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60歲年齡腦供血指標

60歲年齡腦供血指標

發布時間:2025-07-26 12:23:18

❶ 頸椎腦供血不足的症狀

大腦是人體的「指揮官」,需要充足的血液供應才能順利完成各種生命活動。然而,由於各種原因,很多人出現了腦供血不足的情況。但對於腦供血不足,很多人的認識存在一些誤區。究竟腦供血不足是一種怎樣的症狀?哪些原因可以導致這種情況?我們又該如何改善呢?
首先,腦供血不足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系列症狀的統稱。腦供血不足意味著腦部某一局部血液供應不足,可能導致腦功能障礙。腦供血不足常見於老年人,據統計,60歲以上人群中,7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腦供血不足;80歲以上老人中,腦供血不足者佔80%。但年輕人也可能出現這種情況。腦供血不足有急性和慢性兩種,哪些症狀可能預示腦供血不足?大家不妨簡單自測一下:
1. 感覺功能障礙:大腦血液供應不足,可能影響腦部感覺器、感覺神經纖維、分析區域等,表現為面部、唇舌以及一側肢體麻木或異物感。有的人也可能出現眩暈、視物不清甚至一過性失明,或是突然出現耳鳴、聽力減退等現象。
2. 運動神經功能失靈:運動神經功能失靈通常是腦供血不足最常見的徵兆。容易出現肢體無力、走路不穩、拿不穩東西、運動不靈活等症狀,有時也可能出現肢體痙攣或跳動。說話、吞咽等動作也受運動神經支配,如果運動神經受到影響,也可能出現說話不清、吞咽困難等表現。
3. 精神意識障礙:腦供血不足可能導致大腦缺血缺氧,使腦實質發生廣泛彌漫性病變,易出現頭暈、昏昏沉沉、嗜睡或失眠等精神狀況的改變,也可能導致記憶力減退,甚至短暫性的意識喪失或智力減退,增加老年痴呆症的發生風險。也有的人可能出現性格上的變化,如:原來孤僻、沉默寡言的人變得愛說話、急躁等。
【腦供血不足的檢查診斷】年齡大於60歲的人,如果出現頭暈頭痛、失眠多夢、耳鳴、記憶力明顯減退、肢體麻木等症狀,且持續2個月以上,應及時就醫進行腦電圖、腦CT血管造影、核磁共振血管造影、經顱多普勒超聲等相關檢查,以便確診。
以下四大原因可能導致腦供血不足:
1. 血管狹窄、血流緩慢:血管狹窄會導致供應給腦部的血液減少;血流緩慢會使單位時間內供給的血液減少,都可能導致腦供血不足。 「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可以造成這樣的結果:高血壓可能導致血管內膜受損增生,血液中有形成分更易沉積,進而造成管腔狹窄;高血糖可損傷血管內皮,增加管腔狹窄風險;還可使紅細胞和血小板的聚集性增強,增加血液粘稠度,減緩血流,甚至血液瘀滯形成血栓;高血脂脂類物質含量升高,易引起動脈硬化,導致管腔狹窄;如果斑塊破裂,還可形成微血栓,堵塞小血管,影響供血,甚至直接導致腦梗。
2. 心臟疾病:心臟疾病可能導致腦供血不足。如:冠心病人心血管狹窄,每次泵出心臟的血液相對減少,供應給腦部的血液自然也會有所減少,從而造成腦供血不足。心衰患者心臟收縮無力,房顫患者心臟收縮不完全,都可導致排出心臟的血液減少,從而影響腦部供血。
3. 低血壓:與高血壓相比,大家對低血壓的認識更少。它是指體循環動脈壓力低於正常的狀態。一般來說,成年人上肢動脈血壓低於90/60mmHg即為低血壓。血壓過低,心臟泵血量減少,也沒有足夠的動力推動血液前進,這樣一來,就容易造成全身血液灌注不足的情況,當然也可以導致腦供血不足。可見,對於高血壓人群而言,降壓也不可急於求成,以免造成血壓過低,影響腦部供血。
4. 頸椎疾病:部分頸椎疾病可能壓迫到心臟向腦部輸送血液的血管,使血管變窄,從而影響血流,造成腦供血不足。此外,嚴重的貧血也可導致腦供血不足,引發頭暈頭痛、記憶減退等相應症狀。
如何改善和預防腦供血不足?對於已有腦供血不足症狀的人而言,找到病因並積極控制是關鍵。如:「三高」人群,應盡可能地將血壓、血糖、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圍內,以防腦血管進一步病變,加重腦供血不足;心衰、房顫、頸椎病患者等也應積極治療。而對於正常人而言,隨著血管的老化,也難免出現腦供血不足的情況,因此,積極預防是關鍵。以下幾種方法,既適用於健康人群預防腦供血不足,也適用於腦供血不足人群進行改善。
1. 一組營養素,保護血管:補充抗氧化物質如維生素C、維生素E、花青素、番茄紅素等抗氧化物質能幫助清除自由基,減少其對血管的損傷,從而輔助減少脂類物質等在血管壁上沉積,預防血管管腔狹窄,以保證血液供應充足。新鮮的蔬菜水果,如:番茄、藍莓、桑葚、橘子等,都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每天應保證足夠的攝入量。多吃不飽和脂肪酸如橄欖油、魚肉、堅果、蘑菇、奶類等,可以使膽固醇酯化,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還能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微循環,對預防高血脂、保護心腦血管大有益處。
2. 「一動一泡」,促進血液循環:運動是非常好的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新陳代謝的方法,能輔助通暢血流,改善腦供血。建議每天進行30分鍾以上有氧運動,如:慢跑、快走、太極拳、游泳等,每周至少3次。運動強度以中等為宜,即心跳稍快又能輕松說話,但應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此外,看電視時也可以踮腳,它能使心肌獲得更多的氧氣,也能增加下肢血液的流通量,增加血流速度,從而改善血液循環。泡腳也是公認的促進血液循環的好方法,建議每天晚上用40℃左右的溫水泡腳15~20分鍾,還可遵醫囑添加部分相關中葯,更有利於血液循環。但糖尿病患者、靜脈曲張患者、皮膚感染破潰患者需謹慎進行。
3. 三個姿勢,一種操,護好頸椎:現如今「低頭族」隨處可見,頸椎承受的壓力可能高達50多斤,更易發生頸椎病變,壓迫血管,影響大腦供血。糾正不良姿勢如:走路時應抬頭挺胸、平視前方,不要含胸駝背,以免壓迫頸部神經,久而久之造成頸椎骨質增生。坐著時可以在頸椎處放一個靠枕,起到支撐作用,以保持正常的生理曲度。睡覺時枕頭不宜過高或過低,一般以10~15cm為宜。「米」字護頸操健康人群平時不妨適當多活動活動頸椎,放鬆頸部肌肉,避免長時間同一姿勢帶來的僵硬感。可以用頭跟著「米」字的筆畫運動,前後左右全方位鍛煉頸椎。但要注意動作幅度,不要引得脖子咯咯響。

❷ 腦供血不足症狀是什麼

腦供血不足其實是一種常見病,尤其是中老年人,60歲以上的老年人,大概有2/3存在著慢性腦供血不足的情況。

一般表現為經常頭痛、眩暈、耳鳴、肢體麻木、甚至出現失眠、多夢、記憶力明顯減退等症狀。有的會表現為性格突然改變,或者一側肢體麻木無力,拿不了重物,嚴重者嘴角歪斜,說話不清楚,看東西模模糊糊的。

慢性腦供血不足危害大,不僅影響老年人的生活,突然出現的一些情況,有可能讓老年人處於危險當中!一定要及時治療,否則容易引發腦萎縮、痴呆,腦梗死等。

除了日常應用葯物,日常可以做以下內容進行調理

1、常梳頭:通過梳頭按摩,可以疏通頭部的經絡氣血,刺激頭皮,改善頭部血液循環,提升腦部供血量。方法也很簡單,可以將手指彎曲呈爪狀,從額頭向後梳,每分鍾40~60下,梳5分鍾左右,每天梳頭3~5次。

2、常做呼吸吐納:呼吸吐納可以增加肺活量,改善全身整體供氧量。這個做法很簡單,就是控制呼吸的節奏,可以伴著站樁來做,也可以坐在椅子上來做,每天做20分鍾左右。

站樁做法:兩腳與肩對齊,雙手自然放鬆,放於身體兩側,然後緩慢深吸氣,此時緩緩抬起雙手,吸滿氣後,手也舉過頭。然後雙手下放,緩緩呼吸。

坐法:自然坐在椅子上,然後緩慢吸氣,吸滿後暫停下,再緩緩吐氣。爭取一呼一吸的用時有5秒,如此反復10~20分鍾。期間可以與提肛動作搭配著來,如吸氣提肛,呼氣放肛。

以上就是居家預防、調理慢性腦供血不足的方法,當然這里建議大家如果出現上述不適,應盡早就醫,不妨搜搜荷葉健康,權威三甲專家為您服務~

閱讀全文

與60歲年齡腦供血指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開展城鄉養老保險年檢 瀏覽:327
老年人不講道理 瀏覽:927
中年婦女能去養老院嗎 瀏覽:581
大師為什麼女人都比男人長壽呢 瀏覽:818
非在編退休幼兒教師退休金 瀏覽:180
武漢市哪裡有老人送餐服務 瀏覽:302
公務員體檢後多久政審審 瀏覽:386
企業單位退休年齡是多少歲 瀏覽:588
南京銀行補充養老保險 瀏覽:561
2020成都退休社保計算 瀏覽:968
退休老人能做什麼工作 瀏覽:882
養老金230每月交多少 瀏覽:188
北醫三院入職體檢怎麼樣 瀏覽:358
老年痴呆父系遺傳 瀏覽:640
老年痴呆說我們是其他人假扮的 瀏覽:646
孝順國家作文素材 瀏覽:947
單位調動養老保險會合並嗎 瀏覽:884
文章寫得好60歲找工作 瀏覽:889
太和養老保險手機怎麼繳 瀏覽:384
養生館眼睛怎麼調理 瀏覽: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