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老年人 > 留守老人兒童如何過暑假

留守老人兒童如何過暑假

發布時間:2022-04-28 16:37:22

❶ 多低鼓勵就地過年,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怎麼辦

許多地區鼓勵就地過年,是為了做好疫情防控為了減少病毒的傳播,那麼留守兒童以及留守老人就需要當地的政府以及福利組織多加照看。

因為鼓勵就地過年,並且給外地員工在本地過年許多福利,也是為了彌補他們沒能回家過年的缺憾,那麼既然這些人是為了配合國家。我們也理應做到去幫他們照顧,還在家鄉的留守兒童以及留守老人,對於這些人來說,本來一年想見一見自己的親人就很難,他們在外地拼搏打工都是為了給他們更好的生活,那麼因為疫情原因這些家人不能回來,那麼當地的政府就應該對他們給予補償,比如可以定期的去看望一下老人,給他們送去一些必要的生活物資,同樣的也應該對他們進行一些經濟上的補償,因為如果不是就地過年他們的兒子回來,他們的生活肯定會得到很大的改善。


畢竟這是為了配合國家實施疫情防控,這是每一個人都應該承擔的責任,那麼這也確實是身不由己,我們要向家裡面的老人和孩子進行解釋,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做,而孩子和老人也不是不講理的,肯定會理解我們的做法,然後等過年之後等疫情得到控制之後,然後我們再回家,那個時候再將現在缺給他們的時間和關愛通通補回去。


❷ 雙職工家庭,暑假孩子怎麼辦

家長焦慮的背後有深刻的社會原因。首先,城鎮家庭結構在變化。當前以三四口人的小家庭為主,父母雙方上班,祖父母、外祖父母多在老家,孩子沒人看。其次,居住環境在變化。以前不少人住在單位大院,街坊鄰居知根知底,可以相互照應。如今身處陌生人社會,街坊鄰居不夠熟,加之居住地和工作地分離,大人上班地點、孩子學校和居住地相隔遠,「課後三點半」「放假兩個月」成了家長們最頭疼的難題之一。
不少家庭還面臨孩子「玩不好」「學不好」的煩惱。每逢假期,名目繁多的夏令營、託管班、課外班等大行其道,生意火爆。但在采訪中,不少家長表示這些機構雖然解決了「孩子有地方去」的問題,但很多機構舉辦的活動看上去熱鬧,與理想的效果還有一定差距。他們更希望孩子在裡面學習新知,增加見聞,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做好孩子假期看管,家庭責無旁貸;而作為公共服務的提供者,政府也應更多幫助家庭排憂解難。
農村孩子假期「沒地方去」的現象比較普遍,一些村裡的活動中心閑置,農家書屋配置的多是農業書籍,兒童類書籍少,對孩子吸引力不大。與此同時,農村師資力量薄弱,留守兒童接受課外教育的機會相對較少。補上農村地區短板,更要發揮政府主導作用。

❸ 針對留守兒童、留守老人我們應該做什麼

現代夫妻為了生活往城市去打工,無奈忽略了農村留守兒童及老人,造成了普遍社會現象。針對這客觀事實,政府就要加強留守老人和兒童關懷吧,應加強對她們在家各項安全教育,同時對農村生活老人和兒童物質上慰問。讓他們父母及兒子安心城市工作,更好地為城市工作添磚加瓦,更讓她們放心在農村兒童及年老父母在家生活,這樣就能達到安心城市工作開心放心。而在農村老人兒童更安全吧。

❹ 父母外出打工,如何關愛留守在家的孩子

一、要跟孩子說明情況,獲得孩子的理解

父母在外出打工時一定要跟孩子說明清楚實際情況,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外出打工,遠離他們,並不是因為不愛他們,而是生活所迫。

為了給他們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爸爸媽媽在外面也是很想念他們的,以獲得孩子們的理解。

否則的話,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如果經常見不到自己的爸爸媽媽,很容易產生父母不在乎自己的錯誤想法,逐漸地產生孤獨感和自卑感,變得越來越內向,給自己的童年留下不可磨滅的心理陰影。

二、要通過其他方式表現出對於孩子的關愛。

隨著科技的進步,通訊方式也變得越來越多樣。

除了這些,父母還應該時不時地給孩子製造一些驚喜,比如送給孩子想要的玩具等,要記得他們的生日,並及時送上生日禮物和祝福,其他的諸如兒童節或者中秋節也要及時地給孩子送上節日祝福,讓孩子知道父母時時刻刻記掛著他們。

三、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實際上留守兒童出現最多的是心理方面的問題,父母應該通過各個途徑了解孩子的心理動態,防止其出現心理方面的問題。

父母可以在與孩子通電話或者視頻的時候多問問孩子內心的想法,鼓勵他說出自己的心裡話,了解他內心的願望並克服一切困難幫他實現。

此外,也要在與老師和孩子爺爺、奶奶溝通的過程中側面了解孩子是不是有一些心理上的波動,如果發現有出現心理問題的傾向應,及時地採取措施。

四、盡量擠出時間常回家看看

無論在外面工作多忙、工資多高,父母都要盡量地多擠出一些時間回家看看孩子,切忌一出去就是三五年不回家。

留守兒童很孤單,內心期望父母的陪伴,因此父母不要因為想掙更多的錢而忽略了孩子的內心感受。

如果條件允許,父母一年至少要回去兩次,另外過年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也是孩子日日期盼父母過年回家的日子,如果父母不回家會讓孩子很失落,嚴重的話可能會對記恨父母,因此過年的時候一定要想盡辦法回家。

留守兒童是可憐的,他們的內心無比脆弱,作為父母要想盡一切辦法讓留守在家的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關愛,保障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❺ 求調查報告。。。。關於農村教育的

誰來負責農村留守兒童的暑假安全
差不多每年都能聽說有暑假出事故死亡的孩子。
今年暑假到了,又想到那年淹死的孩子,那天的情形我記得清清楚楚。我正給孩子掛針,突然外面鬧哄哄的,有人急切地叫醫生,聲音聽起來很不尋常,我就懷著好奇心跑到外面。發現地上躺著一個十歲左右的孩子,全身濕透了,一動不動,面部毫無表情,真是可怕。經過好長時間的搶救,醫生很抱歉地說,送的太晚了,沒有辦法了。孩子的父母依然不信就抱著孩子上了車向棗庄奔去……孩子父母的痛不欲生的表情是那麼深刻地印在我的腦海里。

不上學這么多年,對暑假居然變的不知不覺的了。身邊的人沒有人跟暑假有關系,看到商場門口寫著招暑期工,然後想想現在暑假了。孩子們都放假了,可以自由的玩了,但孩子大多不知道深淺,就玩的過頭了,碰著傷著是經常的事情。

放暑假之後的孩子,有一些跟著父母去城裡呆幾個月,有一些父母忙,來不及照顧就交給家裡的老人。老人畢竟行動不方便,打不動也不敢打,孩子難免會不聽話。孩子不聽話就會得不到安全的監護,這樣就會很容易出危險。就像小川似的,幾個十多歲的孩子就敢去水庫,一人有危險了,幾個十多歲的孩子也救不了人。

在農村不像在城裡一樣,農村的孩子普遍都很野,天地廣闊,整天就是到處跑,而夏天做得最多的可能就是游泳吧,膽小的到河裡去,膽大的直接去水庫。當然他們都是偷著去的,大人們都不知道,大人們不可能每時每刻的都在身邊,而監護他們的大人又大部分都是老人,更不可能有多好的監護。所以這些留守兒童的暑假總是過的很野,就像當年我過的暑假一樣,現在想想存在的安全隱患太多了。下水游泳,上樹摸鳥,上山捉螞蚱。捉螞蚱倒是沒什麼危險,摸鳥就有一定危險,聽父母說多年前村裡有個人上樹摸鳥結果摸到蛇,嚇的從樹上掉下來摔死了。小的時候我也經常爬樹摸鳥,最差的時候就是摸到臭鳥蛋,惹一身臭,沒有摸到蛇過。

城裡的孩子過暑假父母大多會安排幾個暑期培訓班吧,或者去夏令營什麼的。農村什麼都沒有,就薄薄一本暑假作業那也是倒數第二天半夜才做完。我小的時候還強點,父母大多都在身邊,現在父母大多都不在身邊,都在家跟著老人或者是母親。又沒有什麼事情讓他們干,他們無聊也就只能自己找樂子,找來找去肯定找出事來。父母要掙錢供他們上學,要養家,沒有太多的時間陪孩子。

有些人問農民們為什麼不在農村種地過田園生活呢?我覺得這個問題很傻,一家人種一年地能收入多少錢?我家有大約十多畝的桃園吧,你猜能賣多少錢?你肯定猜不中的。年輕的人誰還在家種地?種一年地還不如當兩個月的民工。如果您非要說那是田園生活,那我就說說田園生活,我爸基本上每天都在桃園,去年背著我媽買了個二胡,到地里鋤一會地,再到桃園里的屋子前面拉會二胡,這夠田園生活了吧。事實上是,一天帶著飯上山,鋤一中午地,中午的時候能休息會,下午繼續干。不幹不行啊,我媽又幹不了。只有室外桃園,沒有世外桃源。那都是瞎扯,除非是看著別人幹活的地主。

種地只能是一家人吃飽了不餓,基本上沒有收入,而外出打工的收入比種地高多了。所以在家種地的農民很少了,像我爸這種快60人了又得種地又得照看我媽的就必須得在家,出不去。三四十的中年人,孩子大多正好十多歲,他們都撂下孩子建設城市去了,孩子撒歡沒人管了,悲劇一幕一幕的發生,看著讓人心涼。
對於這個問題,怎麼才有更好的方法讓農村孩子過上安全的暑假,讓努力養家的父母們能夠安心在外打工呢?值得我們社會、學校、家庭深思的課堂啊……

❻ 對孤寡老人留守兒童救助和心理疏導經驗

摘要 對孤寡老人:1.請保姆照顧老人

❼ 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兒童非常孤單,他們的家庭教育存在哪些問題

1、容易遭受意外傷害。

留守兒童的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絕大多數文化程度都不高,基本都是小學畢業,甚至還有沒有讀過書的老人,這就讓他們在家庭教育當中非常被動。孩子很多學習上的事情都必須靠自己來完成,而缺少了輔導的孩子,學習成績就會很差,導致他們的學業受到非常大的影響。

4、學習興趣不足。

因為學習成績比較差,沒有人輔導的留守兒童的心理會比較自卑,有的時候他們就會破罐子破摔,乾脆就不願意再去學習了,因為很難有正強化的鼓勵給到他們。學習沒有動力,他們對於學習就會徹底失去興趣。

❽ 農村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的生活到底是怎樣的,你們對此有什麼看法跟見解嗎

年少時為了求學遠走他鄉,長大後為了事業在外漂泊,而留守家鄉的父母就成了社會發展之殤的空巢老人。

他們最大的期待就是子女回家,就算忙前忙後也要為兒女做幾頓好吃的,或者就算是遠方的一個電話也能讓他們高興一整天,但更多的時候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等待和孤獨。

鳥知反哺,羊知跪乳,回不去的農村還有生養我們的父母。偶爾關掉微博、微信,給遠方的父母打個電話,也許這是他們一整天唯一的期待!

❾ 為了生活,出外打工,如何關愛留守兒童的生活

首先,我們要明白,留守兒童由於缺乏雙親在身邊,所以無法感受到親情的愛護,他們很容易產生很多心理疾病,我認為想要解決如何關愛留守兒童生活的問題,要從他們心裡的角度出發,在此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3、找機會鼓勵他們,給他們信心!在做完前兩步之後,如果順利的情況下,現在留守兒童已經逐漸地接受了我們,在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找機會給他們予以肯定,讓他們找回自信,之後為他們授權,給他們更高的「權力」,讓他們試著去幫助別的孩子,這樣可以讓他們感受到,除了父母以外,他們身邊還有很多可以信任的親人和朋友,讓他們感覺並不孤獨。

❿ 如何關愛留守兒童

當今中國,由於地理和歷史等原因,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推動下, 大規模大范圍的農村人口為改變生存現狀大量外出務工。夫妻雙雙外出,無法將子女帶在身邊,由此引發了留守兒童問題。由於父母與子女聚少離多,父母達不到監護人的角色要求,子女缺乏親情, 生活無人監護,學習無人監督,行為上缺乏正確有效的指引。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性格形成、安全、行為、生活、學習、品德等方面造成不良的影響。給學校教育帶來困難。難以順利完成學業。 一、 當前留守兒童現狀與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 我們知道,兒童的教育需要家庭、學校乃至社會的共同努力,而留守兒童卻缺失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教育因素--家庭教育。 父母長期外出打工,使得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嚴重缺位,很多家長都將自己的孩子丟給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只是在生活上盡量滿足孩子們的需求,卻忽視了孩子們真正的心理需求。長此以往,留守兒童的行為,心理健康,人格與智力發展以及學習成績都受到影響。眾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對個人的性格和行為養成起著關鍵性作用,而留守兒童的監護權卻落在了隔代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身上,由此就形成了不合理的隔代教育,大多數老人只是管孩子們的吃、穿、住和生命安全,只要等孩子的父母回來能給孩子的父母交差能將孩子完完整整地交給他們就行,更多的老人們認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邊,常在嘴裡念叨這孩子可憐,父母在他5歲時就外出打工,於是他們給予孩子們更多的是溺愛,而不是應有的關愛。如果哪家的孩子欺負自己的寶貝孫子外孫,他們就會教孩子你爹媽不在身邊,不能太弱,太弱就會被欺負,如果下次再有人欺負你,絕對不能示弱這樣一來,孩子們的思想、行為就進入了誤區,如不及時阻止及矯正,就很可能釀成大錯。同時父母和子女長期分隔兩地,不利於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情感交流,即使父母偶爾會打電話詢問孩子的學習生活狀況,孩子們都只是簡單的敷衍,父母很難從這種簡短的回答中得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在中國農村,留守兒童已作為一個特殊群體的出現。而農村學校受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育理念局限與制約,針對留守兒童需求與教育關愛力不從心。使其學校教育也顯得無能為力。家校缺乏溝通,監護不力,留守兒童厭學逃學,不服管教,成績下降。導致大部分教師覺得現在的學生難教。特別是獨生子女留守兒童更難管理。這有幾方面的原因: 1.辦學布局欠合理,辦學條件差。就我學校而言,辦學條件極其艱苦。沒有專門生活教師,只能由肩負艱巨教學任務的班主任兼任生活教師,加重了班主任的負擔。另外,農村學校辦學經費存在嚴重不足,制約著硬體設施和師資待遇。無力為學生創造良好學習環境,從而影響留守兒童的學習和思想教育。 2.師資缺乏。農村學校沒有專門的心理婦輔導教師。雖然素質教育早作為教育改革的內容被提出,但是在農村,學校卻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升學率上,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更是令人堪憂。 3.家訪不到位。 一方面留守兒童的父母常年在外,老師不能及時就他們的學習思想狀況與其父母溝通,而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大部分由於自身素質的缺乏而導致老師與其溝通困難。長期一來,不利於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另一方面,由於師資力量經費限制,教師工作繁重和地域限制,農村學校對留守兒童家訪偏少。缺乏對其家庭情況的了解,未能給以特殊關愛。 4.教育理念滯後。在教育還沒有找到更好的評價方式之前。目前還在實行不是應試教育的應試教育。農村教育照樣盯在升學教育理念上。教師不能照顧所有的學生。特別是畢業班,大家關心的是有幾個人能考上重點中學,從而忽視了那些差等生的學習,導致優等生和差等生兩極分化嚴重,使得一部分差等生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學生的升學率直接影響著學校的生存和發展,決定著老師的工作好壞、晉級加薪,導致各類重點學校、私立學校爭先搶生源。在這種大環境下,老師又如何去關顧留守兒童?誰之過?難道僅僅是師之過么? 5.課程設置流於形式。農村學校課程設置受多方面的制約:教育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等。開設的課程,多數沒上,即便開設了,也只是配位。體育課,電腦課流於形式,圖書室沒有開放。很多的課被語數教師被迫擠占。這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實在令人吃驚。此類現象在農村學校並不是少數。而村校乾脆就只上語數課,更不用說開設什麼心理課程輔導課了。 總之,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現狀是造成留守兒童教育現狀的主要原因。 二、建議與對策 針對上述情況,我們應對症下葯,治標治本,改善和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 (一)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留守兒童特殊群體出現的諸多問題,與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有關,與農村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落實有關。或者說開展不得力,不夠理想,需要改進和提高。因此建議每個學校應開設心理健康課,由專門的心理教師擔任。另開設專門的心理咨詢室,及時解決學生特別是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 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從如下入手: 1.加強常規心理健康教育。 2.對出現的問題專項指導教育。 ⑴意志品質心理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自覺性,果斷性,自製性等意志品質。加強學生自然調控能力,開展挫折教育,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意志品質。 ⑵情緒品質心理教育:培養學生理智感,自尊心,自信心,樂觀,積極向上。自覺克制克服不良情緒,掌握調控情緒的技巧和方法。 ⑶交際品質心理教育:培養同性,異性之間的正常交往,誠信,友愛,團結互助能力。初步學習人際交往的技巧,能較好的處理人際交往問題。學會表達情感,愉快接納自己,親友,樂於與他人保持良好的關系。 ⑷人格品質心理教育:有健康的生活情緒和特長,勤奮、認真、謙虛、樂觀、儉朴,有優良的性格,氣質結構,積極的生活態度。 ⑸能適應客觀環境,隨遇而安,能正確評價自己,具有改正缺點的勇氣和毅力。客觀正確待人接物,頭腦清醒,正確對待社會輿論和別人的批評表揚。 (二)利用節假日組織豐富多彩的學習班 1.舉辦安全教育學習班。班主任可針對部分獨生子女、留守兒童暑假裡在家時間長,遠離父母等情況,組織舉辦安全教育學習班。a.教育他們如何操作使用家中各種電器,以避免電器著火、觸電等事件的發生;b.教育他們不要到各類水坑,水渠中洗澡,以防溺水;c.教育他們外出時,行路要靠右邊走,過十字路口做到一停、二看、三通過。 2.舉辦課程輔導班。針對部分獨生子女、留守兒童學習偏科、成績較差等問題,班主任可與任課老師一道,為孩子們補習數學、英語、語文等課程,從而使他們的各門功課得到鞏固和提高,為下步學習新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 3.舉辦演講比賽班。針對部分獨生子女、留守兒童不愛講話,性格內向,孤僻等,班主任可組織開展講英雄、講勞模、講身邊的人和事等活動,從而增強獨生子女、留守兒童語言表達能力,使他們樹立吃苦耐勞、勤奮學習、勇克困難、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精神。為成為有理想、有紀律、有文化、有道德的一代新人奠定堅實基礎。 總之,作為老師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學習進步的引導者,生活的保護者。用關愛、親情為留守兒童營造溫馨的家園氛圍,讓留守兒童在遠離父母的日子裡也能健康快樂的成長。並讓每一個留守兒童不再孤單,不再無助,在學校同樣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對於非教師個人因素,作為學校的一份子,可以積極向學校或者有關政府部門提出相關的建議和申請,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無憂的天空。

閱讀全文

與留守老人兒童如何過暑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武漢公務中人退休工資 瀏覽:453
老人助殘卡哪裡發 瀏覽:764
包河養老的有哪些 瀏覽:501
基本養老金溫州 瀏覽:497
億森林養老院地址 瀏覽:340
長壽區和璧山 瀏覽:667
老年人模特男 瀏覽:359
老年人突然腿抽筋怎麼辦 瀏覽:297
駕校學車體檢哪些項目 瀏覽:283
重陽節修腳活動 瀏覽:897
重陽節小學生放假嗎 瀏覽:25
居民戶口養老保險可以補嗎 瀏覽:232
順於和孝順 瀏覽:198
蘇州工業園區退休年齡 瀏覽:119
2021年養老金哪個省最少 瀏覽:461
兒童體檢查血在哪個醫院 瀏覽:684
陪父母多少年書籍 瀏覽:346
長壽湖湖嶼城 瀏覽:961
老年痴呆卧床出汗 瀏覽:562
中國副國級幹部退休年齡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