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老人去世需要燒七期,期期都要燒嗎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2-02
❷ 老人去世需要燒七期,期期都要燒嗎
每個地方的習慣都不一樣。在我們這里,一般是前三天要天天去墳上給老人用柴草煨火,意思就是給老人暖床。再後來燒七,主要是給燒紙、冥幣、還有老人生前用的衣服、被子啊等等 。
❸ 老人去世了要燒幾期
老人們講,頭七的時候,人的靈魂還在各處飄盪,在望鄉台上,時時刻刻都在看著自己家鄉。到了頭七晚上半夜的時候,自己的親人在家裡煙囪旁邊燒一個梯於形的東西,叫「天梯」,只有燒了這個天梯,靈魂才能順著這個梯子達到天堂。雖然這只是無情,但是在自己的親人身上,即使是迷信也要信一信,誰又肯讓自己的親人在這種事情上受委屈呢? 頭七,中國人的喪殯習俗,是根據死者去世的時間,再配合天乾地支計算出來的日子及時辰,然習慣上大家都認為「頭七」指的是人去世後的第七日。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頭七」習俗,然一般都認為,死者魂魄會於「頭七」返家,家人應於魂魄回來前,為死者魂魄預備一頓飯,之後便須迴避,最好的方法是睡覺,睡不著也要躲入被窩;如果死者魂魄看見家人,會令他記掛,便影響他投胎再世為人。 亦有說認為人死後魂魄會於「頭七」前到處飄盪,到了「頭七」當天的子時回家,家人應於家中燒一個梯子形狀的東西,讓魂魄順著這趟「天梯」到天上。 人死後頭七返家探視 出自 《西藏度亡經》(又名中陰救度大法)。 東北的七七具體是指:頭七,三七,五七和七七。這幾天是要燒紙的(一般為漢族人的風俗)。
❹ 人去世後燒期怎麼算
按照迷信的作法,老人過世,要燒期紙。從老人咽氣時算起,第一期六天,以後就改成七天,一直燒到五期。
燒期紙也有講究,第一次期紙在老人去世的屋門口燒,第二次在院子里燒,第三次就改在院子門口,第四次就到大街上燒,五期就到墳地去燒了。
第一期和第四期期紙一般由兒媳或沒出嫁的閨女來燒,第五期人就多了,死者所有家屬和親朋好友都要到墳地去燒紙、燒花(出嫁的閨女或侄女給糊的花)上供、祭拜,至此,這項活動就告一段落。
按迷信的說法,人死後,魂靈不散,通過這些活動告慰死者,讓其盡快駕鶴西行。
❺ 老人去世七七應該怎麼燒
「燒七」就是從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為一個祭日,稱為「頭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計49天。民間傳說人有三魂七魄,死後一年去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盡,七滿魄盡,所以要過「七期」和三周年。民間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據說死者從去世之後,在49天內,每隔七天閻王要審問亡魂一次,故「七期」又稱「過七災」。在燒七時,喪家要在大門口掛白紙燈籠,表示家有重孝。頭七在家設靈牌,焚香明燭,供獻酒餚祭奠,下餘六七都到墳地化紙錢。一般以一、三、五等單七祭札較隆重,親友皆至,孝子要哭靈;二、四、六等雙七,親友不來。孝子只燒紙、不哭靈,稱為「空七」。尤以「三七」和「末七」最重要,每逢這兩個「七」日,親友都要到墳上燒紙祭奠,孝子也要大哭一場。「末七」又稱「盡七」,喪家大都要誦經禮懺,親友也要送冥幣、香、紙、大蠟、金銀斗等祭奠。祭奠的東西一般為逝者生前愛吃的東西,比如如果老人生前有抽煙、 喝酒要准備這些東西。
❻ 老人在養老院去世的那頭期上哪燒啊
你覺得哪個是老人的家啊?一個老人可以養十個子女,可十個子女未必把自己的家當成老人的家。
❼ 老人去世燒百日一般都燒什麼
各地風俗習慣不一樣,而有所不同。
應該是紙錢和各種祭品吧。
❽ 老人去世燒5期還需要蠟燭嗎
需要蠟燭的,這一期是去的最要早,應該點上蠟燭的,明燈,蠟燭能照亮前往極樂世界的路途,才能使得早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