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處死60歲以上老人

處死60歲以上老人

發布時間:2025-09-13 09:59:29

❶ 六十歲不死就活埋是哪個朝代

這種風俗或者說政策在歷史上並沒有找到明確的來源依據。但是根據市面上流傳的說法,這種可怕的制度是秦始皇頒布的。

說是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覺得老人失去了勞動能力不能幹活了,或者就是浪費糧食,那會兒他又要修長城修車道什麼的,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於是便將一條詔諭頒布天下「凡六十歲不死者,一律活埋,若不從者,滅九族!」

但是由於同屬於漢文化圈,中國兩千年來的主流文明講「忠孝禮義」,所以理論上大一統的朝代都不會發生此類事情。

「棄老墓,寄死窯」的傳說

相傳在秦始皇統治時期,因為大興土木,常年勞民傷財,導致了當時的生產力低下,糧食產量下降,以至於出現了糧食不夠吃的情況,而當食物無法滿足所有人的生存的時候,只能選擇犧牲一部分人來減少食物的消耗,因此,沒有了勞動價值的花甲老人便成為了被舍棄的那一類人。

在多人相繼進言談到通過舍棄沒有勞動力的老人來緩解糧食消耗的議題後,皇帝便發布了一條規定,名叫「六十還倉」凡是上了60歲花甲的老人,一律都要處死,違令者全家都要被處以死刑。而處死年紀上了60歲的老人的方式之一便是活埋,專門修建一個活人墓,形狀瓦罐。

老人會由家人們送進這個墓穴中,並留下一定的食物,讓老人自生自滅,一般多是在食物被吃完之後,老人最後在冰冷的墓穴中受凍挨餓而死,這種方式也被稱之為「花甲葬」。

關於這個「棄老墓,寄死窯」的傳說在中國古代流傳得非常廣泛,如:江浙一帶的《大鼠》,湖北的《斗鼠記》、《八斤貓》、《不殺老人》、《人過花甲》等,而這樣的廣泛流傳並不是在鼓勵棄老習俗而是在歌頌放棄「棄老令」的習俗演變。

如今,在湖北武當山周邊考古發現了許多可容一人大小的窯洞,也就是傳說中的「寄死窯」,證明了中國古代確實存在過棄老、殺老的習俗,當地如今也依舊流傳著關於「六十還倉」的傳說,這個制度從建立到放棄的故事,這展現的正是從野蠻到孝道,從棄老到養老、敬老的道德進步。

❷ 據說在古代人到60歲就要處死!!請問有沒有這回事呢什麼朝代的事呢

並不是被處死的,而是被餓死的。在宋元時期經常發生。

在古代有一種墳,被稱為瓦罐墳,也就是孝子要把年滿60歲的父親安置在村外的預先建好的墳中,每天送一次飯並加上一塊磚,待360天後磚把墳的窗口堵死了就算安葬了父親。

這種墳文化反應了古代人民生活水平極端低下,無法養活失去勞動力的老人,因此形成了一種習俗,就是將年過六十的老人慢慢活埋。

這種習俗雖然殘忍,卻反應一個事實,那就是種族的延續大於文明的要求。小螳螂永遠看不到它的父親,因此它還沒有生下來時,父親就被母親吃掉了。

相傳老人過了六十歲就必須死,要麼活埋,要麼處死,子女不活埋超過六十歲的父母則罪死不赦。大家口耳相傳,這道皇命是千古第一暴君秦始皇嬴政下的,這黑鍋秦始皇想不背都不行。

秦國以法治國,對內的重點在於治理疲民,所謂疲民就是游手好閑、好吃懶做、坑蒙拐騙的不良百姓,或者紈絝子弟。秦國治理疲民的手段就是強制勞動,強制勞動的內容就是服徭役,服徭役就可以吃牢飯;不願意接受強制勞動則貶為奴隸,或者處死。

秦國不開倉,不濟災,有功者賞,有過者罰,無功無過者不賞不罰,因此被視為暴政的典型。秦國重拳處理疲民,被儒家擴大化為六十歲以後的老人必死,因為六十歲的老人失去了勞動力,屬於「疲民」。但是秦始皇並沒有下達這么荒唐而弱智的命令,都是後世為黑而黑編造出來的。

韓信少時以打柴為生,他經常接濟鄰居老地仙,使得老地仙得以延命。老地仙告訴韓信:我們後山上有一處龍脈風水寶地。如果我死在你老母前面,你將我葬在那龍口裡的話,你今生將大富大發,一生榮華富貴;如果你老母死在前面,你將她葬在那龍口裡的話,你今生會出將入相,位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在老地仙死前,韓信的母親還很健康,為了出將入相,韓信提前將母親葬在龍口。老地仙知道後說韓信天理難容,必然不得善終,不得好死。韓信助劉邦取得天下後,給劉邦說了這件事,劉邦為了保全功臣,允下了五不殺之約: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光不殺,見君不殺,見鐵不殺!

最終韓信被呂後設計殺死,趁劉邦外出征戰,裝在布袋中不見天地,被宮女以木棒擊殺!這正應了老地仙說的不得好死。仔細一想,這是呂後為了殺韓信命文人騷客編輯出來的故事,呂後還編輯了嬴政是呂不韋的兒子的事,好為她呂氏代劉作輿論准備呢。

反應了人們在物資匱乏年代為了種族生存不得不做的事,反應了生存大於文明的天道,反應了強者生存的人道。游牧民族物資比農耕民族少,他們的生存條件十分惡劣,為了種族的延續,游牧民族在遷移時會拋棄老人,讓他們自生自滅。

除了拋棄老人外,他們還可以娶庶母,娶寡嫂和弟媳;人類的葬禮除了土葬、水葬、天葬、火葬外,還有食葬,也就是親人死後,他的屍體會被活著的親人吃掉;這一切只是為了種族生存下去,這些事做得自然而然,雖有違現代文明。

當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水平,文明與禮儀才會產生,才會有尊老愛幼,長幼有序的人倫秩序。天道早於人道產生,有些天道跟人道完全是兩碼事,比如天道無私弱肉強食,但是人道卻要求照顧弱小,體恤孤寡。

(2)處死60歲以上老人擴展閱讀:

古人將60歲稱為花甲之年的原因:

第一種說法是,在古代,沒有日歷的時候,就以天乾地支來計算歷法。以10天乾和12地支來組合,進行歷法和時間的計算。

天乾和地支兩兩組合之後,輪完一次,正好是六十年。其中,天干中排在最先的是「甲」,地支中排第一的是「子」,以「甲子」為第一個單位,所以也稱為一個甲子。又因為乾和支之間是相互錯雜的,所以也稱為花甲。六十年一個甲子輪回,所以後來花甲也成了六十歲的代稱。

第二種說法主要是和人的身體機能有關。通常,在人的指甲根部會出現一道道白色的痕跡,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開始衰老,等到了六十歲的時候,身體的代謝機能在逐漸下降,這道指甲上的白痕也逐漸消失。所以,六十歲也被稱為「花甲之年」。

❸ 古代生產力低下,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真的要被活埋嗎

第一次聽說60歲老人要被活埋,感覺挺可笑的,古代也太封建了吧,盡然會有這種事情,當然也有可能了,古代那麼混亂,也沒有現在的尊老愛幼。在我聽說這件事的時候還特地去翻閱了一下資料,確實有這件事,大家要是問道什麼朝代會這樣,其實大家也應該可以想到一個朝代,就是秦了,秦始皇嬴政統治時期!

我們現代人普遍無法接受這種殘酷的制度,但古代人卻實是不得已而為之,尤其是在講究以孝治天下的古代,若是還有贍養父母的能力,我相信他們也會盡孝。

❹ 人到60歲被活埋到底出現在哪個朝代人到60歲被活埋的真相是什麼呢

在我印象中,中國人最注重孝順,有句話說的好,“百善孝為先!”在古代,有因為不孝順被凌遲的先例,就是崇禎年間的鄭鄤,就是以“杖母奸妹”的罪名被凌遲處死,至於是否是冤案,這里不做詳解。可見,不孝的罪名是很大的。不過,凡是有例外,在中國的歷史中,有兩個朝代卻有一個很殘酷的法令,那就是老人到60歲的時候,要被活埋!

❺ 古代是哪個朝代把六十歲以上的老人處死

這個多見於野史、傳聞,正史上沒有明確的記載。

這種事也稱,「瓦罐墳」、「花甲葬」、「六十還倉」、「棄老風俗」。

「磚打墓」:傳說在元朝漢族老人活到60歲時必須被送到野外的一個墓穴里等死,這個墓穴就是傳說中的"磚打墓",意思就是用磚打造的墓穴。

「花甲葬」:皇帝殘酷,認為老人無用,下令六十者進活墳等死。

「六十還倉」:天後磚把墳的窗口堵死了就算安葬了父親。在他們看來,人到了一定的歲數就要,離開人群自願去死。

「棄老風俗」:在古代鄖縣這一帶的麇國里,凡是上了60歲的老人,都要按老規矩送進自死窯讓他們凍餓而死。

元朝,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定都大都是現在的北京,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

(5)處死60歲以上老人擴展閱讀:

「磚打墓」

蒙古人統治漢人時除了建立必要的軍事力量和鎮壓工具監獄,在最基層,每個村子派一個蒙古家庭統治整個村子的漢人,漢族人姑娘要結婚,必須和這家蒙古人的男人睡三天覺,用文縐縐的語言說,就是這位姑娘的處夜權是屬於蒙古人的。

事實上,這種空穴來風的謠言並沒有任何證據文獻的支持。蒙古統治者在統一中國後 , 出於維護和鞏固其統治的需要,一改本民族貴壯賤老的風俗。逐漸接受漢族尊老敬老思想傳統,。在物質、經濟、法律和名譽等許多方面制定了救助優待老人和養老者的政策措施。

「棄老風俗」

楊三的農民,偷偷把老父親養在家裡。恰好這時外國送來一隻像黃牛那麼大的'犀鼠',全國上下無人能識別和制服這一怪獸,陷入驚恐不安之中。

楊三將此事告知老父,老人家教他用一隻13斤半的貓斗敗了犀鼠。國王從這件事認識到智慧豐富的老人是個寶,從此就廢除了將老人送進自死窯的古老習俗。

❻ 古代習俗到60歲不死就要活埋,真相是怎樣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是,在古代,傳說凡是年滿60歲的老人,都要被活埋、處死,或者被拋棄在荒郊野外任其凍死餓死。這被稱為「花甲葬」、「六十還倉」。

如果說秦始皇真的有了這個規定,那麼後來的大漢朝可不是吃干飯的,肯定會在史書上大寫特寫,無限放大,但事實是沒有;再如果說宋朝真的發生了這樣的行為,那麼後來被視為外族入侵者的元朝豈會放過這樣一個醜化宋朝的機會?

當然不會;元朝更不可能發生過這樣的事情了,既然被視為外族的入侵者,那麼大明朝更得添油加醋地書寫一筆了,但是史書上還真的就沒有記載。

至於這種傳聞是真是假,無人可知。總之古人太過於封建迷信,致使一些陋習滋生。

閱讀全文

與處死60歲以上老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適合老年人的智能電視 瀏覽:735
老年人胃腸道衰退會出現哪些症狀 瀏覽:668
老人過世後銀行卡如何退卡 瀏覽:733
泰安為什麼適合養老 瀏覽:816
50歲吃花膠的好處 瀏覽:769
出盡頭牙為什麼不能和父母說 瀏覽:495
老年人棉衣男 瀏覽:608
老年罵人狂躁是老年痴呆嗎 瀏覽:180
50歲體操 瀏覽:375
給老人送什麼禮呢 瀏覽:269
漢中退休社保卡怎麼辦 瀏覽:485
農民多少歲不用交養老保險 瀏覽:68
應征入伍體檢流程要多久 瀏覽:802
年輕的父母該怎麼教育 瀏覽:850
臨桂居民基本養老金每月是多少 瀏覽:611
在手機上交養老保險怎麼列印單子 瀏覽:422
菜市場孝順故事 瀏覽:246
割包皮怎麼告訴父母 瀏覽:922
體檢時為什麼要用鹽水 瀏覽:119
異地領取養老金將免部分手續費 瀏覽: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