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0歲左右的老人老是頭暈 睡眠特別差 人一動就發暈
患者您好患者年齡偏大有可能是血壓過高或者是腦部的血管血流量供應不足。建議從這兩個方面確診疾病進一步的治療
2. 我的母親,60歲,於4年前開始有耳鳴症狀,多種方法依然無效,1年前開始會不定期的開始頭暈,發生時間不定
頭暈久治不好轉的建議你檢查一下頸椎吧,
常頭暈,有時還伴有惡心、嘔吐,特別是在起床時或者扭頭時更容易發生。患者往往以為自己得了「高血脂」症或者「腦血管硬化」症,但是經過各項檢查顯示腦血管無病理改變,其實這些人可能患的是頸椎病。這種頸椎病,其症狀除了眩暈、惡心外,還有頭痛、耳鳴、陣發性視物模糊、心悸、咽喉部異物感和鼻腔乾燥。
眩暈發作常與頸部活動有關,醫學家把這種由頸椎病引起的眩暈稱為「頸性眩暈」。如果進行X線攝片,則可發現頸椎「隊列」變形,椎體與椎體之間的間隙變窄,鉤椎關節明顯增生。如果進行椎動脈造影或B超檢查,則可發現椎動脈血流不暢。
頭暈、惡心怎麼會與頸椎病有關系呢?原來頸部有兩條名叫「椎動脈」的血管從頸部椎骨兩側貫穿而過,負責供應大腦血液。如果頸椎「隊列」變形、鉤椎關節增生或者椎體相互位置不穩,就會使頸部「交感神經」受刺激,導致椎動脈血管壁痙攣,以致椎動脈血流不暢,大腦供血不足致眩暈。
「頸性眩暈」是可以治癒的,但首先必須挖除頸椎病的「病根」,即丟棄(墊在頭部的)寬枕,使用(墊在頸部的)窄枕,把已經變形的頸椎「隊列」逐漸矯正過來。醫生用手法「旋轉」和「側扳」頸部是治療「頸性眩暈」的重要方法,該法可矯正錯位的鉤椎關節,使增生的骨贅和被壓迫的椎動脈的相對位置發生改變,從而減輕或解除骨贅對椎動脈的壓迫,緩解或消除椎動脈受刺激引起的血管壁的痙攣,使大腦供血得以恢復,眩暈症狀得以消除。
頸源性腦血管疾病全國每年近100萬腦血管病人中,26%是因頸椎病而誘發。這是由於椎—基底動脈受壓,造成腦供血不足,長期維持這種狀態,就會出現頭暈、手足麻木、走路不穩,甚至發生腦血栓、腦梗塞,有些病人可因此導致偏癱。如及時治療頸椎病,就不會惡化為中風偏癱等嚴重後果。
頭暈久治不好轉的建議你檢查一下頸椎吧,搜索:頸椎病滿意再付款
3. 老人出現頭暈是什麼病引起的
對於老人來說,經常的做一些健康的檢查,對自己來說是個很好的預防疾病的方式,可以及時發現身體的不適症狀,下面來看看老人出現頭暈是什麼病引起的吧?
1、心臟疾病
成人的正常心律是60~100次/分,一旦低於60次/分,就屬於心動過緩。如果老人發生心跳緩慢,心臟向全身泵出的血液量就會減少,此時除了出現心慌、胸悶等心律失常的症狀外,還會出現全身血液循環不好、的症狀,如、面色蒼白、頭暈甚至昏倒。
醫生提醒,心跳過緩導致大腦供血不足通常會出現頭暈的症狀,如果經常頭暈,最好關注一下自己的心率。
2、高血壓
高血壓患者早期多無症狀,偶爾體檢時會發現血壓增高,或在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或勞累後感到頭暈、頭痛、眼花、耳鳴、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
在眾多非特異的症狀中,頭暈最為常見,且呈持續性,而非陣發性,一般不伴視物旋轉,有的為一過性,常在突然下蹲或起立時出現。與內耳性眩暈、前庭神經炎等所致的眩暈有明顯不同。
3、低血壓
對於來說,如果基礎疾病控制平穩且頭暈是發生在早餐後,最好關注一下是否存在餐後低血壓,需要在餐後頭暈時測量一下血壓。
如果症狀長期不能改善,需要盡快就醫,並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葯物治療和干預。
4、頸椎病
頸椎病患者如骨質增生、等,常出現頸部發緊、靈活度受限、偶有疼痛、手指發麻、發涼等症狀。如果頸椎增生擠壓頸部椎動脈,造成腦供血不足,就會引起頭暈。
這時應該到骨科就診,及時治療原發病才能緩解頭暈的症狀。
5、耳石症
「耳石症」又叫位置性眩暈,聽起來十分陌生,其實是一種常見的眩暈病,往往由一定的頭位或體位誘發,持續時間短於30秒,眩暈程度較劇烈,變換體位到另一側後會迅速好轉,重復某種體位後症狀又會出現。多見於40歲到60歲的成人,是老年人眩暈最普遍的原因之一。
如果老年人有類似症狀,需要及時就醫,一般可通過手法復位治療,應請有經驗、治療眩暈的專科醫生診治。
6、貧血
老人頭暈還可能是因為貧血,貧血不僅會加速老年人臟器功能的衰退,而且會加重原有的慢性病,貧血背後有時還隱藏著、惡性腫瘤等不容忽視的嚴重問題。
老年人在出現頭暈、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時,不要以為自己只是心臟有毛病或者,還應去醫院檢查一下是否貧血,若是貧血,必要時需及時就醫。
除了上面所說的幾種疾病外,老人頭暈還可能是血粘度高、腦、缺血性疾病、美尼爾氏綜合征等。
通過小編的介紹,老人出現頭暈是什麼病引起的大家都清楚了吧,如果大家還想了解更多關於老人安全知識,敬請繼續瀏覽本網的其他欄目內容,可以保證老人有一個健康的晚年。
4. 引起中老年人頭暈的原因有哪些
頭暈是許多較容易出現的不適。很多中旦春老年人都知道頭暈、頭痛是高血壓的典漏雹型症狀,一出現頭暈會馬上吃點降壓葯。引起中老年人頭暈的原因有很多,出現頭暈要及時就醫,找到「病根」對症治療,不要盲目使用降壓葯。
1、睡眠不好
很多人一旦上了年紀,就會感覺到睡眠質量大不如前,不僅入睡難,還容易早醒,白天昏昏沉沉。有統計顯示,我國60歲以上的失眠患病率達57,其中73的失眠患者沒有採取過任何措施,聽之任之,忍受著失眠的煎熬。長期睡不好,肯定會對健康造成損害。
有不少的中老年人頭暈就是由於睡眠不好導致的,這是引起中老年人頭暈最常見的原因。有的中老年人通過生活方式的干預能得到很好的改善,有的則需要藉助安眠葯。睡眠改善了,頭暈症狀自然就得到緩解。我們提醒,服用安眠葯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規范服葯反而可能加重頭暈。
2、腦血管硬化
腦血管硬化是動脈硬化的一種,因其易引起中風而具有很大的危險性,頭暈、頭痛是腦血管硬化的早期症狀,腦血管硬化之所以會引起頭暈是因為動脈血中所攜帶的氧及營養物質無法「透過」硬化了的血管交換到大腦細胞中去,導致大腦長期慢性缺氧而出現頭暈。而腦血管硬化引起頭痛多在前額部和後腦勺,性質多為鈍痛,在體位變化時最易出現或原有症狀加重。
通過腦血管超聲、TCD經顱多普勒以及頸動脈彩超等檢查,可診斷是否有腦血管硬化問題,通過服用改善循環、穩定動脈斑塊的葯物以及高壓氧治療,都可以明顯改善頭暈症狀,家庭使用吸氧機也有一定幫助。
3、頸椎病
在中老年人中,頸椎病也是常見病。頸椎病也會導致頭暈,叫做「頸性眩暈」。頸性眩暈占50歲以上人群頭暈的50。頸椎病導致頭暈有兩個作用機制。頸部椎動脈是大腦血液供應的「生命線」,頸椎病可能導致頸部椎動脈受到壓迫變窄,造成大腦供血不足而缺氧。
另外,頸椎病還可能導致椎動脈神經叢受刺激而引起動脈管壁的痙攣,從而導致出現一系列供血不足症狀。除頸椎病外,頸部外傷、頸椎退行性改變、骨質增生、炎症以及頸部軟組織病變,比如頸肌損傷、風濕性頸肌炎、頸部關節囊腫脹、頸椎間盤突出症、韌帶損害、神經根炎等也會造成頸性眩暈。是否有頸椎病通過頸部CT即可診斷,針對頸椎問題進行有效治療後,頸性眩模搜耐暈也會得到改善。
4、心臟問題
一般情況下,得了冠心病,出現的典型症狀主要是胸悶、憋氣、心絞痛等,但也有一部分人會頭暈,主要是因為冠心病是供應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出現動脈硬化,變狹窄,造成心臟供血減少。
心臟長期供血不足,心功能減退,其向全身輸送血液的動力就不足。大腦又是在我們身體最高的部位,而大腦隨時隨刻需要大量新鮮的血液,所以對缺血缺氧的反應最為敏感。當心臟缺血時,引起大腦供血減少就會頭暈。專家介紹,通過心臟專科的檢查可以發現相關問題,並對症治療。
5、高血壓低血壓
高血壓和低血壓都可能導致頭暈。頭暈為高血壓最多見的症狀。高血壓患者出現頭暈有多種原因:如高血壓會增強腦動脈的搏動感,進而對腦組織形成沖擊和振盪,引起頭暈;有些長期血壓增高的患者對較高血壓已適應,當服降壓葯將血壓降至正常時,也會因腦血管調節的不適應而產生頭暈。低血壓患者也會由於血壓過低,全身輸送血液的動力不足,導致大腦缺血、缺氧而出現頭暈。
高血壓患者規范地進行血壓監測及降壓治療,可大大減少頭暈的發生;對於低血壓患者,除葯物治療外,平時經常多飲用淡鹽水,特別是早上飲用對改善低血壓也有幫助。另外,服用一些有補氣功效的中葯,如紅參、黃芪等也有改善低血壓的作用。
特別提醒:晨練出現頭暈要停下來
入冬後,出現頭暈症狀的中老年會增加很多,這主要是因為天氣寒冷時,血管會收縮,造成腦供血不足,引起頭暈。尤其很多中老年人喜歡晨練,晨練時心臟供應的血液一大部分要分給四肢,同時,晨練時一般是直立狀態,這就更容易引起腦供血不足。因此,中老年人在這個季節一定要注意保暖,晨練要適度,一旦出現頭暈等不適,一定要及時停下來。
另外,很多朋友晚上不喜歡喝水,擔心會頻繁「起夜」。冬季天氣乾燥,家中開有暖氣或睡覺喜歡張口呼吸的中老年人,更容易造成身體水分的丟失而導致血液黏稠。晚上多喝水,有利於黏稠的血液得到稀釋,可以降低心腦血管意外發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