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老年人低血壓是怎麼回事
關於中老年人高血壓,一般人都比較熟悉,而對於中老年人低血壓,則相對了解不多。實際上,中老年人持續低血壓往往是體質衰弱或體內存有某類疾病的反映,而低血壓本身也會導致某些機體功能障礙,故不宜忽視。
按標准,血壓低於90/60mmHg(相當於12.0/8.0kpa),即可診斷為低血壓。一般說來,除非血壓降低較多,否則多無明顯症狀,多在查體時發現。所以,一旦出現較長時期低血壓,即應查找原因,並回顧有無其他身體不適或症狀,一般可考慮有無以下情況:1.近期有無經常服用安眠葯、鎮靜葯、降壓葯等,這種原因引起的低血壓多合並有頭暈、頭痛、健忘、心悸、精神不振等。大都停葯後血壓迅速恢復正常水平。
2.近期有無因牙疾、胃病等影響食量,導致一個時期內嚴重營養不足。這種情況應針對原始病因治療,多屬短暫性低血壓。
3.是否與體位變動有關。少數中老年人由仰卧位至站立位時突然出現暈厥等腦缺血症狀,測量血壓顯示收縮壓低於標准值20mmHg;舒張壓也降低超過5mmHg,這種情況醫學上稱為位置性低血壓,多發生於體質衰弱或近日較長時間卧床者;個別中老年人由於遺傳素質或有廣泛下肢靜脈曲張,也可發生位置性低血壓。有這種病史的中老年人,平日行動,尤其是起床時動作要慢,睡眠時經常變換體位,枕頭稍高,也可試穿彈力襪。參加適當的體育鍛煉,增強體質,—般不需用葯治療。
② 什麼原因導致低血壓老年人低血壓對什麼身體有什麼影響
血壓指標
血壓類別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
理想血壓 120 -----------------------80
正常血壓 130 -----------------------85
正常高值 130~139------------------85 ~ 89
輕度高血壓(1級) 140~159----------90 ~ 99
亞組(臨界高血壓) 140~149---------90 ~ 94
中度高血壓(2級) 160~179---------100 ~ 109
重度高血壓(3級) ≥180---------------≥ 110
單純收縮性高血壓 ≥140--------------< 90
低血壓 < 90--------或---------< 60
壓差 ≥20 ---------- < 60
要用水銀柱血壓計測量比較正確。
是低血壓,如無症狀尚可,無需葯物治療,但要多運動,勤鍛煉,加強營養,要開朗呀!
有明顯症狀的,必須給予治療,改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防止嚴重危害發生。
低血壓的發病原因很多,與飲食、生活、工作、鍛煉有關。
低血壓分為三類: ①體質性低血壓,與遺傳和體質瘦弱有關,輕者可無如何症狀,重者出現精神疲憊、頭暈、頭痛,甚至昏厥。夏季氣溫較高時更明顯。②體位性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是患者從卧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時,或長時間站立出現血壓突然下降超過20mmHg,並伴有明顯症狀,這些症狀包括:頭昏、頭暈、視力模糊、乏力、惡心、認識功能障礙、心悸、頸背部疼痛。體位性低血壓與多種疾病有關,如多系統萎縮、糖尿病、帕金森氏病、多發性硬化病、更年期障礙、血液透析、手術後遺症、麻醉、降壓葯、利尿葯、催眠葯、抗精神抑鬱葯等,或其他如:久病卧床,體質虛弱的老年人。③繼發性低血壓:由某些疾病或葯物引起的低血壓,如脊髓空洞症,風濕性心臟病,降壓葯,抗抑鬱葯和慢性營養不良症,血液透析病人。
低血壓症狀
1、輕微症狀
頭暈、頭昏、頭痛、食慾不振、易疲勞、臉色蒼白、消化不良、暈車船等。
2、嚴重症狀
直立性眩暈、四肢厥冷、心悸、呼吸困難、共濟失調、發間含糊、甚至暈厥、抽搐、需長期卧床。
低血壓危害
低血壓病人由於血管內壓力過低,導致血液循環緩慢,遠端毛細血管缺血,以致影響組織細胞氧氣和營養的供應,二氧化碳及代謝廢物的排泄。由於血壓下降影響了大腦和心臟的血液供應,因此使機體功能大大下降,工作和生活質量隨之降低。
主要危害
眩暈、乏力、易疲勞、工作能力下降
易發生暈厥、跌倒、骨折等事故。
引發心情壓抑、憂鬱症等精神障礙
誘發短暫性腦缺血、腦梗塞、心肌缺血
聽力損害、視力障礙
適當運動,增強心臟功能,是解決血壓低的毛病最重要的方法。
從人的營養角度講,血壓偏低,應當吃點有血氣的東西,比如,魚,精肉。可以考慮適當多吃乾果,如核桃,香榧,松子,等。
③ 老年人低血壓,會有哪些危害呢
老年人由於身體機能逐漸退化,免疫力下降,加上常年累月的疾病堆積很可能就會引起低血壓。惡心、嘔吐、腹瀉、出血時,體內血量不足就會引起低血壓。血壓低還會使老人出現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死。嚴重的低血壓會影響老年人頭顱的灌注,甚至引起急性腦梗塞。
老人一旦患上低血壓,一定不要吃降血壓的食物,如苦瓜,芹菜,冬瓜最好不要吃,不然會加重病情,並且低血壓,同時還會有一些貧血的症狀,可以多吃一些富含鐵銅蛋白質,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C等食物。
④ 老人低血壓是什麼原因
老人低血壓的原因,有的時候是因為老年人長時間精神過度緊張,或者是參加一些體育鍛煉,導致自己用低血壓現象,還有就是一些老年人因為體質比較瘦弱,或者自己胡亂的服用了一些降壓的葯物,引發了低血壓。
⑤ 老年人血壓低是怎樣造成的如何防止
老年人的高血壓病多見,而低血壓則很少引起重視。 1、體位性低血壓。因為老年人的神經體液系統功能失調或低下,當由坐、卧、蹲等姿勢變成直立體位時容易產生體位性低血壓。常出現頭昏、眩暈、黑蒙,一時性眼發黑,甚或短暫暈厥等症狀。預防的方法是:在由卧位或蹲坐位起立時,動作不宜太快,要慢慢變換體位。平時可參加太極拳等鍛煉以加強神經體液調整功能;亦可進行葯物治療,但應遵醫囑。 2、餐後低血壓。據法國專家觀察,老年人血壓在進餐後第18分鍾開始下降,在進餐後第42分鍾舒張壓降幅最大。進食的蛋白質使血液積於內臟,循環血量減少致血壓下降;第二,進餐使胰島素增多,膽鹼能反應被抑制,壓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引起血壓下降;第三,由於前列腺素的血管擴張作用引起的。因此,老年人在飯後應先坐、卧一段時間,以保安全。 3、排尿性低血壓。由於排尿使充盈的膀胱突然排空,腹內壓力驟然下降,靜脈血管擴張,血液滯留於這些靜脈血管,回心血量減少,出心血量隨之減少,致使血壓下降,好發於夜間。病人可突然暈倒,神志喪扔,甚至手腳抽動,一般持續數分鍾,平卧片刻可恢復正常,預防的方法是:可將便盆置放於床前,避免去廁所時跌傷。 4、葯物性低血壓。不少葯物可引起低血壓。如冬眼靈、安定、優降寧、甲基多巴、雙氫克尿噻、酚妥拉明、多巴胺、消心痛、硝酸甘油等葯。老年人在服用上述葯物時要當心,最好是在服葯期間定期監測血壓。 5、體質性低血壓。常見於女性,患者往往體質消瘦,多有家族遺傳傾向,大部分人沒有任何感覺,血壓長期偏低甚至持續終生,不影響壽命。其中大部分人經常有頭暈、健忘、怕冷、心悸、易疲倦、易發生虛脫等現象。治療主要靠經常鍛煉增強體質,加強營養以改善全身狀態,提高血壓。
⑥ 老年人低血壓要怎麼治療
病情分析:老年人引發低血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均衰退,神經調節功能低下;動脈硬化使動脈彈性減小;體質虛弱;在悶熱或室內缺氧的環境中站立過久,以及長期卧床,體位突然改變等. 意見建議:早上起床時,應緩慢地改變體位,防止血壓突然下降,起立時不能突然,要轉身緩緩而起,肢體屈伸動作不要過猛過快,例如提起,舉起重物或排便後起立動作都要慢些.洗澡水溫度不宜過熱,過冷,因為熱可使血管擴張而降低血壓,冷會刺激血管而增高血壓. 晚上睡覺將頭部墊高,可減輕低血壓症狀 飲食:加強營養,葷素兼吃,合理搭配膳食,保證攝入全面充足的營養物質,使體質從纖弱逐漸變得健壯.多食補氣血,溫補脾腎的食物,如蓮子,桂圓,大棗,桑椹等果品,具有養心益血,健脾補腦之力,可常食用.人參燉瘦肉,當歸煲羊肉,田七燉雞等對低血壓患者均十分有益.多喝湯,多飲水,增加鹽份攝入. 可以服用一些益氣的葯物如參脈飲.還可以吃一些補陽的食物如羊肉,雞肉頓人參等.
⑦ 老年人低血壓的發病原因是什麼
很多人都會發現自己平時血壓較低,但是並沒有什麼不舒服的症狀。其實,很多人尤其是女孩子、老年人,血壓低是比較普遍的,這與人體的先天性的血壓低、平時運動量較少等都有關,只要可以滿足自身需求,不會出現頭暈、黑曚、暈厥等情況,劇烈運動後也不會出現缺血缺氧症狀,這些都是屬於正常的,不需要刻意追求數據上的達標。但是也不排除有一些疾病導致的低血壓,比如老年性的體位性低血壓,人體從平躺或者坐著突然站立後出現一過性的頭暈;也不能排除老年人因為消化道大出血或者外傷導致的血容量不足進而導致的低血壓;其他情況比如說是中毒、嚴重的感染等引起的休克,血壓也是偏低的。
⑧ 老年人突然血壓低怎麼回事
一般認為上肢血壓低於12/8kPa(90/60毫米汞柱)者為低血壓。由於血壓低,血液循環緩慢無力,遠端毛細血管缺血,以致影響向組織細胞送入氧氣、營養並帶走二氧化碳及代謝廢物。長期如此,使機體功能大大下降。根據其發生原因, 一般可以分為三類:
(1)體位性低血壓:即由卧位突然變為直立或長時間站立,收縮壓下降2.67 kPa以上,常於早晨起床後出現,眼前發黑,頭暈欲仆,以40-70歲男性較多 見,可因久病卧床身體虛弱或服用同時具有擴張靜脈作用的降壓葯所引起。
(2)症狀性低血壓:由某些疾病或葯物所引起,如脊髓空洞症,嚴重二尖瓣或 主動脈瓣狹窄,慢性營養不良,服用降壓葯等。
(3)體質性低血壓:一般認為與體質瘦弱有關,多見於20-40歲的婦性,多 有家族遺傳史,有的沒有任何症狀,有的則出現疲乏、健忘、頭暈、頭痛、心慌,甚至暈厥,或有心前區壓迫感等症狀。 許多患者伴見有頭痛、頭暈、胸悶、氣短、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睡眠浮淺、胃口不好、腳腫等症狀。這些表現為夏季氣濕較高時更顯突出。本病以體質衰弱者及女性為多見。但也有人並無明顯異常的感覺。 中醫認為低血壓是脾腎陽氣虧損所致,治療上注重溫脾腎,升陽氣。
自療注意事項
(1)本病屬於虛勞范圍的病,故宜從整體上調理,單純葯物治療效果不佳。
(2)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以改善體質。運動量要逐漸增加,不能操之過急,但要持 之以恆。
(3)起床時目花頭暈嚴重,甚至昏倒者,欲起床前應先略微活動四肢,搓搓面, 揉揉腹。起床時先至坐位片刻,再慢慢下床呈立位。睡床宜將腳部略墊高。
(4)生活要有規律,飲食要營養豐富。平時可多食一些具有溫脾腎、升陽氣的食 物,如鹿肉、狗肉、羊肉、公雞、酒、胡椒、辣椒、生薑、韭菜、龍眼、濃茶、咖啡等。
(5)多喝水,多吃湯,每日食鹽略多於常人。少吃冬瓜、西瓜、葫蘆、赤小豆等 通利小便的食品,以保持血液容量。
(6)檢查一下是否患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慢性心臟衰竭等 疾病。
(7)多洗溫水浴(40℃左右),以改善血循環。但每次時間不宜太長。
(8)患者要振作精神,處處事事激勵自己奮發前進,這樣有利於病情恢復。
自治療法
1.成葯自療法
(1)雙龍補膏,每次服1匙,每日2次,早晨、下午開水沖服。
(2)參桂鹿茸口服液,每次服1-2支,每日2次,早晨、中午溫水送服。
(3)生脈飲口服淮,每次服2支,每日2-3次,溫水送服。
2.驗方自療法
(1)生曬參粉25克、紫河車50克(粉末),混勻,每次服3-5克,每日2次, 早晨、中午溫水吞服。
(2)桂枝10克、肉桂10克、甘草10克、麥冬10克、五味子6克、紅參5克,開水沖泡代茶,每日1帖。
(3)制黃精30克、黨參30克、炙甘草10克。上午水煎頓服,每日1次。
3.飲食自療法
(1)狗肉2000克、制附子10克、肉桂10克、乾薑10克。葯另包,加酒、 胡椒等調料小火燉熟。3-5日分次食完。
(2)白酒500克,內浸白參50克、鹿茸5克,每次服25克,每日1-2次。
(3)若干生薑去皮洗凈,生服。常吃生薑對治療低血壓有好處,健康人口嚼生薑 1克,可使收縮壓平均升高1.5kPa,舒張壓升高1.9kPa。此外,可在菜湯、 豆腐湯、肉湯、雞湯中多放些薑末,平時用薑末泡開水當茶飲等等都對治療低血壓有好處。
4.外治自療法
炙穴。取百會、合谷、關元三穴。點燃艾條(或香煙)對准穴位,距離只要保持皮膚溫熱不燙。每穴15分鍾。
合谷穴:在食指和拇指並緊時,手背部虎口處肌肉最高突點上。
關元穴:在肚臍恥骨上緣作5寸算時,臍下3寸處。
百合穴:在兩耳尖連線的頭頂正中點上。
5.其他自療法
(1)每天打太極拳1-2次。
(2)每天慢跑1-2次,每次20-30分鍾。
避免誤診 生理性低血壓無明顯症狀者,不必要求醫服葯。 沿海平原居民進入3500米以上高原地區,可出現低血壓。此是「水土不服」引 起,適應後即能調整,如無明顯症狀者不必服葯。
⑨ 低血壓怎麼回事
低血壓是身體內循環動脈壓力比正常狀態低,引起低血壓的原因有很多:體質性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 、繼發性低血壓、 神經源性低血壓。
我們身邊有很多高血壓患者,所以人們對高血壓也了解很多。相對而言,低血壓是常見病之一,但人們對其了解不多。那麼什麼是低血壓?低血壓的原因是什麼?低血壓又是什麼症狀?
這四個因素是“低血壓”的罪魁禍首,不容忽視
低血壓的出現與某些疾病有關,臨床上稱為繼發性低血壓。
比如有些人患有風濕病、心臟病、高血壓或抑鬱症,這類患者應針對該病,及早治療。
但服葯後血壓會有波動,因為葯物劑量的增加,所以用葯過程中要密切注意血壓。
4神經源性低血壓
這種低血壓比較少見,醫學上也稱為“特發性自發性低血壓”,屬於特發性多系統變性疾病。
由於這類患者常伴有中樞神經系統或外周自主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大腦誤認為人體血壓過高,從而發出降壓指令。
患者可能有頭暈、暈厥、視力模糊或全身疲勞、發音模糊和共濟失調。
以上介紹一些有關低血壓的知識,希望大家平時能優先預防。一般來說,健康人無症狀低血壓不需要任何治療,可以通過及時休息來緩解。但對於身體某些疾病引起的低血壓,或引起的一些症狀,則必須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