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健身長壽嗎

健身長壽嗎

發布時間:2020-12-15 03:27:45

A. 健身真的可以長壽嗎 長壽的人可是沒有幾個健身的 如何能長壽呢

健身不會讓你更長壽,但會讓你身體健康,過得更好。但很重要的一點,並非所有的運動都有益於人體健康。有時劇烈的運動往往會破壞人體內外的生理平衡,加速機體某些器官的磨損和一些生理功能的失調,導致人的生命進程縮短,出現早衰和早逝,尤其是女生,我的一些女性朋友就是這樣月經不調。所以要想通過鍛煉來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關鍵在於掌握一個「度」。「適度」的合理鍛煉有科學的依據,可採取「定期運動」法以及「適當運動量」法,同時如果一般人達到或超過上限,就應減少運動量。這樣的適度運動、動靜結合,才能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B. 堅持運動真的能比不運動的人長壽嗎

是的。
《英國運動醫學雜志》新發布的一項持續15年、涉及8萬人的調查報告。調查報告顯示普通人通過鍛煉身體可降低28%的死亡風險。下面這些運動項目對健康和長壽的影響最明顯。

01 持拍類運動



羽毛球、乒乓球、網球等持拍的小球運動對速度、耐力、爆發力、反應力、控制力等的要求都很高,不僅鍛煉肩肘、手部、下肢等部位,還能調動大腦功能,實現眼到手到心到。

持拍類運動訓練到的運動部位更全面,強度適中又包含隊友間的互動,因此健身效果特別好。

可減少綜合死亡風險47%,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56%。

02 游泳



游泳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41%,可減少綜合死亡風險28%。並且能改善血液循環和呼吸功能,預防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延緩呼吸機能減退。

游泳幾乎不會造成運動損傷,更適宜長期堅持,非常適合關節不好的人,以及超重和肥胖的人。

03 瑜伽



瑜伽可降低死亡風險27%以及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36%。

瑜伽是一種身心同練的運動,可以改善生理、心理、情感、精神等,具有身心療愈的功效。

04 跑步



跑步,裝備比較簡單以及不太受場地限制,容易進行,因此跑步的人群相對比較多。

跑步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45%。跑步主要是下肢力量,增強心肺功能,延緩大腦衰老。腿部力量強,人老了也能站得穩,降低跌倒的風險。

跑步前先熱身10分鍾,運動後要做拉伸運動,跑步時上身要直,兩臂放鬆,自然擺動。結束後也適當做一些放鬆運動,讓機能更好的過度,恢復平靜狀態。

05 大球運動



大球運動未能明顯降低死亡風險,但有出眾的健康好處。大球類運動更多體現競技體育的精神,對運動者的心理素質、反應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都是訓練。

C. 健身教練長壽嗎

環境,污染,食品...因素太多了,長壽無法給您答案,如果能排除周圍環境的影響,身體絕對是好的,我認識的一個老大爺,年輕時是健身冠軍,現在70多歲,沒感冒過,而且舉啞鈴的力量比一般小夥子還大(20歲左右的那種),上過北京BTV體育的節目.

D. 堅持運動的人一定比不愛運動的人長壽嗎

健康長壽是每一個人都希望實現的願望。經常鍛煉的人,確實身體素質要比一般人好很多。但是並不絕對代表運動的人會更加長壽。鍛煉身體不能攀比。要根據個人所處的年齡段,量力而行恰到好處。並不是你的運動量多,你的運動難度大,你的身體會變得更強壯。你就可以更長壽。

日常注重保養的人,能夠很好的控制情緒的人,懂得養生保健知識的人,知足常樂的人,他們比一般人可能要長壽一些。心理因素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健康,包括生理上的健康,也包括心理上的適應能力。健康長壽來自於各個方面。需要個人有主見,不能道聽途說。某些所謂的專家說的也並不一定正確。個人還是要有一個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E. 人常常運動,能長壽嗎

分析如下

1,大量的研究表明,常常運動鍛煉可以延年益壽,常常運動八十不算老,身體鍛煉差,四十長白發。有一項持續30年的研究顯示,不鍛煉的人比經常鍛煉的人早逝的可能性為31%,原因在於有規律的體育鍛煉可以預防心臟病和癌症的發生。

(5)健身長壽嗎擴展閱讀

運動前的准備活動不能少,防止運動損傷;運動後必須做放鬆動作,確保盡快恢復身體疲勞提高運動水平。運動對心肺等器官的功能逐步強化,肺活量會增大,心跳有力,供血充分,身體健壯。好的身體就是你工作生活的最大資本。

注意事項一

運動前後五十分鍾內不要吃飯,可以適當補充點水,室內溫度保持20度左右,不要有大的風直接吹向練習者。室內光線適宜,不要太亮或太暗。初次練習,要降低難度,控制心率在60-100次/分,有慢性身體疾病的人在允許的情況下,要有私教或家人陪同。女性經期如沒有運動史及痛經者不要練習。運動後最好是休息30分鍾後再去洗澡,特別是夏天的時候容易出現中暑的現象。

注意事項二

英國生理學家安娜-弗思和約翰-哈丁研究就表明了,空腹吃甜食就會有損於人體內各種蛋白質的吸收。他們就經常把各種蛋白質放在含糖高的溶液中,這樣就會發現糖會慢慢的和蛋白質相結合,以此就會改變蛋白質分子結構,讓蛋白質營養價值就會下降。

運動時還會伴隨著排汗的增多,身體內的許多微量元素同樣也會排除在體外。而甜品的成分也就主要是糖分,但基本上是不含維生素B、纖維素等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因為當機體中糖分非常的多,但是纖維素、維生素不足時,這樣就會把腸道內的正常菌群清除掉,這樣也就導致了人體不可以產生維生素B2、B3、B12和葉酸等,同時還會更加直接的形成營養缺乏。

運動減肥的火爆季節就已是隨著天氣的變化而慢慢的到來,特別是一些愛美,要纖細身材的女孩就更是為了減肥,各種減肥手段就可謂是層出不窮。比如說節食加運動就是現在女孩子們減肥最喜歡的方法了,而且是節食一整天,但是卻是要在健身前吃甜品,那麼就被稱為:補充能量,為了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其實這都是錯誤的。

女生都非常的喜歡空腹去運動健身,而且喜歡運動前空腹來吃甜品,就會誤以為可以提供健身時所需的能量。其實這種方法都是錯誤的,對於身體的健康是不利的。

運動的好處對於人們來說是無窮的,特別是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堅持運動能夠為身體健康茁壯地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好處常常令他們受益一生。運動對於提升心臟功能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看運動的好處有哪些吧!

對於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們來說,運動的好處就是可以促進骨骼長長、變粗,增加骨密度,增加骨重量。愛做運動的孩子們,他們的肌肉都長得很結實,這是因為運動讓他們的肌纖維得到了生長,增加了肌肉的力量和耐久力。數據表明,不喜歡運動者的肌肉只佔體重的40%左右,而經常鍛煉身體者(比如競賽運動員)的肌肉重量可達體重的45%-50%。除此之外,數據還表明經常參加身體鍛煉可以增大胸圍,在不增加體重的情況下塑造體形,在不耗損骨骼質量的前提下增加身高,保持身體各部分的比例協調,使你看上去更美!

心臟是循環系統的中心,數據表明,經常運動者的心臟體積比一般人的心臟體積大,平靜時每分鍾的脈搏次數比不喜歡運動者的脈搏次數少,而每搏輸出量比不喜歡運動者大。不喜歡運動者平靜時每分鍾輸出血量約5000毫升,劇烈運動時約為20000毫升,而經常運動者劇烈運動時每分鍾輸出血量則可以達到35000毫升。而青春期是體育鍛煉效果比較理想的時期,如果在青春期加強體育鍛煉,那麼運動的好處將延續他的一生。

神經系統是人類生命體的總指揮部,其需血量和需氧量也比一般的器官多,正如我們前面所說,體育鍛煉可以提高呼吸系統和血液循環系統的功能,提高攝氧量和血液輸出量,使神經細胞獲得更充足的能量和氧氣的供應,利於神經系統特別是大腦的正常和高效工作,對於提升神經工作過程的強度、均衡性、靈活性等方面有明顯的作用。

有研究數據表明,經常運動能夠讓大腦的興奮與抑制過程進行合理的交替,在保持神經系統興奮度的同時,避免了神經系統的過度緊張,從而達到消除疲勞、讓頭腦保持清醒的目的。在運動中所有的注意力都會集中在如何運動上,從而可以拋棄其他一切思想和情緒負擔。另外,運動可以提高睡眠質量,保證在清醒時有充足的精力,這對於學習來說極為重要。

F. 40歲練什麼拳腳健身長壽

太極拳是你的最佳選擇! 希望能幫到你

太極拳能使呼吸自然、細長、慢均。由於速度緩慢,動作柔和,從而使人體的微循環得以擴張。微循環的特點是劇烈運動會使血液運行走捷徑,得不到充分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而太極拳緩柔的特點則使血液能夠流向各處,從而得到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改善身體內部的循環。俗話說「痛則不通,通則不痛」,使一些不通之處暢通,這樣慢性病症狀就得到緩解或消除。同時太極拳運動能強身健體,能預防一些疾病,因此,太極拳運動有治病的效果。

太極拳是在傳統養生法「導引術」和「吐納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獨特運動。主張「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又具有氣功內行功調心的鍛煉方法。從而也就形成了太極拳要意識、呼吸和動作密切結合,「練意、練氣、練身」內外統一的內功拳運動,「始而意動,繼而內動,再之外動」;並形成剛柔相濟,快慢有節、蓄發互變,以內勁為統馭的獨特拳法。

太極拳作為一項體育運動,之所以具有養生保健功能,其奧秘在於「一動無不動」的身體活動,能給各組織器官一定強度和量的刺激,激發和促進身體在生理、生化和形態結構上發生一系列適應性變化,使體質朝著增強的方向上轉化和發展。對於中老年人及慢性病病人來說,能推遲身體各組織器官結構和功能上的退行性變化,能有效地起到健身、療疾、延緩衰老的作用。

祖國醫學認為,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由經絡貫通上下,溝通內外,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太極拳獨特的習練方式可有利於通經活絡。首先,我們知道,突然、強烈而持久的七情刺激,會使人體氣機紊亂和臟腑陰陽氣血失調,而太極拳卻強調全身心的放鬆,可削弱、轉移和克服內傷病的七情刺激,而有利於經絡的疏通。其次,太極拳全身性的輕慢鬆柔的適當運動,會使周身暖意融融,可加大經絡傳導速度和強度,有利於脈氣在遍上全身上下、內外循環無端的經絡系統中運行,有助於經絡暢通透達,使氣血充盈灌注全身,濡養各臟腑組織器官,營陰陽,維持和保護機體功能,加大抗禦病邪和自我修復能力。第三,太極拳運動中,腰部的旋轉,四肢的屈伸所構成的纏繞運動會對全身300多個穴位產生不同的牽拉、擰擠和壓摩作用。這實際上是一種自我按摩,能起到類似針刺的作用,活躍經絡,激發經氣,疏通經絡和調整虛實,加強維持並聯系各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使其處於協調有序狀態。

太極拳是非常講究天人合一、形神合一養生術,太極拳的動靜結合,動中求靜,以靜御動和雖動猶靜,使太極拳更符合運動適度的健身原則;同時太極拳獨特的心靜用意,使心更易入靜,可有效阻斷過分亢進和熾烈地七情對氣血的干擾和逆亂影響,護衛「元神」正常發揮其調控人體身心健康的功能。

太極拳是一門源遠流長、內容深邃的科學,包含著豐富而獨特的習練方法。太極拳不僅繼承了中國古老的傳統養生之道,而又以現代科學為依據,得到了發展,從而使其在健身、治病和抗衰老上獲得了更大的養生保健功效,具有葯物所不及的特殊功效。這種特殊功效並非伸手可取,必須要在習練中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做到動作規范,即指身體姿勢要符合一定的運動標准,這也是各個式子,不管動作怎樣千變萬化,所共同遵循的動作要求。只有身體姿勢和動作的規范,才有利於「意動身隨」;有利於肢體放長,更靈活地表現出端正、疏鬆、圓潤和輕靈等特點,有利於「以靜御動」、「動中求靜」和「精神內守」,從而使練拳出現只有意動而不覺形動的虛靈境界,使鍛煉進入更高層次,做到由內發於外,且能由外斂於內,功妙地進行內外交修,達到心身合一。要做到動作規范,首先要做到身體的自然與放鬆,同時精神也應放鬆,「神疏」方能「體靜」。

太極拳運動採用腹式呼吸方法,要求深、勻、細、緩、長,但初練者不要刻意追求這些,只要採用通順的自然呼吸就可以了。腹式順呼吸也是達到腹式逆呼吸的必由之路,腹式逆呼吸會加大軀體神經系統對呼吸的調控,從而對自主神經系統調節內臟機能產生更加良好的影響。但初練者不能因此而盲目採用這種呼吸方法,否則不僅會顧此失彼影響運動習練甚至出現憋氣等現象。實際上,只要隨著動作的熟練,腹式順呼吸越發越協調,達到腹式逆呼吸只是瓜熟蒂落的事情。太極拳哲理取法自然,不可違背。所以初練者務必遵循呼吸要暢利的原則,切忌急於求成。 太極拳良好的養生保健功效,只有經過長期的鍛煉才能發揮出來,首先,太極拳同其他體育項目一樣,鍛煉效果的出現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具有身體不練則退的規律。另外,身體的康復和體質的改善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俗話說「得病如山倒,去病如抽絲」,就是這個道理。太極拳具有健身療病作用,但不具「立竿見影」之效。

第二,太極拳養生保健功效是「練身、練氣、練意」綜合鍛煉的結果,能掌握太極拳真諦,本身就一個較為長期的過程,「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正是體現了練拳的不可間斷性。 第三,實踐證明,太極拳養生保健功效的獲取,貴在堅持習練。每位立志習練太極拳進行養生保健者,都應從中悟出持之以恆的道理。

所謂「功到必成」,是一個戰勝自我的過程,也是一個對打太極拳養成習慣的產生興趣的過程。隨著這種轉變,一種身心健康的充實感、愉悅感、幸福感會油然而生,工作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會不期而至,人生樂趣會得到更大享受,對太極拳健身、療疾和抗衰老三大功效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和感受。反過來,又會強化練拳的信心和興趣,最終會使太極拳成為習練者走向健康途中的良師益友。

G. 到底健身能長壽還是減壽

歷代壽星中,有許多一生勞作的農民,也有諸多每日靜坐的高僧。那麼,長壽之道到底是在於運動還是在於靜養呢?

大象在野外生活,可活200年,而關在動物園中的大象,則活不到80年;野兔可活15年,而家兔只活4至5年。可見,野生動物經常東奔西跑,體質鍛煉得好,因此活得久。如動物一樣,常做適當運動的人,身體強健,生病少,壽命也長。《呂氏春秋》中說得好:「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法國思想家伏爾泰講得更明確:「生命在於運動」。

然而,並非所有的運動都有益於人體健康。劇烈的運動往往會破壞人體內外的生理平衡,加速機體某些器官的磨損和一些生理功能的失調,導致人的生命進程縮短,出現早衰和早逝。據報道,國外一家保險公司曾對5000名運動員做過健康監測,結果表明,不少運動員50歲左右就患了心臟病。多數人的壽命不及普通人,其根本原因就在於運動劇烈且過度。

與之相反,那些終生很少作激烈運動的人,如作家、書法家、畫家和科學家等,活到八九十歲者卻不乏其人。自古以來,和尚、道士大多健康長壽,這與他們經常坐禪入靜不無關系。在動物界,被視為長壽象徵的龜與鶴,也是從不做劇烈運動的,它們都是不愛動的動物。由此可見,靜養也是可以長壽的。

然而,靜養也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不運動,所謂「靜」,應該理解為「養心」。我國最早的醫書《內經》,要求人們「意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顯然也提倡生命在於靜養,在於養心。古人雲:「精神內守,病安何來。」其意也是強調養心,並不是要人們不運動。這種「靜」是廣義的,它是相對「動」而言的,只是要求人們在「動」的基礎上適當靜養。事實上,任何人也不能缺少運動。缺乏體力活動,組織器官會衰退,工作能力會下降,抗病能力會減弱,身體會出現多種症狀。國外有人做過試驗,身體健康的青年人在床上靜卧20天後,心臟功能下降70%,血壓也降到危險程度,肌力極度衰退,好像生了一場大病。

總之,養生保健的「靜」與「動」既對立又統一,不可把兩者迥然分開,要動靜並重,不可偏頗,正所謂「心神以靜為宜,軀體以動為主」。
每一種關於養生保健的說法,都有特定的前提和適應對象。比如外國人風行晨起跑步,我們很多人也效仿,不少人嘗到了甜頭。可是有人一早起來空著肚子大步快跑,大汗淋漓,突然昏倒,甚至休克、死亡。出現這樣的悲劇,卻不能就此認為晨起跑步就一定會傷身害命。因為在正常情況下,晨跑對身體不無益處。但是晨起空腹運動,主要的熱量來源靠脂肪分解,此時血液中脂肪酸會顯著升高,可能損害心肌和血管。如果跑步者原有隱性冠心病或動脈硬化,就可能出現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或心律失常,甚至導致心肌梗死。
以靜養為鍛煉的,若不與適當的運動相結合,一味地練靜功,也會導致肌肉廢用性萎縮和骨質疏鬆。這種用進廢退的變化,在老年人身上更為明顯,因為老年人的骨代謝總體來說是趨於衰退的。
而想通過鍛煉來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關鍵在於掌握一個「度」。「適度」的合理鍛煉有科學的依據,可採取「定期運動」法:每星期鍛煉三次,每次20~30分鍾,散步、慢跑、游泳、球類、太極拳等,都是很好的選擇。另外應遵循「適當運動量」法,以鍛煉中或鍛煉後的1分鍾脈搏數為基準。由於年齡和體質不同,理想的鍛煉後脈搏波動也不同。一般用220減去年齡數為最高脈搏數,劇烈運動也不應超過此限。用最高脈搏數乘60%為理想鍛煉脈搏數的下限,體弱者與老年人不適宜劇烈運動,應取下限為宜;如脈搏數低於下限,說明運動量過小,達不到鍛煉目的,還可加大運動量。用最高脈搏數乘85%為理想鍛煉脈搏數的上限,若一般人達到或超過上限,就應減少運動量。這樣的適度運動、動靜結合,才能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H. 堅持健身能活的長壽嗎

不出意外都健康長壽,鍛煉身體是好的,不過度就好

I. 常年多病不活動,反而長壽!天天鍛煉沒病,,反而短壽。鍛煉健身是不是誤導

有些人肥胖,或者身體比較壯實的話是有原因的,可能是體質的原因,這種的是最頑固的,有些人可能是身體裡面的脂肪失衡,導致的肥胖,有可能會導致一系列的疾病,這個有點嚴重,可能比較著急需要控制,很多人都不了解自身的情況,就去貿然的吃減肥葯,導致身體內的體脂,或者脂肪肝失衡,就會出現吃很少都會胖的因素,因為體脂失衡會導致,就算你吃的很少,也會把你吃的這些食物的營養過度吸收,正常人只會吸收百分之幾,過多的就會自動的排除體外,所以是需要根據每個人的基數來做一個簡單的了解。能把你的基數告訴我嗎??

閱讀全文

與健身長壽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員工到退休年齡強行上班有沒有工資 瀏覽:547
長壽花葉子發黃不發亮怎麼辦 瀏覽:686
養生館適合哪些地方 瀏覽:813
父母不可能不肯付出說明什麼 瀏覽:267
體檢後多久可以復查 瀏覽:293
社區老年人跳舞活動方案 瀏覽:885
只買社保不買醫保退休工資是不是一樣的 瀏覽:175
老年人的早飯還可以吃什麼 瀏覽:858
跟女朋友分手了怎麼跟父母交代 瀏覽:928
老年人直接參加社會的政治活動 瀏覽:739
現行退休金支付方案 瀏覽:934
中斷交養老保險 瀏覽:281
老年人過六一的好段子 瀏覽:125
孝順兒子事跡 瀏覽:701
脈脈長壽 瀏覽:422
老人耳聾聽不見電視聲音怎麼辦 瀏覽:806
章瑩穎父母是什麼電影 瀏覽:442
蘇州智慧社區養老品牌有哪些 瀏覽:583
老年人刊物 瀏覽:934
長壽花稻米油 瀏覽:274