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按傳統,多少歲該做壽,有什麼講究
為老人過壽可是有大講究的,過去講究從六十歲開始,七十為大壽、八十為上壽、九十為老壽、百歲為期頤,這些過壽都是大型大辦,畢竟老人高壽是一種祥瑞。
個人認為,給老人過壽要根據當地的規矩予以安排,宴席規模應該充分考慮老人的要求,量力而行,不應該鋪張浪費,相互攀比。不然,過壽的形勢就變了,大家都是圖這抽獎、紅包、菜品去的。
2. 為什麼一般七十歲不做壽
為什麼一般七十歲不做壽?這也跟過去人的壽命長短有關,過去把七十稱之為古來稀。活到七十歲在過去已經算得上是高壽之人。自然也希望能夠健康的在活下去,所以到70歲的時候反而不做壽。會在69的時候做壽,不會選擇整70歲來舉辦,為什麼會這樣操作呢?按照過去農村的說法,這樣的做法叫做九不過十,九也久,在69的時候做壽,也寓意這長長久久,在數字裡面九被稱之為最大。也是長久的含義,大家為了討個吉利,會在老人69的時候開始做壽,其實不止是70歲的時候會選擇在69做壽,有的地區49歲59歲也是這樣舉行。當有人問起來,說的是整數大壽,其實往往會相差一歲,也是討吉利的一種習俗。
除了討吉利的原因之外,農村對於歲數喜歡按照虛歲來計算,虛歲跟周歲計算是有出入的,所以有時候做壽的時間也不會一樣,這些都是民間的一些習俗演變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