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九旬老人被抬上樓審社保,辦事人員都是「閑人」嗎
辦事人員並不是"閑人",而是沒有真正做到為群眾著想,特事特辦。
社保審核部門擔心有些老人不在世了,可老人的家屬騙保,一直還在領社保,就要求每年進行年審,必須老人本人親子去社保部門簽字按手印,辦理手續。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加深,會面臨越來越多的老人行動不便,無法本人親自去社保部門,而社保部門人手有限,老人又那麼多,挨家挨戶都上門採集做衫信息,工作量太大,現在有些地方會讓老人坐在椅子上,拿一張當天的報紙,漏出日期,拍個照就可以。
也可以視頻遠程認證,對著手機錄段視頻,說幾個數字,只要證明人還在世就行沒穗。
其實方法有很多,只看基層辦事人員是否真正把為人民服務落在實處了。純察腔
我是天天爸爸V,喜歡的話點個贊!
② 1949年國慶大典中,天安門城樓上毛主席左手旁那個鬍子很長的老人是誰
董必武
1886年生,原名董賢琮,又名董用威,字潔畲,號壁伍。湖北黃安(今紅安)人。1903年考取秀才。1905年考入湖北「文普通」學堂,1910年畢業,獲清朝學部授予的拔貢學銜。後在黃州任教員。1911年參加了辛亥革命, 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14年考入日本東京「私立日本大學」學習法律,在日本加入孫中山創建的中華革命黨。1915年6月回國從事反袁活動,兩次被捕入獄。1916年出獄後再度赴日本。1918年回國,參加護法運動。1919年在上海參加了五四運動,後創辦武漢中學,教授國文。1920年秋在武漢建立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7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是武漢小組代表。隨後建立和發展湖北省的黨組織,任中共武漢區委委員,湖北民運部部長,湖北省委委員。第一次國共合作時領導籌建了國民黨湖北省黨部,並任湖北省國民黨工作委員會主任,國民黨中央候補委員。1928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列寧學院學習。1932年回國,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歷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中央黨務委員會書記,中央工農民主政府執行委員,最高法院院長,工農檢察委員會副主任。1934年10月參加長征。到陝北後,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陝甘寧邊區政府代理主席。抗日戰爭時期和抗戰勝利後,是中國共產黨同國民黨談判的代表之一。1945年代表解放區參加舊金山聯合國制憲會議。曾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副書記,中共重慶工委書記,中共中央財經部長,華北局書記,華北人民政府主席。
建國後,歷任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政務院副總理,政務院政法委員會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代主席。1975年1月任第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是中共六屆中央委員,七、八、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
出版有《董必武選集》、《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董必武詩選》、《董必武年譜》。
1975年4月2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0歲。
③ 好媳婦先進事跡材料
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有哪些關於好媳婦的 事跡 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好媳婦先進事跡材料,歡迎參考!
好媳婦先進事跡材料篇一
周曉霞是紅安縣國土資源局財務股副股長兼會計,1971年2月出生,1986年參加工作,一直從事國土資源管理事業。23年來,她遵紀守法, 愛崗敬業 、勤奮學習,生活中更是處處關心他人,家庭關系也處理得和諧美滿,始終堅持女性應有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在單位,她是領導和同志們認可的好同志,在家中,她是公公、婆婆和丈夫認可的好媳婦。
周曉霞的丈夫是縣財政局幹部,事情多又雜,整天在外奔走。他是一個有極強事業心的人,對待工作精益求精,恪盡職守。他每天全心全意地工作,工作出色,但沒有時間照顧家庭,繁重的家務、孩子 教育 和照顧老人的工作基本都落在周曉霞一個人肩上。為讓丈夫安心工作,她的生活基本是兩點一線,上班時間忙完單位工作就急忙往家趕,回到家裡做家務。為了讓女兒有飯吃,每天清早起來,她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飯菜做好,用電飯煲煲著,以備她回家有飯吃。對此,女兒很不理解,非屈地說:「別的孩子放學回家後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香噴噴的飯菜,而我每天只一個人在家吃飯。」她回答說:「孩子,媽媽現在單位忙,等有空我一定陪你在家吃飯!」
為了培養孩子成才,她重視對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做對社會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人。由於丈夫工作忙,老人又無力幫助照看,孩子上學的接送、生活照料管理的工作,基本上全由周曉霞一個人承擔。孩子教育、管理又是一件非常艱辛的事情。周曉霞不僅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更注重培養她的獨立生活、學習的能力。經常鼓勵她勤奮刻苦學習,同時,還要養成團結同學、禮貌待人的好習慣。並主動與學校老師聯系,了解孩子的成長狀況,孩子的學習成績始終在班裡名列前矛,連年被評為優秀生。
她和丈夫之所以能和睦相處,最大的秘訣是她們二人之間的溝通非常到位,她們經常彼此向對方敞開心扉地聊天。在處理家庭的大小事時,夫妻能平等對待,互相通氣,共同磋商決定,做到辦每件大事雙方都心情舒暢。她們勤儉持家,合理安排工資收入,從不鋪張浪費。添置家居用品,培養子女上學以及 其它 生活瑣事,都由周曉霞獨自承擔,從不讓丈夫操心。在生活中,她自覺做到不插手丈夫的日常工作,不幹涉丈夫手中權力的正確行使,不利用丈夫的職權和影響辦私事,搞特殊化。
別人的星期天一般是調養精神,吃喝玩樂的一天。而周曉霞的星期天卻是七天中最「忙火」的一天。盡管平時她也不著閑地干,可一個星期全家的衣服,還有兩三個星期要給老人拆洗一次被褥,這些她就要洗上大半天。在生活上,她對老人精心照料,在精神上給老人以最大的安慰。她婆婆患了胃病,有時煩燥不安,哭鬧不休,吵罵不止。遇到這種情況,她丈夫不免也要發一通脾氣。這時,她總是安慰老人,同時勸丈夫:「我們要是老了,孩子們這樣對待我們,你心裡能好受嗎?」一句話,丈夫的火消了,老人也不鬧了。每個周未再忙,她都要隨夫攜子看望公婆,一起吃頓飯,陪老人聊聊天。她丈夫曾深有感觸地說:「是媳子給了他家人的溫暖和幸福,為家裡付出的實在太多了!」而周曉霞總是樂呵呵的,深感知足和欣慰,她總是說,平平淡淡才是真。在家作為一個主婦、長媳,家興、人旺、工作順就是自已最大的幸福。
在這次「十佳好媳婦」評選中,雖然全局幹部職工都推薦周曉霞參加全縣「十佳好媳婦」評選,但她本人卻認為自己在很多地方也存在不足,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她會更加努力地去做一名「好媳婦」,做一名「好國土幹部」。
好媳婦先進事跡材料篇二
唐xx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一個平凡的農家媳婦,她是一個上孝敬公公婆婆,下相夫教子的好媳婦,多年以來,她一如既往,無微不至,從不言棄,無怨無悔,她的孝心感染著周邊群眾,她的事跡傳遍周邊村,她就是xx村大塥組29號的唐x_。她就像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在炎炎的夏日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為每一個路過樹下的人 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綠蔭,沒有表白,不求回報。
唐xx原1984年8月出生於xx鄉xx村老十五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家裡出了父母之外還有一個姐姐跟弟弟,父母老實淳樸、厚道正直,唐xx雖然 文化 水平不高?但在父母親的教育熏陶下,她自幼就是一個懂事乖巧、善解人意、尊老愛幼、和藹可親的女孩。2009年嫁入xx村大塥組方國儉為夫妻,夫妻非常恩愛。公公婆婆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淳樸熱情。在跟公公婆婆相處幾個月以後,公公婆婆評價唐xx是個聰明智慧的好媳婦。一家人生活其樂融融。農村生活雖然不是很富裕,但是一家人相處的非常的好,婆媳關系也是非常的融洽。
本是非常幸福的一家人,但是天有不測風雲2010年婆婆突感不適,到醫院檢查發現得了癌症,一家人如遭晴天霹靂。當時的唐xx懷有七八個月大的身孕。她沒有像一般的孕婦那樣在家養胎,而是去照顧重病的婆婆,當時婆婆在市醫院就診。唐xx就挺著七八個月大的肚子每天堅持到醫院去照顧婆婆。每天大清早的就做好 飯給婆婆送去,喂婆婆喝水吃飯,洗洗涮涮,並沒有因為自己是個孕婦而什麼都不做。每天都不停的鼓勵婆婆,從沒有在婆婆面前抱怨過,在婆婆面前她總是表現得很輕松,沒有愁眉苦臉。當時婆婆渾身都很疼,根本睡不著覺,她知道婆婆現在正在跟病魔做斗爭,需要充足的體力,她也管不了自己挺著個大肚子的辛苦,每天都幫婆婆揉揉疼的地方,輕輕摸摸,好讓婆婆入睡。婆婆睡著之後,她才到病房的外面去,自己躲在那裡掉眼淚,哭個不停,有時候丈夫都勸不住。病房的人看到這樣的女人都問婆婆是不是自己女兒啊,婆婆說是我媳婦,他人都用不可置信的眼觀看著。婆婆當時也很開心,對其他人說:「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我家xx比我閨女還要親呢。」
在這樣好的媳婦的悉心照顧之下,婆婆終於戰勝了病魔,平安出院了。<蓮~山 課件>回到家裡媳婦還是一如既往的照顧婆婆,婆婆逢人便說:「 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每次只要一提到自己的媳婦都是笑的合不攏嘴的。2010年9月25號對於這一大家子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唐xx生下了第一個孩子,她的女兒,女兒也很乖巧可愛。雖然婆婆的病住院使得家裡更加的困難,但是看到這樣乖巧的女兒之後唐xx什麼也不計較了,窮一點沒有關系,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開開心心的就行了。之後一家人生活也是非常幸福的。
幸福的生活是非常短暫的,2010年10月份婆婆的病不幸又復發了,這一次上天沒有留住婆婆,在婆婆的喪禮上唐xx哭的死去活來,非常的傷心,別人怎麼勸都勸不住。婆婆雖然離開了,但是家裡還有一個公公,唐xx對待公公也是非常孝順的,跟公公相處的也是非常融洽的。
照顧年幼的女兒跟年邁的公共,唐xx沒有一句怨言,面對別人的稱贊,她總是淡淡地說:「我只是在盡兒媳、妻子、母親的責任」。因為她知道言傳身教,她要用自己的行動教育自己的孩子。一大家子在這個明事理,聰慧的兒媳的經營下也是生活的非常幸福的。人家說好事多磨,現在的唐xx是好人遇事多,2012年又一起不幸得事情發生在這位善良的女人身上,公公出車禍住院了。在市醫院就診,她並沒有抱怨為什麼自己會遇到這么多不幸的事情,而是以自己的行動告訴別人她是多麼的堅強。像當年照顧婆婆一樣,她每天都做好飯跟湯去照顧公公,公公每每說到媳婦的時候都說在這個時代很難找到這樣的好媳婦了。在她的悉心照顧之下,公公很快就出院了。
唐xx不僅是在親人生病的時候照顧他們,在平時她也是一樣的照顧的老人,家裡的親戚朋友都很尊敬她。每次家裡來親戚了她都會主動的去買菜做飯,熱情招待,從來不會叫公公說一聲,雖然家庭很困難,但是對待他人她從來沒有因為這個而燒出一份力。在鄰組有一個相對比較年輕的家庭丈夫不幸去世了 ,只留下妻子跟孩子,她看見那麼可憐的一家,自己雖然也不富裕但還是送上了自己的一份心意,送了200元錢給那家。這就是唐xx,有著一顆善良的心。
她不僅跟公公婆婆關系相處的很好,跟自己孩子的2個姑姑(丈夫只有2個姐姐)關系也是很好的 ,每次姑姑們來的時候她總是熱情招待,從來不去計較什麼。有一次,自己的媽媽看女兒每天辛苦就抓了自家的一隻雞跟一隻鴨給女兒,讓女兒給自己補補,可是女兒就將2隻全殺了。別人看到就問,你殺那麼多哪吃的完啊,她回答說:「打電話叫了2個姑娘回來吃飯,大家一起吃啊。」 這就是唐xx,一個不會自私的農村婦女。
作為一個好媳婦,唐xx沒有感天動地的事跡,沒有震耳發聵的表白,不發豪言壯語,不要宣傳報道。她以一個典型的東方女性的心態埋頭做著她認為該做的事情,把「孝」字深深刻在自己的字典里,抒寫著「孝」的朴實無華。
好媳婦先進事跡材料篇三
面對別人的稱贊,她總是淡淡地說:「我只是在盡兒媳、妻子、母親的責任」。知道他的人都說:她是孝媳、是賢妻、是良母,她在用自己的言行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公婆說:「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
1985年,21歲的劉桂芬帶著女孩的純真走進了這個家庭,20多年來,她默默地為這個家任勞任怨地奉獻著。1995年10月,和她生活了10年的婆婆突患腦梗塞導致半身不遂,她為了讓婆婆早日康復,每天下班後無論多忙多累,她都要扶婆婆在院子里練習走路。後來,婆婆的病情加重,她每天為婆婆喂水喂飯,洗洗涮涮。常言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婆婆在床上躺了六年。她為婆婆洗澡、梳頭、理發、捶背,剪指甲,精心侍侯,從不厭煩。婆婆逢人便說:「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我家小芬待我比親閨女還親。」為照顧卧病在床的婆婆,她很少走娘家,偶爾去一趟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每次看著老母親戀戀不舍的表情,她的心中就有說不出的愧疚。1998年9月,最疼她的老母親去世了,她在母親的墳前長跪不起,她說:「媽,別人都說我是一個好兒媳、好妻子、好母親,但我卻不是一個好女兒,這一生最對不起的人是您啊!」2001年7月,80歲的婆婆帶著滿足安詳地離開了人世,鄰居們感念她的孝心,一個個自發地前來幫忙。出殯那天,她流著淚跪在老人的身邊說:「媽,讓我再最後侍侯您一次吧!」她為婆婆理順散亂的白發,凈面、打粉底、撲粉、塗口紅,自始至終都傾注著一個媳婦對婆婆的孝心。在場的親鄰都被她的舉動所感動,鄰居一位老人說:「我送走過那麼多的老人,從來沒見過這樣孝敬的媳婦。」婆婆去世後,她怕80多歲的公公寂寞,每天都要給公公講一些外面的新鮮事和報紙上的新聞。公公有眼疾看東西不太清楚,為了減少磕碰,她每天都要把飯菜盛好端給公公,一天三頓,一年360天,這已成了雷打不動的規矩。公公有氣管炎,每到冬天就會犯病,為使公公不犯病,剛入秋,她就將兩床棉被彈成一床松軟的被套給公公鋪上。冬天上班之前,她總是把飯菜盛好溫在煤火上,讓公公什麼時候起來都能吃到熱騰騰的飯菜。公公愛干凈,她總是把公公的衣服床單洗得乾乾凈凈。公公在公療醫院做白內障手術,她一有空就到醫院跑前跑後、干這干那,同室的病人都認為她是老人的女兒,老人也感動的說:「我早就把她當成自己的親閨女了!」這么多年,老人無論大病小病,總是第一個給她打電話。如今,老人已年近90,身體硬朗、精神舒暢,走起路來根本不象90歲的老人,鄰居說他有福氣,他說:「都是媳婦照顧的好」。2000年至今,她的家一直被縣婦聯評選為「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當公公聽說縣婦聯要往市裡推薦好媳婦的消息後,非要把她推薦上去,她說什麼也不答應。她說:「爸,作為小輩,我們孝敬您是應該的,為什麼非要讓別人知道呢?」
弟媳說:「姐姐的孝心感動了我」
身教勝於言教,以前娘家父親和弟媳關系處的很緊張,媳婦說公公太倔強,公公說媳婦不孝順,她勸了父親,勸弟媳,但都無濟於事。後來弟媳因為照顧學生在她家住了一個多月,看到姐姐每天都像親閨女一樣侍奉公公,弟媳被深深地打動了,她說:「都說姐姐孝順,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真的服了。」回家後她主動和老人冰釋前嫌,臟活重活搶著干,老人見人就講媳婦孝順了,弟媳也說老人變的通情大理了。如今,娘家和睦相處,其樂融融。
丈夫說:「她的支持是我努力工作的動力」
丈夫在縣委辦公室從事信息工作,從事文秘工作的她了解丈夫、理解丈夫,為了支持丈夫干好本職工作,她承攬了全部家務。為了做家務,這么多年她中午從不睡午覺,晚上忙到12點多。2003年10月,遂平縣組織一批科、股級幹部到沿海發達地區離崗鍛煉,當時丈夫也在推薦之列。丈夫為上有80多歲的父親,下有正在讀高中的兒子而猶豫不決。她知道了丈夫的想法後,就對丈夫說:「這正是鍛煉你的好機會,去吧,這個家有我呢!」當她把丈夫送上南下的火車後,才意識到自己又許下了一個沉重的諾言。那年,她背負著工作、家庭、老人、孩子的沉重包袱吃力的在家庭和單位這條直線上奔波著、忙碌著。為了讓丈夫安心在外鍛煉,公公病了,兒子因打 籃球 扭傷了手,自己頸椎疼的厲害。。。。。。她都一個人扛著,從來不告訴遠在南國的丈夫。在她報喜不報憂的一個又一個電話中,丈夫在深圳踏踏實實地工作一年,既開闊了視野,又學到了很多先進的管理理念。
兒子說:「媽媽是我最好的老師」
學過《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她深深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 言行舉止 直接影響著子女。兒子從小到大,她沒有過多的嘮叨,也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去影響兒子。在她的影響下,兒子小小年紀就充滿孝心、愛心、上進心。每次買了兒子最喜歡吃的東西,兒子總是先拿給爺爺奶奶吃,爺爺奶奶不吃就硬往他們嘴裡填;奶奶去世時,十多歲的兒子跪在奶奶的身旁鄭重地給奶奶磕了三個頭,以回報奶奶對自己的疼愛之情;爸爸不在家的日子,爺爺病了,兒子一晚上不離爺爺左右,把爺爺感動的直掉眼淚;兒子上學、放學的路上常常會遇到一些行乞的殘疾人,每次他都會把自己的零花錢全部送給他們;學校組織給困難或患病的學生捐款,兒子捐的總要比別人多;坐公交車遇到老人時,兒子趕快讓座並把老人攙扶到座位上;下雨天,兒子總是主動把雨傘讓給離家遠的同學。如今,已讀大二的兒子尊老愛幼、勤奮好學,學業優秀,任班幹部,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和「優秀共青團員」。
領導說:「她干工作一個頂倆」
她從事辦公室工作已經十多年了,十多年來,她從商業到城管,走到哪裡就把愛崗敬業、盡職盡責、無私奉獻的精神帶到哪裡。凡和她共過事的領導、同事一提起她就會伸出大拇指佩服地說:「勤奮敬業,踏實能幹,工作上巾幗從不讓須眉」。她以工作為重、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無怨無悔地耕耘在辦公室這塊園地里。她對自己起草的文件高標准、嚴要求,精益求精。特別是任城管辦機關辦公室主任後,工作忙、任務重,可謂是兩眼一睜,忙到熄燈,為趕材料,她和男同志一樣加班加點到凌晨;為趕材料,她很少過星期天和節假日。兒子說她是「拚命三郎」,丈夫說她是「工作狂」。今年「五一」節,兒子和她提前預約要到駐馬店買衣服,但因縣人大要聽城市管理工作的情況匯報,她又變卦了。原本是一諾千金的她,因對工作的執著而一次又一次失信於兒子,望著兒子失望、無奈、寬容的復雜表情,她常常覺得對不起兒子。幾年來,由於工作成績突出,她被評為「市女職工先進工作者」,縣「巾幗建功標兵、三八紅旗手」,政府系統辦公室工作「先進工作者」,年年被縣工會評為「工會工作先進工作者」,城管系統「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今年,被駐馬店市文明委評選為「市文明市民標兵」。
同事說:「她待我們情同手足」
她說能在一起共事是緣分,她把同事當作自己的兄弟姐妹,無論誰有困難她都毫不猶豫地去幫助。幾年前,單位一位同事下午下班後突患急病,因其丈夫在鄉法庭工作一時趕不回來,她就把同事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交給丈夫看管,自己在醫院照看病人,直到病人家屬趕來。2002年,單位一位同事得了胰腺癌,她聽說後立即從財務股借了100元錢送到那位同事的手中,同事知道她手頭不寬余說什麼也不收,她硬是把錢塞進同事的手裡。她還經常抽時間去看望她,鼓勵她增強戰勝病魔的信心和勇氣。同事感動地說:「小芬,我真的沒有看錯人,你就像我的親妹子一樣啊」!像這樣的事情她已記不清自己做了多少次,每當別人向她提起時,她總是說:「是嗎?我早忘了。」
她勤奮敬業,她尊老愛幼、她團結鄰里、她關心同事,她就像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在炎炎的夏日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為每一個路過樹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綠蔭,沒有表白,不求回報。
猜你喜歡:
1. 2016年好媳婦先進事跡材料
2. 好兒媳事跡材料3篇
3. 十佳好婆婆事跡材料
4. 2017最美媳婦事跡材料
5. 十佳賢妻事跡材料
④ 老人在異地領取社保,每年必須和原籍民政部門見面以確認此人還活著。請問用什麼軟體可免來回跑
2018年5月30日訊,北京,近日,一段「九旬老人社保年審,家人抬著爬上三樓」的視頻,引發對退休人員領取養老待遇要進行生存認證的爭議。人社部日前召開電視電話會議,要求重點簡化待遇領取資格集中認證等異地業務的辦理流程,全力推行異地業務「不用跑」。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地方,生存認證手續繁瑣。為證明自己活著,有的老人需要在不同的辦事地點跑多次,有的需要舉著當天的報紙拍照,有的居住異地甚至需要千里奔波。
圖片來源:新華社
為證明「還活著」身心俱疲
一個月前,隨女兒在武漢居住的90歲老人白啟永,因單位的退休人員工資發放調整,被要求帶本人身份證明,回湖北省紅安縣機關事業單位保險福利管理局辦理錄指紋、照相等認證程序。在女兒陪同下,白啟永老人來到紅安縣城。然而,辦理社保認證的辦公室位於紅安縣機關保險局三樓,沒有電梯,老人上樓困難。在詢問能否請工作人員下樓辦理認證程序被否定後,白啟永老人只能坐在輪椅上,請人幫忙抬上三樓。老人被抬上三樓辦社保認證的視頻在網路上曝光後,引發社會關注。當地要求人社部門整改,設在三樓的辦事窗口被搬到一層,同時明確對重病、癱瘓、行動不便及高齡等特殊對象的資格認證,將安排專人上門採集信息。
白啟永辦理的社保年審認證被稱為生存認證,是證明退休人員健在,符合領取退休養老待遇條件的一道程序。一般每年一次,如果逾期未認證,就將被暫停發放養老金。白啟永的遭遇並非個案,在一些地方,有的退休老人為證明還活著身心俱疲。有的地區要求本人到現場進行年審,這讓很多在外地居住的老人倍感折騰。內蒙古退休老人王偉跟著女兒在江蘇生活,為完成年審,他去年往返跨越半個中國回內蒙古老家。「現在還能跑得動,真害怕以後老了,經不起這么來回折騰。」王偉說。
政府應承擔起服務責任
為什麼領取養老金必須要進行生存認證呢?據了解,地方人社部門開展生存認證,主要是出於養老保險基金安全的考慮,防範和打擊欺詐冒領養老保險基金行為。據介紹,家屬冒領養老金現象在全國時有發生。天津市社保部門與公安機關破獲的一起案件中,一位退休人員去世後,其外孫一直冒領養老金超過11年,總金額近20萬元。
一些受訪退休老人和業內人士認為,生存認證是必要的,但具體實施的方式、方法亟待改進。「這類認證規定合法合規,但缺乏對當事人感受的考慮。」鄭州市民王樂說。
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宋向清認為,防範養老金冒領風險,重點應是政府如何通過高效、便捷的方法採集到真實信息,並通過信息披露防範假信息,最後配套提高冒領者的違規違法成本,而不是把證明真實性的責任都推到群眾身上。這樣不計行政成本、社會成本的政策安排,體現了社會治理中強調管理而非服務的思維。
數據信息助力 群眾少跑路
記者采訪發現,針對生存認證中群眾集中反映的問題,近年來不少地方已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開展探索。目前,生存認證已從本人到養老金領取地現場認證,拓展到異地協查認證、社保專幹上門、網路識別認證等多種方式,方便異地居住老人、高齡老人完成社保年審。
武漢市人社局社保中心主任肖福義介紹,武漢市自2016年通過手機客戶端進行退休人員生存認證網路年審後,又於去年底在支付寶開通社保年審。武漢市今年退休人員社保年審啟動兩個多月來,全市138萬名企業退休人員已有82萬人完成年審,其中13.2萬人通過支付寶完成生存認證,1.5萬人通過「武漢人社」手機客戶端完成認證。對於行動不便的老人在全市范圍內統一登記造冊,由工作人員上門認證年審。
此外,部分地區探索簡化甚至取消生存認證。中山市人社部門近期公告稱,中山退休領取退休待遇並在中山常住的中山市戶籍退休人員,社保經辦機構定期與公安、民政部門通過數據交換,完成人員生存狀況驗證,不需要本人辦理生存認證。人社部召開的「進一步加強社保經辦系統窗口作風建設視頻會議」要求,要進一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利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改變經辦服務方式,持續提升經辦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業內人士認為,進一步簡化甚至取消生存認證,需要打通數據共享和數據真實兩個環節。一方面,社保各個地區之間,以及與公安、民政系統之間數據需要共享,使社保經辦機構能夠通過核對戶口注銷、死亡證明等信息的方式,確定退休人員是否健在。「另一方面,需要保證相關數據真實、及時。」這位業內人士表示,之前當地探索取消部分群體生存認證時,就出現有老人已經去世,可公安依舊未注銷戶口等情況,容易造成基金冒領風險。
天津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張寶義說,破解退休老人「自證生死」的困境,要進一步打破部門之間信息壁壘,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同時在充分做到信息公示公開的基礎上,強化社會監督和懲罰力度,提高冒領違法成本。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