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老年人 > 老人去世女婿做什麼

老人去世女婿做什麼

發布時間:2022-04-27 08:31:57

A. 祭拜死人禮儀跪拜動作岳母去世怎麼祭拜

風俗習慣來說,南北、東西地域之間的差異的很大,喪葬文化同樣是源遠流長,其間風俗學問博大精深,老人去世後,女婿的祭拜方式,各地均有不同,按照入鄉隨俗的慣例,建議你詢問下岳父母家鄉所在地的老人,他們介紹的情況更符合當地祭拜風俗。
先合掌再雙膝跪地上身往前倒!頭快到地面時,上身再平起,然後先單腿起來,雙手放到起來的腿的膝蓋部位,再站起,接著雙手稍微握在一起,從腿的膝蓋部位移到頭的額頭部位在回到嘴巴處,就完成了一磕頭,接著再重復兩次就行了,。呵呵....心要像佛才行啊!我就是佛家子弟!

給岳母磕頭是什麼意思晚輩對長輩的敬意除了對長輩的敬意之外,我是一種哀思!是當地的風俗習慣啊!

B. 老人去世女婿禁忌

岳母去世後,燒七女婿用去嗎?有何說道?
我原來也不知道,不過現在在家,正好問了一下家裡的老人,說可以,沒講究!(不過要因地置宜,我老家在甘肅)
丈人去世女婿需要做什麼
我見過的我們家這邊女婿就是代替女兒接待家裡來的男客的,一般喪事一個星期也就辦完了吧。你要是請假的話,我覺得七天應該夠用,前前後後料理的,可能會讓時間有些緊湊
老人去世壽衣有講究嗎
老人去世後的風俗(鄉里鄉親之間)送終 生離死別」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事。老人病篤處於彌留之際,大都是情依依、意連連,思念兒女,牽掛親人。這時在家的兒女要日夜侍奉,不離左右,並要給在外的...

C. 喪事中女婿注意事項

凈身穿衣時的注意事項

1、為老人穿衣時切記善待老人遺體,需要翻動身體時切不可動作幅度太大

2、穿衣過程中,要保持遺體與周圍環境干凈整潔,及時將更換下來的衣物以及其他污物放入專用污物袋中。

3、忌讓老人趴著穿衣。

4、穿衣時切記不要把脖子以下以及手部裸露在外(原因如下:)

古代講究:因為人死後會在一定程度上保佑後代子孫的福澤,關系著後代的命運。古人認為,若將脖子以下部位裸露,就證明衣不遮體,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所以在古代給逝者穿衣時,一定要脖子以下以及手部裹得嚴嚴實實的,象徵著後代被滿滿的福氣包圍,不會再過貧困的日子。畢竟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習俗,不裸露是對逝者的尊重和祈願,也代表著對子孫後代的祝福。

現代講究:沒有一個人願意赤身裸體的暴露在別人的面前凈身,穿衣,哪怕是自己的兒女,所以凈身穿衣以前,先用蓋單將逝者蓋好,然後蓋著單子不裸露脖子以下的任何部位,為逝者凈身穿衣,是對逝者人格最大的尊重,也表達了對逝者最好的祝福。

5、穿衣時所有的系帶都不要打死結(如:襯衣帶、棉衣帶、棉袍帶、腰帶、綁腿帶等。

6、鞋子如果特別大的話,可以在鞋跟處塞些棉花,不可用針線去縫。

7、壽衣如有需要改動的,可提前改好,千萬注意縫衣服的針線不要打疙瘩。

8、若有陀羅尼經被,切不可污染臟污,拿出來之前要先將手洗干凈。只能蓋在上面,切不可鋪在逝者身下,蓋的方向不能錯。

土葬時直接蓋於老人身上,蓋棺後再隨館入葬。火化時,經被不可火化,遺體火化完畢之後蓋於骨灰盒上面。

D. 女婿奔喪的規矩有哪些

戴孝布按照男左女右:父親去世,孝布左側短一寸; 母親去世,右側短一寸。如果父母都去世了,孝布則短二寸。父親後去世,左側短二寸;母親後去世,右側短二寸。不能帶齊孝,即孝布不能一齊,防止犯重喪。

民間喪葬禮俗。老人壽終,子孫披麻戴孝。孝男要穿戴麻衣草帽;孝女(含媳)罩粗麻布;其他親人則腰纏一塊白布,有的衣披黑紗。喪家或請道士誦經念咒,並焚化紙人紙馬,送亡魂上馬離家。亦作「帶孝」。

戴孝禮節:

喪家開孝的多寡,要以年景和家境而論。長子為主孝,其他兒子、兒媳及女婿次之,家門戶族開到侄兒侄女輩。無兒無女的孤老,也要有生前認叫的戴孝,不然就無人抱靈牌或捧遺像。主孝孝布與棺材蓋齊長,其餘的略短一些。

戴時用麻絲纏捆,即所謂「披麻戴孝」。孝子對來人要搭禮叩頭,若有要事到別人家去,要卸下孝布。孝子所執「哭喪棒」,若父死,用竹做。

若母死,用泡桐木做。這是取古言「父死節在外,故杖取乎竹;母死節在內,故杖取乎桐」的說法。城鎮青年多不戴孝,戴扎有「孝」字黑底白字的袖章。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戴孝

E. 丈人去世女婿需要做什麼

各地風俗不一樣,在我們這里,女婿是貴客,要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送奠禮(要比別的客人多),祭奠是帶頭人,行大禮,最次也要行懶四叩。

蕭史弄玉的故事最早見之於文字記載,應推西漢劉向的《列仙傳》。其中只說秦穆公以女弄玉妻蕭史,蕭史日教弄玉作鳳鳴,招來鳳凰,後二人皆隨鳳凰飛去,並未言有龍。

但故事的大體已備。《太平廣記》卷四所輯晚唐杜光庭《仙傳拾遺》中有這樣的記載:「蕭史不知得道年代,貌如二十許人。善吹簫作鸞鳳之響。而瓊姿煒爍,風神超邁,真天人也。混跡於世,時莫能知之。


東床擇婿

《世說新語·雅量》雲:「郗太傅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婿。丞相語郗信:『君往東廂,任意選之。』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卧,如不聞。』郗公雲:『正此好!』訪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

這是說東晉有個太傅叫郗鑒,想給自己的女兒選個好女婿,打聽到王家的子弟個個都相貌堂堂,才華出眾。於是就派人去王家考察。

王家子弟們聽說了後都很興奮,一個個都衣冠楚楚,正襟危坐。惟獨有一個人斜靠在東邊的竹床上,坦胸露腹,不管不顧。聽使者回去後這么一說,郗鑒居然偏偏就選中了那個旁若無人的小子。而這個小子不是旁人,正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書法家王羲之。

F. 孫女婿奔喪都要做什麼

給錢就行。其餘入鄉隨俗。


孫女的丈夫。

奔喪(漢語詞語)

奔喪,漢語詞語,讀音為bēn sāng,意思是從外地趕回去參加或料理親屬的喪事。

從外地急忙趕回去處理長輩親屬的喪事。

奔喪是漢族喪禮儀式之一,即居他處聞喪歸,並服喪。後指奔親喪。

周化禮儀規定,子女在外,如父母死,聞喪即應以哭答使者,然後詳問父母死因,哭畢即著深衣戴素冠急歸故鄉,途中素食,凡過一處皆哀哭過境,到家則自門外號哭於堂上。

如因殘病、臨產、生育等原因不能奔喪,則寄物以吊。歷代,官員如遇父母大喪,一般皆須去職赴喪,朝廷重臣或身在軍中者,皇帝有權詔令不奔。天子崩逝,自東漢始,往往對諸侯、守臣奔喪加以限制,以防止地方動亂。

在封建社會,不奔父母喪,是屬於大不孝的行為。戰國時,軍事家吳起貪戀權位,母喪不奔,曾子與其絕交。漢代陳湯在等待陞官調任之時,父死不奔喪,司隸奏告,也被獄論處。

G. 丈母娘去世,女婿需要出門給前來弔唁的人磕頭嗎

河南地區什麼風俗我不知道,但從禮節上來講,有人來弔唁就得有家裡人來應謝,別人行禮,家人需要還禮的,所以外人來磕頭的話,家人就需要磕頭還禮。既然你丈母娘沒兒子,就需要你這個女婿來出面了,總不能遇事還要把自己媳婦推到第一線吧。

H. 老丈人病危如果去世做女婿的應該怎麼做

那就去看看她守護她,給她送最後一程。

I. 岳父大人去世,女婿要哭爹還是哭爸還是哭爺女婿要怎麼守靈

其實哭什麼,並沒有規定,一般都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決定哭什麼。有的地方稱呼岳父大爺,那你就哭大爺,比如你那裡稱呼岳父為爺,你就哭爺。

J. 老丈人去世女婿要戴孝嗎

老人去世,女婿也算半個兒,肯定是要帶孝的呀,就算是侄子外甥都要帶,更何況是女婿這么親近的人。除非你們之前有非常大的矛盾,就算這樣子,畢竟老人去世了,也有很多人選擇戴孝

閱讀全文

與老人去世女婿做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人助殘卡哪裡發 瀏覽:764
包河養老的有哪些 瀏覽:501
基本養老金溫州 瀏覽:497
億森林養老院地址 瀏覽:340
長壽區和璧山 瀏覽:667
老年人模特男 瀏覽:359
老年人突然腿抽筋怎麼辦 瀏覽:297
駕校學車體檢哪些項目 瀏覽:283
重陽節修腳活動 瀏覽:897
重陽節小學生放假嗎 瀏覽:25
居民戶口養老保險可以補嗎 瀏覽:232
順於和孝順 瀏覽:198
蘇州工業園區退休年齡 瀏覽:119
2021年養老金哪個省最少 瀏覽:461
兒童體檢查血在哪個醫院 瀏覽:684
陪父母多少年書籍 瀏覽:346
長壽湖湖嶼城 瀏覽:961
老年痴呆卧床出汗 瀏覽:562
中國副國級幹部退休年齡 瀏覽:780
老人突然不記得人怎麼回事 瀏覽: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