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姜尚70歲

姜尚70歲

發布時間:2025-09-20 22:10:13

㈠ 歷史上有沒有人70歲以後建立功勛的老當益壯

中華民族的歷史堪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戰爭史,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閃耀著無數的將星戰神,其中更有一批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著名老將,成為我國古代戰爭史上一道獨特而璀璨奪目的風景線。
一、姜尚(公元前1128~前1015):
東海上(今安徽臨泉縣姜寨鎮)人,字子牙,原姓呂名望,文王尊稱為「太公望」,武王尊之號為「師尚父」,世稱「姜太公」,七十歲後才出山,82歲導演牧野大戰,滅商興周。輔佐周文王、周武王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代太師。姜尚滿腹經綸、才華出眾,但在商朝卻懷才不遇。年過七十後,在渭水以釣魚為生,仍在尋機施展才能與抱負。周西伯侯姬昌外出打獵,在渭水之濱遇到姜尚,發現了他的雄才大略,禮聘他為軍師。之後,姜尚輔佐姬昌,先後打敗西戎、混夷和密須、阮、共、黎、崇等國,充分顯示了傑出的軍事才能。周武王繼位後,拜姜尚為太師。公元前1046年,姜尚指揮了著名的牧野之戰,滅掉了商朝。周武王統一天下後,封姜尚為太公, 封地國號齊,稱齊太公。姜尚大約活到l00多歲,是中國古代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被尊為「百家宗師」。軍事著作有《六韜》,為中國古代偉大的軍事著作,在宋代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作為武學教本,成為武將們必讀的兵書。
二、廉頗(公元前327~前243):
山東德州陵縣人,戰國時期趙國名將、傑出的軍事家,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76歲高齡時仍率軍大破燕軍。廉頗率軍征戰,守必固,攻必取,幾乎百戰百勝,威震列國,秦國虎視趙國而不放貿然進攻,正是懾於廉頗的威力。長平之戰,堅壁固守三年,趙孝成王中秦反間計,改趙括為將,招致慘敗。趙孝成王十五年(前251),大破燕軍,任相國,封信平君。前245年,趙襄王繼位後聽信了奸臣讒言,解除了廉頗的軍職。十幾年後,趙國被秦國滅亡。廉頗勇於改過,與藺相如之間「將相和」的故事,展現出他襟懷坦白、真誠率直的性格,更使人覺得可親可愛。他的一生,正如司馬光所言:「廉頗一身用與不用,實為趙國存亡所系。此真可以為後代用人殷鑒矣。」這一結論,既概括了廉頗一生榮辱經歷的史實,又揭示了人才與國家盛袁興亡的重要關系,確實值得後人深思。
三、李廣(公元前186~前119):
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人,西漢名將,67歲征戰漠北討伐匈奴。李廣一生皆在邊關戍敵,與匈奴七十餘戰,以驍勇善射、智謀超群著稱,以打硬仗而聞名,匈奴聞其名則遠而避之,稱之為「飛將軍」,不敢與其相戰,堪稱不戰而屈人之兵。他任右北平太守時,匈奴畏懼,避之,數年不敢入侵右北平。李廣治兵寬緩不苛,與士卒同甘共苦,深受邊關軍民的愛戴,在歷代的邊疆士兵中都有著崇高的威望,是一位「才氣天下無雙」的將軍。但李廣雖多戰,要麼是沒什麼戰果,要麼是戰敗被俘,所以一輩子沒有實現「封侯」的願望。元狩四年(前119年),年已67歲的李廣被任命為前將軍,隨衛青出征漠北。李廣親自請求為先鋒,因無向導,迷失了道路,落在大將軍後面,耽誤了約定的軍期,憤愧拔刀自刎。一代名將,就這樣隕落了。
四、趙充國(前137~前52年):
隴西上邽(今甘肅省天水市)人,字翁孫,西漢名將,75歲時奮勇承擔平定羌族叛亂任務,直到79歲全勝班師。漢武帝時以代理司馬的身份跟隨貳師將軍李廣利征討匈奴,進攻失利後,帶領一百多名精銳騎兵在前面拼殺開路,身負二十多處傷,拜為中郎(皇帝的侍衛官)。昭帝繼位後,領兵征討匈奴,斬首、俘虜九千多人,並獲西祁王而歸,被任命為後將軍,位同上卿。昭帝駕崩,趙充國擁立宣帝有功,被封為營平侯。前61年,七十五歲的趙充國主動承擔了平定羌族叛軍的任務,打敗了羌族後,為了確保邊防的安全,他向皇帝上奏「屯田之策」,使軍隊從事農墾,以農養戰,以戰護農,兵農一體,安邊自給,七十九歲才凱旋迴朝,以如此之老齡,頂風冒寒,堅守邊境,這在中外戰爭史上是極其罕見的。甘露二年(前52年)十二月病逝,享年八十六歲,謚號壯侯。
五、黃忠(?~220):
荊州南陽(今河南省南陽市)人,字漢升,三國時期蜀漢五虎上將之一,75歲高齡仍參加伐吳戰爭。作戰時不顧年邁,身先事卒,表現活躍,勇冠三軍,是歷史上有名的老將。黃忠不但能開三石之弓,他的箭術百發百中,在三國里獨一無二。黃忠年輕時一直在劉表手下效力,碌碌無為,在老年時期碰到劉備後被重用。
六、李靖(571~649):
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東北)人,原名葯師,唐朝開國元勛,傑出的軍事家將領、軍事理論家,66歲還掛帥出征打敗吐谷渾,晚年被封為衛國公,故人稱李衛公。李靖為了幫助唐高祖統一中國,在沙場上南征北討,屢戰屢勝,平定江南,威震北狄,所到之處「無數捷鼓沙場飛傳,萬里江山胡塵斂跡。」高祖常說:「古代的大將軍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哪一位能比得上李靖?」李靖從不誇耀自己的功勛,且生活簡朴、為人謙遜。貞觀九年,吐谷渾侵擾中國的邊疆,時已66歲的李靖得到消息後,主動表示願意領兵平亂,前後歷經數十場大小戰役,吐谷渾最後投降並答應把國土歸為唐朝的郡縣。後來,唐太宗又計劃東征高麗,李靖還是自告奮勇、願意遠征,最後因太宗憐惜老將而作罷。李靖才兼文武,軍功卓越,唐肅宗曾把李靖列為歷史上十大名將之一,並配享於姜太公廟。他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我國的軍事思想和理論,後人編輯了《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在北宋時期列入《武經七書》,是古代兵學的代表著作。
七、楊業(?~986):
麟州新秦(今陝西神木北)人,本名重貴,又名繼業,北宋名將、軍事家,59歲戰死沙場。從小就擅長騎射,愛好打獵,武藝也高,被遼國軍隊稱為「楊無敵」。楊業屢立大功,引起一些邊防將領的妒忌。公元986年,宋太宗決定趁遼朝政局變動的機會收復燕雲十六州失地,派出三路大軍北伐,任命楊業做潘美的副將。但因糧草不濟戰事失利,楊業在掩護百姓撤退時遭到遼軍的伏擊,監軍王侁聽說楊業的軍隊敗退下來,不但不派兵增援,反而脅迫主帥潘美指揮主力軍隊急忙逃走。楊業孤軍奮戰,所有兵士都英勇犧牲,他的兒子楊延玉也戰死沙場。楊業雖然英勇殺傷了幾百名敵人,終因力竭被俘。楊業被俘以後,在遼營里絕食了三天三夜,壯烈犧牲,享年約59歲。楊業戰死的消息傳到東京,朝廷上下都為他哀痛嘆息,宋太宗將潘美官削三級,把王侁除名流金州,劉文裕除名流登州。
八、宗澤(1060~1128):
浙江義烏人,字汝霖,宋代抗金名將,近70高齡仍堅持在一線抵抗金軍入侵。為官勤政愛民,治績卓著,名聲遠揚,但得不到朝廷的賞識。靖康元年(1126)任磁州知州。時金兵入侵,到任河北義兵都總管,宗澤以神臂弓挫敵凶焰,破金兵30餘寨,斬敵數百,所獲羊馬金帛全部賞將士。次年正月,率軍至開德,與敵人打了13仗,仗仗獲勝,並任東京留守,招聚義兵近200萬,與金兵隔黃河對峙。建炎二年(1128)正月,宗澤大破入侵金軍,自此威震天下,金人畏憚宗澤,都稱「宗爺爺」。建炎元年七月起,宗澤一年上疏24次,力圖恢復北方失地,均為奸佞所阻,憂憤成疾,疽發於背。宗澤明知自己病重,在世不長,卻還是念念不忘誓師北伐。臨終前,不停地念誦杜甫名句「出師未捷生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直至斷氣,無一語及家事,惟連呼「渡河!渡河!渡河」而逝。
九、鄧子龍(1528~1598):
十、馮子材(1818.7.29~1903.9.18):
廣西博白縣人,漢族,字南干,號萃亭,晚清抗法名將,以七旬高齡,率軍取得抗擊法國的鎮南關大捷。早年曾參與鎮壓太平天國和各地農民起義軍,63歲時任廣西提督,由於受當政權要的排擠打擊,在65歲時懷著「為有老羆卧當道,肯教牧馬渡臨洮」的憤戚心情解甲歸鄉。1883年12月,法國侵略軍悍然向中國軍隊發起進攻,中法戰爭正式開始。清政府重新起用這位熟悉邊情的老將。馮子材率軍趕到前線,以七旬高齡,素孚眾望,被眾將公推擔任前敵主帥。他親臨前線,遍勘從板山到幕府的各處山隘,修築完整的山地防禦體系。他號令全軍:有進無退!待敵人接近時,他大喝一聲,持矛與兩個兒子躍出長牆,沖入敵陣,展開白刃搏鬥,大敗法軍於鎮南關(今友誼關),並乘勝追擊,接連收復文淵、諒山等地。馮子材在中法戰爭中的赫赫戰功永垂史冊,他所採取的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至今仍有借鑒意義。

閱讀全文

與姜尚70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秦皇島宜善園養老院多少錢一個月 瀏覽:329
父母怎麼讀語音英語 瀏覽:109
牧原都體檢哪些方面 瀏覽:69
蚌埠老年大學2016怎樣報名 瀏覽:902
關於孝順的名言詩句或警句 瀏覽:410
2014年深圳退休金 瀏覽:185
2015石家莊靈活就業養老保險 瀏覽:629
原杭州老年大學在造什麼地方 瀏覽:689
不能行走的老人護理價是多少 瀏覽:952
廣州市男退休年齡多少 瀏覽:935
爸爸的養老錢怎麼退 瀏覽:130
老年大學結業祝福語 瀏覽:369
上班一年後讀研養老保險怎麼辦 瀏覽:402
姜尚70歲 瀏覽:20
審查完原件要多久去體檢 瀏覽:884
山西省2020年退休金上調多少 瀏覽:628
2017年九九重陽節幾月幾 瀏覽:365
80歲老人嘴唇發黑 瀏覽:208
誇重陽節詩詞 瀏覽:715
在海口養老院 瀏覽: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