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家中老人去世,穿著有什麼要求
老人去世壽衣怎麼穿?有哪些講究?依照傳統葬禮習俗,老人的壽衣叫「老衣裳」。老人去世後,子女為老人凈身穿衣叫「小殮」。接下來小編給大家談一下,老人去世壽衣怎麼穿?有哪些講究?
【穿壽衣的時間】
老人去世壽衣怎麼穿?為老人穿壽衣,重要的是選擇穿衣時間。有些地區選擇去世前穿,認為這個時段穿的壽衣,老人可以安心帶走;有些地區選擇去世後穿,認為這個時段穿壽衣,才是對老人最大的尊敬。
那麼老人去世壽衣怎麼穿?去世前穿好還是去世後穿好呢。依照傳統習俗,老人的壽衣,要在狀況不好,但還沒斷氣的時候穿。如果家屬忌諱生前給老人穿壽衣,也可以等去世後穿。值得提醒的是,老人去世後穿壽衣要把握好時間,最好能在老人去世後5小時內給穿上,切忌不能耽擱太長時間。
【穿壽衣的人選】
給老人穿衣時,建議一個人給穿、一個人在一旁幫忙。如果故者為男性,通常由兒子和女兒來穿戴;如果故者為女性,應由由女兒和兒媳來穿戴,未婚單身兒女子嗣不易靠前,或是請家中其他長輩穿衣最佳。近幾年有很多殯葬一條龍服務,家屬也可以讓專業人士幫忙給死者穿衣。
【穿壽衣的順序】
老人去世壽衣怎麼穿?通常情況下,給老人穿壽衣的順序應為從里到外、從下到上穿。有人為了圖省事,會事先把壽衣一層層套好,然後一起給死者穿上,認為這樣給死者穿壽衣效率會更高些。
後記:如果家屬不知道或不了解老人去世壽衣怎麼穿?可以選擇時下流行的殯葬一條龍服務,這樣既可以給逝者體面的葬禮,又可以讓家屬更省事、省心。
⑵ 老人去世的衣服有什麼講究
為老人穿壽衣,重要的是選擇穿衣時間。有些地區選擇去世前穿,認為這個時段穿的壽衣,老人可以安心帶走;有些地區選擇去世後穿,認為這個時段穿壽衣,才是對老人最大的尊敬。
那麼老人去世壽衣怎麼穿?去世前穿好還是去世後穿好呢。
依照傳統習俗,老人的壽衣,要在狀況不好,但還沒斷氣的時候穿。如果家屬忌諱生前給老人穿壽衣,也可以等去世後穿。
值得提醒的是,老人去世後穿壽衣要把握好時間,最好能在老人去世後5小時內給穿上,切忌不能耽擱太長時間。
給老人穿衣時,建議一個人給穿、一個人在一旁幫忙。如果故者為男性,通常由兒子和女兒來穿戴;如果故者為女性,應由女兒和兒媳來穿戴,未婚單身兒女子嗣不易靠前,或是請家中其他長輩穿衣最佳。
通常情況下,給老人穿壽衣的順序應為從里到外、從下到上穿。有人為了圖省事,會事先把壽衣一層層套好,然後一起給死者穿上,認為這樣給死者穿壽衣效率會更高些。
如果家屬不知道或不了解老人去世壽衣怎麼穿?可以選擇時下流行的殯葬一條龍服務,這樣既可以給逝者體面的葬禮,又可以讓家屬更省事、省心。
如何給老人穿壽衣?
其一、先穿下褲:把買好的襯褲、棉褲、罩褲一件一件,從里到外給逝者穿上;也可以把三者套在一起,然後一塊穿上,這樣更省事些。
其二、然後上衣:上衣通常是襯衣、夾襖、棉衣、罩衣。穿衣的順序也是從里到外,當然也可以先套在一塊,然後一起穿上。
其三、鞋襪、首飾、鞋帽:三者要先穿鞋襪、再佩戴首飾、最後是鞋帽。
其四、綁腿帶、腰帶:用綁腿帶和腰帶把逝者的雙腳綁上、腰給繫上,這樣可以防止因運輸途中顛簸而影響逝者的遺容。
其五、蓋臉布:逝者未化妝前,臉色烏青,並不好看,用蓋臉布將其遮蓋,以免嚇著家屬,同時也是衛生的需要。
其六、七星銅錢:七星銅錢也即老人的墊背錢,意為「七星引路、魂歸北斗」,認為這樣可以庇佑兒孫財源滾滾。
其七、金銀戒指、口鈴:逝者應左手金戒指、右手銀戒指、嘴含口鈴,嘴裡不能空。
其八、金銀元寶、手帕:為逝者穿衣時,逝者可以手持金銀元寶、手絹等物,不能空著手。
其九、為逝者鋪好被褥,整理儀容,接下來就是大殮——入棺。
穿壽衣的規矩全國幾乎都一樣,當然也有例外,比如說閩南一帶,他們給死者穿壽衣的時候,老人的親屬一定要象徵性的試穿。
試穿之後還要拿一根沒有秤錘的稱去稱一下,之後會給別人說,這是子孫用錢買來的,以示死者子孫的孝心。
穿壽衣
⑶ 人死後多久才能換衣服
一般老人的壽衣,要在去世前給穿上。傳統習俗認為,老人生前穿的壽衣,可以一件不剩地帶走。如果老人去世後才穿壽衣,則會被認為老人沒穿衣服就走向了另一個世界。
傳說中的陰世,是一個凄風冷雨、陰風陣陣、環境極其惡劣的地方。做子女的擔心老人在另一個世界挨餓受凍,因此會在老人去世前把壽衣給穿上。這樣兒女既表達了孝心,在心理上也能得到更大的寬慰,正因為如此,很多人堅持老人的壽衣要在去世前給穿上。
⑷ 家人去世多久可以穿紅衣服
1、首先應該是去世者家屬禁止穿紅色衣服
、三年之內不能貼紅對聯、百天之內不能辦喜事
。
2、戴孝期間不能穿紅色衣服、還有一些嚴重到
三年年之內不能貼紅對聯的習俗,
一直延續到現在,這一習俗是對逝者的尊敬;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理發、洗澡、更衣等已經不能滿足需要;聽老人講古代是三年之內不能辦喜事,現在一般是百天之內不能辦喜事。能夠把對親人的愛與悲痛內化於心,外化於行;這就是傳統習俗的核心所在。一些細節可以不去考慮。
還聽人說家裡老人過世了子女財運不好是真的嗎
人去世了意味著這個人從此從世界上消失。一個已經離世消失的人怎麼有能力影響後代子女呢?我想這個只是一個傳說。這不是胡說八道嗎?說這話的人有什麼根據?對別人說的話要做分析,不要盲目相信。再說,這個世界上最愛你的人還有比你家老人更深的嗎?最愛你的老人即使離世他的願望也是希望你好,別說沒有魂魄,就算有你家老人也會保佑你。 絕不會害你的。總之,一個生活在現代高科技時代的人,再信那些荒誕的迷信說法,不說啥也是胡思亂想。
⑸ 給死者穿壽衣有什麼講究
其一、誰給穿壽衣:老人去世後,誰給穿壽衣是大有講究的。通常情況下,如果死者為男性,壽衣應有兒子、女兒給穿上;如果死者為女性,壽衣應有女兒、兒媳給穿上。如果逝者只有一個子女,天順祥殯葬小編提醒,應有夫妻健在的一方及逝者的直系親屬給穿上(子女未結婚無須靠近)。
其二、壽衣件數為單:按照傳統習俗,給死者穿壽衣時,壽衣件數要為單。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人們深信,陽世與陰世的吉利數字恰恰相反。陽世講究「好事成雙」,認為「雙」才是吉利的數字,而陰世的吉利數字為單。因此人們在給逝者穿壽衣時,多選擇五領三腰或七領五腰等套裝。
其三、壽衣要遮住手:在給老人穿壽衣時,袖子要遮住死者的手,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衣不露手」。據傳如果死者壽衣沒有遮住雙手,就會出現衣不蔽體的情況。老人轉世後會變成叫花子,或許這只是一種謬說,用衣服遮住死者的雙手,根本目的還是讓死者體面地走。
最後、壽衣不能用紐扣:固定壽衣要用與壽衣同色系的長布條(帶子)代替扣子。古人認為「帶子」有帶來兒子的意思,寓意逝者後繼有人。所以現代人給逝者穿壽衣,多用「帶子」代替紐扣
⑹ 老人家在家裡去世的流程
第一步就是報喪,報喪首先是哭,一般是兒子或姑娘先到外面哭兩聲,
然後過去如果是白天,是派出孫男娣女給親情朋友送信,黑天就要等到天亮,現在呢基本上打電話就可以啦,但是如果趕上黑天除非是死者的子女,一般都要白天通知。
死後同時跟進的,先是凈身穿越這個不能等,人死以後一般會出現失禁,先要收拾一下,然後穿上事先准備的裝老衣服,當然現在有不換裝老衣服的,但也要換上平時出門的衣服,收拾干凈利落,
然後准備和抬入靈棚,點長明燈(豆油燈滿碗豆油防棉花念),准備遺像,成倒頭飯(兩碗扣一碗),插筷子(筷頭包棉花),貢品(饅頭)祭祀等物品,喪盆燒紙,准備凌落帆。披麻戴孝
第二步是報廟,指明路,銷戶口,准備火化,聯系殯儀館車輛,找人(司儀或陰陽先生)做一些必用品,比如錢褡子之類的,
首先報廟,農村過去一般都有土地廟,沒有或城裡沒有城隍廟的,找十字路口,三塊磚現場搭一個廟也可以,這一切不懂可問陰陽先生或者司儀,兒子一般是長子帶頭抗凌落帆,報廟領著至近親屬左三圈右三圈,指明路,往西南,爹(媽)你走好,有一套嗑,具體問陰陽先生,回家後派人去派出所把戶口銷了,要不然火葬場不給火化,這個時候你要想大操大辦,什麼紙馬紙人,紙花,吹喇叭,就可以具體操辦了
第三步,發喪,凈宅,上車臨行之前,死過人的房子和靈棚,放鞭炮,叫凈宅,就是催趕鬼差上路的意思,然後摔車前喪盆子,起車,長孫報遺像坐前頭。到殯儀館後還有個告別儀式,走完取骨灰基本完活
⑺ 家裡老人去世後的流程
在家放三天,吹拉彈唱一條龍服務,三天後火化,送進墓地就結束了,過幾天再去上墳
⑻ 老人死之後要穿新衣服或者穿壽衣,有什麼講究呢
生老病死這是我們每個人都避免不了的,一個新生命的降生也就意味著一個舊生命的逝去。雖然說我們都不願意讓親人離開自己,但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既然無法做出改變,那就只能讓他們得到安息,在另一個世界好好的生活。人終將逝去的時候,家裡面的子女都會幫忙准備壽衣或者是新衣服,有一個成語叫做壽終正寢,說的就是這個意思,而這壽衣也是有很多講究的。
一般壽衣不管外面是什麼顏色的,裡面的內襯都會選擇正紅色,這樣的寓意是希望逝去的老人家能夠保佑自己的後代紅紅火火的。還有壽衣的口袋上面要做成袋子的形式,代表著自己後繼有人,讓他們能夠安安心心的走。
壽衣也被稱為是送終衣,所以我們也經常說為老人養老送終,忙活了一輩子,最終都是要落葉歸根的。我們中國人對於這一方面還是非常有執念的,人走了肯定要入土為安,這樣逝者和家人才能夠放心。即便是到了如今,壽衣這一習俗依舊存在著。
⑼ 家裡有人去世多久不能穿紅色衣服還有什麼規矩呢
1、入殮的時候忌諱淚灑屍身。在入殮的時候,親人們要暫時忍住悲傷,控制住眼淚,以免淚灑屍身。
2、入殮前後忌諱貓、狗接近屍體,認為會引起死者驟然挺立或成僵屍。
3、棺材忌諱用柳木。棺木以松柏材料為佳,禁用柳木。因為松柏象徵長壽,柳樹不結籽,恐會絕後。
四、報喪的禁忌
治喪之家,要在大門上掛上白布、白紙,讓人們都知道家中有人去世,並向堂親姻戚報喪,給在外地或海外親人發訊,子女聞訊奔喪。其中向姻戚報喪,尤要慎重。
五、葬禮日期、墓地的選擇
古人認為人死後靈魂是不會一下子走遠的,死亡會涉及很多事項,所以古人尤其重視葬禮日期的選擇,以免引發系列的不幸。
而墓地的選擇自古以來都十分講究。俗以為墓地好壞直接關系後代的貧富吉凶。舊時,關於墓地的選擇禁忌,民間有十不葬歌謠:一不葬粗頑塊石,二不葬急水灘頭,三不葬溝源絕境,四不葬孤獨山頭,五不葬神前廟後,六不葬左右休囚,七不葬山岡繚亂,八不葬風水悲愁,九不葬坐下低小,十不葬龍虎尖頭。因此,要請專業人士選擇葬禮的日期、好風水的墓地。
六、下葬後的禁忌
逝者下葬之後,送葬的人要繞墓三周,在回家途中則忌回頭觀看,以免逝者的鬼魂跟隨活人回家。
七、服喪期間忌諱走親訪友
子女服孝期間不走親戚,不訪友,不集會,不拜年,尤其不能到病人家去,以免給他人帶來不幸。俗語有「身穿熱孝,不登鄰宅。」
八、守孝期間,子女忌穿色彩鮮艷衣服
父母去世後,子女要為父母守孝,古時候一般要守孝三年。現代時間縮短,但也不宜少於一年。守孝期間,子女忌諱穿色彩鮮艷的衣服,濃妝艷抹,飲酒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