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清代科舉敗北三次的秀才,為何還會折損壽命
考卷經過彌封(隱藏考生資料)、謄錄(專人抄寫統一筆跡),閱卷時,不同考官以不同顏色或記號來圈點標記,區分責任。考生也可領取卷票,在鄉試放榜後憑號碼牌領回考卷,便能檢閱考官如何評分,甚至提出申訴。
但官府防弊再嚴密,依然有人鑽漏洞,買通考官泄題、賄賂謄錄員泄漏字跡、在卷紙上戳洞標記。從史料紀錄來看,穩居舞弊第一名的是夾帶,舉凡內衣、褲襠、食物、文具皆能包藏小抄,無所不用其極。
高科技還沒出現的年代,手工查弊粗暴直接,進入考場必須脫衣檢查、食物剝開,就連燭台也不放過。乾隆時更規定,衣物襪帽不得有內里,硯台不能過厚,筆管也必須是空心。
『貳』 求茅盾《子夜》的精美語錄
子夜 說: 一切都會發生 一切都會過去
子夜 說: 為美麗的結局 我們要勇敢要善良 但不是夠勇敢夠善良 就能有美麗的結局
子夜 說: 你騙了我,我不恨你,上輩子可能欠你;你吻了我,我原諒你,下輩子不一定能遇見
這是裂帛似的一聲怪叫。在這一聲叫喊中,吳老太爺的殘餘生命力似乎又復旺熾了;他的老眼閃閃地放光,額角上的淡紅色轉為深朱,雖然他的嘴唇簌簌地抖著。
2.她們懷抱著多麼美妙的未來的憧憬,特別是她——那時的「密司林佩瑤」,稟受了父親的名士氣質,曾經架起了多少的空中樓閣,曾經有過多少淡月清風之夜半睜了美妙的雙目,玩味著她自己想像中的好夢。但這樣的「仲夏夜的夢」,照例是短促的。父親和母親的相繼急病而死,把「現實」的真味擠進了「密司林佩瑤」的處女心裡。
3.機關槍聲漸漸稀薄了。曾家駒伏在地上,最初以為自己是死了;後來試把手腳動一下,奇怪!手腳依然是好好的,身上也沒覺到什麼痛。他坐起來看看他的身邊。兩個農民都沒有聲息。曾滄海蜷曲著身子,半個臉向上,嘴巴張得很大,嘴裡淌出血來。曾家駒呆了一會兒,忽然跳起來,撒腿就跑。
軟風一陣一陣地吹上人面,怪癢癢的。蘇州河的濁水幻成了金綠色,輕輕地,悄悄地,向西流去。
太陽光射散了陰霾的雲氣,像一把火傘撐在半天,寒暑表
的水銀柱依然升到八十度,人們便感得更不可耐的熱浪的威脅。
連年不斷的而且愈演愈劇烈的內戰和農村騷動,在某一意義上已經加強了有錢人們的鎮定力,雖則他們對於腳底下有地雷轟發起來的恐怖心理也是逐漸的加強。
『叄』 高中語文文學常識
1、魯迅先生的作品主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以及《且介亭雜文》(或《墳》或《華蓋集》等)等雜文集。
2、我國第一部編年史著作是《春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是《左傳》(相傳是春秋末期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最早的一部國別史是《國語》。
3、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描寫了一個封建大家庭的崩潰和解體過程。他的「三部曲」名作還有「愛情三部曲」:《霧》《雨》《電》。
4、《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原本只稱《詩》,儒家列為經典之一,故稱《詩經》。
共305篇,分為「風」「雅」「頌」三大類。
「風」大都是民間歌謠;「雅」分大雅、小雅,是宮廷樂曲歌詞;「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手法上,《詩經》使用賦、比、興。賦是直陳其事;比是打比方;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用於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
5、中國古代戲曲主要指元雜劇和明清傳奇。
關漢卿的《竇娥冤》和王實甫的《西廂記》代表了元雜劇的最高成就。
明傳奇的代表作是湯顯祖的《牡丹亭》。清傳奇的代表作是洪升的《長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3)70歲中進士是誰擴展閱讀:
文學常識廣義指涵蓋文化的各種問題。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學中的地理,歷史各種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們眾所周知的文學習慣。
古代文化常識。如天文歷法、地理、官職、科舉禮儀、稱謂名號等。
中國文學常識:
1、第一位女詩人是:蔡琰
2、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3、第一部詞典是:《爾雅》
4、第一部大網路全書是:《永樂大典》
5、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
6、第一部文選:《昭明文選》
7、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
8、第一部神話集:《山海經》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說集:《搜神記》
11.、第一部語錄體著作:《論語》
12、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
13、第一部斷代史:《漢書》
14、第一部兵書:《孫子兵法》
15、文章西漢兩司馬:司馬遷 司馬相如
16、樂府雙璧:《木蘭詩》《孔雀東南飛》,加上《秦婦吟》為樂府三絕
17、史學雙璧:《史記》《資治通鑒》
18、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凌濛初)
19、大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20、中國現代文壇的雙子星座:魯迅、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夏 商 周
23、《春秋》三傳:左傳、公羊傳、穀梁傳
24、三王:夏禹 商湯 周武王(一說周文王)
25、三山:蓬萊方丈瀛洲
26、三教:儒、釋、道
27、三公:
周時:司馬、司徒、司空
西漢: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明清:太師、太傅、太保
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樓:湖南嶽陽樓、武昌黃鶴樓、南昌滕王閣
31、歲寒三友:松、竹、梅
32、三輔:左馮翊 右扶風 京兆尹
33、科考三元:鄉試,會試,殿試和自的第一名(解元,會元,狀元)
34、殿試三鼎甲:狀元、榜眼、探花
35、中國三大國粹:京劇、中醫、中國畫
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馮夢龍)
37、儒家經典三禮:周禮、儀禮、禮記
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
39、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纍 棠棣之花
41、茅盾「蝕」三部曲:幻滅 動搖 追求
農村三部曲:春蠶 秋收 殘冬
42、巴金「愛情」三部曲:《霧》、《雨》、《電》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3、 第一部國別史:《國語》
44、 第一部記錄謀臣策士門客言行的專集:國策戰國策
45、 第一部專記個人言行的歷史散文:《晏子春秋》
46、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47、 第一首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357句,1785字)
48、第一部文學批評專著:《典論·論文》(曹丕)
49、第一位田園詩人:東晉 陶淵明
50、第一部文學理論和評論專著:南北朝梁人劉勰的《文心雕龍》
51、第一部詩歌理論和評論專著:南北朝梁人鍾嶸的《詩品》
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筆記體寫成的綜合性學術著作:北宋的沈括的《夢溪筆談》
53、第一部日記體游記: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記》
54、第一位女詞人,亦稱「一代詞宗」:李清照
55、《詩經》三體:風、雅、頌。
56、文學史上「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說的是清代著名詞人納蘭容若。
『肆』 清史上著名的四大書法家是誰
清代四大書法家是翁方綱、劉墉、梁同書、王文治。四人書法享譽大江南北,時稱「翁、劉、梁、王」。後人稱他們為清四家。清代書法是碑派的復興時期。
1、翁方綱(1733~1818年),字正三,一字忠敘,號覃溪,晚號蘇齋,順天大興(今北京大興區)人。清代書法家、文學家、金石學家。乾隆十七年進士,授編修。歷督廣東、江西、山東三省學政,官至內閣學士。嘉慶二十三年,卒。精通金石、譜錄、書畫、詞章之學,書法與同時的劉墉、梁同書、王文治齊名。論詩創"肌理說",著有《粵東金石略》《蘇米齋蘭亭考》《復初齋詩文集》《小石帆亭著錄》等。
(4)70歲中進士是誰擴展閱讀:
清朝前期書壇的主流是帖學派,康熙好董,乾隆好趙,董趙書風風靡天下,明初之「台閣體」至此演變成以黑大圓光為特徵的「館閣體」,代表書家有張照、翁方綱、劉墉、梁同書、王文治等。後四人被稱作「清四家」,劉有「濃墨宰相」、王有「淡墨探花」之稱。與此同期的有民間一批畫家對書法的探索,將書法各派和國畫進行融合,產生特殊的藝術效果
"清四家",實際上只有劉墉較有成就,其餘諸家,只是在當時的官樣書法中,或遠或近地走出了董趙的藩籬,因此被時人看重。從藝術的角度看,並沒有多少超越前人或者趕上前人的地方,而且都還有各自的缺陷,所以,啟功先生說:"有清書推四大家,而各有一眚,蓋成(親王)板,劉(墉)蹇,翁(方綱)赧,鐵(保)軟。蹇者矯姿,色厲而內荏;赧者遲疑,欲進而反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