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倒經是怎麼回事
一些女孩子常會在月經期流鼻血,民間稱為「倒經」,醫學上稱為「代償性月經」。倒經表現為除陰道流血外,鼻子(或口腔)也會流少量的血,持續天數不等,多發於月經來潮前1-2天或行經期間,而且像月經來潮似的,具有周期規律性。臨床觀察統計,倒經以鼻出血較為常見。倒經的原因,一是在鼻中隔前下方有一個血管豐富而脆弱的區域,該區域對雌激素較為敏感。月經期女孩體內此激素增多,受增多的雌激素刺激,該區域會出現鼻粘膜血管增生,腫脹充血症狀,最後破裂流血。二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病灶在鼻粘膜處,經期來潮前一兩天,保持情結穩定、心情舒暢,多吃些蔬菜水果,多飲水,避免用力捏鼻子,可有效地防範月經的倒行。
一般來說,倒經的出血量不會太多,絕不會超出一般月經量,對身體健康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無須害怕。輕者可不予治療,因為倒經不一定會終生出現,有時不治也可以自行消失,少女倒經流血較多時應摒除心理,到醫院請耳鼻喉科醫生診治。如果未發現鼻腔畸形或有其它病症的話,可以鼻腔滴葯(如麻典素)局部止血或自行局部壓迫止血。也可在醫生指導下,口服安絡血、維生素K4等止血劑等。
中醫認為倒經是由血熱、氣機不利等因素旨起的。中葯用藕節、白芨各15克煎湯頓服,可起到臨時止血的作用。此外,用細線扎緊流血鼻孔對側中指的第二指節,並舉高該手,也可達到止血的目的。止血後,重者應在下次來月經前20天左右到醫院對求根治。經過數個月可選用以下方葯:
單方驗方:鮮茅根60克,土牛膝15克,或干藕節30克,桑葉15克,白茅要15克,或小薊60克,以上均水煎服。
食療方:鮮藕500克,搗碎取汁,加白糖適量,調節器均飲用,或用黃花菜、茅根各30克,水煎服。還可用生地50克,大米適量,將生地煎取汁,大米煮成粥後加入葯汁及冰糖適量,再煮片刻後服食。
外治法;用大蒜30克,搗爛成泥,敷兩腳心湧泉穴,待鼻孔有蒜氣呼出時即為有效。也可用黃柏、丹皮、山梔子、廣鬱金各15克,大蒜適量,共搗爛作餅狀,敷雙湧泉穴及神闕穴。
❷ 我52歲了去年後半年不來例假了,但今年過年又來了,8月又沒了,上星期突然流鼻血連著三天都是早晨,是倒經
可能抄是倒經,也可能是別的原因,去醫院問大夫了嗎?
我媽媽45歲用激光燒灼子宮內膜,人工絕經,因為她血小板低,每次來都止不住血,年齡越大越是這樣,後來大夫讓她人工絕經。50歲的時候,突然來了幾天月經,家人都沒在意,以為是倒經,這種現象也是可能出現的,51歲的時候,她終於下決心去看她的乳房上的腫塊,因為開始疼了,然後住院切除,一側是浸潤二期癌症,大夫說她去看的那次不明原因的來例假就跟這個有關。
我覺得你最好去做個全面的身體檢查,沒病皆大歡喜,有病盡早治。
❸ 倒經有什麼危害
問題分析: 你好!月經期,在子宮以外部位如鼻粘膜、胃、腸、肺、乳腺內等部位發生出血,稱容為倒經,亦稱「代償性月經」、「周期性子宮外出血」。此時,月經量少,甚至無月經,鼻衄或吐血量可多可少。常伴有全身不適、精神不暢、煩躁不安、下腹部脹痛等症狀。
意見建議:
平時多吃些含維生素豐富的食品,如水果、新鮮蔬菜,或服用維生素A、維生素B族、維生素C等葯物,以增強血管的抵抗力。
臨床上發現有「倒經」現象的姑娘,隨著年齡的增長,往往不治而愈。如果代償性月經只發生1—2次,不嚴重者可以不進行治療。以後會自愈。
但最好還是去正規醫院檢查下,查找原因,這樣可以找到合適調理方案!以免延誤治病最佳時機。
願健康!!
❹ 更年期 婦女 倒經
有可能的,但倒經是很少見的,而且知道的人也少。須用中醫治療,你的症狀屬陰虛肺燥,可以參考一下網路中的葯方。
❺ 月經周期長且不規律懷孕天數怎麼算
健康的育齡婦女,卵巢發生周期性變化,不斷有卵泡發育、成熟、排出,同時伴有性激素分泌的變化。由性激素調控的子宮內膜,也隨之發生增生、脫落和修復的周期性改變。當子宮內膜脫落出血,自陰道流出,便稱為月經。一般為28~30天行經一次,失血50毫升左右,持續3~7天。有規律的月經是生育的必要條件,說明生殖系統功能正常,是女性身體健康的重要標志。 除了正常月經外,還有一些特殊的月經初潮人類的生殖系統,出生後長時間處於「休眠」狀態。隨著生長發育,女孩十三四歲左右,出現月經來潮。首次來月經,醫學上稱「初潮」。「初潮」是女性青春期到來的重要標志。部分少女初潮後一段時間,月經周期可能不太規則。其主要原因是,月經周期調節功能不夠穩定,容易受到內外因素,如體質、情緒和環境改變等影響,要注意心理疏導和衛生保健。 激經懷孕以後卵巢停止排卵,不會再來月經。但有極少數婦女懷孕早期仍有少量月經一樣的陰道流血,稱為「激經」。傳統醫學認為這種現象是氣血過盛引起。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這與體內激素水平高低有關。婦女懷孕初期,體內孕激素水平較低,子宮蛻膜的形成還不完善以致出血,以致誤認為是「月經」。這種現象不會超過懷孕後4個月,對母親及胎兒無不良影響。 痛經醫學上稱為原發性痛經。大多發生在初潮後1~2年內。疼痛最早出現在月經來潮前12小時,行經第一天疼痛,持續2~3天緩解。疼痛程度不一,主要在下腹部,可放射到腰骶部和大腿內側,有時伴有惡心、嘔吐、腹瀉、頭暈、乏力等。體格檢查和儀器檢查無器質性病變。可採用口服止痛葯、避孕葯治療,心理治療也很重要。 暗經個別育齡婦女,雖有卵巢和子宮內膜的周期變化,但無經血流出,這種情況稱「暗經」。暗經不影響生育。這種情況極為少見,經醫院專科醫生全面檢查才能確定。 閉經年滿18歲尚未來月經者稱原發性閉經;除懷孕、哺乳和經絕期,已來月經,後又停止,3個月以上者稱繼發性閉經。全身性疾病、環境改變、精神刺激都可影響卵巢功能而引起閉經。某些生殖器官病變或發育異常也會引起閉經。對於閉經應盡早檢查,查清原因,及時治療。耽誤時間,影響治療效果,可影響生育。青春期閉經首先要注意經期衛生,保暖,合理安排學習生活,消除緊張因素,改善營養狀況,尤其是停止不適當減肥。可採用通經、調節內分泌,促進排卵等治療措施。如不奏效,可用葯物恢復人工周期。 倒經有的婦女每當月經來潮時,就要出現口中咯血、鼻腔出血甚至外耳道流血、眼結膜出血或便血。這在醫學上稱之為「代償性月經」,俗稱「倒經」。其原因不全一樣。如鼻腔出血,是由於鼻中隔前下方,毛細血管網特別豐富,表淺而脆弱,極易發生出血。有些人的鼻黏膜對卵巢雌激素水平變化十分敏感,受其刺激,發生充血、腫脹,甚至像子宮內膜一樣,當雌激素水平驟然下降時便發生出血。 還有的「倒經」是由於創傷,或刮宮、剖腹產、子宮切除手術時,子宮內膜移位到肺部、胸膜、消化道和皮下組織等子宮以外的部位,與原位的子宮內膜一樣受雌激素調節,發生增生、脫落,醫學上稱為「子宮內膜移位症」。月經來潮時,即出現痰中帶血或咯血、周期性血尿、嘔血、便血及皮下出血等,絕經後才不再出血。發生「倒經」,應及時去醫院治療。
❻ 贈從弟中贊頌松柏挺立風中而不倒,經嚴寒而不凋的詩句是什麼
❼ 女生例假期間,流鼻血是怎麼回事
女生們可能發現了,例假期間總是有流鼻血的現象,並且常常是伴隨著例假一起來臨,非常之准,這讓部分女性感覺特別恐慌,手足無措,畢竟大家對於血色就感到恐懼,來事突然必有古怪。那麼例假期間流鼻血是怎麼回事呢?請武警北京總隊第三醫院的專家來講講。 專家解釋:女性在來月經的時候流鼻血是倒經,倒經的原因是在鼻中隔前下方有一個血管豐富而脆弱的區域,該區域對雌激素較為敏感。月經期女孩體內此激素增多,受增多的雌激素刺激,該區域會出現鼻粘膜血管增生,腫脹充血症狀,最後破裂流血。 在臨床上,月經前流鼻血其實非常常見,而這種現象臨床也常把其稱作為「代償性月經」俗稱「倒經」,發生月經前流鼻血的人,往往會發現自身在行經前或經期中發生規律性鼻出血,而情況嚴重者可發現流鼻血後,自身月經經血量反而減少,極個別病例會每隔一段時間流一次鼻血,而不來月經,出現月經不調、紊亂的現象,如若未能及時了解月經前流鼻血是怎麼回事,不但會因為月經流鼻血產生巨大恐慌,還會因月經紊亂失調而可能出現閉經等現象。 話又說回來,這種代償性月經常常是月經和流鼻血同時存在,或是僅有周期性流鼻血而無月經,有些人鼻子出血首先就想到的是檢查耳鼻喉科,其實是不會發現異常的,而多半需要咨詢婦科才能得到解決。 意見建議:流血不多,症狀不嚴重,平時健康狀態良好,可以不治療。但是如果症狀比較嚴重比較特殊的情況,一定要及時治療,建議還是提前咨詢下專家的意見。
❽ 倒經有什麼治療方法
月經期在子宮以外部位如鼻粘膜、胃、腸、肺、乳腺等部位發生出血,即稱之為倒經。其中以鼻衄為常見。倒經大多是由於子宮內膜異位症所引起(其發病機理,可參考「子宮內膜異位症」一節)。治療方法,常採用局部止血以電灼出血點及子宮內臟異位灶,或服用孕激素,但療效夠理想。對年齡大而無生育要求且保守治療無效者可採用手術(如全子宮切除術)。治療。
本病中醫又稱「經行吐衄」。其病因病機,認為多由肝鬱氣滯化火,灼傷脈絡所致;或素體陰虛火旺,迫血妄行;或氣滯血瘀,血行不暢而上逆;或濕熱內蘊所致。治療或疏肝理氣,或滋陰降火,或理氣活血化瘀,或清利濕熱之邪。邪氣一旦消除,則血自然下行,倒經諸症自可漸除。近年來,對本病的治療除辨證施治外,主張加用治血化瘀、引血下行之品,具有一定療效。
本節選介歸芩紅花湯等經驗方共4首。
1.歸芩紅花湯【葯物組成】當歸、黃芩各10g,紅花6g,白茅根、赤芍、香附、益母草、川牛膝各12g,代赭石、珍珠母各20g,玄參、生地各15g。
【治療方法】水煎服,月經來潮前1周開始服葯,每日1劑,15天為1療程。
【功效主治】活血調經,引血下行,滋陰清熱涼血。主治倒經。
【臨床運用】本組50例,月經來潮期間發作鼻衄者12例,月經前2~3天發作者29例,經期已到無經血來潮出現鼻衄者9例。經服葯2個療程,顯效者45例,有效者3例,無效者2例,總有效率96%。
【經驗體會】倒經的病機主要是血熱氣逆,血熱妄行。《沈氏女科輯要箋正·月事異常》說:「倒經一證,亦日逆經,乃有升無降,倒行逆施,多由腎虛於下,陽反上沖,非重劑抑降,無以復其下行為順之常。甚者且須攻破,方能順降。」根據中醫通因通用的治則,採用活血調經,稍加重鎮攻破,清熱涼血並用,引血下行,使其經血順降,不再逆行,則鼻衄自止,月經正常。
【方劑來源】葉明.通因通用治療倒經50例療效觀察.北京中醫,1989,(3):23.2.活血化瘀湯【葯物組成】桃仁、紅花、當歸、赤芍各12g,川芎、生川軍、益母草、牛膝、甘草各10g.生地20g。
加減變化:小腹刺痛固定不移加三棱、莪術;胸脅刺痛加柴胡、鬱金;少寐多夢加丹皮、丹參、琥珀;咽干口渴加北沙參、花粉;肢體發麻或疼痛加乳香、沒葯、雞血藤。
【治療方法】每日1劑,每療程15劑,配合中成葯當歸丸或桂枝茯苓丸調治。
【功效主治】疏肝清熱、滋服降火。主治倒經(經行吐衄)。
【臨床運用】本組病例32例經行吐衄,經上方治療後,痊癒14例,顯效9例,有效5例,無效4例。有效率佔87.5%。
【經驗體會】經行吐衄,一般認為是由肝經鬱火、胃火血熱或陰虛肺燥所致。常採用疏肝清熱、滋陰降火法治之,但也有因瘀血阻滯胞宮所致者。本組32例中,臨床表現多有血瘀體征,此「吐衄」乃由瘀阻胞脈,血行不暢,以使鬱火上沖,血逆口鼻,傷及陽絡所致。應予活血化瘀為先,使血得瘀去則火自降。為此遵循中醫「見血休止血,祛瘀當為先」的治則,以桃紅四物湯活血祛瘀;益母草、生川軍推陳逐瘀,止血而不留瘀;牛膝通利血脈引血下行。諸葯合用,血行瘀去,鬱火自清,吐衄不作而愈。
【方劑來源】江偉華.活血化瘀法治療經行吐衄32例。上海中醫葯雜志,1992,(5):10.3.加減疏經散【葯物組成】白芍、川牛膝、黃芩、生地各10g,佛手、香櫞皮、木賊草、綠萼梅、柴胡、白蒺藜、無花果、甘草各6g,木蝴蝶5g。
【治療方法】每日1劑,水煎2次,合汁分2次服。月經期後服六味地黃丸以益腎固本,月經再至時繼服本方3劑,連續數個周期。
【功效主治】養血疏肝,調經降逆,醒脾益胃。主治倒經(經行乳衄)。
【臨床運用】以本方曾治療經行乳衄患者1例。該婦女22歲,未婚,患經行乳衄已有3個周期。每次月經前1周乳房脹痛,可觸及乳核3~5枚,經量減少,兩乳頭不時流出血性液體。伴心煩不舒,口苦咽干,脅肋隱隱脹痛,情緒緊張等症。服用本方4劑,乳衄明顯減少,乳核縮小,脹痛消失。按法治療3個周期,痊癒而未再復發。
【經驗體會】經行乳衄的發生多與情志不遂,氣郁化火,逆而上沖有關。故治當以養血疏肝,調經降逆為主,兼以調理脾腎。方中以柴胡、佛手、木賊草、綠萼梅、玫瑰花、香櫞皮、木蝴蝶等疏肝解郁;白芍、無花果等養血柔肝;生地育養陰血;甘草補氣健脾,和中安胃;黃芩、牛膝涼血清熱,引血下行。全方共奏疏肝解郁,順氣降逆,調經止血之功。經後服六味地黃丸以滋補肝腎,化生精血,濡養沖任。此乃急者治其標,緩者治其本,標本兼顧,可絕病根。
【方劑來源】劉時尹.經行乳衄診治一得.黑龍江中醫葯,1985,(1):40.4.加減龍膽湯【葯物組成】龍膽草10~15g,生地12g,梔子、澤瀉、黃芩、當歸、車前子、木通各10g,柴胡6g,甘草3g。
加減變化:出血量較多者加懷牛膝引血下行,或加荊芥炭10g收澀止血;腹痛明顯者,重用白芍30g,合甘草以奏緩急止痛之功。
【治療方法】每日1劑。水煎服。服葯時間為經行前3~5天,每個周期服葯3劑。一般治療3個周期即可痊癒。為了鞏固療效,可名服1個周期。
【功效主治】本方功能清熱瀉火,調肝通經。主治倒經。
【臨床運用】本病多發生於壯年婦女。32例中24例來自農村。年齡為26歲2例,30~45歲28例,其餘2例為更年期患者。病程2年左右者11例,1年左右者14例,半年左右者7例。主要表現為經行前2~3天頭暈,頭痛,口苦心煩,旋即鼻內出血,阻塞鼻孔則血從口出,有時挾有瘀塊,舌紅,苔黃,脈弦有力等症。32例中經本方治療後,28例痊癒(倒經停止,伴隨症狀消失,未再復發);3例好轉(倒經停止,但有復發);1例無效(治療前後症狀無改善,甚至加劇)。
【經驗體會】倒經主要成因為肝膽郁熱,迫血妄行。方用龍膽草清肝膽之實火,再配以梔子、黃芩、澤瀉、木通、苦參清熱利尿,使邪有出路;柴胡、當歸調理氣血;牛膝、荊芥炭引血下行,導血歸經;用生地滋陰涼血,防熱燥津傷、苦寒傷陰。據長期觀察,遠期療效甚佳。個別患者數月後復發,但投以本方仍然有效。
【方劑來源】喬艾樂,等.龍膽瀉肝湯治療倒經32例.浙江中醫雜志,1990,(4):157.
❾ 醫學問題,專家進
鼻出血的原因:有鼻腔本身的疾病,也有身體其他器官、組織的疾病均可導致鼻出血。從鼻腔以及副鼻竇、鼻咽部的局部原因來看,鼻出血的發生可能由於鼻腔的炎症,尤其是急性炎症,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副鼻竇炎等引起。慢性鼻炎、慢性副鼻竇炎等也可引起鼻出血。還有鼻部外傷可引起出血,在受到外力的打擊、跌撞碰傷、自己用手挖鼻,都可以造成鼻腔粘膜的外傷性破裂出血。此外,鼻腔手術、副鼻竇手術、鼻息肉摘除手術等造成的創傷,也是出血的原因之一。在偶然的情況下,鼻腔異物也可引起出血,尤其是2~5歲兒童喜歡將各種物體塞入鼻腔內;或者成人在工作時不幸有異物飛入、濺入鼻腔內,異物遺留在鼻腔內,不斷地刺激鼻腔粘膜,引起出血。當然鼻腔腫瘤,如鼻腔內長有惡性肉芽腫、副鼻竇癌或鼻咽部癌腫,癌組織在向四周浸潤發展時,引起壞死脫落、出血,也是人們常常關心和擔憂的鼻出血原因。此外,如高血壓、動脈硬化、慢性肝炎、肝硬化、糖尿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血友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都可引起鼻出血,甚至在老年人常常因便秘,用力屏氣排便時,鼻腔內壓力增高,也會引起血管破裂出血。還有人因劇烈咳嗽,引起鼻腔內壓力增高而流鼻血。有的婦女在月經來潮之前或來潮期間,同時發生鼻出血,俗稱「倒經」,還有人服用熱性滋補葯物過多,也會導致鼻出血。
止血方法:可在家中進行的如用浸有冷水或冰水的毛巾敷在前額部、鼻背部等部位,冷的刺激可使鼻內小血管收縮而止血。也可用比較清潔的紗條、棉花等填塞在鼻腔內,如果能沾一些腎上腺素或雲南白葯等,效果會更好。如果病情需要,可去醫院處理。如將凡士林紗條或碘仿紗條等作前鼻孔或前後鼻孔填塞或用33%三氯醋酸、30~50%硝酸銀、鉻酸等化學葯物,在鼻腔的出血點作燒灼止血。或用激光、冷凍治療也是止鼻血的方法之一。老年人鼻出血宜測量血壓,若血壓升高,應同時用降壓葯。大量出血不止的可手術止血,如做頸外動脈結扎手術。
❿ 女生多少歲來月經
少女第一次來月經,叫初潮。少女們以及她們的家長都非常關心初潮的時間,希望初潮時間是正常的。但是,又不太知道正常的初潮應該是什麼時候,這就難以判斷初潮的時間是 否正常。根據我國有關統計,少女初潮多在12-16歲。例如,有關單位曾於1978-1980年對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13萬婦女的月經情況進行調查,發現初潮年齡最小的9歲,最大的21歲,絕大多數人在12-19歲,平均15歲。城市女性初潮年齡以15歲為最多,農村婦女以16歲為最多。1978-1979年的另一調查資料表明,初潮平均年齡最早的是廣州和北京,分別為13.3歲和13.6 歲;最遲的是山東,平均為15.4歲。初潮有早晚,一般認為和遺傳有很大關系。如母親初潮早,女兒也會偏早;母親初潮晚,女兒也可能偏晚。但這並不是絕對的,它還會受其它因素影響。初潮早晚,同居信在城市和農村也有一定關系。從上面的統計數字要看出,初潮的年齡城市 女孩早於農村女孩。其原因,一般認為生活水平較高、營養和健康狀況良好的人群,女孩子不僅體格生長較快,而且月經初潮時間也會提前。也有人認為,由於城市中的生活方式使兩性間接觸增多,有的接觸性知識的機會較多,通過神經系統對內分泌腺的調節,使和性有關的內分泌系統過早地活動,從而使初潮提前。 初潮的早晚,還同氣候有關系。一般熱帶地區氣溫高,女孩的初潮年齡就早,而寒冷地區的女孩初潮年齡則晚,這可能與人腦中的松果體有關。松果體分泌一種激素,叫黑色緊張素。 近年來發現,黑色緊張素的分泌和光照有關系。它在黑暗中分泌得多,對性腺的抑制強;在光照中分泌得少,對性腺的抑制弱。這就使熱帶地區人成熟較早的現象,得到了科學的解釋。 另外,初潮的早晚,還和身體健康狀況、情緒、營養等有一定的關系。總之,初潮的早晚受許多因素影響,因此個體差異可能很大。早至9歲晚到18-19歲月經來潮如果沒有其他異常情況,都算正常范圍。如果七八歲就來月經,或22歲還沒有來月經,並伴有其它症狀,就應該去醫院就醫,查清原因,及早治療。 少女初潮,僅僅是生殖系統開始工作的表現,生殖系統的功能還沒有成熟,所以在初潮的一段時間內,月經周期往往不太規律。據調查,初潮到第二次月經來潮,多數人在半年以上,有的達八九個月。初潮轉為正常的月經周期,一般在兩年以內。對這種月經周期不規律的現象,要有充分的認識,不要以為是得了病而亂服葯,以免影響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