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為什麼到50歲左右開始牙齒松動,掉牙
多數來是由牙周病牙齦萎自縮、受外力撞擊或年老牙齦營養性萎縮造成的,無論何種病因,歸根結底都屬於牙齦問題,1、牙周炎是牙齒松動的最主要原因,可導致牙槽骨吸收和牙齦萎縮,最直接的後果就是牙齒松動、縫隙變大、食物嵌塞等一系列現象的發生。2、由於外力的碰撞,牙齒遭到意外的撞傷、跌傷或過度咬傷,都能使牙齒發生搖動。這是因為外來過大的力量使牙周膜受了傷,牙齒與牙周膜之間的彈性纖維受到損害,使牙齒發生松動。3、牙周炎或根尖周炎急性發作時牙齦紅腫脹痛,刷牙時常見出血,會出現牙齒松動。4、個別牙咬合力量過大或咬合關系異常時會出現牙齒松動。5、雖然衰老並不是引起牙齒松動的主要原因,但我們都知道牙齒衰老的一個主要信號就是松動牙增多。中老年人的牙周組織萎縮後,支持力減弱,就會出現牙齒松動現象。
❷ 五十歲的老人為什麼會掉牙
50歲還不是老人,但開始掉牙說明退行性改變已經開始。也就是說,年齡不老,但某些器官或機能開始衰老了。
❸ 50歲的女人掉了很多牙齒正常嗎
按周公解夢,夢見掉牙齒,
預示骨肉要分離,可能是親人過世,也可能是回自己或者親人要背井離鄉答出遠門。在這里我要勸你,對解夢這個東西不要過於相信,如果夢解得不好,自己多加註意,別壞了心情,就相信一定會發生,堅信信則有,不信則無。
❹ 男人五十歲掉牙子有問題嗎
你是說掉牙吧
一般都是正常的沒問題
什麼時候掉牙是因人而異的
另外還要看的就是個人體質
五十歲掉牙說明牙齒不好
但也沒什麼問題去鑲牙即可
❺ 50歲以後的人就開始掉牙,是怎麼回事
年齡增大後牙周病的發病可能性就大了,
而牙周病的步驟就是
牙松動
牙脫落
❻ 有沒有醫生啊請問老人一般到了幾歲會掉牙五十多歲的人掉牙正常嗎急
這個要以個人體質為准了。有的人比較注意刷牙和正確的刷牙方法,不常吃硬的回東西和注意補鈣什麼的答,牙齒就會保護的比較好,到了七十歲也不掉牙。有的人不注意口腔衛生,三十多就有掉牙的了。
五十多歲掉牙應該是比較正常的。平時注意刷牙和補鈣是最好的使牙齒保持年輕的方法了。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❼ 50多歲的人掉牙怎樣防止
牙痛、牙病在過去被認為是小毛病,無關緊要,到了老年,牙周組織萎縮,牙根暴露以致牙齒松動、脫落,也當作是「老掉牙」的現象,不以為然。那麼人老了,就一定要掉牙嗎? 其實並非完全如此。恰恰相反,許多人到八、九十歲,牙齒照樣很好,「老」而不掉牙;而有些人四、五十歲時,還不到「老」就掉牙了,原因何在?現代臨床醫學研究表明,牙齒不是「老」掉的,而是牙周病致。由此看來防治牙周病是保護牙齒健康、延長牙齒壽命的重要措施。牙周病是牙周圍組織疾病的統稱,包括牙周炎、牙齦炎等,其發生原因很多,除了平時對口腔衛生不重視、機體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外,從中醫學角度來看牙周病的發生與腎虛的關系非常密切。早在明代有位張景岳的醫家,在《景岳全書》中指出「腎虛而牙病者,其病不在經而在臟,蓋齒為骨之所終,而腎則主骨也,故曰腎衰則齒豁,精固則齒堅,凡不由蟲而齒為病者,必腎氣之不足。」現代醫學研究,據有關牙周病與腎虛的動物實驗結果報道,發現腎虛症大白鼠的牙齦炎症明顯,牙周纖維排列紊亂,牙槽骨吸收造成牙骨質細胞不活躍,證實了腎虛與牙周病間的因果關系。用了補腎葯物治療後,動物的造牙骨質細胞活躍度增加,牙周膜主纖維排列清晰,成纖維細胞活躍,說明葯物有利於牙周組織再生作用。
由此看來防治牙周病,首先要注意口腔衛生保健,必須認真刷牙或漱口,做到每日刷牙或漱口四次(清晨及每餐後),每次時間不少於3分鍾。同時,調養腎精治療腎虛也至關重要。人到中老年,腎虧精損,服用某些補腎固齒類中葯方劑,可以扭「虧」為「盈」,起到防治牙周病、堅固牙齒的效果。其次,定期作口腔檢查、定期潔牙。只要治療及時,方法得當,效果還是很好的。這樣到老了還會有健康、穩固的牙齒。
世界衛生組織倡導保護牙齒的「8020」運動,要求人們到80歲時仍然保留20顆牙齒,目的在於通過延長牙齒的壽命來保證長壽和提高生命質量。由此看來,「老掉牙」是可以避免的,愛牙護齒從現在做起,老來可有滿口好牙;既使已經掉了幾顆牙的人,「亡羊補牢猶未晚」,只要積極治療牙周病,剩下的牙還可以發揮咀嚼功能。
❽ 50歲掉牙怎麼辦
沒事的,這屬於正常現象。到年齡段,個人體質不一樣
❾ 年近50歲了還掉牙是怎麼回事
你說的上火是指牙齦紅腫吧?是不是比較年輕的時候就有牙齦出血等的問題?如果是這樣那就是牙齦炎沒有及時治療導致牙周炎,最終牙齒脫落
❿ 為什麼五十多歲就開始掉牙齒
牙周炎是侵犯牙齦和牙周組織的慢性炎症,是一種破壞性疾病,主要特徵為牙周袋的形成及袋壁的炎症,牙槽骨吸收和牙齒逐漸松動,是導致成年人牙齒喪失的主要原因。
多因為菌斑,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復體,咬創傷等引起,牙齦發炎腫脹,同時使菌斑堆積加重,並由齦上向齦下擴延,滋生大量毒力較大的牙周致病菌,如牙齦類桿菌,中間類桿菌,螺旋體等,使牙齦的炎症加重並擴延,導致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造成牙周炎,是口腔健康的「頭號殺手」。絕大多數牙周炎患者都伴隨著牙齦萎縮的症狀,在45歲以上的人群,90%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炎。牙痛一般是隱痛。
祖國醫學認為,「齒為骨之餘」,「腎主骨」, 屬足少陰腎經;足陽明胃之經脈絡於齦中、上齒,手陽明大腸經之脈入於下齒,故本病與腎、胃、大腸等臟腑關系密切。從整體觀念出發,50歲後身體機能下降嚴重。
世界衛生組織(WHO)1981年制定健康牙齒標准:1、牙齒清潔2、無齲洞3、無疼痛感4、牙齦顏色正常5、無出血現象。
據統計,我國達到牙齒健康標準的人口不足1%。我國牙齦炎患者的發病率高達90%,青少年牙周炎疾患發病率達50~70%,兒童齲齒發病率為80~90%。齲齒列為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癌症之後應重點防治的第三大非傳染性疾病。健康水平較高的國家對牙的健康標準是「8020」,即「80歲時仍然擁有20顆牙齒」。
堅持鍛煉牙齒很關鍵,按以下方法絕對有奇效!
百物養生,莫先口齒
「叩天鍾」、「練精」健齒法:唐代孫思邈的《千金要方》:晨起後閉口並舌抵上齶,然後「叩天鍾」即門齒、犬齒、臼齒,依次上下齒叩擊、磨牙36下,同時「自飲長生酒」,將唾液分3次咽下。 可減少口腔疾病,尤其是牙病發生,並強身健體。
「閉天門」健齒法:《養生錄》說:便時,必先咬定牙根而後解,則腎氣亦賴以攝,非但固精,亦能堅齒。就是說小便時腳尖點地、牙關緊閉,大便時牙關緊閉。每天堅持,可牢齒、固精、強腎、壯體。
牙齦按摩法:《景岳全書》載:食指或舌頭抵在牙齦上,做局部小圓旋轉的移動按摩動作,先外後內,然後漱口,使每個牙齒所屬的牙齦區都受到按摩,反復做9次。
養成好的咀嚼習慣:慢慢咀嚼,並改掉單側咀嚼的不良習慣。既可促進消化液分泌、利於食物充分消化,又可促進循環,有利於牙周組織的健康。
正確刷牙:刷牙方法不當起不到保健作用,還會損傷牙齒和牙齦,日久天長會在牙根處「鋸」出一道深溝。刷毛與牙冠接觸,刷毛頭指向牙冠,沿牙面向牙齦輕拂刷,依次刷凈每個牙齒的每個牙面,既能清潔牙面,又能按摩牙齦。臨睡前刷牙最為重要。
飲食調養:飲食應多樣化,多吃粗糧、蔬菜、水果等,少吃零食,特別是含蔗糖多的食物,應避免過冷、過熱以及酸辣食品對牙齒的刺激,戒煙限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