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給老人拜壽的禮儀
給老人拜壽的禮儀
給老人拜壽的禮儀。很多人都懂的孝順,知道要給老人拜壽,但是拜壽也有很多規矩需要注意,拜壽禮儀講究和禁忌包括很多,這不僅僅是文化的傳承,也是對老人們的祝福,現在分享給老人拜壽的禮儀。
洛陽民間自古就有禪行咐尊老敬老的美德,給老人祝壽是其主要的表現形式。年高齡久為壽。(莊子·盜跖)篇說:「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民間對壽星意人有「六十為壽,七十為叟,八十為耄,九十為耋,百歲為星」之說。洛陽民間長輩老人到了高齡,習慣以虛歲過生日。認為人生下來這一天,就是第一個生日。因此,59周歲,就是第60個生月。祝壽一般多從60歲開始,且老人的父母均已過世。盂津、偃師兩縣俗稱「做生兒」。開始做壽後,不能間斷,以示長壽。民間祝壽重視整數,如60、70、80等,逢十則要大慶。尤為重視80大壽,屆時要隆重慶祝。祝壽時,要向被慶賀的長輩老人送「壽禮」,還要舉行一定的拜壽禮儀。由於家庭經濟狀況存在差異,祝壽的規模也不盡相同。但不論繁簡厚薄,皆表達了兒女的一片孝帶簡心和祝老人健康長壽的美好願望。
一、壽禮
祝壽禮品多由家裡子女後輩准備,也有親戚朋友饋贈。壽禮品種豐富多樣,因人而異。既有食品,也有衣物,但少不了壽幛、壽聯和壽屏。
食品要以老人平時喜歡吃的為主,但不能缺少壽桃、壽糕和面條。壽桃一般用面自己蒸制,也有用鮮桃的。壽糕指壽禮糕點,多以麵粉、糖及食用色蒸製成形,飾以各種圖案。偃師縣除送桃形饅頭外,還要送石榴形饅頭。壽面講究又細又長,以盼老人「富貴不斷頭」。
壽幛多用整幅大紅綢緞,大小如中堂,題辭內容多為四言吉語。壽聯多和中堂相配,中堂上面多寫一個大「壽」字,或畫寓意長壽人物、動植物圖案。壽屏分兩種,一種為卷軸畫,多以4條幅或8條幅排列成組,掛在牆上;一種為雕刻或鑲嵌的立屏,小型的陳設於幾案,大型的立於地面。清代僵師夾溝村喬履信祖母80大壽,親朋賀以玉石鑲嵌的八扇壽屏,至今保存尚好。壽幛、壽聯、壽屏因所賀之人性別、年齡、身份不同,措辭、用典也要有所區別。
二、壽俗
為老人慶壽沒有定規儀式,因人而異。富裕人家需布置壽堂,正廳中間懸掛一大「壽」字,桌上擺八仙人、老壽星、壽桃、壽面等物品。壽堂內結綵燃燭,地上鋪紅氈。壽誕之日,親朋好友攜禮前來祝賀。壽星老人身穿新衣,年過80可穿紅鞋,坐於壽堂之上,接受親友、晚輩的祝賀和叩拜。洛陽老城祝壽時,不出「五服」的須磕頭,其餘行禮。叩拜時要對對拜,即兒子與媳婦、女兒與女婿分對拜。拜壽禮畢,要先吃壽面,表示延年益壽。然後舉行壽宴,壽星老人坐上席,與親友後輩共飲壽酒。開頭三碗上菜,都是長子跪下舉過頭送上桌,以示對客人的謝意。三碗後客人高呼換人,才由幫忙人上菜。宴後客人走時要帶壽桃,家中父母健在者要帶兩個以上。有的還要請樂班、說書、戲班到家中慶賀。
祝壽作為中華民族的一種優良傳統,受歷朝歷代的推崇。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愛戴(孝敬)老人,通過祝壽而祈望長壽之事不泛其例。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上層統治集團已經出現了原始形態的祝壽活動。《詩經》中所用「萬壽無疆」;「南山之壽」這樣的頌句,在今天的祝壽活動中仍十分賀純常見。應該說,春秋戰國以後的獻酒上壽活動雖然並不一定與特定的生日聯系在一起,但由於活動本身具有「為人上壽」的特點,因此仍然可以說是今日祝壽禮儀的雛形。
秦王嬴政為自己長壽不老,曾派方士徐福率童男童女各3000人,東渡入海尋求仙葯。漢高祖劉邦,捧酒為壽,唐宋以來,皇帝壽誕日為自己制定了專門的節日進行祝賀。從古至今,這種習俗一直源遠流長,相延不斷。
民間自古就有尊老敬老的美德,給老人祝壽是其主要的表現形式。
年高齡長者為壽,莊子說:「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古人有 「六十為壽,七十為叟,八十為耄,九十為耋,百歲為星」之稱。
祝壽多從60歲開始,習慣以虛歲計算,且老人的父母均已過世。開始做壽後,不能間斷,以示長壽;祝壽重視整數,如60、70、80等,逢十則要大慶。尤為重視80大壽,隆重慶祝老人高齡;祝壽有「慶九不慶十」之說。如老人過60歲壽辰,並不是整60歲才做壽,而是59歲,「九」取長久之意,認為九是最尊,最大的數字,希望老人從做壽開始越活越長久;祝壽時,一般定於生日之日,要設壽堂,向被慶賀的長輩老人送「壽禮」,還要舉行一定的拜壽儀式,參加壽宴等等。
由於家庭經濟狀況存在差異,祝壽的規模也不盡相同。但不論繁簡厚薄,皆表達了兒女的一片孝心和祝福老人健康長壽的美好願望。
民間做壽大部分在家中,通常要設壽堂、燃壽燭、結壽彩。
壽堂一般設在正廳,為拜壽之地。若壽星為老翁,堂上正面高懸紅緞彩綉的「百壽圖」(參見圖6)或八仙圖所拼的巨形「壽」。兩邊是壽聯,內容多為「福臨壽星門第,春駐年邁人家」;「觴飛瑤階來仙祝,瑞靄錦屏見壽星」之類。正中供「壽星」(南極老人星),或供「福」、「祿」、「壽」三星。案前陳設蠟燭、花筒、香爐等講究延年的.飾物。桌子上還供有壽桃、壽面、壽酒、壽點等物品。如給老婦做壽,則堂上正面懸掛彩色「五福(蝠)捧壽圖」(參見圖7),正中供「麻姑(傳說中的女仙)」一尊,其他相同。
做壽要宴請賓客,來賀者多執壽禮,其中以壽桃、壽幛、壽聯為多。
壽禮開始,壽星穿戴一新,依男左女右坐於堂中供案旁,接受親友和晚輩的拜賀。拜壽照例是兩揖三拜,晚輩行跪拜禮。如遇平輩拜壽,受賀者須起身請對方免禮。若晚輩中未成年的小兒叩拜,須給些賞錢。若受賀者尚有長輩健在,須讓長輩坐在受賀席上。此外,凡直系親屬拜壽,在上午壽宴前進行。遠親或朋友則隨來隨拜。
受賀者的晚輩須在壽堂兩旁八字排開,對前來賀壽的跪拜者逐一還禮。行完拜禮後,擺設宴席,共同飲壽酒,吃壽面。之後,壽星還要攜全家於壽堂祭祀「壽星」或「麻姑」。
另外有的人家最後還要「點燈花」,即用一批燈盤,每個燈盤上放一個用彩色燈花紙捻成的燈花,蘸上香油點燃。燈花的數目須同壽星歲數相同,一歲一盞,最後再增加兩盞,謂之「本命年」一盞,「增壽年」一盞。然後由壽星上香,其兒女親友依次跪拜行禮。最後,由拜壽的人們每人托一燈盤,列隊「送駕」,稱「送燈花」。至大門外,將「神碼」、「敬神錢糧」等焚化,壽禮才告完成。
康壽家園」為老人舉辦的生日會雖然沒有古代那麼講究和隆重,但是把過生日的老人歡聚在一起,高高興興,說說笑笑,表演表演節目,做做游戲,一起切蛋糕、許願,一起過生日,也是非常有意義的,是對「空巢」老人寂寞心靈的有效慰藉。
古人雲:「六十花甲子,七十古來稀」,老人活到了這個年紀不容易,「康壽家園」盼望老年會員們生命之樹常青,壽祿之福常臨,更願天下老人都能健康長壽,頤享天年!
拓展:給老人拜壽祝詞
祝老壽星日月昌明、松鶴長春,笑口常開、天倫永享。
安逸靜謐的晚年,一種休息,一種愉悅,一種至高的享受!祝您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
願您生活之樹常綠,生命之水長流!
恭祝福祿與天齊,兒孫孝敬身邊圍;榮華富貴卧福地,人壽年康全家安.
祝老壽星壽比天高、福比海深,春秋不老,福星高照。
日月昌明,日月同輝,松鶴長春,後福無疆,富貴安康,春秋不老。
點燃生日蠟燭,唱起生日歌,共同祝願老壽星增富增壽增富貴,添光添彩添吉祥。
一家人歡聚一堂,共享天倫之樂,共創美好未來。
恭祝老壽星,福如東海,日月昌明。
松鶴長春,春秋不老,古稀重新,歡樂遠長。
同時也祝願在坐的的各位都幸福安康!
親愛的爺爺,向您送上最真誠、最溫馨的祝福,祝爺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健康如意,福樂綿綿,笑口常開,益壽延年!
壽星送壽桃到你家,祝你健康長壽身體佳,兒孫滿堂很顧家,為人豁達個個誇,心裡時時樂開花,好運連連把財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