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基因與長壽

基因與長壽

發布時間:2020-12-22 17:30:36

❶ 人長壽和基因關系大不大

人類健康長壽有很多因素。聯合國衛生組織認為,人類健康與壽版命長短與這幾個因素權有關,其中遺傳因素佔15%,社會與環境因素佔10%,醫療服務佔8%,氣候因素佔7%,而健康的生活方式佔60%。生活方式在最大程度上決定著人的健康和生命的質量。例如:天天走路、基本吃素、遇事不怒、勞逸適度;腦要用、身要動、心要松、腹要空等等,這些都是百歲老人的經驗。另外,有良好的心態,豐富的興趣愛好,都是修身養性之道。所以說:「健康長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❷ 人長壽跟基因和遺傳有關系嗎

我研究證明抄:人類文明越先進,人類戀愛的年齡就越晚!因為人活得更久再生育,後代能夠繼承到的長壽基因和各種有益基因就越多!
你看老鼠,它們的性成熟時間短,繁殖的時間間隔也就很短。雖然也會有一些長壽的老鼠繁殖後代,但是它們後代能夠繼承到的長壽基因卻會被急劇稀釋,因為短壽基因的老鼠實在是太多了!
人類也一樣,所以現在才會有結婚年齡限定,目的就是逐漸提高人類的壽命上限。也就是說,未來的人類,或許會像西方神話中的精靈一樣,能夠活上千歲。但會因為長時間普遍性的較晚生育,會出現性成熟時間變長的可能。

❸ 長壽真的有基因嗎

確實有這方面的因素,但後天的環境、飲食等也不可小覷。

❹ 長壽基因的長壽基因研究史

美國對芽殖酵母和線蟲的基因分析
美國科學家通過對芽殖酵母和線蟲的基因分析,鑒別出兩種生物共有的25個負責調控壽命長短的基因。美國華盛頓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2008年3月13日在《基因組研究》雜志上報告說,在這25個「長壽基因」中,至少15個在人的基因組內存在相似版本。這意味著,科學家有可能藉此鎖定人體內的基因目標,研究如何減緩人的衰老過程,治療衰老引發的相關疾病。研究小組人員介紹說,他們選擇了單細胞芽殖酵母和秀麗隱桿線蟲為基因分析對象,二者都是衰老研究領域常用的模型生物。從進化史來看,這兩種生物之間相距大概有15億年,如此懸殊的進化差距比小毛蟲和人之間的進化距離還要大。正因如此,從這兩種生物體內鑒別出共同擁有的與壽命相關的基因才顯得意義重大。另外,人的基因組內也有十幾個類似基因存在,這表明,類似基因很可能也能調控人的壽命。華盛頓大學生物化學家布賴恩·肯尼迪說,他們希望將來通過基因工程方法調控人體內的「長壽基因」,不僅延長人的預期壽命,還能延長「健康壽命」,也就是人的生命中身體健康、不受衰老引起的疾病影響的時間段。
人類的壽命與基因有關
人類的壽命與基因有關,體內有多個基因主宰著人的生命長短。那些在惡劣環境下控制機體防禦功能的基因,能夠顯著地改善多種生物的健康狀況並且延長其壽命。利用長壽基因的影響力,可以改變人類的生命進程:不讓生長和活力因為年老的衰退而卻步;使人能夠在70歲90歲乃至100多歲時,仍然持他50歲時的蓬勃朝氣。科學家們曾經認為老化不僅僅是一個衰退的過程,而是生物體的遺傳性程序化發育(genetically programmeddevelopment)的積極延續。個體一旦成熟,「衰老基因」(aging gene)就開始將該個體導向死亡。但這種觀點已經不再為人們所相信了,現在人們普遍認同:衰老其實只是由於身體的正常防衛及修復機制隨時間流逝而衰退導致的。然而,研究者發現,有一個基因家族與生物體的應激耐受性有關,它們能夠加強各個年齡段生物體的自身防衛及修復活性。這些基因通過優化身體的生存機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個體渡過困境的幾率。如果這些基因處於激活狀態的時間足夠長,那麼還能顯著地增進生物體的健康,並延長壽命。其實,這個基因家族就是那些與衰老基因相對立的長壽基因(longevity gene)。
人們對SIR2基因的認識最多
作為首先被確認的長壽基因之一,人們對SIR2基因的認識最多,對長壽基因的研究,讓人們看到基因的生存調控機制如何延長壽命,以及如何增進健康。而且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SIR2基因很可能就是這個機制中的重要調控基因。在尋找引發酵母菌細胞個體衰老的原因時,第一次發現:SIR2基因是長壽基因。當時,我們曾設想這種簡單生物體的衰老可能是由某種單一基因所控制,並認為對酵母菌壽命的了解,或許會幫助我們理解人類的衰老過程。而這在當時很多人看來,這些觀念是極其荒謬的。酵母菌的衰老程度,是以母細胞在死亡之前分裂產生子細胞的次數來衡量的。酵母菌細胞的壽命,通常在分裂20次左右。
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有報道指出,發現蠕蟲和果蠅體內的FOXO3A基因與其衰老過程有密切的關系。從這以後,FOXO3A基因就成為了衰老遺傳研究領域中一個非常引人矚目的元素。也正是因為這樣,德國基爾大學臨床分子生物學研究團隊長期以來都一直努力致力於對這種基因在人類體內變異形態的研究工作。

❺ 為什麼人的長壽同遺傳基因有關

長壽人往往有家族性的傾向。中外文獻中都有許多關於長壽家庭的記載。《蘇州府志雜記》載:「乾隆辛未南巡,有湖南隨人湯二程來接駕,年一百四十歲……其孫曾隨者皆白發蕭然之翁也。」《偶記》載:「巴陵老百八十歲,時觴舉樂。毛侍御過其地,聞之屏騎往觀。見階前數人皓首蒼顏,年可百歲。不知孰為老人也。問之,則皆老人子也。」清無錫秦氏,兄弟9人共600餘歲,考然90歲,實然87歲,敬然85歲,崇然70歲。山東章邱王欣然103歲,其弟瑞然100歲。1977年10月體育報載,湖南一俞姓老農,109歲時仍很健康,能擊拳,其子83歲,幼孫也60多歲了。國外長壽家族的報道,如蘇聯的基什金1949年已143歲,妻96歲,其父死時是138歲,其母去世時117歲。近年來的研究表明,父母高壽的人,子女一般也長壽。如果一個人的父母活到75歲的話,那麼,他在30歲能活到80歲的希望是26.6%。反之,如果他的父母不到60歲就死去的話,那麼他在30歲能活到80歲的希望只有20.3%。父母和祖父母活到90歲和100歲的人中,有許多人比對照組中的更長壽。只有10%的長壽人,其父祖兩代中都沒有長壽的。6父母(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壽命總和的范圍在254到549之間。這兩個極端都發生在長壽組中。但長壽組的6父母壽命總和要比對照組大16%。90-100歲的老人的45.8%,他們的父親的56.7%,他們的母親的53.4%,都有雙親在長壽組內。而對照組的相應數字則各為11.9%,37.1%和31.1%。這些研究的結果都證明遺傳基礎在壽命中的重要性。但壽命的遺傳方式還不清楚。壽命的長短變化極大,呈連續分布的現象,不像是孟德爾式或單基因的遺傳,很可能是多基因遺傳。

❻ 長壽基因在人的壽命中其關鍵作用,這是真的嗎

長壽基因在的確影響著人的壽命,但是並不是起決定性作用的,人究竟能活多長是基因、生活習慣、生存環境、醫療水平等多種因素共同決定的,基因只佔相當低的比重。

而現在卻常常出現年前人猝死的情況,這就和生活習慣有直接關系了,熬夜、作息不規律、精神壓力過大、抽煙酗酒等不良習慣對我們的健康損耗極大,即便是擁有長壽基因,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很難長壽。

❼ 你贊成為了長壽而修改人類的基因么,為什麼

我個人是贊成為了長壽而修改人類的基因,畢竟如果沒有任何後遺症的情況下改變基因而使人類壽命變長這是好事。

修改基因可以直接改變現有的基因或者直接讓其失效,這是非常難的。科學家早都開始嘗試把它用在人類身上了。癌症病人的免疫細胞含一種叫做PD-1的基因,中國科學家試著禁止了它的表達,然後再把這種修改後的細胞注射回病號身體。PD-1基因就是免疫細胞表面的「關閉開關」,許多癌症患者是PD-1開關按到了「關閉」上,因而喪失了阻止免疫攻擊的能力。

但是科技力量的發展有時真不是法律可以阻止的。希望基因編輯能成為人類救命的良方,而不要成為人類的噩夢。

❽ 人的生命特徵是由基因決定的,能通過基因測出壽命嗎

我們可以通過基因預測出壽命,壽命的長短也是和基因有關系的,有的人天生就遺傳了父母的長壽基因,但是這也不是完全可以被預測的,因為後天的一些環境也會影響我們的壽命。 總而言之,基因是有影響的,但是後天的習慣,生活環境也占很大一部分因素,如果想要長壽,健康還是要善待生活,善待自己。

❾ 父母中,誰的壽命對後代有影響長壽基因有哪些

1.眼睛形狀:父母的眼睛形狀對孩子的影響顯而易見.對於孩子來講,眼形、眼睛的大小是遺傳自父母的,而且大眼睛相對小眼睛而言是顯性遺傳.只要父母雙方有一個人是大眼睛,生大眼睛孩子的可能就會大一些. 雙眼皮:一般來講,單眼皮與雙眼皮的人結婚,孩子極有可能是雙眼皮.所以,一些孩子出生時是單眼皮,成年後又會「補」上像父親那樣的雙眼皮.據統計,在嬰幼兒中雙眼皮的比例不過才20%,中學生是40%,大學生大約佔到50%.但如果父母都是單眼皮,一般孩子也會是單眼皮. 眼球顏色:在眼球顏色方面,黑色等深顏色相對於淺顏色而言是顯性遺傳.也就是說,如果你羨慕藍眼球,選擇了一個藍眼球人做了愛人,但因為你是黑眼球,所生的孩子不會是藍眼球. 睫毛:長睫毛也是顯性遺傳的.父母雙方只要有一個人擁有動人的長睫毛,孩子遺傳長睫毛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2.鼻子一般來講,鼻子大、高而鼻孔寬的人呈顯性遺傳.父母雙方中有一人是挺直的鼻樑,遺傳給孩子的可能性就很大.另外,鼻子的遺傳基因會一直持續到成年,也就是說,小時候矮鼻子的人,長到成年時期還有變成高鼻子的可能. 3.壽命壽命是有遺傳基礎的.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家族中的成員個個長壽,但也有短命的家族存在.壽命的長短有家族聚集的傾向性.如果你的家族中有長壽的先例,那麼你的孩子長壽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最有說服力的是對同卵雙生子的調查.資料統計,60-75歲死去的雙胞胎,男性雙胞胎死亡的時間平均相差4年,女性雙胞胎僅差2年.不過,壽命也受環境因素的影響,如飲食習慣、生活環境、工作環境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左右著人的壽命. 4.身高研究表明,人的身高有70%取決於遺傳,後天因素的影響只佔到30%.一般來講,如果父母身材較高,孩子身材高的機會為3,矮的機會為1,身材偏矮則反之;如果父母中一人較高,一人較低,就取決於其他因素. 5.胖瘦人的體形有一定的遺傳性.比如,我們中的一些人,吃同樣的食物,有著同樣的運動量,但有些人體形正常,有些人卻偏胖或偏瘦.研究認為,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代謝率,通常代謝率較低的人就容易長胖,這是由於體形遺傳因素而決定的.如果父母體形屬於容易長胖的那種類型,孩子就容易偏胖.因此,這樣的孩子在出生後,喂養上要注意營養平衡,不要吃得過多.如果父母中有一人肥胖,孩子發胖的機會是30%.如果父母雙方都肥胖,孩子發胖的機會是50%-60%.另外,也有些說法,認為母親在孩子體形方面起到的作用較大,也就是說孩子不論性別如何,都比較像母親. 6.膚色膚色在遺傳時往往不偏不倚,讓人別無選擇.它總是遵循著「相乘後再平均」的自然法則,給孩子打著父母「綜合色」的烙印.比如,父母皮膚較黑,絕對不會有白嫩肌膚的孩子;如果父母中一個人較黑,一個人較白,那麼在胚胎時「平均」後,便給孩子形成一個不黑不白的中性膚色.因此,黃種人生的孩子,一定是黃種人的膚色.一個非洲的留學生找了個膚色偏黑的中國女子,生出的孩子果然皮膚也很黑. 7.耳朵耳朵的形狀是遺傳的,而且大耳朵是顯性遺傳,小耳朵是隱性遺傳.父母雙方只要一個人是大耳朵,那麼孩子就極有可能也是一對大耳朵. 8.下顎絕對是顯性遺傳,父母任何一方有突出的大下巴,孩子十有八九會長成相似的下巴,這種特徵表現得非常明顯. 9.聲音孩子的聲音通常都會非常接近父母,其相似程度會比長相、形體更甚.如果父親笑聲爽朗,母親又是個大嗓門,很難想像孩子會細聲細氣.通常,兒子的聲音與父親很接近,女兒的聲音則很像母親. 聲音的高低、音量、音質等各方面,不僅與喉頭有關,還要由鼻的大小、張口的大小、舌的長短、顏面的骨骼等各因素綜合決定.而且,這些方面無不遺傳父母的基因,所以聲音遺傳是不奇怪的.但是,這種由父母生理解剖結構所影響的音質如果不美,大多數可以通過後天的發音訓練而改變.因此,某些聲音條件並不優越的人,通過後天的發音訓練會發生聲音改變.這樣,就可以使某些聲音條件並不優越的人,通過科學刻苦的練習圓一個擁有甜美圓潤嗓音的夢. 10.智力雖然智力不完全由遺傳因素所決定,但與遺傳有一定關系.人的智力取決於遺傳、環境兩方面的因素.一般認為,遺傳發揮著很大的作用,環境則決定了另外40%.有人長期研究過一群智商在140分以上的孩子,從中發現這些孩子長大後一直保持優秀的才智,他們的孩子的智商平均為128分,遠遠超過一般孩子的水平.而那些精神缺陷者,他們的孩子當中有59%的人有精神缺陷或智力遲鈍. 在智力遺傳中,不僅包括智商,還包括情商.所謂的情商,是指人的個性、脾氣、處事能力、交際能力等方面.比如,有些孩子在處事能力、交際能力方面像爸爸,而另外一些方面,如個性、脾氣與母親很相像. 另外,孩子的智力與環境也有很大的關系,智力的實際表現還要受後天的極大影響,因此我們提倡早教.從胎兒開始,腦細胞發育的第一高峰出現在10-18周,第二高峰出現在孩子出生後的3-6個月.如果期望孩子智力發育好,就要在第一高峰期即孕期注意攝取營養,在第二高峰期注意進行母乳喂養,這樣就會使孩子的智力很好地發育. 11.父母天賦無論是爸爸還是媽媽,在某些方面的天賦都有可能遺傳給孩子,使孩子在某些方面的潛力很高.因此,父母的某種天賦在周圍環境影響下,如果適當地進行開發,就可以使孩子在這方面有更好的發展. 自古以來,出現了許多高智能結構的家族,如音樂家巴赫、莫扎特和韋伯家族中,幾代人中都有諸多的音樂家出現.還有,我國南北朝時著名的科學家祖沖之的兒子祖桓之、孫子祖皓都是機械發明家,也都是著名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這種智力的家族聚集性現象,恰恰說明了先天和後天因素對才藝天賦的作用

❿ 生物學: 是不是有的基因可以使人長壽

美國科學家進行的一項研究傳出了讓科學界震驚不小的消息:在人體中,有一種能夠影響血液中膽固醇分子大小的基因,可以幫助人們將壽命提高到百歲以上,同時還可以防止諸多讓人們頭疼不已的慢性疾病,如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等。
美國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對以長壽著稱的阿士肯納基猶太人家族進行了研究。他們選擇了這組東歐猶太後裔是因為他們曾因數百年與外界隔絕而使得其家族的基因構成十分相似,進而為得出比較精確的研究結果奠定了基礎。科學家對213名平均年齡在98歲以上的老人(其中有一半已年過百歲)進行了研究。科學家還同時對其216名後代進行了研究。
研究人員發現,在這些百歲老人身上出現了一種基因變異,能夠改變調節血脂及其顆粒大小的一種酶,並使得血脂的顆粒變大。這種基因變異在這些百歲老人身上發生的頻率要高出一般人群的三倍。研究人員同時還發現,他們的後代所能產生的同樣變異頻率則為一般人群的兩倍。研究人員認為,阿士肯納基家族身上發生的這種基因變異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一種對人有益的膽固醇)的含量。同時在這些古稀老人的身上發現了比對照組要大得多的大分子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或所謂的「壞」膽固醇。這說明,小分子低密度脂蛋白會對人的心臟構成威脅。研究人員認為,大分子能夠阻止「壞」膽固醇進入動脈血管壁,從而減少了脂肪堆積在那裡成為堵塞的危險。
這一研究佐證了科學界的一種假設,即人的基因傾向多為遺傳所獲,因此是否能夠長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能夠從上一輩獲得正確的基因。這些古稀老人不但活得很長壽,而且在其身上幾乎也看不到一般老年人會出現的那些常見疾病。

閱讀全文

與基因與長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體檢色盲測多久交去車管所 瀏覽:110
養老保險卡怎麼只有一張銀行卡 瀏覽:329
孤寡老人進養老院怎麼樣 瀏覽:266
密雲水庫清朝永琪父母什麼情況 瀏覽:527
長壽哪裡有快遞公司 瀏覽:625
養老保險清繳委託書怎麼寫 瀏覽:835
老年人用品誰家好 瀏覽:915
王菲的父母怎麼樣 瀏覽:271
長壽花桿爛了怎麼治 瀏覽:127
80歲老人一天睡幾小時 瀏覽:134
重陽節動漫人物圖片簡筆畫 瀏覽:144
南通什麼醫院可以做入職體檢 瀏覽:733
內蒙古農村社保60歲補交規定 瀏覽:707
長壽花葉子變空怎麼辦 瀏覽:778
重陽節對父母的話 瀏覽:801
蜂王怎麼找老人 瀏覽:503
老年人每日飲水量1500 瀏覽:835
農村自建房如何證明父母出資的 瀏覽:386
考警校對父母政審哪些 瀏覽:396
多少歲絕經長壽 瀏覽: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