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老年人 > 老年人如何科學健身

老年人如何科學健身

發布時間:2022-05-05 16:12:54

老年人怎麼鍛煉身體

體育鍛煉對老年人是有好處的。但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要量力而行,要遵守體育鍛煉的原則,保持良好的思想情緒,避免精神過度緊張和超負荷運動。
近年來,
喜歡體育鍛煉的老年人越來越多。盡管大多數人運動項目強度較小,但不正確的鍛煉方法仍導致許多疾病,特別是軟組織損傷。因為老年期軟組織退化較快,且損傷後不易恢復,所以,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除選擇較小負荷的項目以外,還應量力而行,持之以恆,同時還要遵循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有關老年人鍛煉的五項指導原則:

一、應特別重視有助於心血管健康的運動,如游泳、慢跑、散步、騎車等。專家們認為,鑒於心血管疾病已成為威脅老年人的「第一殺手」,老年人有意識地鍛煉心血管就顯得格外重要。為保證心血管確實得到有效鍛煉,專家們建議有條件的老年人每周都應從事3~5次、每次30~60分鍾的不同類型運動,強度從溫和至稍稍劇烈,這也就是說,增加40%~85%的心跳頻率。當然,年齡較大或體能較差的老人每次20~30分鍾亦可,鍛煉的效果就差一些。

二、應重視重量訓練。以前的觀點是老年人並不適宜從事重量訓練,其實適度的重量訓練對減緩骨質喪失、防止肌肉萎縮、維持各器官的正常功能均能起到積極作用。當然,老年人應選擇輕量、安全的重量訓練,如舉小沙袋、握小杠鈴、拉輕型彈簧帶等,而且每次不宜時間過長,以免導致可能的受傷。

三、注意維持體能運動的「平衡」。適度的運動對老年人同樣重要。但沒有哪一項單一的運動適應任何人。體能運動的「平衡」應包括肌肉伸展、重量訓練、彈性訓練等多種方面的運動。至於如何搭配,則視個人狀況而定,其中最重要的考慮因素之一是年齡。

四、高齡老人和體質衰弱者也應參與運動。傳統的觀念是高齡老人(一般指80歲以上)和體質衰弱者參加運動往往弊多利少,但新的健身觀點卻提倡高齡老人和體質衰弱者同樣應盡可能多地參與鍛煉,因為對他們來說,久坐(或久卧)不動即意味著加速老化。當然,他們應盡量選擇那些副作用較小的運動,如以慢走替代跑步,游泳替代健身操等。

五、關注與鍛煉相關的心理因素。鍛煉須持之以恆,這對老年健身者來說,也許比年輕人更為重要。但遺憾的是,由於體質較弱、體能較差、意志力減弱或傷痛困擾,不少老年人在鍛煉時往往會產生一些負面情緒(如急躁、怕苦、怕出洋相、因達不到預定目標而沮喪等),由此或使鍛煉不能起到預定的健身效果,或使老年健身者半途而廢,或「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鑒於此,專家們要求健身指導者在對老人制定科學的健身計劃時,還須同時關注他們可能出現的負面情緒。
------------------------------
一、晨練先飲水:人經過一夜睡眠,已從皮膚和呼吸器官散發了一部分水分,加之尿液的形成,使機體相應缺水。如果晨練前不先飲點水,因體育鍛煉使呼吸節奏加快,皮膚毛孔擴張,汗腺分泌增強,引起顯性或不顯性出汗,可加重人體的缺水程度。因此晨練前應先飲水,有利於身心健康。飲一杯涼(溫)開水、淡鹽水、蜜水均可。

二、老年人應以"練"為主:在身體情況允許下,可進行表演賽,但運動負荷不能過大,並要有全面的醫務監督。絕不可不顧老年生理、心理特點,爭強好勝,輕率拼搏。拼搏會引起老年人情緒上的過多激動,心理上的過度緊張,血液循環、呼吸、內分泌等急速改變,極易誘發事故。

三、應避免快速和變化過猛的動作:如跳躍、倒立、滾翻、沖刺等,這些極易損傷老年人的筋骨,甚至會發生意外事故。喜歡騎自行車鍛煉的同志,外出應做到"五不要":即籠頭不要太活,剎車不要太松,座墊不要太高,速度不要太快,轉彎不要太急,以便應付突然出現的情況。

四、運動後注意"三忌":即一忌驟然降溫(冷水浴等),會引起生理機能的紊亂,而導致神經系統失調,招來疾病;二忌傾缸暴飲,會給消化系統、循環系統、排泄系統,特別是心血管系統增加沉重的負擔,且會引起抽筋、痙攣等;三忌體溫烘衣,易著涼,會引起呼吸道、消化道的疾病,如感冒、哮喘、腹瀉等,同時也不衛生。

五、下列情況應暫停鍛煉:

(1)體溫升高,如感冒、急性扁桃體炎等。

(2)各種內臟疾病的急性發作階段。

(3)身體某一部位具有出血傾向的患者。

(4)運動器官外傷末愈者(功能恢復者除外)。

(5)各種傳染性疾病未愈者。

(6)平時經常鍛煉的老年人,體內各器官的代謝和功能增強,神經靈活性和均衡性提高。一旦突然停止運動,可能會出現煩躁不安,或周身不適等不良的心理和軀體反應,"運動醫學"中稱之為"運動成癮症"。有些因特殊情況需停止鍛煉的,也應逐漸遞減每天的運動量,以防止不良心理反應的發生。

總而言之,中老年人在養生健體方面要做到量力而行,適可而止,因地制宜,注重衛生和持之以恆。
---------------------------------

根據老年人生理特點。適合老年人鍛煉的項目以動作緩慢柔和,能使全身得到活動.活動量容易調節掌握而又簡便易學為原則。下面介紹幾項適宜老年入鍛煉的項目:
步行:是老人鍛煉最簡便、安全的運動,如果鍛煉得法,其效果可與慢跑相同。生理醫學研究表明,步行可促進體內新陳代謝,如以2分鍾走100米的慢速步行1。5—2小時,新陳代謝率可提高48%;步行還能調整神經系統功能,緩解血管痙攣狀態,使血管平滑肌放鬆。

慢跑:也是適宜老人鍛煉的項目之一。醫學研究證明,40—81歲的長跑者比一般中老年人最大吸氧量增大。

太極拳:有「老人健身寶」之譽。是很適合老年人生理特點.安全而有效的鍛煉項目.尤其對體質弱及有慢性病的老人更為適宜。練太極拳能增進心肺健康.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肺氣腫等慢性病;還能促進消化吸收功能,加速代謝過程。同時還對老人骨關節及肌肉功能的保持有良好作用。生理醫學檢查表明,常練太極拳的老人血壓較低、消化功能良好脊柱柔韌性好、骨質疏鬆總發生率低。此外,大極拳還能調節神經系統功能,增進全身健康。

醫療保健體操:如練功十八法、降壓舒心操、祛病延年二十勢等,針對性強、實用效果好。

保健氣功是一種鍛煉元氣、增強體質的健身方法。一方面練氣功時能調整神經細胞興奮抑制功能,使某些頑固的病理性興奮灶轉入抑制,促進康復;另一方面又可通過對呼吸的控制調節,促進消化吸收,使血管放鬆等,對健身防病有良好作用。
參考資料:人民鐵道報,星辰在線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

㈡ 老年人如何運動更健康

1、相對低齡的老年人(65-74歲),有長期運動經歷且疾病程度低的,運動推薦與成年人大致相同。據此力量練習和長距離運動對某些老年人是不被限制的,可依據運動經驗對當時機體狀態進行評估,切勿強求,在疲勞狀態下可考慮延後進行。同時,在力量練習中,老年人不宜從事大負荷舉重等需要屏氣或過分用力的動作。
2、所有老年人中,因健康條件不能達到建議的身體活動量時,應在自己能力和條件允許的范圍內盡量積極參與身體活動。誠然,較大的運動量更有益於健身效果,但是老年人身體機能變化起伏大,過量的運動反而有損健康,帶來不必要的風險。以汗量計,老年人通常每周可有一次大汗量運動(有較多汗珠形成),在無疲勞感,身體健康允許的情況也不可超過兩次。
3、所有老年人中,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每周也應有3天或3天以上以加強平衡能力和預防跌倒為目的的身體活動。有些失能情況較重者,如骨關節病、心功能分級低、阿爾茨海默症等,仍然需要一定的體力活動,甚至在他人幫扶下進行,即使輕微活動也比靜坐或一點不動強。
4、有氧運動優先,對於老年人有氧運動通常是指能夠持續30分鍾,而又不覺得特別累的運動,而能力受限者,可拆成2-3次完成,每次10-15分鍾。
5、循序漸進,勞逸結合。原則上,每一階段的運動健身均遵從從小到大的運動量發展規律,小運動量應該每周5次左右,有助於培養自己的運動技能和能力,了解相關生理反應,如果反應強烈或疲勞感重,再低的強度對於你可能就是大運動量了。較大運動量前和後均要有充足的休息時間,間隔1-2天,每周2-3次強度較大的運動就行了。
6、並非運動量越大越好,應重視低強度,小運動量的身體活動。事實上,心血管疾病患者輕微的心肺機能改善便能為降低疾病死亡率做出貢獻,而且風險較低。相反,過於激烈或過大運動量反而增加風險的發生,得不償失,更不利於持之以恆,相當多的人因為求快,求大的心理導致運動健身進行不下去,這是全球健身運動推廣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
7、健身運動期間要遵守正常的生活制度。保證充足的睡眠,注意飲食和營養,飲食以易消化、含充足的蛋白質和維生素、低脂肪為主。要控制熱量、糖和鹽的攝入量,禁煙、酒

㈢ 哪些健身方式比較適合中老年人

快走或健步走,是最提倡的中老年人運動項目,它的秘訣是「抬頭、挺胸、收腹、甩開手、邁大步」,這樣的姿態,讓人體肩、頸、腰、髖、膝、踝、肘等各處關節的大部分肌肉、韌帶、骨骼、關節都能得到運動。

此外,中老年人進行各種運動項目,均建議遵循有氧運動的「1357」原則進行,最好每天運動1次,連續的有氧運動不少於30分鍾,每周不應少於5天,「7」是指運動強度,即用170減去年齡=最高運動心率。

(3)老年人如何科學健身擴展閱讀

中老年人健身時的注意事項:

中老年人因骨質疏鬆,高強度的劇烈運動可能會帶來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大腿或小腿肌肉等的損傷。雖然運動對身體的健康和恢復有益,但劇烈運動對老年人膝關節的磨損比較大。為了科學運動,老年人應當在運動之前做好補鈣,刺激體內維生素D生成,預防骨質疏鬆。

此外,太早進行鍛煉並不好,早上七八點,陽氣上升時更加適合鍛煉身體;禁忌空腹晨練,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因為空腹運動很容易造成低血糖;霧天不宜進行鍛煉,霧珠中含有大量的塵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質,鍛煉時由於呼吸量增加,肺內勢必會吸進更多的有害物質。

㈣ 都說老年人鍛煉身體要講科學,那究竟要怎樣鍛煉才科學呢

現在很多老年朋友的鍛煉方式不只是常見的快步走和太極拳了,在各個健身房也經常看見有老年朋友在揮汗如雨的鍛煉。但是,健身運動講究科學鍛煉,下面是幾點科學健身的小常識,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充分的熱身活動

充分的熱身活動是開始健身運動時的必要步驟。當肌肉鬆弛下來以後再進行健身鍛煉,將會使身體減少受傷的機會,因此,花上5-10分鍾的時間,讓身體完全地預熱,有稍稍出汗的感覺最好,必要的熱身是健身鍛煉的良好開端。如果不進行熱身運動就貿然大運動量鍛煉,身體受傷的幾率是很大的。充分的伸展運動

充分的伸展運動

健身練習之前和之後的伸展運動也是十分必要的。當人們鍛煉一處肌肉的時候,該處肌肉會變得緊綳,伸展運動就是幫助身體放鬆緊綳的肌肉,從而防止第二天的肌肉酸痛。其實,伸展運動可以在健身前和熱身運動一起做,起到預熱身體的作用,也可以在鍛煉完成後,和身體冷卻運動結合在一起,起到放鬆肌肉的作用。

以上只是健身運動的一些基本小常識,希望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

㈤ 人活70古來稀,70多歲的老人,該如何合理健康的鍛煉身體

我認為七十歲的老人要想鍛煉,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做到循序漸進,畢竟七十歲並不是一般的年紀,如果不做好一些准備工作,對身體影響會很大,也不利於身體健康,因此,要做好一些方面的工作,不能隨意運動。


同時呢,對於70歲左右的老年人,運動強度更宜選擇中等強度的運動鍛煉,有氧運動、低強度的抗阻運動都是很好的方式,快步走,慢跑,游泳,體操,騎行,登山等,都是很好的運動方式。除了運動方式,還有在運動強度的控制方面,注意控制好強度,不能一下子運動過多,這樣的話可能一下子自己接受不了或者身體接受不了,要控制好強度。

因此,綜上所述,我認為七十歲的老人要想鍛煉,一定要遵循以上幾個方面,要做好幾個原則。

㈥ 老年職工怎樣健身才科學

適量功能性鍛煉

散步、打太極拳等運動十分適合老年人,游泳還能充分活動全身各部分的肌肉及筋腱。此外,平時應加強功能性運動。如多做深呼吸練習,可強心益肺。

(1)加強柔韌度:以運動來加強關節的柔韌度,可減少扭傷的機會,強化肌肉,防治因老化而肌肉收縮所引起的身高下降問題。

(2)強化心血管功能:老年人的血管壁彈性會降低,故易患高血壓,而高血壓則可能引起嚴重的中風。多運動可有效強化心血管功能。

(3)加強心肺功能:肺和氣管的退化使肺容量降低,運動能力也因此而降低。適量的運動可維持肺功能,保持身體健康。

(4)加速新陳代謝:運動可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無形中減低了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進而減少患心腦血管疾病的機會。

(5)增加骨質密度:運動可減低患骨質疏鬆症的可能,預防骨折。

(6)預防老年痴呆症:隨著腦細胞的退化,記憶力及自理能力都會退步,如果能經常運動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便能減少患老年痴呆症的機會。

科學膳食

避免吃高鹽食物,如咸魚、鹹蛋及腐乳等腌制食物。

少吃高膽固醇食物,如動物肝臟、魷魚等。

少吃含高脂肪的食物,以及避免煎炸食物,改以蒸、炒、煮等少油健康的方式烹飪。

由於老年人的腸胃蠕動得較慢,故可以多吃蔬果和多喝水來減少便秘情況。因消化系統退化,適宜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也不要吃得過飽。

保持健康心境

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培養有益的愛好,心境澄明,遇事豁達開朗享受精彩人生。

㈦ 老人應該如何科學健身

3.1、千萬不可以太過於急於求成

老年人做運動千萬不可以太過於急於求成,老人對體力負荷的適應能力比較的差,運動就需要有很長時間的適應期,循序漸進,所以就不要操之過急。

3.2、不要做過於做激烈的運動

關鍵就在於參與就好,千萬不要逞強和別人比,更不可以過分激動,不然的話就會很容易導致心臟病發作。

3.3、運動的時候不要憋氣

在運動的時候就不要憋氣,老年人在憋氣用力的時候,就會產生胸悶的現象,這樣就會加重心臟的負擔,容易發生頭暈甚至暈厥的現象。

老年人如何科學健身

3.4、健身後不可以立即休息

進行較大運動量的健身後,不可以立即的休息,而是要再做一些放鬆運動,讓身體先有一個適應過程,慢慢地停頓下來。可以很好的防止由於血管的彈性相對不好而發生的血液迴流減少的現象,可以及時的避免出現腦部暫時性缺血。

3.5、健身不可以過量

在鍛煉的時候,自己的主觀感覺其實是很重要的。若運動後精神飽滿,食慾睡眠良好,興致高,就說明運動量適宜。

㈧ 老年人該如何科學合理的健身

老年人健身不應該用一些劇烈的運動,他們應該用一些比較舒緩的運動,這樣的話才能夠使得自己的身體不會受到太大傷害。綜上所述,老年人科學健身應該遵循兩點,一個是運動強度不能太高,另外一個就是運動節奏要緩慢。

㈨ 老年人應如何科學鍛煉 可三方面看運動管理效果

運動對人體機能的作用,青少年重發展,中年重保持,老年重延緩。老年人絕大多數都存在1種或以上的慢性疾病並導致不同程度的失能,體力水平也呈下降發展趨勢,因此老年人屬限制性健身人群,不當或過量的運動會出現比成人更難應付的狀況發生。有的老年朋友常問,老年人可否做力量練習?老年人可不可以參加長跑?老年人每周動多少最合適?下面依照美國運動醫學會《老年人的體力活動推薦》的基本原則作簡要回答:
1、相對低齡的老年人(65-74歲),有長期運動經歷且疾病程度低的,運動推薦與成年人大致相同。據此力量練習和長距離運動對某些老年人是不被限制的,可依據運動經驗對當時機體狀態進行評估,切勿強求,在疲勞狀態下可考慮延後進行。同時,在力量練習中,老年人不宜從事大負荷舉重等需要屏氣或過分用力的動作。
2、所有老年人中,因健康條件不能達到建議的身體活動量時,應在自己能力和條件允許的范圍內盡量積極參與身體活動。誠然,較大的運動量更有益於健身效果,但是老年人身體機能變化起伏大,過量的運動反而有損健康,帶來不必要的風險。以汗量計,老年人通常每周可有一次大汗量運動(有較多汗珠形成),在無疲勞感,身體健康允許的情況也不可超過兩次。
3、所有老年人中,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每周也應有3天或3天以上以加強平衡能力和預防跌倒為目的的身體活動。有些失能情況較重者,如骨關節病、心功能分級低、阿爾茨海默症等,仍然需要一定的體力活動,甚至在他人幫扶下進行,即使輕微活動也比靜坐或一點不動強。
4、有氧運動優先,對於老年人有氧運動通常是指能夠持續30分鍾,而又不覺得特別累的運動,而能力受限者,可拆成2-3次完成,每次10-15分鍾。
5、循序漸進,勞逸結合。原則上,每一階段的運動健身均遵從從小到大的運動量發展規律,小運動量應該每周5次左右,有助於培養自己的運動技能和能力,了解相關生理反應,如果反應強烈或疲勞感重,再低的強度對於你可能就是大運動量了。較大運動量前和後均要有充足的休息時間,間隔1-2天,每周2-3次強度較大的運動就行了。
6、並非運動量越大越好,應重視低強度,小運動量的身體活動。事實上,心血管疾病患者輕微的心肺機能改善便能為降低疾病死亡率做出貢獻,而且風險較低。相反,過於激烈或過大運動量反而增加風險的發生,得不償失,更不利於持之以恆,相當多的人因為求快,求大的心理導致運動健身進行不下去,這是全球健身運動推廣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
7、健身運動期間要遵守正常的生活制度。保證充足的睡眠,注意飲食和營養,飲食以易消化、含充足的蛋白質和維生素、低脂肪為主。要控制熱量、糖和鹽的攝入量,禁煙、酒。
老年人都希望遠離疾病困擾,應該學習和重視運動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並積極參與其中。讓我們走出家門,真切感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一切,在運動中永葆一顆健康而年輕的心。

與老年人如何科學健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分清孝順 瀏覽:93
當兵在家體檢有哪些項目 瀏覽:212
長壽國家森林公園門票 瀏覽:408
催人淚下的孝順孩子 瀏覽:179
丹陽手機上怎麼交養老保險 瀏覽:332
公司交養老保險比例是多少 瀏覽:665
15年剛退休的老師退休工資 瀏覽:918
寶雞市敬老院價格 瀏覽:822
政府辦的老年大學適合社會嗎 瀏覽:74
2019年江陰市退休金計算公式 瀏覽:303
養老院慰問老人文章 瀏覽:998
慈溪市補繳養老金 瀏覽:80
孩子一直沒有體檢過怎麼辦 瀏覽:74
爹媽都不孝敬男人 瀏覽:813
我父母的關系用英語怎麼翻譯 瀏覽:506
老年人買電動汽車需要哪些手續 瀏覽:972
餐飲部門體檢是些什麼項目 瀏覽:325
孝順這兩個字含義 瀏覽:84
中國高校教授多少歲退休年齡 瀏覽:700
2015年退休年齡時間表 瀏覽: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