稱,通常是指年齡超過七十歲的男子。

3、老漢是老年男人的自稱。

4、老拙是古代老年人自謙之詞,形容為人處世循規蹈矩,做事按部就班,比較實在、厚道。

5、老翁是中國古代老年男人的稱呼,含尊重意。

6、老叟是老人的自稱。例如:《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祇留我在家,替你們作個守門的老叟,料想還不誤事。」

女性:老身、老婦、老嫗、老媼。

1、老身是早期白話中老年婦人的自稱。

2、老婦是指年長婦女自稱的謙詞。

3、老嫗是古代的老婦人的自稱。例如:杜甫《石壕吏》「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4、老媼拼音為lǎo ǎo,是指老年婦,出自《題賀知章故居》。

(4)老人古代稱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傳統上對於老年人的高齡有些褒義的稱謂。

60歲:耳順之年、花甲之年、耆[qí]艾:古稱六十歲的人為「耆」。下壽:古人以六十為下壽。

61歲:還歷壽。

70歲:從心之年、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中壽:七十為中壽。耄[mào]:70歲。

77歲:喜壽。

80歲: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傘壽耋[dié]:指八九十歲的年紀。中壽:指80歲以上。

88歲:米壽

90歲:上壽:九十為上壽。

99歲: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100歲:期頤:指百歲高壽。期頤

108歲:茶壽: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網路-老朽

網路-老夫

網路-老漢

網路-老拙

網路-老翁

網路-老叟

網路-老身

網路-老婦

網路-老嫗

網路-老媼

網路-老人

Ⅳ 古代對老年人的稱呼或自稱有哪些

古代講究長幼有序,所以對於稱呼的禮儀要求也非常多,長輩們的自稱和稱呼就已經多得讓人有些傻傻分不清。長輩的自稱有老朽、老夫、老漢、老叟、老身、老婦、老嫗、奴婢、賤妾、奴家、吾、余等,對長輩的稱呼更是繁多,比如「家父」,「家母」,「令尊」,「令堂」等等。

對於自己已經逝去的父母的尊稱有先父、先母、先嚴、先慈,從這一個稱呼當中也可以得知「先」在古代有「逝去」的意思。對於別人家的父母也有不同的尊稱,一般都會稱作「令尊」和「令堂」,「令」在古代有對對方的尊稱的意思,比如「令妹」就是對對方妹妹的尊稱。古人對於老師也是非常尊重,所以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說法,古人對老師的尊稱有「恩師」「夫子」等。

Ⅵ 古代90歲老人叫什麼

被稱作耄耋。出處:《禮記·曲禮》說:「八十九十曰耋。」意思時,八十九十歲可以成為為耋。在《爾雅·釋言》註:「八十為耋。」意思是說八十歲成為耄。綜上所述可以知道八九十歲都可以稱作耄耋老人

「九十」也有其他稱謂,比如說叫「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皮膚。,又人到暮年,皮膚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6)老人古代稱什麼擴展閱讀:

對老人的其他稱呼:

耳順、耳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

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60歲以上。

耆:古稱60歲的人為「耆」。

下壽:古人以60為下壽,指60歲以上。

還歷壽:61歲的壽辰。

從心之年:70歲。

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

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耋: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傘壽: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中壽:指80歲以上。

米壽:指88歲。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

上壽:90歲為上壽。

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期頤:指百歲高壽。

茶壽:指108歲。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雙稀、雙慶:140歲。

Ⅶ 古代90歲老人稱為什麼

被稱作耄耋。出處:《禮記·曲禮》說:「八十九十曰耋。」意思時,八十九十歲可以成為為耋。在《爾雅·釋言》註:「八十為耋。」意思是說八十歲成為耄。綜上所述可以知道八九十歲都可以稱作耄耋老人

「九十」也有其他稱謂,比如說叫「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皮膚。,又人到暮年,皮膚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7)老人古代稱什麼擴展閱讀:

對老人的其他稱呼:

耳順、耳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

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60歲以上。

耆:古稱60歲的人為「耆」。

下壽:古人以60為下壽,指60歲以上。

還歷壽:61歲的壽辰。

從心之年:70歲。

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

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耋: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傘壽: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中壽:指80歲以上。

米壽:指88歲。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

上壽:90歲為上壽。

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期頤:指百歲高壽。

茶壽:指108歲。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雙稀、雙慶:140歲。

Ⅷ 請教古人對年長者的稱謂

一、古人對年長者的稱謂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二、對於對方或對方親屬的敬稱有令、尊等。

1、令,用於稱呼對方的親屬,如令尊(對方父親)、令堂(對方母親)、令閫(對方妻子)、令兄(對方的哥哥)、令郎(對方的兒子)、令愛(對方的女兒)。

2、尊,用來稱與對方有關的人或物,如尊上(稱對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稱對方父親)、尊堂(對方母親)、尊親(對方親戚)、尊駕(稱對方)、尊命(對方的囑咐)、尊意(對方的意思)。

三、示例。

1、君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夢微之》

夜來攜手夢同游,晨起盈巾淚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陽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阿衛韓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釋義:

夜裡做夢與你攜手共同遊玩,早晨醒來淚水流滿巾也不擦拭。在漳浦我三次生病,長安城草生草長已經八個年頭。想你逝去九泉屍骨已經化成泥沙,我還暫時寄住人間白發滿頭。阿衛韓郎已經先後去世,黃泉渺茫昏暗能夠知曉嗎?

2、公

後來者,無二公之操,百煉之鋼。

《沁園春·題潮陽張許二公廟》宋代:文天祥

為子死孝,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氣分,士無全節;君臣義缺,誰負剛腸。

罵賊睢陽,愛君許遠,留取聲名萬古香。後來者,無二公之操,百煉之鋼。

人生翕歘雲亡。好烈烈轟轟做一場。使當時賣國,甘心降虜,受人唾罵,安得流芳。

古廟幽沉,儀容儼雅,枯木寒鴉幾夕陽。郵亭下,有奸雄過此,仔細思量。

釋義:

做兒子的能死節於孝,做臣子的能死節於忠,那就是死得其所。安史亂起,正氣崩解,不見盡忠報國之士,反多無恥降敵之徒,士風不振,大義不存。張巡罵賊寇直到雙眼出血,許遠溫文爾雅愛君能守死節,他們都留下萬古芳名。後來的人已經沒有他們那樣的操守,那種如百煉精鋼似的精誠。

人生短促,轉眼生離死別。更應該轟轟烈烈做一番為國為民的事業。如果他們當時甘心投降賣國,則必受人唾罵,以至遺臭萬年,又怎麼能夠流芳百世呢?雙廟幽邃深沉,二公塑像庄嚴典雅。夕陽下寒鴉枯木示萬物易衰,而古廟不改。郵亭下,如有奸雄經過,面對先烈,則當仔細思量、反躬自省。

3、足下

得楊八書,知足下遇火災,家無余儲。

《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唐代:柳宗元

得楊八書,知足下遇火災,家無余儲。仆始聞而駭,中而疑,終乃大喜。蓋將吊而更以賀也。道遠言略,猶未能究知其狀,若果盪焉泯焉而悉無有,乃吾所以尤賀者也。

釋義:

得到楊八的信,知道您遭遇火災,家裡沒有一點積蓄了。我開始聽到很吃驚,接著感到懷疑,最後才非常高興,本來我准備慰問您,現在卻改變了,要向您道喜。

由於相隔很遠,信里的話又很簡單,我不能徹底了解您家的情形,如果真是像大水沖過一樣,乾乾凈凈的,完全沒有了,我就更要因此向您道喜。

4、夫子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楊氏之子》南北朝:劉義慶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釋義:

在梁國,一戶姓楊的人家家裡有一個九歲的兒子,非常聰明。孔君平來拜見楊氏子的父親,可是父親不在,於是便叫楊氏子出來。楊氏子為孔君平端來水果,水果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對楊氏之子,並說:「這是你家的水果。」楊氏子馬上回答說:「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5、大人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頻有言。

《井底引銀瓶·止淫奔也》唐代:白居易

井底引銀瓶,銀瓶欲上絲繩絕。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與君別。憶昔在家為女時,人言舉動有殊姿。

嬋娟兩鬢秋蟬翼,宛轉雙蛾遠山色。笑隨戲伴後園中,此時與君未相識。

妾弄青梅憑短牆,君騎白馬傍垂楊。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

知君斷腸共君語,君指南山松柏樹。感君松柏化為心,暗合雙鬟逐君去。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頻有言。聘則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

終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門無去處。豈無父母在高堂?亦有親情滿故鄉。

潛來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歸不得。為君一日恩,誤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將身輕許人!

釋義:

從井底用絲繩向上拉起銀瓶,銀瓶快上來了絲繩卻斷掉了。在石頭上磨玉做的簪子,玉簪快要磨成卻從中間折斷。銀瓶沉入井底玉簪折斷又能如何呢?就像如今我和君的離別。回想起往日在家還是閨秀之時,人們都說(我)舉動之間都有美麗的影姿。

頭發梳成美麗的發髻如同秋蟬之翼,將雙眉化成如同遠山一般纏綿婉轉。笑著和(侍婢)嬉戲大笑相伴在後花園,這個時候我還沒有和君相識呢。我玩弄靠著矮牆青梅樹的枝椏,君騎著白馬立在垂楊邊上。我在牆頭你在馬上遙相對望,一看見君就知道已經有斷腸的相思。

知道君斷腸的相思想要和君傾訴,君將手指向了南山的松柏樹。感受到君心就如松柏化成,暗想著要結起雙鬟想要隨君離去。隨著君到家裡五六,君的父母常常有話告訴我。經過正式行聘的才是正妻,私奔的是妾室,沒有資格參與家族祭祀。

終於知道君的家是不能夠住下去的,可是奈何離開家門卻沒有去處。難道我沒有父母高堂?我的家鄉也都是親人。因為和君私奔所以很久不與家鄉通消息,如今悲憤羞愧無法歸鄉。對君而言不過一天的姻緣,卻耽誤了我一生的幸福。以我的經歷告訴那些小人家痴情的女兒,千萬要慎重不要將終生輕易許人。

Ⅸ 古代分別稱20歲、30歲、40歲、50歲、60歲、70歲、八九十歲各稱什麼

20歲:加冠

30歲:而立

40歲:不惑

50歲: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

60歲: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

70歲:從心之年、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

80歲: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

90歲:鮐背

(9)老人古代稱什麼擴展閱讀:

兒童稱謂

童孺:兒童。

垂髫[tiao]:指兒童。兒童垂發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兒童猶未束發時自然下垂的短發。因而就用「垂髫」稱幼兒或指人的幼童階段。也有說「垂發」的,意思相同,如《後漢書·呂強傳》就有「垂發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小孩子頭發紮起來下垂著,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垂髫(tia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

齠[tiao]:兒童換牙。齠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齡:童年。

束發:是指青少年。

稚:稱年齡小的為稚。

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孝經聖治》:「故親生只膝下。」

孺子:兒童。《孟子離婁上》 :「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也用作老人對年輕後生的稱呼。《史記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

成人稱謂

冠者:指成年人。

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歲。「愛自待年金聲夙振」(《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後哀策文》)。「女子許嫁,笄而字。」(《禮記·曲禮上》)

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願為有室,女子生命而願為有家。」朱熹集註:「男以女為室,女以男為家。」

怨女:指年齡大而沒有結婚的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內無怨女,外無曠夫。」

曠夫:指年齡大而沒有結婚的男子。

老人稱謂

杖家之年:五十

杖鄉之年:六十

杖國之年:七十

杖朝之年:八十。

《禮記·工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子欲問焉,則就其室。」

斑白:老人。老年人頭發斑白,因代指老人。

黃發:是指長壽老人。:指老人,老人的頭發由白變黃。「黃發」是枯黃的頭發。人老了,頭發上由黑變白,白發則黃。

皓首:白頭,指年老。

久壽:長壽。

眉壽:耄[mao]壽,長壽。人老了眉毛長,所以稱眉壽。

姥[mu]:年老的婦人。

暮齒:晚年,暮年。

暖壽:舊俗在過生日的前一天,家裡的人和關系較近的親友來祝壽。

萬壽:大壽,高壽之意。

遐齡:指人長壽高齡。

Ⅹ 古代老人怎麼說

古代老人的稱謂有古稀、斑白、黃發、皓首、久壽、眉壽、姥、暮齒、暖壽、萬壽、遐齡等。

還有一種常見的叫法是古代老年男子稱「老翁」、「叟」,老年女子稱「老嫗」、「老婦」。

在古代,人們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如豆蔻、弱冠、不惑等等。

(10)老人古代稱什麼擴展閱讀:

古代人的年齡稱謂

剛出生:度、嬰兒

出生三天:湯餅

不滿周歲:赤子、襁褓

2~3歲:孩提

3~9歲:垂髫

7歲:韶年、始齔(chèn)、髫(tiáo)年、毀齒

8歲:齠(tiáo)年

9歲:九齡、教數、指數之年

8~13歲:總角

10歲及以下:外傅、幼學、黃口

12歲:女生:金釵之年

13歲:女生:豆蔻年華

13~15歲:舞勺之年

15歲:男生:束發,女生:及笄(jī)之年

16歲:二八之年,女生: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15~20歲:男生:舞象之年

20歲:男生:弱冠,女生: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30歲:男:而立之年,女:半老徐娘

40歲:不惑之年

50歲: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之年、耳順之年、平頭甲子、杖鄉之年、還歷之年

60歲以上:下壽

61歲:還歷壽

70歲: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從心之年、致事之年

77歲:喜壽

80歲:杖朝之年、傘壽

80歲以上:中壽

81歲:半壽

88歲:米壽

90歲:鮐背之年

8、90歲統稱:耄(mào)耋(dié)之年

99歲:白壽

100歲及以上:期頤、上壽

108歲:茶壽

140歲:雙稀、雙慶

更大歲數:萬壽、遐齡

閱讀全文

與老人古代稱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幼兒園大班班級重陽節活動方案 瀏覽:124
老年痴呆患者的心理反應 瀏覽:859
長壽早開花 瀏覽:233
退休後退休金怎麼領取 瀏覽:334
如何讓你的父母相信你 瀏覽:752
孝順公婆的表現不包括在父母 瀏覽:807
太原退休返聘人員需要交社保 瀏覽:699
蕭山社區養老驛站有哪些 瀏覽:218
突然扣我養老支出是什麼 瀏覽:525
老年人只有前牙怎麼修復 瀏覽:289
晚一年辦理退休手續退休金領取 瀏覽:193
混蛋父親孝順 瀏覽:158
長壽渡舟衛校學些什麼 瀏覽:828
2015年蕪湖市老年大學 瀏覽:471
養老保險斷檔一個月 瀏覽:291
瘦高長壽 瀏覽:591
怎麼查父母的檔案 瀏覽:33
長沙自費社保什麼時候退休 瀏覽:108
拉薩15年社保退休工資表 瀏覽:312
張家口養老院大全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