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老人突然出現嘴歪眼斜是怎麼回事
你好,可能是由於老人家抵抗力下降導致的吧,嘴歪眼斜是面癱的一種典型症狀,我們中版醫是通過「活絡修復權」在中醫辯證論治的基礎上,通過調動人體的經絡,達到扶正、行氣活血、通絡驅痹的作用,從而使神經細胞活躍、加快血液循環、提高免疫機能,促進對神經細胞組織的修復、調節神經系統功能、修復受損神經,初步控制病情,讓症狀基本得到有效控制,並達到逐漸好轉的目的。
B. 急救!老人家突然嘴巴歪不能講話
依樓主描述,如果只是嘴歪了而肢體等其它部位無問題,可能是面癱。這樣的季節這樣的天氣是面部受風很容易中招。特別是抵抗力不高的75歲老人家來說。但老年人一般都會伴有別的病症發生,倘若為中風【中風是以突然昏撲,半身不遂,語言謇澀或失語,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為主要表現,並具有起病急,變化快,如風邪善行數變的特點的疾病】則比較麻煩。(中風是中醫學對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統稱)
C. 老年人嘴歪怎麼治療
找到醫院檢查是腦血管病還是面癱,或者其它原因,確定了原因再治療才對。
D. 老年人嘴歪眼斜怎麼辦
老年人嘴歪眼斜了,要查出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是不是中風啊?然後建議給予針灸推拿拔罐以活血化瘀通絡,並給予營養神經葯物治療,期間注意避風寒,慢慢就會好起來,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主要還是看老人家的病情。
E. 人老了,為什麼嘴會變歪
1、老人突然嘴巴歪怎麼回事
老人突然嘴歪考慮有可能是腦中風或者是面部神經麻痹。
腦中風是一組以腦部缺血及出血性損傷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又稱腦卒中或腦血管意外,具有極高的病死率和致殘率,主要分為出血性腦中風(腦出血或蛛網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腦中風(腦梗塞、腦血栓形成)兩大類,以腦梗塞最為常見。老人突然嘴巴歪怎麼回事
面部神經麻痹又叫面癱,該病起病急驟,其表現為口眼歪斜、言語不清、 口角流涎等,中醫稱之為中風。現代醫學認為該病是由於腦血管阻塞、面部血液循環不暢、患部神經傳導失調所致。面神經癱瘓分為周圍性面癱與中樞性面癱癱,前者大多原因不明,與寒冷,風吹,病毒感染有關,後者為腦血管意外引起的合並症。周圍性面癱一般能完全治癒,很少有後遺症,中樞性面癱則部分不能完全恢復。治療原則上二者基本一樣,以針灸為主,輔以葯物治療。周圍性面癱越早進行治療效果越好,一般能在一到二個星期內完全恢復。
2、有什麼原因導致老人嘴巴歪
高血壓:高血壓是中風最常見而又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治療高血壓可以降低腦卒中的發生。舒張壓每下降5—6毫米汞柱,中風的危險下降42%,僅僅控制收縮壓,也可以將中風中減少1/3。
糖尿病:糖尿病不僅可以誘發、加速腦動脈粥樣硬化,還可通過多個途徑使腦血管血栓、栓塞的危險性增加。糖化血紅蛋白降低1%,中風的發病將減少12%。
心臟病:許多心臟疾病可能導致中風,如房顫、心肌梗死、左心室肥厚等。通過脈搏觸診和心臟聽診,可以初步了解是否有心律失常。通過心電圖或超聲心動圖檢查,能進一步明確診斷中風。
3、有什麼方法治療老人突然嘴巴歪
葯物可選用強的松、維生素B1、B2等葯物,或用短波透熱,亦可用熱水袋(50℃~60℃為宜)作局部熱敷。
用針刺加中葯,或電針加艾灸,亦可採用穴位注射維生素B1、B2等辦法。具體情況宜根據患者的病情妥善安排。
在治療的同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患者應堅持面神經功能鍛煉,如做鼓腮、張嘴、吹氣、吸氣、眨眼等面部表情肌的活動練習,可以促進面神經功能的恢復。
老人突然嘴巴歪怎麼預防
1、每晚睡前用熱水泡腳10~-20分鍾,之後做足底按摩。這種面癱的預防比較有效。老人突然嘴巴歪怎麼回事
2、忌食刺激、生冷、油膩性食物,如濃茶、蛋黃、煙、酒、狗肉、羊肉、動物內臟、帶魚、松花蛋、公雞、蟹、黃花菜、巧克力、鹹菜、甜食等。
3、預防還有切忌用冷水洗臉,在遇到寒冷、風、雨、雪天外出時應加強保暖。
4、適當活動:極強身體鍛煉,可以經常聽些音樂,保持心情愉快。在秋季時應該保證有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適應秋冬的「藏」、「收」之氣。
5、減少光源刺激,如紫外線、電視、電腦等。這
老人突然嘴巴歪怎麼辦
注意要病因治療,病毒性感冒引起的話,一般就用抗病毒的葯物,急性期會出現水腫嚴重的症狀就需要用抗炎消腫、營養神經的葯物,針對不同的病因,有不同的治療方法。老人突然嘴巴歪怎麼回事
注意心理治療:患者多為突然起病,難免會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的情緒,有的擔心面容改變而羞於見人及治療效果不好而留下後遺症,這時要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徵,耐心做好解釋和安慰疏導工作,緩解其緊張情緒,使病人情緒穩定,身心處於最佳狀態接受治療及護理,以提高治療效果。這也是很好的治療方法。
F. 老年人嘴突然有點歪,是為什麼
急性周圍性面癱,即貝爾麻痹,在發作之前,好像沒有太明顯的誘因,但多有正氣不足,氣血兩虛,營衛失調,表陽固(如神疲乏力,倦怠思卧,項背拘緊,畏寒肢冷,苔白質淡,脈浮緊)是其內因,六淫之邪乘虛而入,多為風寒之邪侵襲頭面經絡(尤其是熟睡當風)是其外因,占急性周圍性面癱發病率的76%,亨特綜合症(如單純帶狀皰疹病毒)佔7%,外傷(如手術,交通事故,工傷,運動,產鉗,產後,尤其是交通事故若當時有耳出血,一定要把預防即將發生的面癱列入和搶救生命同等重要的地位,否則,3天後必患面癱)佔10%,中耳炎(如惡性外耳道炎,膽脂瘤性中耳炎)佔3%,腮腺炎(如腺病毒)佔1%,母子同時罹患佔1%,先天性(如腦橋發育不良)佔1%,其它占[如中毒(如酒精中毒),神經代謝障礙(如糖尿病),面神經管內出血(如高血壓),肉芽腫浸潤(如麻風,結核),血管炎所致的血管栓塞(如系統性紅斑狼瘡),腫瘤(常見的有面神經鞘瘤,惡性腫瘤,慢性周圍性面癱患者若不伴有身上也麻木、疼痛,怕涼、發緊等症狀應高度懷疑腫瘤的可能),血管機能不全,先天性面神經核發育不全等諸多因素]1%。特別的,本病的最常見誘因有:掏耳朵、剔牙、補牙、拔牙、飲酒、生氣、心情不好、勞累、沖風、受涼或帶狀皰疹,尤其是熟睡當風應當是生活中的大忌,切!切!在此基礎上導致面神經營養血管痙攣收縮,使神經缺血,水腫,受壓而中風,導致神經失營養水腫,脫髓鞘及軸突變性改變;神經失去應有功能不能支配相應肌肉運動而癱瘓。在正常情況下,面部左右兩側張力相等,所以嘴不歪,以左側面肌癱瘓為例,則左側因失去正常神經支配而張力變小所以被右側牽拉過去造成嘴歪向右側。另外,在正常情況下,人清醒時肌肉張力較睡著時大,這就是為什麼面癱患者睡著時嘴沒有清醒時歪的很,病情較輕的病例在清醒時眼睛不能閉合而熟睡時卻能閉合的道理所在。按中醫理論,以單側型為例,陽明內蓄痰濁,太陽外中於風,風痰阻於頭面經絡,則經遂不利,筋肉失養,故不用而緩;無邪之處,氣血尚能運行,相對而急,緩者為急者所牽引,故口歪眼斜。至於面肌痙攣最根本的病因仍是周圍中風,按現代醫學解釋面部血管中風後,面神經因長期受到中風血管輕微壓迫,使具有絕緣性能的髓鞘在受壓部位萎縮變薄,傳出神經纖維與傳入神經纖維之間的動作電流發生短路,從而導致症狀發作。夫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能生血,血能載氣,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是也。治宜逐淤血,扶正氣,祛風痰,止痙攣,通經絡,則病可愈。如果病情遷延多年未愈,血栓沒有完全軟化,又沒有完全機化,則可有鈣鹽沉著而發生鈣化,在靜脈內形成質地堅硬的靜脈結石,面肌細胞因長期營養水平低下而逐漸萎縮,直至死亡鈣化,顱骨骨組織隨之發生相應萎縮。
面癱是由於外傷、手術、面神經炎、佔位性疾病等導致的單側或雙側面神經麻痹、表情肌癱瘓的一種疾病,多發生於單側。患病2年內沒有完全恢復的稱早期面癱,2年以上的稱晚期面癱。
外科治療主要針對晚期面癱。外科治療可以分為靜態治療和動力性治療。靜態治療主要是將闊筋膜成條狀移植於面部,治療後靜態情況下雙側面部表情對稱,但動態下患側不能隨健側運動。動力性治療一般分為二期,一期是將從患者小腿取下的神經與健側面神經吻合,移植神經末端置於患側,待6個月到1年神經從健側長入患側後,實施二期手術,即移植帶血管神經的肌肉,選擇的肌肉可以為股直肌、股薄肌、背闊肌等,治療3個月到1年後靜態與動態都可達到雙側表情的對稱。
我們提出按骨骼肌肌肉內神經、血管、肌腱分布設計移植肌肉供區的理論,並觀察到股直肌神經、血管解剖恆定,口徑適合面部血管、神經,其肌肉的肌腱有利於維持移植肌瓣的正常肌張力以及面部口角復位固定,而且手術切除肌瓣方便,無血管、神經損傷,無肌肉供區功能障礙。經實施游離股直股動力性治療面癱的患者現已有21位。經施用上述手術方法,全部患者於術後1~3個月左右面部腫脹消退,靜態時雙側口角對稱,其中有兩位患者在術後8個月恢復了口角自主運動,其餘均在術後10~12個月出現了自主的表情運動。
面癱的治療總的說:第一是去除病因。第二是對症治療,改善循環消除面神經水腫。第三是營養神經。對急性期的面神經炎一旦確診,應盡早抗病毒,用激素和對症治療。如果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容易造成面癱後遺症。
過去對面癱、面癱後遺症、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的傳統治療,都採用針灸、貼葯、拔罐、割治、火針、電針、理療、鼻塞葯、介入治療、面部注射葯物等及一些民間的土辦法如擦鱔魚血等。這些傳統的辦法,為中華民族的發展、興旺解除疾病,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是祖國醫葯定庫中的瑰定。
但是,就治療面癱、面癱後遺症、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等面部肌肉的疾病上卻有著它嚴重的,甚至不可克服的後遺症,是造成大量病人一生極大痛苦的根源。
面部肌肉都呈扁平、扁薄的皮肌和條狀的扁平肌,這些肌肉起自於顱骨的不同部位,分布在眼裂、口裂、鼻孔的周圍,呈扁平環形肌和扁平輻射形肌肉與周圍的肌肉組織聯結在一起。在這些肌肉收縮和舒張時,有開大和縮小眼、口、鼻孔的作用。同時牽動著面部皮膚活動,表現出喜、怒、哀、樂等各種表情,面部的肌肉大約有26塊之多。它們互相重疊在一起各有各的功能,如果在面部上針灸、拔罐、貼葯、電針、火針、面部注射營養神經的葯物,介入治療。這些治療方法,一定會造成這些肌肉的損傷、出血、纖維化及炎性反應
治療:
一、自我按摩
現介紹沿著肌肉方向按摩的方法如下:
1、枕額肌額腹 患者或他人用拇指或示指指腹沿著枕額肌額腹的方向從眉弓向頭頂及從頭頂向眉弓方向輕輕地按摩。按摩時可以輕輕地從眉弓處向頭頂發際處推拉,或緩慢地揉搓。
2、眼輪匝肌 大部分患者表現為閉眼功能障礙及流淚。主要原因是眼輪匝肌不能有效地收縮,將眼輪匝肌從凸出的眼球上方拉下閉合。先讓患者閉眼後,再用指腹沿著上下眼瞼或眶下緣間的凹陷處按摩。在上、下眼瞼上從內向外,再從外向內輕輕地推拉,有助於上眼瞼功能恢復。這種方法亦有助於閉眼。一般周圍性面癱主要表現為上眼瞼閉合障礙。重度病變型面癱,可以出現下眼瞼上提障礙。個別患者出現下眼瞼輕度外翻,主要由於面癱後下眼瞼松馳所致。亦可採用上述手指推拉的方法治療。囑患者閉眼,用拇指及示指的指腹,分別沿著下眼瞼皮膚從內向外,再從外向內輕輕地推拉。個別的患者在面部表情肌大部分恢復後,遺留上眼瞼閉合不全,採用此方法按摩治療,可避免或減輕恢復後的眼瞼攣縮。
3、提上唇肌 提上唇肌又稱上唇方肌,起源於眶下孔上方、眶下緣的上頜部,此處位於眼輪匝肌的深部。提上唇肌的一部分肌纖維向下進入上唇外側皮膚,其他纖維與口輪匝肌纖維交織。因此,按摩時應在患側的上口輪匝肌向鼻翼旁及顴部按摩,然後沿著鼻唇溝或口角上向顴部按摩。用拇指或示指和中指指腹按揉顴部或沿著肌肉方向推拉按摩治療。
4、顴肌 顴肌分為顴大、小肌,起於顴骨止於口角。主要上提及向外拉口角,可沿著肌纖維,由口角旁向顴骨方向推拉或按揉。
5、口輪匝肌 上口輪匝肌:用示指及拇指的指腹,沿著患側口角向人中溝方向,然後沿著人中溝向口角方向按摩。下口輪匝肌:用示指及拇指指腹,沿著患側口角向中心方向,然後再向患側口角方向按摩。
6、下唇方肌 用拇指指腹從口角下方向內側及向下輕輕按摩、推拉,有助於下唇方肌、頦肌、三角肌功能的恢復。
二、表情肌康復訓練
患側面部表情肌出現運動後,進行有效的表情肌康復訓練可明顯地提高療效。面癱時主要累及的表情肌為枕額肌額腹、眼輪匝肌、提上唇肌、顴肌、提口角肌、口輪匝肌和下唇方肌。進行這些主要肌肉的功能訓練,可促進整個面部表情肌運動功能恢復正常。在訓練時應根據患者的不同症狀選擇下述的治療方法,每日訓練2~3次,每個動作訓練10~20次。具體訓練方法如下:
1、抬眉訓練 抬眉動作的完成主要依靠枕額肌額腹的運動。在失用型、輕、中度病變型面癱中,枕額肌額腹的運動功能最容易恢復。可囑患者上提健側與患側的眉目,有助於抬眉運動功能的恢復。
2、閉眼訓練 閉眼的功能主要依靠眼輪匝肌的運動收縮完成。訓練閉眼時,囑患者開始時輕輕地閉眼,兩眼同時閉合10~20次,如不能完全閉合眼瞼,露白時可用示指的指腹沿著眶下緣輕輕的按摩一下,然後再用力閉眼10次,有助於眼瞼閉合功能的恢復。
3、聳鼻訓練 聳鼻運動主要靠提上唇肌及壓鼻肌的運動收縮來完成。聳鼻訓練可促進壓鼻肌、提上唇肌的運動功能恢復。有少數患者不會聳鼻運動,在訓練時應注意往鼻子方向用力。
4、示齒訓練 示齒動作主要靠顴大、小肌、提口角肌及笑肌的收縮來完成。而這四塊肌肉的運動功能障礙是引起口角歪斜的主要原因。囑患者口角向兩側同時運動,避免只向一側用力練成一種習慣性的口角偏斜運動。
5、努嘴訓練 努嘴主要靠口輪匝肌收縮來完成。進行努嘴訓練時,用力收縮口唇並向前努嘴,努嘴時要用力。口輪匝肌恢復後,患者能夠鼓腮,刷牙漏水或進食流口水的症狀隨之消失。訓練努嘴時同時訓練了提上唇肌、下唇方肌及頦肌的運動功能。
6、鼓腮訓練 鼓腮訓練有助於口輪匝肌及頰肌運動功能的恢復。鼓腮漏氣時,用手上下捏住患側口輪匝肌進行鼓腮訓練。患者能夠進行鼓腮運動,說明口輪匝肌及頰肌的運動功能可恢復正常,刷牙漏水、流口水及食滯症狀消失。此方法有助於防治上唇方肌攣縮。
上述每個動作的訓練是針對不同肌群的運動障礙設計的,因此在觀察患者面部表情肌的運動障礙時,應針對受累的肌群進行訓練,如果不能有效的判斷受累肌群時,可按上述程序進行運動功能訓練,也能獲得良好的康復效果。
G. 老人家突然嘴歪了,一會兒又好了是怎麼回事
老年人嘴角歪斜常見的病因是腦血管病,如腦血栓等
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盡快帶老人做頭部CT或是磁共振檢查,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