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長壽雲集新聞

長壽雲集新聞

發布時間:2024-12-25 23:27:12

1. 農家三兄弟個個是博士 在當地成為傳奇

故事導讀

長壽湖畔一個普通農家,三兄弟接連成為博士,其中兩人留學海外,在當地成為傳奇。

村裡人說「高家祖墳埋得好」;三兄弟卻「坦白」,他們從小就堅信讀書才能改變命運……

農家院走出三博士

父母付出太多艱辛

前日,長壽湖碧波盪漾、風光如畫。有些神秘的「博士之家」,坐落在綠樹掩映的湖畔——長壽區雲集鎮尖峰村9組一個普通農家小院。條石砌成的牆、青瓦蓋的屋頂……與當地其他農家小院沒什麼兩樣。

「哎呀,高興喲,我上個月過生,孫娃子們都回來了的,還給我買了好多東西喲。」剛過76歲大壽的高家奶奶張青珍,抱出衣服、奶粉、電烤火爐等孫子送的禮物一臉燦爛。

「我那三個孫娃子爭氣喲,老大高河勇1995年考入沈陽醫科大學,2004年又到中國科學院上海葯物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現在上海龍翔生物醫葯開發有限公司擔任技術總監;老二高河偉1999年考上清華大學工程物理學院,2003年被工程物理學院保送碩博連讀,今年7月獲得博士學位,現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繼續深造;老三高劍1999年考取中山大學化學學院,後來到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碩博連讀,今年8月已赴瑞士巴塞爾大學深造……」老太太一一講述3個孫子的成績。

「你知道博士是好大一個官?瑞士、美國又在哪裡?」一鄰居逗樂著問。「我哪曉得那些喲,只知道他們有出息了,終於把書讀穿了,現在到了很遠很遠的地方。」老太太慎衫一說就笑,露出已脫落的稀疏門牙。「不過,我今年又餵了兩頭大肥豬,每頭至少300斤重,我會早早把它們殺了做臘肉、灌香腸。孫娃子們不管跑多遠,當了好大的官,只要他們有空,過年一定會回來看我的。」張青珍說。

父母付出太多艱辛

一家走出三個博士,家教有些啥秘訣?對此,三兄弟的父母高伯生、何明全用一個字總結:苦。

現年50多歲的高伯生、何明全都是老實巴交塵簡的農民,沒讀過多少書。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他們生了三個兒子,分別取名高河勇、高河偉、高劍。家有三子,雖是一件喜事,但這給原本不富裕的家庭,也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

「那時的長壽湖可不像現在,特別是我們村,公路都不通,外出還得靠劃船。」何明全說,當年,她跟丈夫靠在土裡刨食為生,加上柑橘、西瓜等副業,一年收入也很少。三個兒子相繼上學後,她家更是捉襟見肘,常年幾乎是紅苕玉米稀飯當主食。

有一年,由於地里的西瓜苗死得多,高家損失慘重,僅靠賣土豆的幾個錢根本滿足不了三個兒子的學雜費和生活費,急得夫妻倆覺都睡不著。後在親友指點下,夫妻雙雙到涪陵一家制葯廠謀到一份差事。何明全當包裝工,高伯生既當門衛又當搬運工,兩人沒日沒夜苦幹,同樣無法滿足家庭開支。

後在好心人幫助下,兩口子在廠房旁邊耕種了一塊「自留地」——一塊閑置的土地,種出一些蔬菜,然後挑到街上叫賣。因沒有經驗,又捨不得交錢進菜市場,何明全的菜多次被城管沒收,急得她當街哭過多次。

「農村娃兒要擺脫這種苦環境,沒有其他辦法,只有讀書。」何明全意識到,自己這一輩子苦點沒關系,千萬不要連累孩子。因此,她對孩子只有一個要求:好好讀書。而且,為了讓孩子全心讀書,夫妻倆無論多辛苦,哪怕是喂豬等農村常見的家務活,她也不輕易讓孩子沾手,除非是孩子考試成績下降,以此來「懲罰」一下。

學習訣竅全靠競爭

為此,高家形成了一股讀書爭先之風,三兄弟心目中,好成績是目標。

老大高河勇說,當時家裡雖然困難,但兄弟三人有一個信仰:只有讀書,才是走出農村的出路,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因此,個個有一股不服輸的勁,家裡成了一個小學校,都自覺埋頭苦讀。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高家的家務活並不是根據年齡大小來分配,而是把成績作為標准。高河勇雖是老大,本應多承擔一些家務,但他成績好,得到父母很多「豁免權」——不洗碗、不掃地等等。見此,兩個弟弟羨慕得不得了,個個發奮。

其中,三兄弟在小學、初中階段,老幺高劍因性格外向、比較調皮,在學校是「大錯不犯,小錯不斷」,成績相比兩個哥哥最差。最讓他刻骨銘心的是:在賣西瓜、柑橘的季節,父親每天凌晨兩三點鍾就將他拉起床,然後劃船運西瓜、柑橘到附近場鎮叫賣。為節約錢給哥哥作學費,父子倆在鎮上從不吃東西,直到晚上寬兄腔回家才吃。哥哥則不用出門,躲在家裡看書,飯菜都是母親端到手上。

中考時,兩個哥哥均以優異成績考上長壽的學校——長壽中學,高劍卻落榜了。那個暑假,他不但承擔了大量家務,更常遭父母責罵,自尊心受到極大刺激。為獲得讀書機會,他多次向父母哀求,為了表示好好讀書的決心,甚至拿出刀子,要劃破手指寫血書作保證,嚇得一側的奶奶趕緊奪下他手中的刀。後來,父母為他繳納了5000元擇校費,他才進入高中。從此,高劍痛下決心,一改之前學習散漫的習慣,成績迅速提高,高考時如願考上中山大學……

「當然,在漫漫求學路上,堅持是十分重要的。」高河勇說,他們大學畢業、研究生畢業時都遇到不錯的工作機會,但最終大家選擇繼續深造,主要歸功於父母從小灌輸的「讀書有用論」。

三人已成當地榜樣

「高家的房子背山面水,一下出了三個博士,肯定是風水好……」面對村民這樣的傳言,三兄弟的爺爺高老太爺總是樂呵呵地解釋:「沒有的事,娃兒爭氣才是硬道理。」

高老太爺說,他家房子的選址、修建跟當地其他人家沒什麼兩樣。三個孫子能成才,全得力於父母以及自己的努力。他們的父母不像有的農村家長,為了短時能掙錢,不重視教育,放棄了長遠規劃。

1999年,高家的老大剛大學畢業,還沒等父母緩過神來,老二和老三又考上大學,需要一萬多元學費。而當時家裡的錢早已被老大讀大學掏空,根本拿不出這筆錢。為此,父母急得多次大哭,當時就有人勸:娃兒有這么大了,讓一個出去打工掙錢負擔另一個嘛。但父母堅決不同意:「我們即便上街乞討,也絕不讓一個孩子讀不起書。」隨後,夫妻兩人四處求人說好話,才借到錢勉強將兩個孩子送進大學。

對於教育,憨厚的高家父母說不出多少大道理,只是一個勁表揚孩子們爭氣。但村民們說,在高家,從來看不到孩子相互打鬧、玩耍的場面,三個孩子一放學,都是直接回家抱起書本啃。讀大學後,三個孩子都是靠獎學金、當家教、幫人校對書籍等維持學業和生活,基本沒讓家裡承擔費用,父母每年只是開學時象徵性給點。

三兄弟的初中和高中老師吳興全、潘佐連、藍占清等證實,他們在讀書上都有一股拼勁,且三人相互競爭,全身心投入,誰也不服誰,因此成績都非常好。還有,家長的教育意識也起了關鍵作用,即便窮到學費都繳不起,借錢也要讓孩子堅持讀書。

「三博士不僅成了當地的傳奇,更樹立了一個榜樣。」他們的母校——長壽湖中學的袁校長說,高家三位博士已成為典範,現在當地不僅家長對孩子讀書更加重視,學生中也自發掀起一股讀書熱潮,「讀書有用」、「知識改變命運」已成為當地村民共識。

閱讀全文

與長壽雲集新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退休工資幾號發放南昌 瀏覽:931
50歲妻子死亡後 瀏覽:764
2016湖北養老金上調最新消息 瀏覽:716
孩子要怎麼感謝父母 瀏覽:997
老年人長期吃去痛片有什麼危害 瀏覽:407
養什麼熱帶魚能長壽 瀏覽:443
廣西養老金上調消息 瀏覽:161
老年人站立腿疼怎麼回事 瀏覽:218
養生這塊上門服務應該怎麼宣傳 瀏覽:345
重陽節我們現在又叫什麼節日 瀏覽:25
50歲才成熟 瀏覽:856
日本長壽梅換盆黃葉是什麼原因 瀏覽:960
現在大連地區養老金能不能退錢 瀏覽:381
什麼牌子店養生壺好用 瀏覽:86
長壽商會百度資源 瀏覽:256
it男有沒有退休金 瀏覽:739
老年人自己一個人說話是咋回事啊 瀏覽:670
普寧哪裡養生 瀏覽:973
昨天長壽新聞 瀏覽:945
老年人77歲低熱是什麼原因 瀏覽: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