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們怎樣做老人
導讀:做父母的要做對這三件事
子女是是一個家庭生命的延續,也是一些做父母的用一輩子去奔波勞碌的動力。都說「我養你小,你養我老。」這句話聽起來沒什麼不對,天經地義,現實生活中,子女不孝敬老人這樣的事情聽得太多了。
老年人自己能獨立,不用給孩子們增添太多麻煩,這樣的老人,子女能不孝敬嗎?
相信絕大多數的兒女們翥會孝敬自己的父母。
只要你做父母的做到了以上三件事,相信你的晚年絕對過得很安逸。
Ⅱ 老年人怎樣才能越活越年輕
對於花期已過的女人們來說,關乎於年紀的多少隱隱約約成了一種避諱,變得模糊不清。禮貌上大家都懂得不要隨便問及別人的年紀。特別是女人!這亦關系著個人隱私的問題。社會上喜歡窺探別人隱私的大有人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其個人修養參差不一,素質教育各異,能真正做到尊重他人,溫雅有禮的人確實有限。往往交情不深,卻似熟悉已久的朋友,表面看似關心實則卻是有意探究別人的隱私。以其來做為交往的基石,維系感情的紐帶。而年齡更是最輕易被人問及的問題。
青春十八,我們毫不介意公開年紀的數字。自持青春無敵,我們擁有的是如花的容顏,和充沛的體力。年紀多少絲毫影響不了我們,對生活和未來抱著無限的希望和憧憬。不管未來的路途是鋪滿鮮花還是荊刺密布,絕對阻擋不了我們前行的腳步。
因為年輕,所以無懼!
歲月如水,奔流不息,青春有限,時光無情。走過朦朧年華,踏過青蔥歲月,迎來收獲季節。行走在人生路上,腳步不再浮誇,眼神更加凝聚,心態更為從容。風雨中,我們一次又一次跨過年的門欄,送走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時間老人輕撫我們時,早已在身上留下或多或少的痕跡。青春是不再了,但尚存的些許少女情懷還在,容顏或已更改,但眼神依然清澈如初。
對於成熟自信的女人來說,此時,年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態,實在無需時刻牢記它的數字,而整日恐慌不安,自製無形的枷鎖壓抑一顆永遠年輕快樂的心。
對我而言,年紀不是一種刻意的避諱。很多時候被人問及年紀,我照樣坦言相告。經常被幼兒園的老師問過,是否早婚,是否一出校門就結婚。放寒假那天,有位老師最終還是忍不住的問了我年紀。她悄聲在我耳邊問道:「你今年有23歲嗎?看上去好小呀……」我笑道:「孩子都六歲了,我30好幾了。」老師一臉的不可思議,惹的我哈哈大笑。
當別人說真看不出,你看上去好年輕時,不管真實成分多少,我都照單全收,美美的開心一回。
春節期間和家人親戚上酒樓吃飯,席間老闆娘向每一桌的小朋友和未婚人士派利是(紅包),我竟有幸也分得一封利是。我開心的笑了,家人朋友笑稱我像個小女孩。整個晚上心情特別好,胃口大開吃了不少東西。
安,是我最好的朋友,從少女時期到現在三十好幾的人了,一張精緻清純的娃娃臉,十幾年美麗如昔,一如剛出校門的學生。氣質優雅如清新百合,善良溫婉的性格讓她在同事中常被當小妹妹看待。在那緊張繁華的大都市,世俗的塵埃掩蓋不了她的淡雅芬芳,悠悠柔柔靜放異彩,如盛世中一朵超凡脫俗的潔雅百合。常引來許多年輕男士的愛慕追求,也因此成就了一段好姻緣。
雨,是我們幾個同學當中最早婚的,女兒長的和她一般高,已是亭亭玉立的少女了。兩母女一起上街常被人誤當是兩姐妹。雨乃性情中人,性格隨意不拘小節,待人熱誠大方,婚後多年不受世俗牽絆,沒有絲毫庸俗之氣,對待朋友真心實意。常惹來異性朋友好感,不知情者以為她未婚,追求者有之,愛慕者不乏,誤會連篇,笑話不斷。
想想,我們幾個做媽媽的都三十好幾了,可是在好多人眼裡,感覺上還是一如以前的樣子。我們不會因為社會上那些不成文的規矩而束縛自己,我們穿喜歡的衣服,特別是牛仔褲。不追求名牌只求舒適自然。我們吃喜歡的食物,不在乎環境是否優雅浪漫,只要開心。我們可以和孩子們一起爭著吃麥當勞的甜筒,在大街上開懷的笑。我們盡量做自己喜歡和想做的事,只求心靈的愉悅。不去想適不適合自己的年齡這個問題。
年輕,不是要在人們面前扮小女孩,不是外表的刻意打扮,言行的誇張幼稚,而是保持心境的一種年輕狀態。
所謂相由心生,有怎樣的慧心便會有怎樣的容顏,這話說的不錯。好的心態決定好的心情,好心情創造好生活,一個人的心態如果常常保持年輕活力,不再暮氣沉沉的,看上去也會年輕很多。
女人一過了三十歲,就會擔心四十歲的到來,衰老是一種生理的必然現象,我們必須承認和接受。我們所能做的就是讓這種生理上的衰老來的慢些。年齡這個數字慨念並不意味著什麼,心理衰老的快慢才是我們自己可以掌握的。
不老的容顏只能是個神話,永遠年輕的心不是夢想!
Ⅲ 怎樣讓老人開心 讓老人開心有10個方法
1、多陪伴老年人
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傳統美德,也是一種普遍的社會要求。當人的飲食溫飽等生理需求得到了解決之後,人類最難忍受的大概就是孤獨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似乎都有與接近他人、避免孤獨的傾向。幾乎是沒有人是願意獨自一人,與外界不相往來的。子女們平時應該多陪伴老年人,常回家看看,不要讓老年人獨守空巢。
2、鼓勵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
老人要快樂,就要調整自己的認識與態度。如何讓老人開心?快樂的老人善於適應困境,能在黑暗中尋求光明。老年人要使自己快樂,必須心胸開闊,以現實的眼光看待一切。不封閉自己,正確評價自己,能自知、自信、知足,順應自然,自己能力達不到的事不去強求。
3、鼓勵老人發展自己的興趣
鼓勵老年人發展自己的興趣,把夢想變成現實。為培養興趣,可以多參加一些戶外活動,例如爬山,或是從事一些志願者活動,或是學術研究,這些都可以填補因不上班所造成的精神空虛。在退休之前,就要認真思考一下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等真正從工作崗位退下來的時候,就不會因沒事情做而閑著無聊。
4、多與老人溝通
子女們平時不僅要多與老年人溝通,還要與父母達成有效的溝通,最重要的就是表達要清晰、具體,在共同面對和處理問題的時候就更是如此。但是往往有許多人在處理問題時語言表達不明確,就使問題無法得到解決。許多問題和誤解就是因為模糊不清的溝通而產生的。因此,交流彼此的想法,學會傾聽老年人的心聲也是讓老年人快樂起來的一個有效的方法。
5、常和老人一起吃飯
有空就去陪陪她們吃頓飯,不需要很豐富的菜,只需要清淡,簡單,家常就好。跟她們一起吃飯你還會很幸福。因為她們會怕我們吃不飽,時常往我們碗里夾菜,看到她們開心的樣子,你的心裡也是暖暖的。
6、主動邀老人出去走走
主動邀請她們出去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有時候她們老了,人也懶散了,也不願意經常走動了。我們要主動邀請她們,其實只要我們一提出來,她們是很樂意跟我們一起出去,因為她們心裡總想著我們。
7、常給老人買禮物
如果碰到有適合她們的東西就給她們買吧,因為她是捨不得給自己添置東西的。她們總說你們喜歡什麼就去買吧,我們老人家了不用,往往她們才是最最需要的。她們也需要愛,那作為子女有碰到適合她們的就給她們買吧。
8、帶老人一起運動
對老年人來說,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並堅持下去最重要,推薦步行、慢跑、游泳、太極拳、經絡拍打操等慢運動。每周運動3~5次,每次不少於30分鍾,每周不少於150分鍾。
9、鼓勵老人交朋友
人是社會性角色,需要有朋友、圈子做支持。研究發現,與5個以上親密朋友一直保持接觸的老人,死亡率降低22%,平均延壽7年。
10、幫助老年人擺脫退休綜合症
許多人還沒退休時盼退休,真正退休後卻又懷念以前忙忙碌碌的日子。退休人士如果不正視退休造成的困擾,不只會患上心理疾病,還可能患上多種生理疾病,這些疾病統稱為退休綜合征。老年人由於離退休後不能適應新的社會角色、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的變化而出現焦慮、抑鬱、悲哀、恐懼等消極情緒,這種心理障礙往往會引發其他生理疾病,影響身體健康。如何讓老人開心?老年人想要快樂起來也要做到的是擺脫退休綜合症,找到退休後快樂生活的方式。
Ⅳ 怎麼做才能讓老人們享受到快樂
每個人都會有到老的一天,在這個迅速發展的社會,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普遍的現象,住進養老院的老年人也越來越多了。那麼怎樣才能讓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快樂呢?
一、老年人應該經常和家人在一起,因為家人的陪伴能夠給老人帶來快樂。其實人年級大了以後,就希望家庭團圓,一家人和和睦睦的團聚在一起,所以家裡面的兒女要多抽時間陪伴!
二、老年人的生活中要想充滿樂趣,那麼家人就要帶著老人,經常出去玩一玩,工作忙的話我們可以帶著老人在近郊玩一玩。這樣老年人的生活就能夠很開心,解除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孤獨感!
三、老年人的生活要多姿多彩,這樣才能夠真正的享受晚年的開心,建議老年人應該經常聚會,大家一起說說笑笑,老年人在一起話題比較多,說的話多一些,可以提高老年人的記憶力,保證大腦的健康。
四、老年人應該培養自己的健康愛好,最好的一個選擇是釣魚,因為釣魚屬於休閑運動,而且一般釣魚的場地都是郊外區域,因此空氣會比較好一些,所以釣魚不僅僅可以陶冶情操和鍛煉身體,而且還可以呼吸新鮮空氣!
五、老年人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活動,從鍛煉身體和尋找快樂的角度出發,現在廣場舞是老年人最好的選擇之一。因為老年人參加廣場舞,能夠認識新的朋友,能夠鍛煉身體,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Ⅳ 如何才能讓老年生活越來越快樂,有什麼辦法
記得一本書上曾經寫到過“只有真正的接受自己並且接受自己的生活,我們才能感覺到快樂!”我想這句話對於老年人來講同樣適用,很多中老年人一輩子都沒有接受過自己,他們對於自己的環境,自己的家人,甚至他們自己,都覺得非常不滿意,試想一下,這種人怎麼能快樂呢?所以我勸老年朋友,真正的接受自己,並且接受自己的生活,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慢慢的感受到生活對我們的愛,也只有這樣才能慢慢的讓我們感覺到快樂。當然除此之外,我認為以下幾個方法可以讓大多數老年朋友生活的快樂一些:
3、培養個人興趣愛好
老年朋友在退休以後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了,所以這個時候我覺得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培養一個個人的興趣愛好,比如說男性老年朋友就喜歡下一下棋,釣一釣魚,養一些寵物等等。而女性老年朋友一般可以培養自己養一養植物,學習一下瑜伽或舞蹈等等。這些都是比較好的興趣愛好,因為有了興趣愛好,我們才能專注於某個東西,對這些東西產生興趣,對我們的健康也是有幫助的。
Ⅵ 如何使老年人更愉快的生活
樓主你好來。 第一 要讓老人開心 第二,源 每天起來鍛煉身體。早上絕對吃飯。 多吃生菜。 多吃生的東西。 第三。 讓自己的老人跟別的老人在一起活動。 老人之間都有共同語言。 滿意請採納 謝謝
Ⅶ 老年人如何保持美好心情
老人如何保持好心情?
1、學會自信
老年人容易因為退休後沒事做產生一種人老了,由於沒用被社會所淘汰的自卑感,因為這份自卑感做什麼事情都沒有自信,生活也變得更加的苦悶起來。老年人要培養自己的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前提,也是快樂的秘訣。惟有自信,才能在困難與挫折面前保持樂觀,從而想辦法戰勝困難與挫折。「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可見,自信的人生活中可以找尋到更多的快樂。
2、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老年人應該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生活有重心,人的心情也會好起來。老年人到了退休階段更應該尋找生活的樂趣,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適當的興趣愛好可以陶冶情操,比如畫畫,寫毛筆字,打太極拳,跳廣場舞等等,只要自己喜歡的都可以學一學。走出家庭,走向社會,走進大自然,只要覺得有情趣,能使心境、視野開闊,能陶冶自己的活動,就去積極參與,不畏流言、不懼蜚語。這樣不僅可以打發空閑時間,還可以愉悅心情。
3、保持心理上的年輕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衰老是無可避免的,因此老年人更應該保持心理上的年輕。誰都明白衰老是自然規律,但未必都能做到從心理上更好地保持年輕。心理年齡和生理年齡完全可以不同步,要防止人未老心先老,應當樹立一種比自己實際年齡小幾歲的心態。老人這樣生活起來會快樂很多。
4、學會傾訴和宣洩
保持一份愉快的心情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抒發,宣洩出來,把自己內心的不滿,苦悶向他人傾訴,尋求他人的理解。傾訴就是將心中的苦悶憂郁,向友人訴說時,使心中的惆悵輕快的向外流淌;當我們對朋友敘述著抑鬱時,理解和友愛消除了我們心中的淤塞。把心理的垃圾倒出來才有空間去接收愉快的事物。
5、幫助他人
俗話說:「予人玫瑰,手有餘香」。幫助他人也可以為自己帶來快樂,老年人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多多參加社區主持的社會活動,不僅可以打發時間、排解心靈上的孤獨寂寞,還可以通過幫助他人得到快樂。
6、學會寬容
老年人要學會寬容,培養自己寬廣的胸懷。在生活中,即使是與自己關系很親密的人,激怒了你,埋怨了你,也要放寬責備的尺度。時間長了,「日久見人心」,人們會很樂意地與你相處,老人也一定會嘗到人際關系融洽帶來的歡樂與快慰。一個人心胸狹窄,只關注自己,就容易生氣,悶悶不樂,斤斤計較。而當你胸懷寬廣時,你就會容納別人,欣賞別人,寬容別人,自己的心境也就能保持樂觀,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仁者無敵」。
Ⅷ 老年人心態樂觀年輕
老人脾氣古怪」的傳統印象毫無道理。相比於年輕人,老年人可能更容易獲得幸福感。但是,這究竟是因為負面偏向隨年齡增長而逐步減弱,還是大腦更容易對積極的事物做出反應呢?
為了研究這個問題,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米歇爾?凱瑟琳將小寵物、撞車、烤麵包機等物品的圖像同時給51個實驗對象分別看一秒鍾,這些人從18歲到81歲不等。他們都同腦電圖儀電極相連,並且通過按按鈕將這些圖片分為積極的、消極的以及中立的。
當年輕人看見「負面」事物比如撞車時,電波信號加強;但是,老年人的大腦幾乎沒什麼反應。在面對「積極」事物比如小寵物時,兩者的反應沒有太大區別。凱瑟琳說:「數據顯示,負面偏向隨年齡增長而下降。」 馬薩諸塞州布蘭迪斯大學的心理學家德里克?艾薩克維茲說:「這個發現在我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透過它,我們能了解不同年齡階段怎樣看待事物。」
為什麼負面偏向會隨年齡衰減仍是未解之謎。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心理學家馬拉?馬瑟認為,隨著時光流逝,人對快樂和喜悅的渴求變得更迫切,更希望快樂地度過生命中剩下的時光。 人到年老時,對得失往往比年輕人看得更淡。如果年輕人也能用老年人思維方式看待一切,就容易變得更樂觀。
Ⅸ 老人應該怎麼保持有個好心情使自己過得快樂呢
老年人應該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生活有重心,人的心情也會好起來。老年人到了退休階段更應該尋找生活的樂趣,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適當的興趣愛好可以陶冶情操,比如畫畫,寫毛筆字,打太極拳,跳廣場舞等等,只要自己喜歡的都可以學一學。走出家庭,走向社會,走進大自然,只要覺得有情趣,能使心境、視野開闊,能陶冶自己的活動,就去積極參與,不畏流言、不懼蜚語。這樣不僅可以打發空閑時間,還可以愉悅心情。
Ⅹ 老年人如何快樂的生活
一、 老人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是我們老年人幸福快樂,安度晚年的關鍵。老年人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養成喜笑顏開,無憂無慮的性格。要讓自己生活在幽默、風趣歡樂、輕松的環境之中。心態的外在體現最終形成為一種精神風貌;心態的內在體現表現在我們對生活和生命的信心上。心態,是一個人的思維活動、言談舉止和對待事物的態度。良好的心態是健康人生的保證。保持一顆年輕的心、寬容的心、快樂的心,是長壽的關鍵。具有良好心態的人能夠愉悅地接納他人,能夠與自己周圍環境和諧相處。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態,我建議老年朋友們可從以下幾點做起:★ 正確對待衰老人老體衰是人類不可抗拒的規律。但對於不同人來說,卻有著不同的認識。有人認為「年過六十萬事休」,精神不振、思維遲鈍、步履蹣跚。有人卻人老心不老,朝氣蓬勃,精神煥發,頭腦清醒思維敏捷,步履矯健。我認為年老與衰老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成比例,不畫等號。年老,是指人的年輪,一年一歲,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衰老,卻存在個體差異,有人年齡並不太大,卻老態龍鍾,未老先衰。這里固然與先天遺傳、飲食習慣、健身活動等因素有關,但是,心態卻是他們衰老的重要因素。我們無法抗拒生理老化,但可以抗拒心靈的老化。只要我們主動地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就會忘掉「老之將至」。心態良好會對生理衰老起到抑製作用,從而延緩衰老。生與死都是大自然的規律,因此,我們對於死不要太大的恐懼感。西方的一位哲學家曾說過:「死亡是大自然賜給人類的恩惠之一,它同生命一樣,都是大自然的產物」。這種生死觀有助於人的健康。所以,我們老年人一定要更新觀念,懂得生命的質量比長度更重要。我們要活好每一天,要笑對人。 ★ 老年人要少生氣「人需要快樂」這是人的自然屬性之一。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笑口常開,健康常在,這些都是老祖宗傳承下來的切身體會,我們應當時刻牢記。因此,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別生氣、別上火」。一位哲人曾經說過「生氣是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經常生氣是百病之源。從中醫角度來看,生氣至少有9大害處:即 傷腦、傷神、傷膚、 傷內、 傷心、傷肺、傷肝、傷腎、傷胃。 ★ 找準定位,不攀比,不求社會回報 我們退休後周圍環境發生了改變,角色也隨之改變.要找好自己的定位,不要和在崗的人、周圍的人以及同學比級別、比待遇、比住房等。做個普通人有顆平常心 不講昨天、少想明天、多看今天。不要留戀過去的輝煌,更不要炫耀自己當年的「過五關斬六將」,歷史應該留給後人評說。我們要順應社會,面對現實。不要期望過高,要有知足感。古語說:「人到無欲品自高」。一個人如果到了什麼都不追求的境界,人品也就清高,逍遙自在,淡泊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性格要開朗、樂觀,遇到困難要有信心,待人處事要隨和。要正確對待客觀事物,不能玩世不恭,事事不順眼,看不慣。這樣才能避免生悶氣或無端地發怒而引起心理疾病。★ 遇事往好處想美國成功學基金會主席拿破崙·希爾稱積極的心態為成功的黃金法則。他說,人與人之間只有很小的差別,但這很小的差別卻造成了巨大的差距,很小的差別在於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而巨大的差距是成功與失敗。給大家講個民間故事來說明心態的重要。傳說,古時有一位舉人進京趕考,住在一家旅社裡。考試前兩天晚上,做了三個夢:第一個夢是夢見自己在牆上種白菜;第二個夢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還打著傘;第三個夢是夢見同心上人脫光了衣裳,背靠背地躺在一起。這三個夢意味著什麼? 第二天,這個舉人去找算命先生解夢。算命先生聽完舉人的訴說後,一拍大腿對他說:「我看你還是打道回府吧。你想,高牆上種白菜不就是白費勁嗎?戴上斗笠打傘不是多此一舉嗎?跟心上人躺在床上背靠背,不是沒戲嗎?」舉人一聽,心像掉進冰窟窿里一下子涼透了,回旅店後便收拾包袱准備回家。 店老闆感到有點奇怪,問他還沒考試怎麼就打退鼓呢?舉人如此這般地把算命先生給他解的夢說了一篇,店老闆一聽樂了:「依我看,這次留下來大有希望。你想,牆上種白菜不是高(種)中嗎?戴斗笠打雨傘不是說明你這次有備無患嗎?跟心上人背靠背在一起,不是說明你翻身的機會就要來了嗎?」舉人一聽,覺得店老闆說得挺有道理,於是滿懷信心地參加了會試,結果在後來的殿試中了探花。故事表明,同樣一件事情,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看法也就會完全不同。 一個人如果有了積極向上的思想和心態,身處逆境也能看到光明和希望。1914年12月的一天,一場大火把美國的大發明家愛迪生的實驗室化為灰燼,損失超過200萬美金。那時愛迪生已是67歲高齡,人們都擔心他經受不起這么沉重的打擊,會被痛苦壓得趴下去。誰知第二天早上,愛迪生看著一片廢墟說道:「災難自有它的價值,瞧,這不,我們以前所有的謬論和過失都給大火燒了個一干二凈。感謝上帝,這下我們又可以從頭開始了。」火災剛過去20天,愛迪生就推出了他的第一部留聲機。 二、老年人需要與人交往、溝通★ 老年人聊天、嘮叨有助於身體健康退休以後,由於周圍環境改變了,人際關系更新了,再加上一些長期相處的老夥伴的相繼離開(退休或死去)和子女因忙碌無法陪伴老人,許多不善調節的老人找不到交流、溝通的對象,變得越來越孤獨。孤獨是健康的大敵,是一種懲罰。老年人的社會交往能滿足老年人安全、友誼、信任和尊敬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對增進健康、調節心理、安度晚年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個人有溝通的對象,心情就好,否則,心情就不好。為了健康長壽,我們必須走出家們,增加與別人的交往與溝通。溝通、交往、聊天是心理保健的良葯。人都有憂愁和煩惱的時候,通過聊天, 訴說苦衷,傾吐積郁,經過朋友的勸慰和開導,有利於疏導心緒,排解憂愁,減輕痛苦,避免抑鬱和孤獨感,從而獲得心理上的平衡。聊天還能消除身心疲勞。閑聊中往往有歡言笑語或幽默滑稽,這種歡樂氣氛,能消除人們精神上的緊張情緒,使身心得到鬆弛,有益健康。 嘮叨。作為具有高級思維和豐富情感體驗的人類來說,語言交流是最重要的方式。但凡常人有不痛快的心事時,都有傾訴的心理需求,特別是女性愛嘮叨。這是心理上已經有明顯的壓力的表現。與親近人嘮叨,是一種特殊的感情求助法,也是運用心理自我調節機制,對壓力做出的正常應激反應。這種方式有助於避免不良心理因素所引起的身心疾患。★ 老年人要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忙活了一輩子,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對很多老人來說,又開始了一種全新的生活。從原來的忙忙碌碌到一下子擁有的大量的時間,老人們都在做些什麼呢?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做過一個調查。老年人典型的一天內從事的主要活動。調查結果只有0.5%的在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有99.5%的退休老人都脫離了社會活動。他們在:看電視、家務勞動、鍛煉身體、遛彎、逛街、閑坐。也就是說,老年人的主要活動都是在自己的小圈子裡,相對很封閉,和社會活動離的很遠。記者在對老年人街頭采訪時發現,很多老年人還是願意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的。而導致目前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還是社會提供給老年人的參與社會的渠道和途徑比較少。許多退休老人在退休後突然變得不愛說話了,做什麼都提不起精神了。其實,正是突然脫離社會讓他們有了一種莫名的孤獨感,好象自己一下子成了廢人,沒什麼用了。在這個時候,如果能適時地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對老年人來說將十分有益。老人們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多一些對社會變遷的親身感受,可能他們的晚年生活會變得更加充實、也更加快樂。老年人參加社會活動能平衡老人的心態,體現老年人的價,增強老年人的自信心,實現老有所為。老年人社會活動內容很多,諸如:對青少年和兒童進行社會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和艱苦奮斗等優良傳統教育;傳授文化和科技知識;提供咨詢服務;參加義務勞動;參加興辦社會公益事業;參與維護社會治安;協助調解民間糾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