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七十歲叫什麼之年
老人七十歲稱為古稀之年。
出處:《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因為在古代七十歲是退休回家,把平時當官時坐的的車收(懸)起來的時候,所以也叫懸車之年。又因十歲為一旬,所以七十歲人可叫七旬老人。
「古稀之年」也被稱為「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從某個意義上來說,我們的祖先對人生年齡的分段,是極為科學和合理的。

其他年齡的叫法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貳』 七十歲稱什麼
問題一:七十歲叫什麼  襁褓:不滿周歲。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韶年:男孩八歲。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歲 志學:十五歲。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歲。 弱冠:二十歲。 而立之年:三十歲。 
  不惑之年:四十歲。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歲。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 
  古稀之年:七十歲。 杖朝之年:八十歲。 耄耋:八十、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及笄:女子十五歲。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標梅之年:出嫁 
  
   問題二:八十老齡稱耄耋,七十歲稱什麼?  七十古來稀,所以七十歲被稱為古稀之年。 
  
   問題三:六十歲叫花甲之年,七十歲叫古稀之年,不過,八十歲叫什麼?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問題四:七十歲稱為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髦頡. 
  
   問題五:七十歲至八十歲稱什麼?(指年齡) 5分 古稀:七十歲。(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耄耋:八十、九十歲。(《禮記・曲禮》:「八十九十曰耄。」人們根據這解釋,把耄耋兩字連用代稱八、九十歲。) (mao die)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總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像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天命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致改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耄耋(音maodie) 
  90歲-背之年 
  100歲-期頤 
  
   問題六:七十歲叫什麼之年  六十歲叫花甲之年,七十歲叫古稀之年。 
  
   問題七:七十歲是什麼年?  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有問題可以追問。 
  滿意請及時採納,謝謝! 
  
   問題八:七十歲稱為什麼七十五歲稱什麼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歲――杖朝之年; 下壽:六十歲; 中壽:八十歲。 另外,還有把六十歲以上的人統稱為「耆老」,八十歲以上的人稱為「大耋」;亦有泛稱老人為「龍鍾」、「潦倒之年」的。
『叄』 七十歲稱為什麼之年
古人稱男子二十歲為()之年,三十歲為()之年,五十歲為()之年,六十歲為()之年,七十歲為()之年,一百歲為()之年  
 20弱冠;
 
 30而立;
 
 40不惑;
 
 50知天命;
60花甲;
 
 70古稀;
 
 100期頤。
  七十歲叫什麼之年  
 六十歲叫花甲之年,七十歲叫古稀之年。
  七十歲稱為什麼之年?  
 七十歲
 
 1 古稀之年 來由:《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2 懸車之年 來由:古代七十歲是退休回家,把平時當官時坐的的車收(懸)起來的時候
 
 3 不逾矩之年 來由: 孔子嘗言:「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七十至八十歲在古代稱為什麼  
 70歲稱古稀之年。
 
 80歲稱杖朝之年。
 
 80至90歲稱合?之年,耄耄之年。
  八九十歲高齡被稱為什麼之年?  
 耄(mào)耋(dié)、上壽指八九十歲
 
 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衫基兆,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
 
 初度(小兒初生之時);
 
 襁褓(本義指嬰兒的被子,後來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
 
 周晬(zuì,嬰兒周歲);
 
 孩提(2-3歲的兒童);
 
 齠齔(tiáochèn,指小孩七八歲換牙期);
 
 垂髫(tiá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 (髫,或租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
 
 幼學(小孩10歲);
 
 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束發是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
 
 及笄是女子十五歲(笄:jī,古代盤頭發用的簪子,表示成年了);
 
 弱冠是男子二十歲(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人,因為還沒達到壯年,故稱「弱冠」);
 
 而立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是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塗」之意);
 
 知命、半百是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下壽、耳順之年是六十歲;
 
 古稀、中壽是七十歲;
 
 耄(mào)耋(dié)、上壽指八九十歲;
 
 期頤指一百歲;
 
 花甲重開指一百二十歲;
 
 古稀雙慶指一百四十歲。
  七十歲至八十歲稱什麼?(指年齡) 5分 
 古稀:七十歲。(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耄耋:八十、九十歲。(《禮記·曲禮》:「八十九十曰耄。」人們根據這解釋,把耄耋兩字連用代稱八、九十歲。) (mao die)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總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像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天命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致改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耄耋(音maodie)
 
 90歲-背之年
 
 100歲-期頤
  七十歲叫什麼  
 襁褓:不滿周歲。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韶年:男孩八歲。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歲 志學:十五歲。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歲。 弱冠:二十歲。 而立之年:三十歲。
 
 不惑之年:四十歲。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歲。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
 
 古稀之年:七十歲。 杖朝之年:八十歲。 耄耋:八十、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及笄:女子十五歲。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標梅之年:出嫁
  六十歲叫花甲之年,七十歲叫古稀之年,不過,八鋒談十歲叫什麼?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耄耋之年是指七十歲至八十歲,還是指八十歲到九十歲?  
 文言詞典中:
 
 耄:古稱大約70~90歲的年紀
 
 耋: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
 
 耄耋加起來可泛指年紀超過70的老人。七八十的老人,你說他年逾古稀就可。
『肆』 70歲叫什麼之年的稱呼呢
70歲叫古稀之年。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都是指70歲。因為杜甫《曲江》詩里有“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詩句,族輪所以人們把70歲叫做“古稀之年”,把70歲生日做的壽儀叫做“古稀壽”。
 
  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氏枯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花甲:天乾地支配合用來紀年,從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稱六十歲為花甲。花甲:我國古代用干支記時間。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均指八九十歲。《禮記·曲禮》說:八十九十曰耋。後人因稱八九十歲的老人為“耄耋兆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