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60分真的可以萬歲嗎作文
「六十分萬歲,多一分浪費」,是最近二三十年來大學生中的流行語,講的是只要能僥幸過關不掛科,就萬事大吉。這已然成為許多大學生所奉行的學業准則,甚至成為 「潛規則」:大多數大學老師,對成績離及格線還有一點距離的學生,也已習慣性地將其「扶遘六十分,邌邌及格」。
從根本上說,「六十分萬歲」是當下這種教育體制的產物:一方面,一個學生在他的整個中學時代都處於巨大的應試壓力之中,一旦過了高考這座「獨木橋」,誰都想喘一口氣兒。高考之後的撕書燒書,就是一種大規模的渲泄。另一方面,「嚴進寬出」政策導向,使原本意味著新的開始和更大挑戰的大學,成為年輕人釋放壓力,甚至自我放縱的最佳平台。這種教育體制,使中國盛產世界上最勤奮的中學生,同時也盛產著或許是全世界最懶惰、質量最差的大學生--認真留意過大學生成績單的人力資源部門人員,特別容易注意到這一現實。
惰性是心性和潛力最可怕的腐蝕劑。滿成績單的「六十分」,往往意味著其人將終生玩愷度日,嚴重缺乏「把事情做得更好一些」的心理動機,他在「盡責性」這一人格特質上的低水平,已經被徹底鑄成了。
『貳』 60分萬歲,61分是浪費
根據本人多年考試得來的經驗,總結出來就一句話:「
60分萬歲,多一分浪費,少一分受罪!
這是本人自理名言!相信這句話對廣大的三本大學生,都很適用!
『叄』 關於大學考60分萬歲的順口溜
考試不作弊,來年當學弟.
寧可沒人格,不能不及格.
「三短一長選最長,長短不一選B,參差不齊選D,以抄為主,以蒙為輔,蒙抄結合,一定及格。」
期末考試欲何求,未能作完以碰頭,
低頭欲把答案看,有恐被捉面子丟。
橫眉冷對卷子紙,俯首咬碎鋼筆頭,
低頭深思寫一統,管它對錯是與否。
考試如此多焦,引無數考生盡通宵。
惜秦皇漢武,膽子太小,
唐宗宋祖,不得不抄。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最後只把白卷交。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全都重考
考場風光,千里紙飄, 萬里眼瞟。
望教室內外,風景甚好,
交頭接耳, 互打手勢,欲與考官試比高;
需來日,看試捲成績, 互喜互賀。
惜八股取士, 搖頭晃腦。
死記硬背, 甚是苦惱。
一代天驕,時代驕子,考試作弊出高招。
俱往矣,數風流高手,還看今朝。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
學不在深,作弊則靈。
斯是教室,唯吾閑情。
小說翻得快,雜志翻得勤。
琢磨下象棋,尋思看錄像。
可以打瞌睡,寫情書,
無書聲之亂耳,無復習之勞累。
是非跳舞場,堪比游樂廳。
心理雲:』混張文憑!』
高分何時有,舉筆問青天,不知耶穌誕生,乃是多少年,我欲翻書看看,又恐老師發現,高三不勝煩,舉筆做試卷,好似在題山. 一張卷,六十分,才及格,不算貪心,為何偏偏得不全,人有運氣好壞,分有及格與否,全部看人緣,但願人緣好,千里送答案.
『肆』 大學考試真的是六十分萬歲嗎
對於一部分「無欲無求」的人來講,的確只需要六十分就可以,因為他們懶得去爭奪那點微薄的獎學金,只要能夠順利畢業拿到畢業證就可以了。但是對於那些想要保研的,也想要獎學金的同學來說,六十分絕對是不可接受的一個分數,因為那意味著自己與想要達成的目標已經拉開了很大的距離。
當然,對於那些品學兼優,有著遠大目標的尖子生來說,六十分當然是從來不敢想的一個分數,因為那就意味著失敗,意味著保研和獎學金與他們失之交臂了,這是他們不能容忍的。一旦考出這樣的分數,他們可能會惶恐不安,可能會覺得天都塌下來了,這種心態與六十分萬歲的人截然不同,天壤之別。所以,只能說六十分萬歲的人,真的沒必要來上大學,在這里蹉跎歲月有什麼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