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九十歲老人稱什麼
九十歲老人稱為鮐背。鮐是一種魚,這種魚身上有許多斑紋,而且這些斑紋很像老人的皺紋,所以就把九十歲的老人稱作鮐背。
古代還有一種習俗,那就是到了鮐背之年,如果當朝天子有事情找年過九十的老人,天子是要親自上門拜訪的,並且還要帶上山珍海味。
出生三天被稱為湯餅,周歲被稱為初度,幼年被稱為總角,十歲以下被稱為黃口,十二歲女子被稱為金釵之年,十三歲女子被稱為豆蔻年華,十五歲女子被稱為及笄之年,十六歲女子被稱為碧玉年華,二十歲女子被稱為桃李年華,男子被稱為弱冠,二十四歲女子被稱為花信年華,三十歲男子被稱為而立之年,女子被稱為半老徐娘,四十歲被稱為不惑之年,五十歲被稱為知命之年,六十歲被稱為花甲,七十歲被稱為古稀,八十歲被稱為杖朝之年,一百歲被稱為期頤。
B. 90歲以上的老人叫什麼
90歲老人24小時叫個不停為什麼?
C. 100歲老人叫什麼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D. 九十歲和一百歲的老人叫什麼
古人對年齡的稱謂 從0歲到100歲
0歲
湯餅之期
指嬰兒出生三日。舊俗小兒出生三日,設筵招待親友謂之「湯餅筵」,也作「湯餅宴」、「湯餅會」。
初度
是指生日之時。出自《離騷》:皇攬揆余初度兮,肇賜余以嘉名。後也也稱生日為「初度」,出自《元史》: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賀。
赤子
初生的嬰兒。《孔穎達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襁褓
本意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後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
2歲
孩提
指兩三歲的幼兒。亦作「孩抱」。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8歲
齠齔【tiáo chèn】
指七八歲的兒童。《韓詩外傳》:男八月生齒,八歲齠齒。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總角
指八九歲至13歲的少年兒童。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因而也用「總角」來代指人的幼童階段。
9歲
黃口
十歲以下。本指雛鳥的嘴。
10歲
幼學
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鄭玄註:名曰幼,時始可學也。後因稱十歲為「幼學之年」。
外傅之年
兒童十歲。
12歲
金釵之年
女孩十二歲。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古代女子12歲開始帶釵梳妝。
13歲
豆蔻
指女子十三歲。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舞勺之年
指男子13-15歲之間。據《禮記》記載:勺,一種樂舞,古未成童者習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學習勺舞。
15歲
及笄之年
即將年滿15歲的女子。笄[jī],本來是指古代束發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後,就把頭發盤起來,並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
阿婆還似初笄女,頭未梳成不許看。
——袁枚《遣興二首·其一》
結發
束發,扎結頭發,古人男20歲束發而冠,女子15歲束發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志分別為「加冠」、「加笄」。
志學之年
15歲。語出自《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後稱15歲為「志學之年」。
束發
男子十五歲。古人以十五歲為成童之年,男子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
舞象之年
少年十五至二十歲。指男子的15-20歲,也是童子的代名詞,原本是古武舞名。
成童
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歲。鄭玄:「成童,十五以上」。
16歲
二八
為16歲。
破瓜
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以紀年,謂十六歲。詩文中多用於女子。
碧玉破瓜時,相為情顛倒。
——孫綽《碧玉歌》
20歲
加冠
指男子二十歲。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
弱冠
這時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不用於女子。
桃李年華
女子二十歲。
24歲
花信年華
指女子的年齡到了24歲。花信:開花時期,花期。藉此泛指女子正處年輕貌美之時。
30歲
而立之年
三十歲。《論語·為政》:三十而立。一個人到了三十歲應該是人格自立、學識自立、事業自立的年齡。後因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
始室
三十歲。《禮記·內則》:(男子)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因以「始室」指30歲。
40歲
不惑
四十歲。《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後用作四十歲的代稱。活到這個歲數,應該能很好的控制情緒的變化,遇事能明辨不疑。
50歲
知天命
五十歲。《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對個人榮辱已經淡然。後人因以「知天命」為五十歲的代稱。
60歲
耳順
六十歲。《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是聽得進逆耳之言,詈罵之聲也無所謂,無所違礙於心。
花甲
指60歲。花甲一詞出自中國古代歷法,以六十年為一循環,一循環稱為一甲子,又因天乾地支名號繁多且相互交錯,又稱花甲。
耆【qí】
年老,六十歲以上的人。
61歲
還歷壽
61歲的壽辰。按干支紀年法60年為一輪,61歲還是新一輪,重新算起的時候,故稱「還歷」。
70歲
從心之年
指70歲。語出自《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所以後代稱70歲為「從心之年」。
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
七十歲。杜甫《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因用「古稀」為七十歲的代稱。懸車:古人一般至七十歲辭官家居,廢車不用,因用懸車之年指七十歲。
77歲
喜壽
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80歲
耋【dié】
古指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毛傳:耋,老也。八十曰耋。《左傳·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
耄【mào】
八十至九十歲。《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
88歲
米壽
八十八歲的雅稱。因「米」字拆開,其上下各是八,中間是十,可讀成八十八,故名。此外,還含有年事雖高,但食慾旺盛之意。
90歲
上壽
九十為上壽。
鮐【tái】背之年
古人九十歲的別稱,鮐背泛指長壽老人。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皮膚。又人到暮年,皮膚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99歲
白壽
九十九歲的雅稱。因百字去年上邊的「一」是「白」,「百」數去一為九十九,故雅稱九十九歲為「白壽」。
100歲
期頤
指百歲高壽。《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註:「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歲,飲食、居住、動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所以「百歲」稱作「期頤」。
上壽
養生學術語。謂最高的年壽。《左傳·昭公三年》孔穎達疏:上壽百年以上,中壽九十以上,下壽八十以上。《莊子·盜跖》則有「人上壽百歲」的說法。
E. 80歲叫耄耋,90歲應該叫什麼
摘要 90歲是鮐背之年。釋義:九十歲高齡的時候,泛指老人高壽。鮐,原指鮐魚。由於老年人背部的褶皺如同鮐魚的斑紋,因而引申為」高壽老人「之意。值得注意的是,鮐背並非指」鮐魚的背部「,而是指」背部像鮐魚(的老人)「,進而泛指老人。
F. 九十歲的雅稱是什麼
九十歲的雅稱有:鮐背之年、耄耋之年。
「九十」也有其他稱謂,比如說叫「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皮膚。又人到暮年,皮膚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禮記》里說:「八十、九十曰耄。」「耄」和「耋」都是會意字,指人年老,因此就把80、90歲的人稱為「耄耋老人」。
我國古代對老人的其他稱呼
耳順、耳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
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60歲以上。
耆:古稱60歲的人為「耆」。
下壽:古人以60為下壽,指60歲以上。
還歷壽:61歲的壽辰。
從心之年:70歲。
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古稀,指70歲。古稀,原有古來稀少的意思。
G. 九十歲老人稱什麼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15
H. 90以上的老人稱之為什麼壽
民間老人過生日叫壽誕,60歲為花甲壽,70歲為古稀壽,80、90為耄耋壽,百歲為回期頤壽,並稱答60歲為下壽,80歲為中壽,百歲為上壽。只有到五十歲才能稱壽,小於五十歲只能稱過生日。
還有一種說法,六十歲稱為初壽,八十歲稱為中壽、百歲則稱為高壽。又如七十七歲稱為喜壽,八十八稱為米壽、九十九則稱為白壽,一百零八則稱茶壽。
I. 80和90歲的老人怎麼稱呼
年歲的別稱 初度——指初生的年月時日。 襁褓--不滿周歲。 總角——泛指幼年。 髫年--女孩7歲。 齠年--男孩8歲。 黃口--10歲以下。 豆蔻年華——指十三四歲的少女。 舞勺之年——指十三至十五歲的少年。 舞象之年——指十五至二十歲的少年。 束發——指十五歲的男子。 及笄(jí) ——指十五歲的女子。 弱冠——指二十歲的男子。 桃李年華——指二十歲的女子。 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不惑之年——指四十歲。 知命之年——指五十歲。 耳順之年、花甲、平頭甲子、下壽、杖鄉之年——指六十歲。 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指七十歲。 杖朝之年、中壽——指八十歲耄耋——指八十歲到九十歲。 鮐背——指九十歲。 期頤、上壽——指百歲。 雙稀、雙慶——指一百四十歲。補充:此外:九十為上壽。 99歲: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J. 古代90歲老人叫什麼
被稱作耄耋。出處:《禮記·曲禮》說:「八十九十曰耋。」意思時,八十九十歲可以成為為耋。在《爾雅·釋言》註:「八十為耋。」意思是說八十歲成為耄。綜上所述可以知道八九十歲都可以稱作耄耋老人
「九十」也有其他稱謂,比如說叫「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皮膚。,又人到暮年,皮膚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10)九十歲的老人叫什麼擴展閱讀:
對老人的其他稱呼:
耳順、耳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
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60歲以上。
耆:古稱60歲的人為「耆」。
下壽:古人以60為下壽,指60歲以上。
還歷壽:61歲的壽辰。
從心之年:70歲。
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
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耋: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傘壽: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中壽:指80歲以上。
米壽:指88歲。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
上壽:90歲為上壽。
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期頤:指百歲高壽。
茶壽:指108歲。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雙稀、雙慶:14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